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10-22 08:10: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82~83页。
【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10以内数,能正确、熟练地计算10以内加减法,并且在生活中,大部分学生已经接触一些比10大的数的基础上教学的。由于它第一次出现计数单位“一” “十”,第一次正式提出“10个一是1个十”,在学生数的概念的形成中是一次重要的突破,也是学生进一步认识100以内的数乃至更大数的基础。因此,让学生掌握好这部分内容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节课教材首先安排学生数出10根小棒捆成1捆,使学生体会10根小棒可以看作10个一,1捆小棒可以看作1个十,进而理解“10个一是1个十”。接着让学生自觉运用已有认数经验,摆出12根小棒,感知1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12。并通过四幅小棒图,让学生借助摆小棒,认识11~20各数的数值,了解其意义。此处教材突出了20的认识,让学生在把散放的小棒捆成一捆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十进制,认识2个十是20。教材在“想想做做”中,安排了多种形式的操作和数数活动,让学生借助直观进一步了解11~20各数的数值,认识数序,联系现实生活感受这些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目标】
1.经历用小棒数数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11~20各数,了解它们的组成;能用11~20各数正确地数出物体的各数;能正确读出11~20各数,初步认识20以内数的顺序;能说出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数值。
2.在数数过程中初步体会数的十进制,感受由具体数数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在数数、认数过程中形成初步的符号意识和数感。
3.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倾听他人意见。
4.通过追溯人类数数历史的发展,感悟人类智慧的萌生、发展,体验智慧的生长。
【教学重点】认识计数单位“十”和“一”,认识11~20各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知道10个一是1个十。
【教学具准备】课件,10、20的小棒图,学生每人准备20根小棒,2根皮筋。
一、实践思考,寻找源头
1.引入。
谈话: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们靠打猎为生。
(1)数3只小兔。(课件出示图片:3只小兔)
有一天,一位猎人捉到了3只小兔子。猎人为了把兔子的数量记录下来,就摆出了3块小石子来代表3只小兔。(课件出示3块小石子,同时隐去兔子图片)
(2)数8块石子。(课件出示8块小石子)
提问:看看第二天摆出的石子,你能看出这次他捉到了几只小兔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3)数12块石子(出示12块小石子)
就这样,猎物越来越多,小石子也越来越多,要想知道到底有多少,我们就要一起数一数。一个一个数有点烦,怎么办呢 聪明的人们又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演示10块小石子换 1块大石子)看,你知道他们是怎么做的吗 小朋友们,这块大石子就是多少呢
这是古人用的方法,可是石子毕竟太重了,人们又想到了小棒,工具就越来越轻便了。(出示若干小棒)看,这儿有多少根小棒
2.认识10个一是1个十。
(1)10块小石子可以换 1块大石子,10根小棒就可以捆成l捆小棒。 (演示动画)
(2)指导活动:
①下面我们也来捆一捆小棒。先数出10根小棒,一边拿一边数: 1个一、2个一、3个一……10个一,10个一就是10根,举起你的10个一,左手捏紧,右手像老师这样把皮筋撑起来,套上去,转一下,再套上去,这样就捆好了1捆。
②举起你的1捆,1捆就是几根?也可以写成这样的“十”,1捆就是有:1个十。把10个一捆成1个十,我们就可以说:10个一是1个十。(板书: 10个一是1个十)请学生齐读。
③我们再来数一数(指课件上的整捆小棒一个一个师生共数)一捆就是10根,1个十里面有几个一?
齐读:1个十是10个一。

④提升:10个一,1个十,都表示“10”,我们以后怎样摆“十”又快又清楚呢?
3.生活中的“十”。
生活中,为了数数的方便,我们经常把10个物体放在一起,比如:老师买的奖品铅笔就是10枝1捆的,妈妈打毛衣用的毛线也是10个装成1盒的,吃的药片也有10片一板的,商店里卖的奶茶有的是10杯装成1箱。大家数起来、拿起来就比较方便!这里的一袋乒乓球、一板药片、一箱奶茶,其实它们都能表示1个十。(课件依次出示)
4.摆小棒表示12。
师:小朋友,刚才古人用石块表示出了12,你能用小棒摆出12吗?让我们一眼就能看出来。先想一想,再摆一摆。( 指名演示3种不同的摆法)
预设1:1捆加2根。追问:你是怎么想到这样摆的?
预设2:12个单根的。
预设3:12根一捆的。
小结:对呀,像这样左边摆1捆,右边摆2根,看得更清楚。没有这样摆的小朋友也像这样摆一摆。
5.继续认识11-20其余各数。
(1)你能很快说出老师摆了多少根小棒吗? (演示课件:依次出示11、14、16根小棒)
交流数的方法:几个十和几个一?
提问:我们观察摆的这些小棒,它们有没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指出:看来摆十几呀,只要一捆加几根就可以了。
(2)师:你也能用这样的好办法来摆一摆吗?
动手摆一摆:(13、15)交流:你怎么摆的?19根呢?
结合板书小结:刚才我们摆这些数时,都是先摆什么,再摆什么?用这种先摆1捆再摆几根的方法能很快地摆出十几的数。
(3)师指着屏幕上的19根小棒。提问:19根小棒再添上1根是多少根?
师:如果让你来摆20根小棒,你准备怎么摆?(指名答)
学生交流:
预设1:一捆加10根
预设2:摆2捆
……
师:为什么这样摆就是20根了?
说明:因为10根小棒又可以捆成1捆,1捆是1个十,2捆就是2个十,2个十就是20。反过来20里面有几个十?(2个十)
板书: 2个十是20
全班齐读
6.认识计数器表示数。
刚才,小朋友们用小棒表示出了数,在数学上除了用10根小棒捆成一捆的方法来表示1个十外,还有一种更简单的方法。(出示计数器)认识吗 它叫计数器,右边这一位是个位,这里的1颗珠子就表示1个一,2颗就是——2个一;左边这一位是十位,1颗就是1个十,计数器上的算珠也可以表示数呢! 它可是我们小朋友计数的好朋友。有了它,我们就可以认识20以后的数,还可以认识好多更大的数呢!看,这是 12吗 说说你的理由。
大家看,十位上这1颗珠子表示多少 哦,十位上这1颗珠子能表示1个十,真厉害!
瞧,人们多聪明啊! 从小石子到小棒,再到计数器,我们知道了“10个一就是1个十” 。(指板书齐读)
二、符号表示,凸显意义
1.“十”就在我们身边 ,但记数时我们总不能把工具一直带在身边吧。于是,人们就创造了数字。(出示数字“0、1、2、3、4、5、6、7、8、9”)有了这 1O 个数字,我们就可以组成很多很多的数啦!
( 出示数字“12”)这是多少 对,它就是12。
2.现在我们知道石子、小棒 、计数器、数字都能表示 12,你知道它们的“十”都在哪吗
(指着数字“12”)这里的“十”在哪 这个“2”表示什么呢
比一比,你觉得哪一种表示方法更简单
是呀,用数字表示更简单!
3.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11-20这些新朋友(板书课题:认识11-20)
三、学以致用,逐步建构
师:在直尺上就有这些好朋友。看!以前我们认识了10以内的数,今天又认识了这么多(课件逐步出现直尺),我们的数字朋友是越来越多了。对于这些数,大家会读一读吗?
1.直尺上的数。(“想想做做”第2题)
(1)读一读。
师:请大家从0读到20。
提问:小朋友,你发现尺子上的数越往右越怎么样?(越来越大)
还可以怎么读?从右往左(越来越小)
(2)填一填。
师:尺子上有些数很调皮,悄悄藏起来了,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A. 13的前面是几
B.16和18中间的一个数是几?
C.和14相邻的两个数是谁
D.比19多1的数是几?
(3)比一比。
师:在这些数中,17离10近一些还是离20近一些?你是怎么想的?
2.估一估。
(1)学会估计方法。
老师这儿有10颗草莓(课件:倒出一盒10个草莓,作为估计依据。)
  限时估计:14个草莓。提问:不用数,你能马上告诉我大概有几个草莓吗?
问:为什么估计13、14、15个的?为什么不估计6个、7个?
师:比较着进行估计,确实是个好方法。
到底估的对不对呢?我们数一数验证一下:要按照顺序数,才不会漏掉,可以从左往右,也可以从上往下,数出一个打个“√”,只要满10个就可以画个圈,这样就能比较清楚地看出来。
学生照样子完成书上的数一数。
限时估计:17个草莓。
问:为什么不估计11、12个呢?
(2)运用方法估计。
这里还有很多雨伞,用同样的方法,先猜一猜,告诉同桌。现在开始先数一数,圈一圈,看看数的结果和你猜的差不多吗?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11-20这些数,你知道了什么呢?
课后请大家找找自己的身边有没有这样的数。
板书设计:认识11--20各数
10个一是1个十
2个十是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