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单元达标检测题(含答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单元达标检测题(含答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8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10-22 15:26: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单元达标检测题(二)
一、选择题
1.2019年1月3日,玉兔二号从停在月球表面的嫦娥四号上沿轨道缓缓下行,到达月球表面,如右图所示。关于玉兔二号下行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以月球表面为参照物,嫦娥四号是运动的
B.若以月球表面为参照物,玉兔二号是静止的
C.若以轨道为参照物,玉兔二号是运动的
D.若以嫦娥四号为参照物,玉兔二号是静止的
2、下列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人步行的速度为10m/s B.课本每页纸的厚度约0.75mm
C.人走两步的距离约1.5m D.短跑运动员速度可达72 km/h
3.下图为全自动一次性口罩生产线的局部示意图。口罩由传送带匀速传送,关于这一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口罩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B.传送带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C.口罩相对于生产线上用于加工的机器是静止的
D.口罩相对于传送带是静止的
4.小明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12.84cm、12.86cm、12.85cm、12.35cm,那么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
A.12.85cm B.12.9cm C.12.725cm D.12.73cm
5.用一尺子测量某物体的长度,一般要测量三次或更多次,这样做的目的是( )
A.由于观察时视线倾斜而产生的误差
B.减小由于刻度尺不精密而产生的误差
C.减小由于估测而产生的误差
D.避免测量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6.下列物体的长度或高度最接近2m的是( )
A.铅笔的长度 B.课桌的高度 C.旗杆的高度 D.教室门的高度
7.在物理学中我们是以“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路程的多少”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下面的成语中与物理学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最相近的是( )
A.离弦之箭 B.风弛电擎 C.一日千里 D.姗姗来迟
8.小张、小王、小李三人在某景区进行了一场有趣的运动比赛。小张骑着自行车以18km/的速度前进,小5m/s的速度跑步前进,小李骑电动自行车以0.4km/min
的速度前进,则( )
A.小张的速度最大 B.小王的速度最大
C.小李的速度最大 D.三人的速度一样大
9.如图小球A向右运动过程中,经过相等的时间间隔所处相应位置,则小球A的运动情况是( )
A.做匀速运动 B.速度越来越快
C.速度越来越慢 D.无法判定
10.2022年7月14日,山东省田径特许赛中,王胜杰在男子100米中打破了山东省的百米纪录,以10秒38的成绩获得冠军,成为了山东省100米第一人,测得他在50m处的速度是9.9m/s,到终点时的速度为9.5m/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
A.9.7m/s B.9.9m/s C.9.6m/s D.9.5m/s
11.小明和小华在操场上沿直跑道跑步,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前2s内,小明跑得更快
C.8s内,小明的速度是5m/s
D.8s内,小明跑的路程更长
12.一辆汽车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则( )
A.通过路程越长,速度就越大 B.通过路程越短,速度就越大
C.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就越大 D.速度与通过路程的长短和运动时间无关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3.右图为高空跳伞运动员在极速下降过程中的一个画面。在图示的情境中,以地面为参照物,他们是___________的;以其中一个运动员为参照物,其他运动员是__________的。(均选填“静止”或“运动”)
14.某次航展会上展示了飞机的特技飞行表演,8架表演机以相同的速度保持如上图所示队形飞行。地面上的人看到飞机从自己的头顶飞过,是以__________为参照物的,以编队中某一架飞机为参照物,其他飞机是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15.在“长度与时间的测量”的学习中,小明同学完成了以下操作:
(1)如图甲所示,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圆形物体的直径,读数为__________cm。
(2)如图乙所示,用机械停表测物体运动的时间,停表的读数为__________s。
16.小明在一次游泳训练中,游50m所用时间为25s,则他游泳的平均速度________m/s;以正在游泳的小明为参照物,池边的座椅是________的。
17.甲、乙两物体分别以3m/s和5m/s的速度在同一水平路面上自南向北做匀速直线运动。以乙物体作为参照物时,甲的速度大小是_________,方向是_______.
18.如下图所示,一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在相同时间内连续拍摄4次“频闪”照片,频闪的时间间隔为0.02s。从频闪照片可判断,该木块做__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木块从位置“1”运动到位置“4”的平均速度为_____m/s。
19.小明一家周末驾车外出郊游,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小明同学观察了一下速度仪表盘,如图甲所示,此时汽车的行驶速度为________m/s(结果保留一位小数)。汽车行驶了半个小时后,表盘的示数如图乙所示,那么这段时间内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km/h。
三、实验题
20.小明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中,使小车从带刻度尺的斜面上由静止下滑,如图所示。
(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
(2) AB段距离_________cm,小车在AC段平均速度_________m/s。
(3)如果不小心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是________
21.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学习“测量平均速度”时,想测量从斜面上滑下的物体在不同阶段时的平均速度,设计了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并让小车从带有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右图中圆圈内的数字是小车到达A、B、C三个位置时电子表显示的时间(圆圈里面的数字分别表示“时:分:秒”),请通过以上信息填空: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选填“大”或“小”)。金属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车在AB段运动的路程SAB是________dm,在AC段运动的平均速度VAC是________m/s。
(4)如果小车到达C点还没有停止计时,则会使所测量的运动速度偏________。
四、计算题
22.李华的爸爸周末从甲地出发,驾车开往丙地。汽车先以68km/h的速度匀速行驶2.5 h后到达乙地,等待了0.5 h,与朋友会合后,再以70 km/h的速度匀速行驶2h到达丙地。请通过计算回答下列问题:
(1)甲地到乙地,汽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
(2)甲地到丙地,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3.晓军从家出发到中心广场,其中前一半路程步行,后一半路程骑自行车。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右图所示,根据图像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晓军骑车的速度是多少
(2)晓军从家到中心广场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单元达标检测题(二)
参考答案
1-5 CCDAC 6-10 DCCBC 11-12 CD
13.运动 静止
14.自己 静止
15.1.20 337.5
16.2 运动
17.2m/s 运动
18.匀速 0.9
19.22.2 80
20.(1)V=S/t (2)4.00 0.03 (3)偏大 (4)B
21.(1)v=s/t (2)小 便于准确定位和计时 (3)4.00 0.3 (4)小
22.(1)170km (2) 62km/h
23.(1)6m/s (2)2m/s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