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四年级上北京版6.24《围魏救赵》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四年级上北京版6.24《围魏救赵》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2-14 20:17: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旧县小学乐学会学 课堂教学模式围魏救赵执课教师:陈晓琴“三十六计”《中国古典文学文库·三十六计》归纳为:
胜战计: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
敌战计:无中生有、暗渡陈仓、隔岸观火、笑里藏刀、李代桃僵、顺手牵羊
攻战计:打草惊蛇、借尸还魂、调虎离山、欲擒故纵、抛砖引玉、擒贼擒王
混战计:釜底抽薪、浑水摸鱼、金蝉脱壳、关门捉贼、远交近攻、假道伐虢
并战计:偷梁换柱、指桑骂槐、假痴装癫、上屋抽梯、树上开花、反客为主
败战计:美人计、空城计、反间计、苦肉计、连环计、走为上计古语,原为虚指,极言计策之多。后人予以附会,凑为三十六实数。 点亮快乐“学贵有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同学们,在学习中你发现了哪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体验快乐: 返回
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与问题有关的句子,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做出批注。体验快乐:围魏救赵涉及人物
齐:田忌、孙膑
魏:庞涓、魏惠王、
赵:赵王 孙膑,其本名不传,是中国战国时期军事家。今山东鄄城人,汉族。孙武后代。身长七尺约为161cm,与庞涓同学兵法,后庞涓为魏惠王将军,骗孙膑到魏,用膑刑(即挖去膝盖骨),被齐国使者偷偷救回齐国后,本名不详,人称为孙膑,被齐威王任为军师,马陵之战,身居辎车,计杀庞涓,大败魏军。著作有《孙膑兵法》,久已失传。1972年山东省临沂银雀山出土残简,有一万一千余字。 孙膑故居孙膑古墓 魏国将军庞涓率领八万精兵出征赵国,
一路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很快就直抵
赵国都城邯郸,把一个小小的邯郸城围
得严严实实。魏国的国势强大。原因:返回学会快乐:唇亡齿寒唇齿相依魏军措手不及,被杀得丢盔弃甲,溃不成军。 结果:返回魏国将军庞涓率领八万精兵出征赵国,
一路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很快就直抵
赵国都城邯郸,把一个小小的邯郸城围
得严严实实。魏军措手不及,被杀得丢盔弃甲,溃不
成军。原因:结果:为什么所向披靡的魏军会落得丢盔弃甲,溃不成军 ??返回返回 田忌打算直奔邯郸,去解救赵国。
孙膑却连连摇头,对田忌说:“不等我们赶到,邯郸就会失守,你这样做又有什么用呢?”
田忌说:“你说该怎么办?”
孙膑胸有成竹地说:“魏国集中全国的主力去打邯郸,自己的都城大梁却只剩下了一些老弱残兵,这不正是个大好机会吗?我们现在去救邯郸,会跟魏国主力硬拼,伤亡一定很大。倒不如乘虚而入,直取大梁。魏国国都一旦危急,主力必定会回师自救。我们在他们返回的路途做好准备,以逸待劳,岂不是稳操胜券!”1.田忌打算 ( )2.孙膑反对,理由是(
) 3.孙膑对自己的计谋有多少胜算,从哪儿看出来的?
( ) 4.“乘虚而入”魏国“虚”在哪里?5.由此看出孙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直奔大梁,去救赵国不等我们赶到,邯郸就会失守,你这样做又有什么用呢? 胸有成竹 魏国集中全国的主力去打邯郸,自己的都城大梁却只剩下了一些老弱残兵。善于分析,因势利导田孙商议 直取大梁
光说不练假把式,让我们来看看那孙膑的计谋管用吗?请同学们自读9——12自然段,然后交流。 分享快乐:孙膑的计谋是如何实施的呢?
(先干什么,为什么?然后干什么;最后干什么,为什么?)先故意派两个无名将领佯攻襄陵,麻痹庞涓。然后主力直奔大梁。 最后桂陵设伏。因为此地通往魏国的交通要道,地势险峻,易守难攻。 这一连串计谋的实施,说明了孙膑又是怎样的一个人?返回聪明、足智多谋、善于分析收获快乐: 课文学到这里,你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请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回顾课文内容填空。赵国被围,向齐国求救→( )→( )→
孙膑设伏,齐国大胜。田孙商议,直取大梁 佯攻襄陵,围魏救赵 围魏救赵示意图攻打赵国 桂陵设伏求救孙膑、田忌直奔大梁 佯攻襄陵 齐国庞涓魏国延伸快乐:
1、 读了这个故事,你一定会被孙膑的计谋所折服,你想对孙膑说些什么呢?
孙膑,我_________您,您真是一位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军事家。 2.利用成语复述课文内容。所向披靡、势如破竹、胸有成竹、乘虚而入、稳操胜券、丢盔弃甲、溃不成军 战国时期,魏国攻打赵国,一路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很快就直抵赵国都城邯郸,把一个小小的邯郸围得严严实实。齐威王派田忌和孙膑去救赵国,孙膑胸有成竹,派兵乘虚而入 ,直取大梁,结果稳操胜券,把魏军打得丢盔弃甲,溃不成军。围魏救赵取得成功。 3.理解围魏救赵这个成语的意思? 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现代案例】
1911年4月,孙中山领导的“黄花冈起义”前,黄兴押运一条装有武器弹药的商船到了广州码头,清政府盘查得很严。几个稽查员上船打开了几个箱子,里面是香蕉、衣物,如果再往下查,就是武器弹药了。黄兴不由急中生智:他让两名船员扛起二个箱子就往岸上跑,稽查以为是违禁物品,赶忙追上去,打开箱子一看,却只是两箱满满的外国好酒。黄兴赶上,故意骂船员是“不要命的酒鬼”,又殷勤地把两箱好酒敬献给稽查。事后,去酒馆请稽查饱餐了一顿。这顿饭吃了有几个小时,等稽查醉熏熏地返回时,船上的武器弹药早已搬走。黄兴以“虚”化“实”的计谋,巧妙地运用了“围魏救赵”之声东击西的计策,从而化险为夷。 谢谢指导!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