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C(3分。曲解文意)
2.C(3分。A项,结论过于绝对,“作品”扩大了范围;B项,推论不成立;D项“必由之路”夸大事实)
3.B(3分。提醒B项,支持的是材料二第一段的观点。A项,可支撑“一些作家片面地理解现代小说和后现代小说的理念”的观点;C项,谈金庸的文化底蕴,可以反证“风景描写的缺失还是作家对经典文学的生疏和缺课造成的”;D项,可证明材料一第一段风景可以成为“一个地区的文化符号和精神写照”)
4.①作为事实论据,与《红楼梦》共同支撑“文学经典都有大量的风景描写”的观点。
②以古典诗歌为例,证明小说家“对经典文学的生疏和缺课”,紧扣了论题。
(4分。答对一条得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它合理答案,也可得分)
5.①淡化功利,用高质量的风景描写主动抵御商业文化对小说文学性的冲击。②主动补习经典文学“缺课”,从经典文学中为小说的“风景描写”汲取营养。③小说创作要做到内心有情,眼中有景,用充实的精神填补风景的缺失。④反思“向内转”思潮,主动用优质的风景描写培植高雅的读者群体。⑤重构人与世界的深层联系,书写出那些能触摸到时代气息的“大风景”。
(6分。每条2分,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提醒答案只要源自材料,合理也
6.A【解析】B项错在对原因的解说,外婆未必照料得不周全。孩子哭的原因主要是见不到妈妈了。C项错在“怕孩子时间一久忘了自己的姓氏”,其实是怕孩子说错后带来祸患。D项错在“在悲愤的打击之下,已经有点神志恍惚了”。老妇人这个动作,说明她懂得了女儿女婿的心思,参透了字条中的意义。故选A。
7.C【解析】C项错在“表明老妇人不再伤感,只有愤怒”。伤感是不会消失的。“意欲报仇雪恨”的说法也不是准确,老妇人说的是“我只恨没有本领处置那辈该死的东西,给年青的女儿女婿报仇”。故选C。
8.①明线是:老妇人看护孩子,在静夜守候阿弟回来说明情况﹐老妇人决定承担抚育孩子的责任。②暗线是:老妇人的女儿女婿进行革命斗争,被捕后惨遭杀害,死前遗书寄情。③两条线索借助于阿弟对老妇人的叙说而交织在了一起。(明线1分,暗线1分,怎样交织2分。)
9.①情节上:字条的出现,增加了情节,使小说内容更趋丰富。同时,它最终促成了老妇人思想的转变,使她由悲伤、愤怒转而为要坚定地抚育烈士的后代。②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字条中的“无所恨”表现了革命者的信仰坚定、视死如归。阿弟对“无所恨”感到奇怪,表现了他对革命者的不理解。(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可得分)
10.B 11.C (又称太监,中官,官宦错误“官宦” 泛指做官的人)
12.D( “馈赠钱款”理解有误。“款”指感情真诚)
13.(1)李林甫白天黑夜地(整天)在皇帝面前说张九龄的坏话(诋毁张九龄),玄宗
逐渐疏远了张九龄。(4分,得分点:日夜、短、浸各1分,大意1分)
(2)而严挺之素来以气节自负(傲气清高),看不起(轻视)李林甫的为人,最终也没去拜访他。(4分,得分点:素、薄、诣各1分,宾语前置句式1分)
14.①揣摩圣意,谄媚皇帝;②打击陷害与自己意见不合的官员;③恐吓谏官,不准上书言事,来蒙蔽圣听。(3分,每点1分)
【参考译文】
先前,玄宗想要任命李林甫为宰相,向中书令张九龄征求意见,张九龄回答说:“宰相关系到国家的安危,陛下任命林甫为宰相,我恐怕以后会成为国家的祸患。”玄宗没有听从。当时张九龄正凭借文才受到玄宗的器重,李林甫虽然怨恨他,还是表面上做出奉承迎合的样子。侍中裴耀卿与张九龄交好,李林甫一并憎恨他。这时玄宗做皇帝已有多年,逐渐放纵奢侈的欲望,对处理政事也懈怠起来。而张九龄遇到事情,无论大小(只要有不对之处)都要与玄宗极力争论。李林甫却善于窥伺玄宗的意图,每天都想着用来陷害张九龄的办法。玄宗在做临淄王的时候,武惠妃生了寿王李瑁,李瑁受到的宠爱超过了其他皇子。太子曾与李瑶、李琚在私邸聚会,各自因为自己的母亲失宠说了一些怨恨的话。武惠妃哭着告诉玄宗:“太子暗中结交同伙,想要谋害我们母子,并且斥责了陛下。”玄宗大怒,把这件事告诉了宰相,想要废掉太子和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张九龄说:“陛下登上皇位将近三十年了,太子和诸王都没有离开过深宫,每天都接受陛下的训诫,天下的人都庆幸陛下在位长久,子孙繁盛。现在三个皇子都已年长成人,没听说有什么大的过失,陛下怎么能一时因为那些没有依据的话,喜怒之间,就把他们全部废掉呢!况且太子是天下的根本,不可轻易动摇。陛下如果一定要那样做,臣下不敢接受诏令。”玄宗很不高兴。李林甫起初没说什么,退朝后却私下里对受玄宗宠幸的宦官说:“这种事情是陛下的家事,何必要问外人!”玄宗仍然犹豫不决。武惠妃又暗中让官奴牛贵儿对张九龄说:“有废掉的就一定有扶立的,您如果能为这件事伸出援手,宰相一职可以长久担任下去。”张九龄斥责了牛贵儿,并把这些话禀告了玄宗,玄宗因此受到触动,所以直到张九龄罢相,太子的地位也没有动摇。李林甫白天黑夜地(整天)在皇帝面前说张九龄的坏话(诋毁张九龄),玄宗逐渐疏远了张九龄。
李林甫举荐萧炅为户部侍郎。萧炅向来就没有什么学问,曾经在中书侍郎严挺之面前把“伏腊”读为“伏猎。严挺之对张九龄说:“尚书省怎么能允许有伏猎侍郎呢!”因此萧炅被外调出京,担任了岐州刺史,所以李林甫怨恨严挺之。张九龄与严挺之交好,想要推荐严挺之,让他担任宰相,曾对他说:“李尚书正受到皇上的器重,你应该去登门拜访一下,与他亲近亲近。”而严挺之素来以气节自负(傲气清高),看不起李林甫的为人,最终也没去拜访他。李林甫就更加恨他了。李林甫想要堵塞住玄宗的言路,独揽大权,就公开把谏官们召来说:“现在有贤明的君主在上,群臣顺从皇帝都来不及,哪里还用你们再多说什么!你们没有看见那些立在殿下的仪仗队的用马吗 它们吃的是三品等级的粮料,但如果嘶鸣一声,就会立刻被赶下去,到那时后悔还来得及吗 ”补阙杜琏曾经向玄宗上书谈论政事,第二天就被贬为下邽县令。从此向玄宗直言规劝的道路就断绝了。
15. C(“徒惜”句是说可惜里中女空有越地美女的美貌)
16.第一问:明眸善睐,天生丽质,有越地美女(西施)的美丽(1 分);嗓音优美,如韩娥之音(1 分);心灵纯洁质朴,不求奢侈(1 分)。
第二问:寄寓了作者对桑下女的赞美(1分),对其境遇的同情(1分),“只教”“徒惜”又暗含为其不平和无可奈何的心情(1分)。(共6分)
(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B(解析:(1)叹为观止;赞美事物好到极点。拍手称快:多指仇恨得到消除。)(2)耳目一新:听到的看到的都换了样子,感到很新鲜。焕然一新:形容出现了新的面貌。语境上看,主语是人,故选耳目一新(3)厚积薄发:大量的积累,只择其精要少量的表露出来。多用于称赞人学问深厚,学风严谨:也形容经过长时间积累和准备而获得大的成功。蓄势待发:积蓄力量等待发作。从语境上看,形容传统文化应选择厚积薄发。(4)熠熠生辉:形容光彩夺目闪耀的样子。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从语境上看,形容文明,应选熠熠生辉。
C“围绕....为......”句式杂糅,排除A。激荡,激扬,激活与热爱不搭配,排除ABD
(1)构成:结构相同,四句都是“或”字领起的四字短语;意思相关,多角度描写舞者的动作;语气一致,表现出对舞者的赞美之情。3分
(2)表达效果:句式整齐,语言凝练,节奏鲜明,富有音韵美,有助于凸显舞蹈之美。2分
21.A. (画线句中的“我们”泛指每一个读者。)
(A“我们”泛指每一个人,与文段中画线的“我们”相同。B“我们”是高三 1 班的修饰语。C“我们”是一个集体词,不是每一个人都借了被子,而是“我们”共同借了被子;
且“我们”具体指借被子的人。D“我们”具体指“吃了高洁的亏”的人。)
22. ①更包含对时代的理解和思考。②则更注重主体与主体性。③也处处充溢着浪漫主义情怀。(共 6 分,每空 2 分。)
23.作文(60 分)。
立意参考:
1.改善自己、完善自己 2.持之以恒、改善自己
3.改善贵在坚持 4.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评分标准:
(1)平均分 44 分。
(2)只写题目 2 分;600 字左右,38 分以下;400 字左右,30 分以下;200 字左右,15分以下;100 字左右,10 分以下;套作,36 分以下。1
{#{QQABDYiUogCoAAAAAQgCQwmgCACQkBGAAAoOwEAMIAIAABFABAA=}#}
2
{#{QQABDYiUogCoAAAAAQgCQwmgCACQkBGAAAoOwEAMIAIAABFABAA=}#}
3
{#{QQABDYiUogCoAAAAAQgCQwmgCACQkBGAAAoOwEAMIAIAABFABAA=}#}
4
{#{QQABDYiUogCoAAAAAQgCQwmgCACQkBGAAAoOwEAMIAIAABFABAA=}#}
5
{#{QQABDYiUogCoAAAAAQgCQwmgCACQkBGAAAoOwEAMIAIAABFABAA=}#}
6
{#{QQABDYiUogCoAAAAAQgCQwmgCACQkBGAAAoOwEAMIAIAABFABAA=}#}
7
{#{QQABDYiUogCoAAAAAQgCQwmgCACQkBGAAAoOwEAMIAIAABFABAA=}#}
8
{#{QQABDYiUogCoAAAAAQgCQwmgCACQkBGAAAoOwEAMIAIAABFABAA=}#}
9
{#{QQABDYiUogCoAAAAAQgCQwmgCACQkBGAAAoOwEAMIAIAABFAB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