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
单项选择题
题号
1
2
3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B
A
B
C
A
C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C
B
B
D
C
D
D
A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A
B
B
D
B
C
D
31.(1)途径:少数民族将领归化;军功入仕;门荫入仕。(3分)
原因:民族交融趋势增强;唐代频繁的战争形势;尚武的社会风气浓厚;科举制入仕竞争压力较
大;宗法制与王族制度的影响;少数民族骑射技术精湛。(4分,任答2点即可)
(2)特点:保留了旧官制的出身名号;选拔标准侧重于西方科学技术:机制趋于完备。(3分)
评价:清政府旨在通过改革官制等方式来挽救政治上的颓势;留学生的选拔,为“新政”推行提供
了大批精通西学的技术人才;打破了传统官制束缚,开启中国近代公务人员选考制度的先河;植
根于中国传统官制政治文化,在统治危机日益加深的社会环境下,难以取得良好效果。(4分,
任答2点即可)
32.(1)演变:汉初法律制度承袭秦朝;在司法实践中,汉初统治者多倾向于无为而治;到汉武帝
时,重用酷吏,以严刑峻法治天下。(3分)
原因:汉初社会经济破坏严重,统治者休养生息、无为而治;汉武帝时,国力强盛,为加强中央
集权,积极有为;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行。(3分)
(②)背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议会军战胜王党军,俘获国王;议会下议院议员希望通过公
开审判来证明其事业的正义性,确立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3分)
思想史价值:君主的统治权有限,不允许君主侵犯自由或违背普通法律,以人民主权思想否定了
君权神授;君主的权力基于人民的信任和托付,如果君主违背人民的托付、不能保护国民,人民
可以正当地废除世袭君主制,具有社会契约论的理念。(4分)
法制史价值:开启了世界法制史上控诉国家元首构成暴政罪的先河。(1分)
33.示例一
论题:西方资产阶级分权与制衡原理的确立与发展。(2分)
阐释:分权和制衡制度充分地证实了西方国家运用权力约束权力的原理,防止权力被少数人垄断
7
和滥用的重要作用。对国家权力的合理划分并相互制约,是政治制度的重要任务。分权和制衡制
度意味着权力的分立以避免权力集中和专制的危险。(4分)
对国家权力的划分可以有横向划分和纵向划分,横向划分的典型形式是三权分立制,强调立法、
行政与司法权各自的独立性及相互制衡:纵向划分最典型的形式是联邦制,它对联邦的权力与州
的权力进行明确的划分。权力制约原理是对权力进行制度控制,它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专制与权
力腐败,也不能绝对保障公民权利。但若不实行权力制约原则,则专制和权力腐败会更加严重,
公民权利更得不到保障。(6分)
示例二
论题: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原理的确立。(2分)
阐释:根据人民主权原理,人们应当直接统治自己,每个公民都平等地拥有国家主权的一部分,
对管理国家事务享有同等的发言权。代议制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标志之一,是人民主权原理的
实现和表达形式。(4分)
代议制意味着:第一,由代议机关行使国家权力。在议行合一体制下,代议机关是国家最高权力
机关;在议行分立体制下,代议机关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主要行使国家立法权。第二,代议机
关的组成人员由有选举权的人民定期、直接或间接地选举产生。第三,代议机关及其组成人员有
确定的任期,到期就必须重新选举,组成新的代议机关。第四,代议机关拥有的国家权力通过举
行的各种会议来行使,代议机关的组成人员通过享有议员或代表法定的权利来实现对国家权力的
行使。第五,代议机关及其组成人员从权力获得到权力实现都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来保障。这些规
定应当主要是程序的,而程序应当是本位的。(6分)高二年级2023一2024学年(上)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题(文)
一、选择题(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秦汉时期,君臣之间沟通,除了正式的朝堂召见外,还存在一种特殊的“请间言事”,即吏
民请求于皇帝朝堂召见外的空闲时间,在更隐秘、私人化的场所进行君臣沟通与政事谋议。这一
做法()
A.强化了君主的专制统治
B.表明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C.提高了政务的执行效率
D.反映了君主与外朝矛盾
2、商周之际,人们普遍认为,君主受上天的旨意统率万民,是身负天命不可替代的。纣王自侍
“天命在身”而肆意为虐。自从武王伐纣代商而兴之后,周人试图转变这种固有的政治意识,将
天命与君主的道德牵系在一起,制造“天命在德”的政治舆论。这一变化旨在()
A.强化君主专制
B.塑造政治认同
C.否定“君权神授”
D.宣扬道德教化
3、“隋唐三分相权,扩大了议政人员的名额,收到了集思广益的效果。各部职责有明确的分工,
有利于皇帝的集权与政令的贯彻执行,提高了行政效率。”这表明此制度()
A.使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
B.充分发挥了国家机构的效能
C.有效的限制了皇权
D.具有三权分立政治的民主性
4、中国古代地方高层行政区经历了秦汉的那、魏晋南北朝的州、唐朝的道、宋朝的路、元朝的
行省、明朝的布政使司和清朝的省的变迁,极不稳定,变化较大。这反映出()
A.中央与地方的矛盾长期存在
B.高层行政区的数量不断增多
C.地方行政区的权利不断扩大
D.中央与地方的分权日趋合理
5、北魏孝文帝时,下令按官职高低授予地方官吏公田,如刺史15顷,太守10顷,治中、别驾
各8顷,县令、郡丞各6顷,离职时移交给下任官吏,不得转卖。该政令有助于()。
A阻止公田的性质变化
B.规范官员的俸禄制度
C.打压地方的篆强势力
D.加速北魏的汉化进程
6、某书中写道:“他们(雅典人)每年至少召开四十次市民大会,讨论Po1is的一切重要问题,
通过法律决定战争与和平”。其中的“Polis”是指()
A.公民
B.政治
C,城邦
D.民主
7、在古代雅典公民大会的主要议程包括对现任公职人员的考核,一个官员在一年内要经过十次
这样的检查,如不合格,立即罢免。官员任期一年,期满后希望继续任职,则需要再次经过选举。
这反映了古代雅典(
A.全体公民行使城邦主权
B.公民大会的权力缺乏制衡
C.城邦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国家政策执行缺乏连续性
8、“光荣革命”后,威廉三世建立了由托利党与辉格党分享政府要职的混合内阁:1694年,他
任用“辉格党”人组成“一党内阁”,开启了英国党派“直接参与国家管理的开端”;后来“党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