课件15张PPT。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课标要求:
①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②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③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第1课 19世纪中叶的俄国(改革背景)——俄国农奴制危机一、政治上:
二、经济上:---[根本原因]
俄国农奴制激化了阶级矛盾,导致农民起义不断,严重威胁沙皇统治;俄国农奴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俄国远远落后于其他西欧主要国家;三、思想(社会)上:
四、军事上:--[直接原因]
五、统治阶级(主观上):新思潮的涌动冲击了沙皇统治十二月党人和革命民主主义者(知识分子激进派 )反对沙皇专制,主张废除农奴制 克里米亚战争失败,使俄国国际地位下降,国内矛盾进一步激化,加剧了农奴制危机,推动了农奴制改革 亚历山大二世认识到农奴制改革势在必行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显然,你们已经意识到了,现在的农奴制不可能一成不变。自上而下地废除农奴制比坐等它被自下而上地废除要好得多”
——亚历山大二世 为什么俄国没有选择其他方式变革社会?当时俄国资产阶级十分软弱,对沙皇政府有较大的依赖性;无产阶级也没有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1、改革前社会矛盾焦点:
2、改革主要目的:
根本目的:
3、酝酿改革:缓和矛盾,巩固统治,增强国力,重振大国威望农奴制存废问题让报纸公开讨论,以舆论力量化解阻力 一、改革的酝酿4、改革法案:
农业地区:
工商业较发达地区:
草原地区:维护封建地主阶级利益,巩固沙皇专制统治1、时间:
2、推行者:
3、重要文件:
4、内容: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①政治上:
②经济上:
③组织上:二一九法令,又称解放法令沙皇亚历山大二世1861年3月强化村社制度,加强对农民的控制农奴(在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土地仍归地主所有,但农民可以高额赎买一块份地,农民还要承担各种临时义务三、评价 “二一九法令”:1、性质:
2、进步性:
3、局限性:封建地主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①废除了农奴制,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推动了俄国
社会的发展(促进了俄国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工业革
命的发展),是一次历史的进步;
②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促进了资本主义
发展,成为俄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①不彻底性
②掠夺性
③欺骗性“解放”后的农奴被剥夺得一干二净没有真正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第3课 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探讨: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近代化是指以近代工业和科学技术为推动力,实现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大转变。它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思想等各个方面,即:
(1)经济领域:工业化、全球化
(2)政治结构:民主化、法制化
(3)社会结构:城市化、都市化
(4)思想观念:理性化、科学化
俄国的近代化是指俄国由封建农奴制向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大转变。俄国的近代化进程启动于1861年的农奴制改革。 改革对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影响1、根本原因: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推动了俄国封建经济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表现:农业生产的发展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粮食产量和耕地面积增加农村社会分化加剧资本主义农业发展,成为农业主要成分工业迅速发展1充足的自由劳动力和扩大的市场2政府制订促进工业发展的方针扶植工业发展3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速度明显加快3、存在的问题:
经济总体水平落后于欧美国家
对外国资本尤其是法国资本依赖严重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非常不平衡B、政治方面的变革内容:1、政治体制:措施:建立地方和城市自治机构
评价:在卫生、教育、及经济领域发挥作用,实际权利掌握在沙皇任命的行政官僚手中2、司法制度:措施:废除按等级进行审理的制度,建立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公开审判局限:农村仍旧按照旧制度审理案件3、军事和教育: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制度;鼓励办学,引进西方书籍使沙皇专制制度适应资本主义发展A、政治方面的变革目的:C、政治改革的作用:西方思想和统治方式开始传到俄国,俄国人看到了与西欧的差距,变革愿望日益强烈
改革后政治上一向专制独裁俄国出现了一些民主化的气息改革后仍然是封建君主专制的国家,沙皇权力至高无上积极:消极:一、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1、经济近代化
2、政治近代化
3、军事近代化
4、教育近代化
5、思想近代化推动了俄国封建经济的解体,使俄国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俄国在政治体制和司法制度方面,出现了一些民主化、法制化的气息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了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系鼓励社会和私人办学,扩大大学的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 客观上促进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统治方式开始传入俄国,越来越多的俄国人看到了沙皇统治下俄国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变革的愿望日益强烈参照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模式,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废除等级审判制度,实行无等级审判,建立了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实行公开审判。二、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局限性:1、保留大量封建农奴制残余,俄国仍然是
封建君主专制的国家,沙皇权力至高无上;2、社会矛盾日益激化;①资产阶级:既不满政治上无权,
又要依附于地主阶级;
②农民阶级:受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双重压迫,
反抗不断;
③平民知识分子:民粹派号召推翻沙皇专制统治3、改革没有成功改造腐朽的沙专制统治,
革命在所难免。 三、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遇刺:推翻沙皇专制制度扫除农奴制残余——俄国面临着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1、社会矛盾激化的原因:
2、社会矛盾激化的表现:
新兴资产阶级:
农民阶级:
平民知识分子:代表农民利益,形成民粹派,号召推 翻沙皇专制统治。
A.思想主张:
局限:
B.活动:
(1881年3月,亚历山大二世遭暗杀)六、改革后俄国的社会矛盾激化既不满政治上无权,又要依附地主阶级受双重压迫,贫困,反抗斗争此起彼伏改革的根本目的和其不彻底性是新旧矛盾交织的根本原因反对农奴制,痛恨沙皇专制,不满意资本主义制度,否认工人阶级的选进性否认工人阶级的选进性;看不到农民的力量;主张通过恐怖手段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对沙皇的暗杀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