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综合复习与检测试题 B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9分)
1.下面句中加点词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各室均有灯,光甚昏暗,室外雷电交加,时有大风咆哮(páo xiào)。
B.靳尚带卫士二人,各蒙面,诡谲(guǐ jué)地由右侧登场。
C.俄顷,一瘦削(shòu xiāo)而阴沉的老人,左手提灯,随卫士乙由左侧门入场。
D.因有脚镣,行步甚有限制,时而伫立睥睨(pì nì),目中含有怒火。
2.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然只是一些粗茶淡饭,李先生依然津津有味地吃著。
B.每天下夜班后,他总是蹑手蹑脚走进家门,生怕吵醒了妻子和女儿。
C.小张今天下午才收到了他盼望已久的足球票,真叫他喜出望外。
D.他卡车的轮胎故障,修车师傅推荐他三个价位的轮胎,无可奈何,让他选择了中间价位的轮胎。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打造数字化阅读场景,为大力推动数字化阅读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B.我国将采取多种节能减排,力争提前实现2060年二氧化碳“零排放”的承诺。
C.为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滨江中学开设了陶艺、书法等超过30余门美育选修课。
D.社区物业应增强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增加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默写(8分)
4.根据原文默写。
(1)身向云山那畔行, 。(纳兰性德《浣溪沙》)
(2) ,此身虽在堪惊。(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3)所恶有甚于死者, 。(《鱼我所欲也》)
(4)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描写战斗场面激烈,表现义军所向披靡(或从视觉和听觉着笔,描写激烈的操练演习场面)的句子是: , 。
(5)《定风波》中最能体现苏轼超然物外情怀的句子是: , , 。
三、语言表达(4分)
5.【新情境】为满足广大音乐爱好者的需求,社区筹建“音乐数字资源库”,需要从下面两张图片中选择一张作为资源库首页的配图。你会推荐哪一张?请说明这张图片适合用作配图的原因。
写作提示:①介绍画面内容和主题;②80字左右。
四、名著导读(6分)
6.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
“你为什么不来请教我的技艺?”
“我不傻。”
这老太婆在帽子和带子底下爆发出了一阵笑声,随后取出一个短短的烟筒,点上烟,开始抽了起来。她在这份镇静剂里沉迷了一会儿后,便直起了弯着的腰,从嘴里取下烟筒,一面呆呆地盯着炉火,一面不慌不忙地说:
“你很冷;你不舒服;你很傻。”
“拿出证据来。”我回答。
“一定,三言两语就行。你很冷,因为你孤身一人,没有交往,激发不了内心的火花。你不舒服,因为给予人的最好、最高尚、最甜蜜的感情,与你无缘。你很傻,因为尽管你很痛苦,你却既不会主动去召唤这种感情靠近你,也不会跨出一步,到它等候你的地方去迎接它。”
(1)选段选自英国作家 的《简·爱》,主要叙写简·爱与 之间的对话。(2分)
(2)选段开头的对话表明了什么?
(2分)
(3)选段画线的句子指的是什么事件?
(2分)
五、语段阅读(10分)
7.阅读下面语段,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此时是福聚德的____(繁盛 兴盛 鼎盛)时期。雕梁画dòng____的大楼金碧辉huáng____,门前那块黑底金字的陈年老biǎn____泛着辉光。门前停的是汽车、马车、绿呢( )大jiào____,门里进出的是达官显贵、商贾( )名流。福聚德已是赫( )赫扬扬,名噪京师。
(1)给语段中加粗的字注音。 (2分)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3)第一句横线处填写最恰当的一个词应为 。 (2分)
(4)结合语境解释语段中加线词的意思。(2分)
名噪:
(5)语段中的“泛”字换成“闪”字好不好?为什么? (2分)
六、综合性学习(6分)
8.学习了《屈原(节选)》后,班级决定开展以“纪念屈原”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品读下面的文字,写出其中隐含的人物故事和节日习俗。(2分)
他从汨罗江的波浪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多浪花犹如一滴水彩,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的青绿,从此让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亘古不变的艾香。
人物故事:
节日习俗:
(2)下列对联与其赞颂屈原的,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A.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B.质而绮,真且醇,自可传之千古;樽中酒,篱下菊,岂甘了此一生。
C.缅想忠贞,补阙拾遗犹昨事;何来环佩,清辉香雾替诗魂。
D.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外,挂弓扶桑。
(3)结合下面这段文字简要说说所蕴含的文化或精神。(2分)
端午节里,在屈原的故乡,人们用不同的方式纪念屈原,最重要的是赛龙舟、公祭屈原这三种活动方式。
七、文言文阅读(11分)
9.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武王至鲔水①,殷使胶鬲候周师,武王见之。胶鬲曰:“西伯②将何之?无欺我也。”武王曰:“不子欺,将之殷也。”胶鬲曰:“曷③至?”武王曰:“将以甲子至殷郊,子以是报矣。”胶鬲行。天雨,日夜不休,武王疾行不辍。军师皆谏曰:“卒病④,请休之。”武王曰:“吾已令胶鬲以甲子之期报其主矣。今甲子不至,是令胶鬲不信也。胶鬲不信也,其主必杀之。吾疾行以救胶鬲之死也。”武王果以甲子至殷郊。殷已先陈⑤矣。至殷,因战,大克之。此武王之义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鲔(wěi)水:古水名。②西伯:原指周文王,这里指武王。③曷:何。④病:疲乏。⑤陈:同“阵”,列阵。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B.故不为苟得也 或异二者之为
C.子以是报矣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D.武王疾行不辍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西伯将何之?无欺我也。
(3)概括【甲】文的主要观点。 (2分)
(4)【乙】文结尾说:“此武王之义也。”对于武王的“义”你是否认同?谈谈看法。
(3分)
八、诗歌鉴赏(4分)
10.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暮秋感怀
于谦
重阳节后北风多,景物萧条可奈何。叶带寒声风外落,雁随霜信①月中过。
愁来万事纷如结,老去孤忠②耿③不磨。偷得浮生片时暇,凭阑搔首且吟哦。
【注释】①霜信:霜期来临的消息。②孤忠:忠贞自持,不求人体察的节操。③耿:正直。
(1)诗的前四句主要借助哪些意象表现环境的萧条
(2分)
(2)全诗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请分点列出。
(2分)
九、现代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电影文学剧本,回答问题。
西部志愿者
周原人
大河中学田树宿舍,内,冬日,小雪。
海琴敲打着墙壁:“田树,吃饭啦!”
田树没精打采:“你吃吧,我不想吃。”
海琴:“是不是你爸爸不同意?”
田树坐在床沿上:“老爸虽然是公司董事长却没权,老妈不给一分钱还说了咱们俩一通,我们在电话里吵翻了。”
海琴:“还是先吃饭吧,边吃边说。”
田树:“我给学校和那几个辍学学生的家长都撂了大话,怎么办?”
海琴:“如果是兴娃一个人,咱俩生活上省一下就可以,十几个学生一年最少也要一万元,上完高中就是六万元,这可是一大笔钱呢!”
田树:“诶,找找新闻媒体怎么样?”
海琴:“失学儿童太多了,媒体不会为个别学校破例的,即使就是报道了,我估计作用也不大。”
田树:“这回把人丢大了……”
“丢人是小事,这十几个学生一定要复学!”海琴坚定地,“放了寒假,咱们回北京找找工商界熟悉的老总,现身求助,好不好?”
大河中学操场,外,早春,日。
操场上红旗招展,锣鼓喧天,青蛙、水莲、狗娃、罗强等人和数百名同学按年级班组列队站在操场上,兴奋地看着舞台上的情景。
副校长麻育儒站在台口的立式麦克风前面:“……没有各级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没有好心人的无私捐助,彭兴娃、吴小翠等十一名辍学学生就不可能复学回校,现在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来自江西艺邦装饰集团公司董事长余静赣先生讲话!”
余静赣站起来向大家挥手致意来到台前:“尊敬的各位领导和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其实,我们的帮助极其有限,也就是几万块钱吧。今天大家能在这里集会,欢迎彭兴娃等同学回校复学,除了党和国家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政策外,主要得益于孩子们的上进心和海琴老师、田树老师及全体师生的功劳,为此我建议,请大学生西部志愿者海琴老师给我们讲几句,好不好!”
“好!!!海老师!”台下青蛙等学生们一个个喊着好,台下台上的掌声像暴风雨似的经久不息。
大河中学厕所前,外,夏,日。
麻育儒看看在操场上上体育课的海琴和学生,给杨校长递了一支烟点上火:“海琴和田树能量挺大的,不但解决了辍学问题,也更新了厕所和篮球场,杨校长,不如乘热打铁给学校弄一辆二手吉普车,咱们工作起来也方便。”
杨校长:“甭想,这次活动搞得这么大,咱们连老本都赔进去了。”
麻育儒:“不可能吧,捐助款收了七万元,十一个学生读完六年中学最多需要五万元,还剩两万元,怎么会动用学校的经费呢?”
杨校长:“海琴留了六万元,只给学校一万元,修厕所、篮球场、搞活动花了三万多。”
麻育儒:“海琴这回出尽了风头,成了全县名人,让她把捐助款全部拿出来,学校有财务,她凭啥管这个钱呢?”
杨校长:“这不怪她,捐助方那个余老板是和十一个学生签的合同,而海琴又是十一个学生家长的委托代表,她要管她就管吧。”
麻育儒:“十一个学生不一定全都升入高中吧,那钱留在她手里是死钱,不如借过来学校先周转,还省得到时交什么学杂费。”
杨校长:“城里的女人挺有经济头脑的,我听海琴的意思是,要把这笔钱交给县财政的信托公司来管理,说是比银行的利息多得多,能帮助更多的失学儿童。”
麻育儒:“看不出来,这个海琴野心挺大的。”
杨校长:“麻校长,你就服气吧,你我给人做做梯子没有啥。”
麻育儒:“咱们个人可以让投机者踩着肩膀往上爬,但是大河中学不能,六万元专款不能动,咱们学校就动她。”
杨校长:“什么意思?”
(选自《中国剧本网》)
11.三个镜头节选自电影文学剧本《西部志愿者》,文中哪些信息照应了题目? (3分)
12.电影文学要有尖锐的矛盾冲突,往往是一个矛盾解决了又产生另一个新矛盾,这三个镜头也是如此,请逐个分析。 (3分)
13.
发挥想象,揣摩人物语言。
①余静赣在大会提议要海琴讲话,台下掌声如潮,这时海琴走上会台,她会说些什么呢?
②麻育儒心存忌妒,在杨校长面前出歪主意,但没有直接说出,想一想,当杨校长问麻育儒“什么意思”后,麻育儒会怎样说? (3分)
14.透过海琴和田树的人物形象,我们看到了年轻一代具有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 (3分)
十、写作题(50分)
15.任选一题作文。
(一)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潜台词”有“借指不明说的言外之意”的意思。请以“那令我心动的潜台词”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二)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两个徒弟向师傅求教:“师傅,我们工作太痛苦,求您指点迷津。”
师傅冥思半天,在纸上画了一碗米饭。两人看完画后,若有所悟,一个辞职回家种田,一个仍待在公司。
十年后,种田的以现代方法经营,成了农业专家;待在公司的任劳任怨,成了经理。两人相遇,农业专家说:“师傅画的不过一碗饭吗,识时务者为俊杰。”经理说:“不过一碗饭吗,何必见异思迁。”
这个故事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以“适时转身”或“守望花开”为话题,联系生活,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任选一个话题,题目自拟。②文体自选,可以记叙、抒情和议论。③不少于600字。若写诗歌,不少于15行。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形近字字音
【解析】“削”是多音字,读xiāo时,意为用刀斜着去掉物体的表层;读xuē时,专用于合成词“削减”“剥削”“瘦削”等。因此,此题中“削”应读xuē。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形。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仔细辨析。
2.【答案】D
【知识点】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
【解析】A.津津有味:形容特别有滋味或有兴趣的样子。
B.蹑手蹑脚:形容行动小心,没有声音。
C.喜出望外:形容遇到了意料之外的好事,而感到特别的高兴。
D.无可奈何指没有一点办法,只好这样了。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首先要把握成语的准确含义,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分析与判断。成语的误用一般容易出现几种情况:色彩不当、轻重不分、词义不明、谦敬误用、语境不和等等。
3.【答案】A
【知识点】成分残缺;搭配不当
【解析】A.正确;B项,成分残缺,“减排”后加“的措施”;C项,成分赘余,删掉“超过”或“余”;D项,搭配不当,应改为“加强社区管理、提高服务水平”。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题应掌握的知识点为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意不明等。通读句子,寻找具有常见病句类型标志性的词或短语做出判断。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通过压缩句子,分析句子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方法,找出病因。
4.【答案】(1)北风吹断马嘶声
(2)二十余年如一梦
(3)故患有所不辟也
(4)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5)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根据平时对古诗文的积累答题,注意以下字容易写错:嘶、辟、霹、雳、萧。
故答案为:⑴ 北风吹断马嘶声 ⑵ 二十余年如一梦 ⑶ 故患有所不辟也 ⑷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⑸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点评】本题考查对古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诗词在背诵时不仅要注重读音,更要注意容易写错的字,填写名句漏填和错填均不得分,一些易错字可结合词义去背诵。对于结合诗文内容填写诗句,学生要多了解诗词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的情感,正确把握内容,才能准确地判断。
5.【答案】(示例1)我推荐第①张图片。图片的主体部分是一张正在播放的唱片,上有“乐音在耳 四季可亲”的字样,周围配以春燕、夏荷、秋实等,突出了欢迎来“音乐会客厅”做客,在四季交替中与音乐相伴,享时光可亲的主题。 (示例2)我推荐第②张图片。图片左边电子产品显示屏内藏书丰富,屏幕外有飞翔的书籍和跳跃的音符,右下角配有“集各家乐 收四方音”的字样,突出了“音乐图书馆”中图书种类齐全,能满足音乐爱好者不同需求的主题。
【知识点】漫画释义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图片内容和图文转换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画面内容,说出画面和“ 音乐数字资源库”之间的关联即可。
故答案为:(示例1)我推荐第①张图片。图片的主体部分是一张正在播放的唱片,上有“乐音在耳 四季可亲”的字样,周围配以春燕、夏荷、秋实等,突出了欢迎来“音乐会客厅”做客,在四季交替中与音乐相伴,享时光可亲的主题。 (示例2)我推荐第②张图片。图片左边电子产品显示屏内藏书丰富,屏幕外有飞翔的书籍和跳跃的音符,右下角配有“集各家乐 收四方音”的字样,突出了“音乐图书馆”中图书种类齐全,能满足音乐爱好者不同需求的主题。
【点评】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解答时要仔细观察材料中所给出的图表,找出图表中的规律以及所揭示的实际问题。由于图文转换大多属于说明文的范畴,表述过程中应注意用词的准确、严密。
6.【答案】(1)夏洛蒂·勃朗特;女巫
(2)表明简 爱对巫术有很强的防备之心。
(3)简·爱强烈地爱上罗切斯特但没有表达。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经典情节
【解析】(1)本题考查对名著常识和选段内容的理解。结合对名著的UI额的积累,可知此段文字叙写的是 简·爱与 女巫的对话,选段选自于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
(2)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联系选段上下文的内容,可知 简 爱对巫术有很强的防备之心 ,所以她不轻易受到女巫的蛊惑。
(3)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掌握情况。女巫说的话是在暗射简爱虽然爱上了罗切斯特,但没有勇敢地表达出来。
故答案为:(1) 1、夏洛蒂·勃朗特2、女巫 (2) 表明简 爱对巫术有很强的防备之心 (3) 简·爱强烈地爱上罗切斯特但没有表达。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有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甚至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
7.【答案】(1)ní;gǔ;hè
(2)栋;煌;匾;轿
(3)鼎盛
(4)(名声)广为传扬。
(5)不好,因为“泛”字表示发出的辉光是持续的,而“闪”则是指光亮忽明忽暗,用于“老匾”不恰当。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形近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词义理解;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
(1)注意“呢”是多音字,此处指一种布料的性质,应读 ní 。“贾”也是多音字,此处指经商之人,应读 gǔ 。赫(hè)赫扬扬 gǔ
(2)结合语境确定字形,不要误写成同音字。雕梁画dòng(栋);“煌"不要写成“惶”;陈年老biǎn(匾);“轿"不要写成"骄”。
(3)首先辨析三个词语意思的异同。相同点是都有兴旺"之意。不同之处在于“繁盛"还强调多,茂盛”,不适用于形容烤鸭店;“鼎盛"的意思是“正当兴盛或强壮”;“兴盛"的意思是“蓬勃发展”。结合前文“此时"可确定选“鼎盛”。
(4)结合前文描述,联系成语“名噪一时"可明确其含义,即:名声广为传扬。
(5)首先明确表态“不好”;然后从“泛”字、“闪”字所表现的光亮的特点及使用对象角度阐明理由。从所表现的光亮的特点上看,“泛”发出的辉光是持续的,而“闪”的光亮是忽明忽暗的;从使用对象上看,“闪"”不适合用于“老匾”。
故答案为:(1)ní;gǔ;hè
(2)栋;煌;匾;轿
(3)鼎盛
(4)(名声)广为传扬。
(5)不好,因为“泛”字表示发出的辉光是持续的,而“闪”则是指光亮忽明忽暗,用于“老匾”不恰当。
【点评】 (1)本题考查给加点字注音和根据拼音写汉字。解答此类问题时,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打好字音和字形基础,答题时认真辨析,规范书写。
(2)本题考查给加点字注音和根据拼音写汉字是基础部分常考题型之一。解答这类问题时,关键在于平时要做好字词积累,答题时联系词义认真辨析,规范书写。
(3) 本题考查学生对近义词的辨析和理解能力。要在平时认真积累,勤于翻查工具书,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去分析和概括。
(4)本题考查学生根据语境解释词语意思的能力。作答的关键是平时要勤于翻查工具书,掌握一些常见的词语意思,然后结合语境去分析和推敲。
(5)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表达效果的辨析能力。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表达作者的情感,从词语的修辞手法、表现力等角度进行分析。
8.【答案】(1)人物故事:屈原投江;节日习俗:吃粽子,插艾叶。
(2)A
(3)端午节里,在屈原的故乡,人们用不同的方式纪念屈原,最重要的是赛龙舟、办诗会、公祭屈原这三种活动方式。
【知识点】文化特色;材料探究;诗歌对联;主题活动;见解表述
【解析】
(1)根据题干中“ 汨罗江 ”“ 粽叶 ”“ 艾香 ”等关键词可推断出是对端午节的描述,这个故事与屈原有关,因此,也很容易判断出其中隐含的人物故事和节日习俗。
故答案为:人物故事:屈原投江;节日习俗:吃粽子,插艾叶。
(2)A项,这个对联是称赞著名诗人屈原的传世名联。招魂和九歌都是《楚辞》中的篇目,都是屈原的作品。上联中的香草则是因为屈原在《楚辞》中经常写江离、辟芷一类的花花草草,用香草来比喻他高尚的情操。三户地是指楚国,古代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说法。下联中的呵壁是屈原被楚王放逐后,见到楚王庙堂上的壁画,有天地山川、诸神及圣贤行事等,就在壁上写了《天问》一篇,呵壁而问之,来抒发愤懑之情。整个对联巧妙用屈原的诗歌篇名,来串联成篇,赞扬了屈原高洁的品行和崇高的文学地位。联语融合讴歌、缅怀、凭吊于一体,将深邃的感情融合在短短联语中,读来唇齿留香,令人回味无穷;B项,颂陶潜;C项,颂杜甫;D项,颂李白。
故答案为:A
(3)端午是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特征和文化表现形式:念屈原、赛龙舟、吃粽子、插艾蒿、佩香囊、饮雄黄酒等不仅有科学依据,同时,又有悠久的文化渊源。其文化精神主要表现在:一是通过端午节铸造中华民族凝聚力。通过纪念屈原等一系列活动可以培养人们对中国文化的价值认同,增强人们的敬祖意识、亲情意识、家庭观念、爱国精神,从而形成中华民族的向心力。
二是通过端午节促进和谐社会建构。端午节体现了人与自身、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理念。赛龙舟、吃粽子、走亲访友、外出游玩不仅使人们亲近自然,身心放松,也使人们增强了亲情、友情,爱情,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三是通过端午节唤起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端午在自然节气上虽曾被视为“恶日”,但中国人却有生生不息的创造精神,依靠自己的智慧战胜邪恶,从而化凶为吉,化恶为善,化丑为美。过去端午佩饰中的健人、豆娘、艾虎、画额、长命缕都是人们在生活中创造的美的事物。
【点评】
(1)本题考查人物故事对应的节日风俗。解答此类题时,平时在学习中可多做积累,然后结合题干做出准确判断。
(2)本题考查学生对对联与人物的对应关系。 解答此类题时,不但要有丰厚的语文知识积累,还要有极强的语感和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可联系人物的字号、生平、作品、功绩等进行综合考查做出判断。
(3)本题考查节日习俗的精神文化意义。解答此类题时,要注意深入挖掘传统节日习俗在生活方式、伦理道德、文化传统和民族价值观念等方面发挥出的积极作用,然后根据思维过程,组织语言作答即可。
9.【答案】(1)D
(2)①不只是贤德的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贤德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②西伯您将要到哪里去啊?请不要欺骗我。
(3)舍生取义。
(4)示例一:我认同武王的“义”。他重信守诺,为保胶鬲性命,冒雨行军,这种做法值得赞扬。示例二:我不认同武王的“义”。作为一军统帅,一国之主,应以大局为重,只为保全胶鬲一人,不顾军卒疲乏,雨中行军,一旦出现意外,得不偿失。
【知识点】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中心论点;文言文翻译;一词多义;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1)A假使,假如;出使。B做;心情。C以:拿;是:代词,这句话;因此;D快。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非独:不单,不仅。独:只,仅仅。是:这、这样。勿丧:不丢掉。故此句可以翻译为:不只是贤德的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贤德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②何;哪里。之:动词,到。故此句可以翻译为:西伯您将要到哪里去啊?请不要欺骗我。
(3)孟子先用人们生活中熟知的具体事物打了一个比方:鱼是我想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得到的,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我宁愿舍弃鱼而要熊掌;生命是我所珍爱的,义也是我所珍爱的,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我宁愿舍弃生命而要义。孟子把生命比作鱼,把义比作熊掌,认为义比生命更珍贵就像熊掌比鱼更珍贵一样,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出了“舍生取义”的主张。这个主张是全篇的中心论点。
(4)此题的答案不唯一,答认同或不认同皆可,从答认同,可从武王信守诺言的角度阐述理由,如答不认同,可从武王身上担负的责任这个角度阐述理由。如我认同武王的“义”。他重信守诺,为保胶鬲性命,冒雨行军,这种做法值得赞扬。或我不认同武王的“义”。作为一军统帅,一国之主,应以大局为重,只为保全胶鬲一人,不顾军卒疲乏,雨中行军,一旦出现意外,得不偿失。
故答案为:⑴D
⑵ ①不只是贤德的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贤德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②西伯您将要到哪里去啊?请不要欺骗我。
⑶ 舍生取义。
⑷ 示例一:我认同武王的“义”。他重信守诺,为保胶鬲性命,冒雨行军,这种做法值得赞扬。示例二:我不认同武王的“义”。作为一军统帅,一国之主,应以大局为重,只为保全胶鬲一人,不顾军卒疲乏,雨中行军,一旦出现意外,得不偿失。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一词多义。要注意平时区别记忆。做此题目,要着眼“用法”,“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首先理解句意,然后再按照题干要求分析用法,根据句子成分功用来判断词性,进而判断用法。
⑵此题考查翻译文言文中的重点句子的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一般都是文中的名句,翻译时既讲究字字落实,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又要注意句子中的关键词和特殊句式。
⑶此题考查概括议论文中心论点的能力。议论文中心论点的判定和概括可围绕以下两点来进行:①中心论点必须能完整地表达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必须鲜明。观点的概括必须全面、正确、鲜明。②从论点提出的位置来判定中心论点。如:文章标题;文章正文开头第一句话;文章正文开头的最后一句话;文章主体部分的开头;文章主体部分,先做一定的论述,再提出中心论点;文章结尾。
⑷本题考查表达观点的能力,其实也是考查语言表达能力,答题时首先要理解这两种观点,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其中一种观点并阐述理由。
【参考译文】
武王伐纣到了鲔水,殷商派胶鬲刺探周国军队的情况,武王会见了他。胶鬲说:“您将要到哪里去 不要欺骗我。”武王说:“不欺骗你,我将要到殷去 。”胶鬲说:“哪一天到达 ”武王说:“将在甲子日到达殷都郊外。你拿这话去禀报吧!”胶鬲走了。天下起雨来,日夜不停。武王加速行军,不停止前进。军官们都劝谏说:“士兵们很疲惫,请让他们休息休息。”武王说:“我已经让胶鬲把甲子日到达殷都郊外禀报给他的君主了,如果甲子日不能到达,这就是让胶鬲没有信用。胶鬲没有信用,他的君主一定会杀死他。我加速行军是为了救胶鬲的命啊。”武王果然在甲子日到达了殷都的郊外,殷商已经先摆好阵势了。武王到达以后,就开始交战,结果把殷商打得大败。这就是武王的仁义。
10.【答案】(1)北风、落叶、大雁
(2)①内心的愁苦(无奈);②坚守忠贞的决心;③内心的豁达。
【知识点】体味古诗词曲的意象;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 (1)“重阳节”点明时令,“景物萧条可奈何”概括出此时景物的特点和作者的心境,从诗歌的第一句、三、四句可以看出“北风”“落叶”“大雁”“霜”都表现了环境的萧条。
(2)“可奈何”表现出作者的无奈,“愁来万事纷如结”表现作者内心的愁苦,“老去孤忠耿不磨”表现作者坚守忠贞的决心,“偷得浮生片时暇,凭阑搔首且吟哦”表现出作者的豁达。据此答题即可。
故答案为:⑴ 北风、落叶、大雁
⑵ ①内心的愁苦(无奈);②坚守忠贞的决心;③内心的豁达。
【点评】⑴此题考查理解古诗意象的能力。学生要在平时的学习中,牢记常见意象的含义,如: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等等。做题时,还要在理解诗意、把握诗歌感情的基础上分析、理解古诗的意象。
⑵本题考查概括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能力,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注意阅读时要逐句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作者的感情,特别要关注诗歌中抒情的语句,然后再用简洁、恰当的语言进行概括。概括思想感情的格式为:这首诗通过描写(叙述)……的景色(事件),抒发(表达或赞颂了)……的感情。
【答案】11.余静赣的讲话提到了“党和国家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政策”“大学生西部志愿者海琴老师”等信息照应了题目。
12.这三个镜头写出了这样几个矛盾:一是青蛙等孩子辍学,海琴和田树老师如何做好学生返校工作;二是学生、家长答应返校,可是家庭贫困,如何解决学费问题,田树想到向父母伸手;三是田树向父母伸手要钱,却与妈妈在电话里吵了一架,最后想到寒假回北京向老总们现身说法,请求援助;四是解决了学费问题,可是又出现麻育儒心怀叵测,要整治海琴和田树。
13.示例:①亲爱的同学们,刚才余先生说得对,孩子们天性中对美好未来的渴望才是事业成功的基础,理应受到社会的尊重、保护和帮助……
②海琴在北京不是认识那么多老板吗?她人不是长得还妖气吗?就让她继续到北京去拉赞助,让她和田树到北京再搞几万元来。
14.要点:充满激情,无私奉献,敬业爱岗,友爱互助,吃苦耐劳,有理想有抱负,目光远大,不计个人得失,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对社会进步的追求,有一颗金子般的火热的心。
【知识点】创新题型;语言得体;理解文章中心思想;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为了使文章内容衔接紧凑,结构严谨,一篇文章中,前面写到的,中间或结尾要有交代;后面提到的,前面要有所铺垫,这种安排叫“照应”。常见的照应方法有三种:首尾照应,前后照应,文题照应。通读全文,根据题目要求,在文中找到对应句答题即可。
(2)考查概括剧本的故事情节。通读剧本,借助叙事线索来帮助梳理情节链,概括出情节,并结合具体情节,分析几个情节之间的关系即可作答。注意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及语言表达能力。联系上下文,揣摩人物情感态度。语言表达简明,有分寸,有逻辑即可。
(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从以下角度出发:人物言行举止;旁观者角度;作者对人(事)物的评价;文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结合文中重点段落和句子分析概括,尽可能四字词语答题。
11.本文的文题是“西部志愿者”,剧本(2)第三段原话:除了党和国家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政策外,主要得益于孩子们的上进心和海琴老师、田树老师及全体师生的功劳,为此我建议,请大学生西部志愿者海琴老师给我们讲几句,好不好!这个句子的内容与文题照应。
故答案为:余静赣的讲话提到了“党和国家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政策”“大学生西部志愿者海琴老师”等信息照应了题目。
12.通读全文,概括情节,分析情节之间的关系即可作答。注意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学生辍学,老师想办法做工作;工作做好后学生没学费,老师向父母伸手被骂;解决学费问题后又出现老师素质问题,对捐款有小心思。
故答案为:这三个镜头写出了这样几个矛盾:一是青蛙等孩子辍学,海琴和田树老师如何做好学生返校工作;二是学生、家长答应返校,可是家庭贫困,如何解决学费问题,田树想到向父母伸手;三是田树向父母伸手要钱,却与妈妈在电话里吵了一架,最后想到寒假回北京向老总们现身说法,请求援助;四是解决了学费问题,可是又出现麻育儒心怀叵测,要整治海琴和田树。
13.① 余静赣是捐款者,他说:主要得益于孩子们的上进心和海琴老师、田树老师及全体师生的功劳。海琴在余静赣之后说话,肯定要认可下余静赣。可以说学生爱学习是好事,我们要帮助各位学生。
②麻育儒说:咱们学校就动她。校长再细问,麻育儒会说如何动她,可能是让她去拉赞助,反正她是名人了,方便。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 ①亲爱的同学们,刚才余先生说得对,孩子们天性中对美好未来的渴望才是事业成功的基础,理应受到社会的尊重、保护和帮助……
②海琴在北京不是认识那么多老板吗?她人不是长得还妖气吗?就让她继续到北京去拉赞助,让她和田树到北京再搞几万元来。
14.海琴和田树做了西部志愿者,认可学生的理想,一心为了贫困学生, 劝解学生返校上课,努力拉赞助让学生有学可上。是热情善良、爱岗敬业,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好老师。
故答案为: 充满激情,无私奉献,敬业爱岗,友爱互助,吃苦耐劳,有理想有抱负,目光远大,不计个人得失,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对社会进步的追求,有一颗金子般的火热的心。
15.【答案】略
【知识点】全命题作文;话题作文
【解析】(一) 潜台词既然是话中话,是言外之意,那它本身就不会在话语中出现,但它又必须依附于话语而存在,要靠听者的感悟和体味才能捕捉到,所谓“听话听音”,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细想一下,这些话语实在是太多了。它可以是关爱之语、赞誉之语、启迪之语,也可以是鼓励之语、批评之语、劝诫之语,甚至还可以是戏谑之语、讽刺之语、鞭挞之语。即便是一句平平常常的大白话,在特定场合也可能富含潜台词。只要找到特定情境下包含潜台词的话语,本次写作可以说已成功了一大半。相对而言,扣住“令我心动”四个字来写比较容易些。因为“我”之所以会“心动”,关键是悟到的潜台词使“我”产生了诸如“感动、鼓舞、感激、警醒、反省”等诸多情感,考生只要涉及其中一种情感即可。
(二)“转身”本义是转过身来,可延伸为放弃、改变、抉择等。其修饰语“适时”,指适合时宜,时间上正合适。材料中选择辞职回家种田的徒弟,成了农业专家,可谓“识时务者为俊杰”。适时转身,便少了很多负累,多了很多转机,少了很多弯路,多了许多智慧。由此,可以确定相应的立意,可写如“要学会放弃”“穷则变,变则通”“学会知难而退”“抉择之间见境界”“赢在转身”“人生需要你停下来,慢慢体味”等,可以写名人华丽转身的事迹,也可以写自己或身边的人在困境中转身自救的故事,从中发掘出深刻的人生意义。“守望”本义是看守、期望,有等待、盼望、相互扶持等含义。“守”意味着对目标的执着,“望”意味着对目标的向往,体现的是一种执着的精神。“花开”是一种抽象的说法,是指“守望”的结果,是一种收获、一种美好。材料中选择留下的徒弟,任劳任怨,甘于坚守,最终成了经理。可见,“守望花开”包含了对美好生活的期许,代表了追求与信念,充满了正能量。为谁守望?为什么守望?如何守望?守望之后怎样了?我们可以从成长的角度,写生活对我们的历练,写追梦过程中遇到的种种艰辛与困难,写自己曾一度想过要放弃,但最后用一颗守望的心坚持了下去的故事。
【点评】(一)本题考查写全命题作文的能力。做这样的题,首先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养成认真观察,认真思考的习惯,其次还要求学生多读书,多积累,多练习,只有这样,才能写出比较好的作文。命题作文一定要注意把题目分析透彻,然后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确立主题,来完成构思与写作。①审题:全命题作文的关键在于审题,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②写作:这道命题作文可写的内容很多,只要是来源于生活中自己的体味与思索都可以写下来。③在写作时,注意立意、选材和构思的新颖,书写的整洁美观。
(二)本题考查写作话题作文的能力。话题作文围绕着所给话题,也就是围绕着所给谈话中心、谈话内容、谈话的由头写成的文章,便是话题作文。写好话题作文要做到:一“两个不忘”,①是不忘揣摩“提示语”。②是不忘紧扣“话题”。二、“拟好题目”是写好话题作文话题作文一般要求自拟题目。三、“选好文体”是写好话题作文的核心。题目你好之后就可以按照命题作文进行写作了。如果写记叙文,要能合理运用记叙的人称、要素、线索、顺序,巧妙地组织材料,精心构思,增强表达效果的能力的具体表现。如果写议论文,可用一些事例及名人名言来论证,注意写作时论点要鲜明,论据要充分、有说服力,论证要完整、严密,语言要准确,严谨。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