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四季之美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2四季之美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22 18:28: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2四季之美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四季之美》是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围绕“四时景物皆成趣”这一主题编排课文,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这是教材第一次以单元编排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专门的文学品鉴能力的培养。《四季之美》按一年四季的顺序描写了春天黎明天空颜色的变化、夏夜萤火虫翩翩飞舞、秋天黄昏时归鸦回窠和大雁比翼而飞等景致,凸显了景物的动态美。
教学目标
1、读准“红晕、心旷神怡、凛冽”等词语,会写“黎”等字。
2、反复朗读课文,体会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背诵课文。
3、借助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初步体会景物的动态描写。
4、仿照课文,用几句话写一写自己印象最深的某个景致。
教学过程
(一)温习旧知,古诗导入
1、回忆描写四季的诗句,从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入手,导入课题。
2、介绍作者成就,让学生带着阅读兴趣走进四季之美与文本对话。(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通过预习单的反馈情况学习生字词。
2、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作者眼里四季最美的是什么。
3、观察发现文章四个段落的结构相同,都是用“...最美是...”的句式开头,并且是每段的中心句,感受作者层次分明的写法。
(三)精读课文,品读感悟
1、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抓住“泛、染、飘”等动词,让学生感受天空颜色的变化。
2、在初步体会动态变化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总体节奏要舒缓,读出黎明的安静。其中“一点儿一点儿”要读的慢一些,表现出天空慢慢变化的过程。
3、结合课后题“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背诵课文”的要求,出示三幅图片,想象画面,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教学第二自然段时,先引导学生发现,一般文学作品描写的多是明亮的月夜,而作者选择的却是“漆黑漆黑的暗夜”和“蒙蒙细雨”的夜晚,从中体会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
5、然后边读边想象画面,通过轻柔的语气,营造出夏夜静谧的氛围。通过“固然、也有、即使、也有”等词,引导学生感受三种夏夜不同的景致。
6、抓住“翩翩飞舞”和“闪着朦胧的微光”等词,读出夏夜的动态变化。让学生在朗读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7、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用前面学习的办法,通过抓关键词体会动态美,带感受朗读,体会秋冬天的美。
8、朗读第三自然段时,前半部分适当加快节奏,以便体现归鸦和大雁“急急匆匆”“比翼而飞”时的动态画面。最后一句则舒缓,让人感受到风声、虫鸣背后的安静以及秋天景致的辽阔高远。
9、第四段引导学生通过舒缓的语调,读出作者的闲情逸致。然后配乐朗读全文,静静地感受这四季之美。
10、结合课后题安排小练笔,写出景物的变化,表现动态美。
11、推荐类文阅读《四季的情趣》,引导学生感受表现美的不同写法,为本单元写作做铺垫。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