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检测试卷
满分 120分 考试时间 120分钟
一 基础与运用(24分)
1.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酝酿(liáng) 黄晕(yùn) 发髻(jì) 棱(léng)镜
B.唱和(hé) 粗犷(guǎng) 贮(zhù)蓄 静谧(mì)
C.莅(lì)临 干涸(gù) 清洌(liè) 吝啬(sè)
D.澹澹(dàn) 竦(sǒng)峙 分歧(qí) 禅(chán)心
【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形声字、多音字的注音。A中“酝酿” (niàng) B中“唱和”( hè ) C中“干涸”( hé )
2.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疲倦(pí) 搓捻(niē) 绽开(zhàn) 小心冀冀(yì)
B.觅食(mì) 惭槐(kuì) 繁衍(yǎn) 花团锦簇(cù)
C.迁徙(xǐ) 预兆(zhào) 企盼(qǐ) 落英缤纷(bīn)
D.煎熬(áo) 穿梭(sōu) 冥思(míng) 不可明状(míng)
【答案】C
【解析】【分析】C项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书写完全正确。A搓捻(niǎn),小心翼翼。B惭愧。D穿梭(suō),不可名状。
3.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校操场上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一场趣味体育联欢活动正热火朝天地进行。
B.江苏籍院士钱七虎荣获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作为江苏人,我们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C.宋濂求学的经历说明:学有所成的关键在于自己学习的勤奋和不求甚解。
D.湖映山,山环水,一片湖光山色,真是美不胜收。
【答案】C
【解析】【分析】A项,人声鼎沸: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使用正确。
B项,油然而生:很白然地产生。这里使用正确。
C项,不求甚解: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这是一个贬义词,不能用于此语境。
D项,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这里使用正确。
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再塑生命的人》的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的作品。
B.在莎莉文老师的指导下,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C.因为莎莉文老师能够做到寓教于乐,因此她赢得了海伦·凯勒的尊敬与爱戴。
D.对于海伦·凯勒来说,莎莉文老师就是那个启发她、给她深切的爱的人。
【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正确辨析病句的能力。单句病句类型主要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的残缺或赘余、句式杂糅、表述有歧义、不合逻辑等;复句病句类型是关联词语使用不当。A. 句式杂糅,应改为“《再塑生命的人》的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或“《再塑生命的人》是美国著名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的作品。”
5.下列关于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济南的冬天》作者是老舍。老舍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B.在古代,“垂询”“奉陪”“家父”“令爱”“见教”“惠顾”“高朋”都是敬辞,“敝人”“拙作”“舍弟”“小儿”“鄙人”都是谦辞
C.《金色花》《荷叶·母亲》均是散文诗,两篇作品形式上不分行押韵,内容上都能通过描写具体的物象寄托情感。
D.《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答案】B
【解析】【分析】B:“家父”是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是谦辞。
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老师转身面向大家,他决定这一课, , 。 , 。
①他们才能理解并接纳这份爱,懂得感恩,懂得回报,也才能写出真挚感人的作文
②不是具体地教孩子们怎样去写作文,也不是单纯地教他们怎样写自己的母亲
③他觉得唯有让孩子们理解了父母无私的付出
④而是启发孩子们,体会父母为他们所做的一切,那背后的良苦用心和炽热的爱
②④③① B.③②①④ C.③④①② D.②④①③
【答案】A
【解析】【分析】通读所给句子,由关联词“不是”“而是”可确定前两句为②④句,然后根据“他觉得”确定后两句为③①句。故正确的排序为②④③①。
7. 综合性学习(6分)
学习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加强对鲁迅及其作品、思想的认识和理解,你班准备开展以“认识鲁迅”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解读方法】要解读一个人,首先要深入地了解他。你认为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搜集关于鲁迅的资料?(至少写出两种)
(2分)
(2)【作品解读】你一定在课外读过鲁迅的作品,请向你的同学推荐一篇,并写出你的推荐词。
作品推荐:《 》(2分)
推荐词:
(3)【人物解读】下面是某同学搜集的资料,你从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鲁迅?
(2分)
①鲁迅有言,在生活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也以为快活。
②北京大冷天鲁迅先生还穿着单裤,他对朋友说:“你看我的棉被,也是多少年没有换过的老棉花。你看我的铺板,我从来不愿意换厚被子。生活安逸了,工作就被生活所累了。”
【答案】(1)上网搜集;到图书馆查阅;向老师咨询。
(2)野草;这是一部深刻、优美的散文诗
(3)我看到了一个生活简朴、甘于奉献的鲁迅先生。
【解析】【分析】(1)调查某种自己需要的信息时,可以上网查阅,也可以询问师长,还可以到图书馆进行查阅。据此分析可作答。
(2)作答本题时,选择鲁迅的一本著作,然后从内容或主旨等方面进行推荐即可。
(3)细读第一则材料可知,本则材料表现了鲁迅先生的甘于奉献。第二则材料表现了鲁迅先生的生活简朴。综合表述即可。
8.根据语境及提示,填写相应的古诗文(6分)
(1)峨眉山月半轮秋, 。(李白《峨眉山月歌》)
(2) ,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3)正是江南好风景,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4) ,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5) ,应傍战场开。(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6)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是中唐绝句中的名作,它将诗情画意与音乐美熔为一炉,意境浑成,简洁空灵;因而被谱入弦管,为天下传唱,请将这首诗完整地默写出来。
【答案】(1)影入平羌江水流
(2)夜发清溪向三峡
(3)落花时节又逢君
(4)正是江南好风景
(5)遥怜故园菊
(6)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二 阅读(46分)
古诗阅读(4分)
9.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各题。
辋川①六言(其五)王维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一瓢颜回陋巷②,五柳先生对门。
【注】①辋川:地名。②一瓢颜回陋巷: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赞美弟子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
任选一,二两句诗中的一句,发挥想象描绘你读到的画面。(2分)
细读全诗,说说诗人向往怎样的生活。(2分)
【答案】(1)示例一:第一句描绘了远处的山边横卧着一个寂静的小村庄,绿树掩映中零星的檐角翘起,其间正升起一缕袅袅的炊烟。
示例二:第二句描绘了远处的高山云雾缭绕,与天相接的地方正静静地挺立着一株枝繁叶茂的青松。
(2)诗人向往恬静安闲的田园生活,也向往如颜回和陶渊明那样安于清贫的宁静生活。
(二)文言文阅读(13分)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10.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5分)
①不亦说乎:
②人不知而不愠:
③吾日三省吾身:
④传不习乎:
⑤可以为师矣: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温故而知新。
②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2.《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仍然活跃在现代汉语中。你知道哪些?写出来个与同学分享。
(2分)
13.经过了两千多年,《论语》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谈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一则对你的启发。
(2分)
【答案】10同“悦”,愉快;生气;每天;指老师传授的知识;凭借
11.①温习学习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②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12.示例:温故知新、不耻下问、诲人不倦、当仁不让等。(任写两个即可)
13.例如:读了这则,我认识到,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被书本牵着鼻子走而失去主见,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即指此意;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的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这告诫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真知。
(三)名著导读(7分)
14.他向我和蔼地说道:“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这段话是 人物)说的。这篇散文选自 ,作者 。本篇记叙了作者在日本 地名)学医的生活,其中的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幻灯片)事件令他感受到身为弱国国民遭受的屈辱,同时也看到国人的麻木,这使他产生了 的想法。
15.请你再写出三篇出自这本散文集的文章题目: 、 、 。
【答案】藤野先生;朝花夕拾;鲁迅;仙台;弃医从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范爱农;五猖会
(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0分)
非文学类文本阅读,回答问题。
北极下起“塑料雪”
人们心目中洁白无瑕的北极下起“塑料雪”,这是怎么回事?
据媒体报道,研究人员在北极发现了塑料微粒的踪迹,数量之大令人震惊。尽管北极人迹罕至,但每一升雪中大约有超过1万颗塑料微粒。这意味着,即使在北极,人们也可能从空气中吸入塑料微粒。
北极惊现塑料微粒
塑料制品给现代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但它们会降解成大小不等的塑料微粒。一般而言,塑料微粒的直径小于5毫米。这些塑料微粒多见于陆地,也被发现于河流和海洋中。但如今,科学家在洁白无瑕的北极也发现了它们的身影。
据美联社报道,来自德国和瑞士的科学家表示,他们在北极的雪中发现了大量塑料微粒。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研究人员采用一种低技术含量的方法,用一把勺子和一个烧瓶,从北极、德国北部、巴伐利亚、瑞士阿尔卑斯山脉等地收集雪样本,并进行检测。在所有样本中,阿尔卑斯山脉雪样本的塑料微粒含量最高,其中一个样品每一升雪中含有超过15万颗塑料微粒。相比之下,北极雪样本的污染程度虽较低,但数字仍触目惊心:该样本来自格陵兰岛东部弗拉姆海峡的一块浮冰,每一升大约含1.4万颗塑料微粒,在分析的雪样本浓度中排在第三位。
“尽管我们预计到会发现污染,但塑料微粒如此之多依然让我们震惊。”德国阿尔弗雷德·魏格纳研究所研究人员梅勒妮·伯格曼如此说,“很明显,雪中的大部分塑料微粒来自空气。”
经大气层“长途转移”
北极被视为地球上最原始的环境之一,塑料微粒是怎么到达北极的呢?
研究人员认为,塑料微粒被风吹来吹去,然后通过某种目前尚未明确的机制,再经由大气层的“长途转移”,最后以降水或降雪等形式,被“冲刷”下来。
美联社报道称,新研究表明,塑料微粒与尘埃、花粉、汽车废气中的微粒一样,可随空气飘散。它们被吸入大气后,再被带到地球上一些较为偏远的角落。另外,研究人员还推测,北极的一些污染可能源自船只与冰面的摩擦,也可能与风力涡轮机有关。
挪威大气研究所的苏菲博士认为,一些颗粒污染是局部的,一些则是从远处飘来的。“在我看来,我们正在分析和监测的大部分污染物,是从欧洲、亚洲和世界各地远距离‘运输而来的,其中一些化学物质对生态系统和活着的动物都具有威胁。”
潜在影响引发关注
挪威科技大学生物学家马丁·瓦格纳表示,研究结果显示污染物浓度数值较高,部分原因可能在于研究人员所使用的方法,这种方法使他们能够识别小至11微米的塑料微粒——这比人类一根头发的直径还要小。
“这很重要,因为到目前为止,大多数研究都着眼于更大的塑料微粒,”瓦格纳说,“基于此,我认为我们大大低估了环境中实际塑料微粒的含量。”
“重要的是,这项研究表明,大气运输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会带着塑料微粒四处移动,并且可能是长距离和全球性的。”瓦格纳补充说。另外,雪可能是塑料微粒的重要储存器,融化时会释放塑料微粒,这一点以前从未被研究过。
虽然目前科学家尚未确定塑料微粒可能对人类和野生动物产生什么影响。但是,我们真的迫切需要知道塑料微粒会对人类产生什么影响,特别是考虑到我们呼吸时吸入的空气。
这一最新研究对那些认为北极是地球上最后一方“净土”的人来说,可能十分沉重。当地一名居民说:“这让我十分伤心,之前是海冰海水和海滩上有塑料,现在是雪里有塑料。在这里,我们每天目睹它的美丽,看到它发生如此大的变化,看到它被污染,这让人痛心。”
1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科学家在北极积雪中发现了大量塑料微粒,北极不再是一片净土。
B.虽然相比阿尔卑斯山脉积雪来说,北极地区的微塑料含量相对较低,但仍然构成了污染。
C.塑料微粒在地球几乎无处不在,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D.由于技术原因,研究人员很难识别更小尺寸范围内的塑料微粒。
17.结合全文,说说塑料微粒是如何到达人迹罕至的北极的。(2分)
文章大量引用科学家和当地居民的言论,结合两处划线句,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3分)
在塑料污染治理方面,你看到了哪些曙光?请结合本文及链接材料,简要概括。(3分)
(链接材料)2014年,经历了24小时的绝食杭议,13岁的梅拉蒂·维森和11岁的伊莎贝尔·维森终于让印度尼西亚巴厘省省长签下了“巴厘岛在2018年实现‘零塑料装’”的承诺。
事后,维森姐妹曾在国际会议的一场演讲中给过一组数据:巴厘岛的居民和游客一天制造680立方米的塑料垃圾,塑料袋的回收率却小于5%。在备受人们青睐的塑料制品面前,维森姐妹得到的承诺更像是一张空头支票,但他们一点都不担心。四年过去了,省长的承诺并没实现,但她们在2012年发起的“告别塑料袋”运动,如今已成为一场致力于抵制塑料袋,恢复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国际运动。
维森姐妹已在全球不同地区领导组建了17支并肩作战的团队,其中包括今年1月她们刚去过的上海。她们向上百名中学生讲述了自己的故事,在她们的鼓励下,一支平均年龄不到18岁的团队被组建了起来,并成为“告别塑料袋”团队在中国的第一个分支。“我们小孩子虽然仅占世界人口的25%,但我们才是100%的未来。”维森姐妹如是说。
(摘编自王子凯《向塑料宣战的年轻人;用绝食抗议换来省长承诺》)
【答案】16.C
17.塑料微粒会随风飘散,在大气层中长距离传输,之后这些颗粒通过降水或降雪等形式被冲刷到地面;可能源自船只与冰面的摩擦;也可能与风力涡轮机有关。
18.第一处划线句引用德国研究人员的话,有力地说明了北极的雪中含有大量的塑料微粒,大部分塑料微粒来自空气;而文末的引用进一步突出北极已经被塑料垃圾污染。通过引用科学家和当地居民的话,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权威性,使文章内容更有说服力。
19.年轻一代主动参与;国际社会重视;人们关注健康、防范污染的意识不断增强;科学家对塑料污染研究高度重视等等。
(五)现代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美女老师谭小唯
漠漠
当美丽而年轻的谭小唯出现在教室门口的时候,教室里一下子就炸开了锅。
自我介绍时,外号冬瓜的男生殳文骅站起来,用手指指自己的喉咙,然后走上讲台写下了他的大名。
“这……”谭小唯结结巴巴的,脸刹那间就红了起来。大家知道,她一定是因认不出冬瓜的姓而尴尬。
“对不起,我刚接到任务就来教室了,没来得及查字典……只能先让你们做一回我的老师了。”谭小唯居然朝全班同学深深地鞠了个躬。
当老师的会脸红,这是同学们第一次发现。而且,大家还发现,脸红起来的谭小唯真的很漂亮。
没用几天,班上同学多数都被谭小唯驯服了。曾小龙却坚决不投降。周五上午,曾小龙故意迟到,谭小唯却没有生气。她微笑着说:“曾小龙,你可以告诉大家你迟到的原因吗?”
曾小龙走到座位上,说:“因为早上我做了个梦,梦见我和几个同学还有老师您被坏人劫持了,我醒了以后,突然想,如果我溜掉了,你们该怎么办?于是就躺下接着睡了……”
“你太有才了!没想到你这么有幽默细胞。”谭小唯竟然“扑哧”一声又笑起来,“够义气,你这个朋友我交定了!”
曾小龙愣了,他已经做好了挨批评和顶嘴的准备,就是没想到老师会说这么一句话。从此,值日本里再也没有曾小龙的不良记录了。
“连曾小龙也被收买了!”林康一边唠叨,一边站起身,试图打开最上面那扇平时封死的玻璃窗。只听“唉哟”一声惨叫,其中还夹杂着“刺啦”的玻璃碎掉的声音。刹那间,林康手臂上的鲜血喷了出来。
谭小唯立刻赶来把林康送到了医院。
“小姐,这孩子得立即手术!快去办手续吧!”医生说。
“你们先做手术行不?我马上去办手续。”谭小唯说。
“不行啊,我们得照规矩……”
“什么破规矩?马上手术!如果这孩子出了什么事情,我跟你们没完!”全身上下也都沾满了鲜血的谭小唯歇斯底里地大吼起来。
“好,那就先急救,家属签字!你是孩子家属吗?”医生终于妥协了。
“好,我来!我是……他姐姐。”谭小唯松了口气。
“不对啊,姑娘你等等,这孩子姓林,可你姓谭啊!”医生突然发现了问题。
“我……是他老师,我签也行,再等家长怕来不及了。求求您了医生!”谭小唯一急,竟“哇”的一声哭了起来。
林康的眼睛湿润了,他说:“小唯姐,我挺得住,您放心……”
后来,经常有人逮着初二(4)班的同学问,谭小唯到底有什么狠招啊,能把你们这群孙猴子驯得服服帖帖的?
所有的同学一律回答:因为,她是我们的姐!
20.选文围绕谭老师写了三件事,请概括其中的两件事。
(2分)
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
第三件事:救护林康,代签手续。
21.文中画横线句中的“歇斯底里”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2分)
22.文中画波浪线句中的“愣”和“湿润”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2分)
23.选文中的谭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3分)
24.哪位老师在你成长中给你最深印象?请简要概括你和们相处中的一件小事。(100字左右)(3分)
【答案】20.不识“殳”字,主动向同学们鞠躬道歉;用理解和宽容驯服曾小龙。
21.表明谭老师对于医生要求先办手续后做手术感到异常激动和愤怒,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谭老师的焦急和对学生的无私关爱。
22.曾小龙的“愣”是对谭老师的宽容大量感到意外和吃惊,不敢相信。林康的眼睛“湿润”是被谭老师对自己的关爱深深打动。
23.①真诚,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如第一堂课中因为不认识“殳”字,主动向同学们鞠躬道歉。 ②幽默,善解人意。如面对曾小龙的无理取闹,用幽默和宽容驯服了他。 ③关心爱护学生。如急忙送林康去医院救治。
24.联系具体事例讲即可。
三 作文(50分)
25.普希金写道“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成长中总有一些东西成为亲切的怀恋:亲情的温暖,友情的真挚,师爱的感动,陌生人的祝福。……
请以“亲切的怀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讲讲你的故事与感悟。
要求: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答案】
亲切的怀恋
生命之中总有一些记忆深埋心底,尽管时间飞逝,它们也不会因此消了颜色,褪了芬芳,反而会在时间的冲洗下越发鲜艳,成为那亲切的怀恋。
每当落日时分,外面响起清脆的铃声,我便会飞出去迎接父亲,然后被他抱上车。一路趴在父亲背上,感受那渐渐急促的呼吸和颈部晶莹的滴滴汗水……曾经不解,劳累了一天的父亲为什么仍载着我,快乐地哼着小曲,不停地按响手边的车铃,在余晖照耀的大地上幸福地驶着……
终于,在不久前的一天,我体验了这单车载爱,体验到父亲曾经的快乐与幸福。
独自骑着单车,在金色铺就的大地上缓缓驶着,只是为了放松连日来紧张不安的心情。远方的夕阳映着大海泛出金光,前方有一个身影在徘徊,行到近处,才发现父亲那略有些弯曲的脊背在金光下闪耀。眼睛似乎被刺痛了,我定了定神,对父亲说:“上来坐会儿吧!”父亲惊讶地转过头,随即“呵呵”地笑起来:“还是算了吧,别累着了。”他的眼里满是感动与爱怜。
远方的海鸥在欢快地歌唱,我将父亲强拉上车。父亲斜坐在后座,手臂紧紧地搂着我的腰,就像我小时候紧紧地搂着父亲一样,这种感觉既熟悉又陌生。待他坐稳后,我踩下踏板,微微晃动后终于平静下来。父亲不像想象中那般沉重,可我仍紧握车把,生怕父亲摔着……我猛然发现:自己载的竟是一车的爱!不自觉地,我按响了手边的铃,快乐地哼着小曲,父亲则在身后“呵呵”地笑着,笑着……夕阳醉了,懒懒地倚在我们身上。单车载着父亲,回忆着那亲切与感动……我也醉了……
被幸福刺痛的双眼,感动的泪水在里面打转……父亲,今天的夕阳,真美!父亲,第一次载您,稳么?父亲,像这样永远载着您,好么?夕阳倾洒,一幅画面在心中浮现:主人公是骑着单车的父女,海岸作背景,夕阳作色彩,用爱作画笔!
单车载着父亲,体验那浓浓爱意,将会成为我亲切的怀恋,在我的生命中涂上一抹亮丽的色彩,永远挥之不去……
【解析】【分析】“怀恋”的事物,一般是过去的人或事,不能写眼前之景;重点应描写该事物为什么让自己感到亲切,为什么自己会怀恋,可多用心理描写。在写作内容和技法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回忆往事,抒写对朋友、亲人的思念;二、以小见大,借物抒怀(怀恋景物);三、逆向思维,写出新意(例如,怀恋停电的日子),以上思路都可以。
【点评】本题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该题目简洁新颖,没有审题障碍,虽然没有过多的提示语能够引导我们从多方面思考选材,但这个题目在很容易打开我们的思路,在内容上贴近我们的生活。题目难度不大。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检测试卷
满分 120分 考试时间 120分钟
一 基础与运用(24分)
1.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酝酿(liáng) 黄晕(yùn) 发髻(jì) 棱(léng)镜
B.唱和(hé) 粗犷(guǎng) 贮(zhù)蓄 静谧(mì)
C.莅(lì)临 干涸(gù) 清洌(liè) 吝啬(sè)
D.澹澹(dàn) 竦(sǒng)峙 分歧(qí) 禅(chán)心
2.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疲倦(pí) 搓捻(niē) 绽开(zhàn) 小心冀冀(yì)
B.觅食(mì) 惭槐(kuì) 繁衍(yǎn) 花团锦簇(cù)
C.迁徙(xǐ) 预兆(zhào) 企盼(qǐ) 落英缤纷(bīn)
D.煎熬(áo) 穿梭(sōu) 冥思(míng) 不可明状(míng)
3.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校操场上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一场趣味体育联欢活动正热火朝天地进行。
B.江苏籍院士钱七虎荣获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作为江苏人,我们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C.宋濂求学的经历说明:学有所成的关键在于自己学习的勤奋和不求甚解。
D.湖映山,山环水,一片湖光山色,真是美不胜收。
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再塑生命的人》的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的作品。
B.在莎莉文老师的指导下,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C.因为莎莉文老师能够做到寓教于乐,因此她赢得了海伦·凯勒的尊敬与爱戴。
D.对于海伦·凯勒来说,莎莉文老师就是那个启发她、给她深切的爱的人。
5.下列关于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济南的冬天》作者是老舍。老舍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B.在古代,“垂询”“奉陪”“家父”“令爱”“见教”“惠顾”“高朋”都是敬辞,“敝人”“拙作”“舍弟”“小儿”“鄙人”都是谦辞
C.《金色花》《荷叶·母亲》均是散文诗,两篇作品形式上不分行押韵,内容上都能通过描写具体的物象寄托情感。
D.《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老师转身面向大家,他决定这一课, , 。 , 。
①他们才能理解并接纳这份爱,懂得感恩,懂得回报,也才能写出真挚感人的作文
②不是具体地教孩子们怎样去写作文,也不是单纯地教他们怎样写自己的母亲
③他觉得唯有让孩子们理解了父母无私的付出
④而是启发孩子们,体会父母为他们所做的一切,那背后的良苦用心和炽热的爱
②④③① B.③②①④ C.③④①② D.②④①③
7. 综合性学习(6分)
学习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加强对鲁迅及其作品、思想的认识和理解,你班准备开展以“认识鲁迅”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解读方法】要解读一个人,首先要深入地了解他。你认为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搜集关于鲁迅的资料?(至少写出两种)
(2分)
(2)【作品解读】你一定在课外读过鲁迅的作品,请向你的同学推荐一篇,并写出你的推荐词。
作品推荐:《 》(2分)
推荐词:
(3)【人物解读】下面是某同学搜集的资料,你从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鲁迅?
(2分)
①鲁迅有言,在生活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也以为快活。
②北京大冷天鲁迅先生还穿着单裤,他对朋友说:“你看我的棉被,也是多少年没有换过的老棉花。你看我的铺板,我从来不愿意换厚被子。生活安逸了,工作就被生活所累了。”
8.根据语境及提示,填写相应的古诗文(6分)
(1)峨眉山月半轮秋, 。(李白《峨眉山月歌》)
(2) ,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3)正是江南好风景,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4) ,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5) ,应傍战场开。(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6)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是中唐绝句中的名作,它将诗情画意与音乐美熔为一炉,意境浑成,简洁空灵;因而被谱入弦管,为天下传唱,请将这首诗完整地默写出来。
二 阅读(46分)
古诗阅读(4分)
9.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各题。
辋川①六言(其五)王维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一瓢颜回陋巷②,五柳先生对门。
【注】①辋川:地名。②一瓢颜回陋巷: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赞美弟子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
任选一,二两句诗中的一句,发挥想象描绘你读到的画面。(2分)
细读全诗,说说诗人向往怎样的生活。(2分)
(二)文言文阅读(13分)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10.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5分)
①不亦说乎:
②人不知而不愠:
③吾日三省吾身:
④传不习乎:
⑤可以为师矣: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温故而知新。
②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2.《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仍然活跃在现代汉语中。你知道哪些?写出来个与同学分享。
(2分)
13.经过了两千多年,《论语》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谈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一则对你的启发。
(2分)
(三)名著导读(7分)
14.他向我和蔼地说道:“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这段话是 人物)说的。这篇散文选自 ,作者 。本篇记叙了作者在日本 地名)学医的生活,其中的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幻灯片)事件令他感受到身为弱国国民遭受的屈辱,同时也看到国人的麻木,这使他产生了 的想法。
15.请你再写出三篇出自这本散文集的文章题目: 、 、 。
(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0分)
非文学类文本阅读,回答问题。
北极下起“塑料雪”
人们心目中洁白无瑕的北极下起“塑料雪”,这是怎么回事?
据媒体报道,研究人员在北极发现了塑料微粒的踪迹,数量之大令人震惊。尽管北极人迹罕至,但每一升雪中大约有超过1万颗塑料微粒。这意味着,即使在北极,人们也可能从空气中吸入塑料微粒。
北极惊现塑料微粒
塑料制品给现代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但它们会降解成大小不等的塑料微粒。一般而言,塑料微粒的直径小于5毫米。这些塑料微粒多见于陆地,也被发现于河流和海洋中。但如今,科学家在洁白无瑕的北极也发现了它们的身影。
据美联社报道,来自德国和瑞士的科学家表示,他们在北极的雪中发现了大量塑料微粒。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研究人员采用一种低技术含量的方法,用一把勺子和一个烧瓶,从北极、德国北部、巴伐利亚、瑞士阿尔卑斯山脉等地收集雪样本,并进行检测。在所有样本中,阿尔卑斯山脉雪样本的塑料微粒含量最高,其中一个样品每一升雪中含有超过15万颗塑料微粒。相比之下,北极雪样本的污染程度虽较低,但数字仍触目惊心:该样本来自格陵兰岛东部弗拉姆海峡的一块浮冰,每一升大约含1.4万颗塑料微粒,在分析的雪样本浓度中排在第三位。
“尽管我们预计到会发现污染,但塑料微粒如此之多依然让我们震惊。”德国阿尔弗雷德·魏格纳研究所研究人员梅勒妮·伯格曼如此说,“很明显,雪中的大部分塑料微粒来自空气。”
经大气层“长途转移”
北极被视为地球上最原始的环境之一,塑料微粒是怎么到达北极的呢?
研究人员认为,塑料微粒被风吹来吹去,然后通过某种目前尚未明确的机制,再经由大气层的“长途转移”,最后以降水或降雪等形式,被“冲刷”下来。
美联社报道称,新研究表明,塑料微粒与尘埃、花粉、汽车废气中的微粒一样,可随空气飘散。它们被吸入大气后,再被带到地球上一些较为偏远的角落。另外,研究人员还推测,北极的一些污染可能源自船只与冰面的摩擦,也可能与风力涡轮机有关。
挪威大气研究所的苏菲博士认为,一些颗粒污染是局部的,一些则是从远处飘来的。“在我看来,我们正在分析和监测的大部分污染物,是从欧洲、亚洲和世界各地远距离‘运输而来的,其中一些化学物质对生态系统和活着的动物都具有威胁。”
潜在影响引发关注
挪威科技大学生物学家马丁·瓦格纳表示,研究结果显示污染物浓度数值较高,部分原因可能在于研究人员所使用的方法,这种方法使他们能够识别小至11微米的塑料微粒——这比人类一根头发的直径还要小。
“这很重要,因为到目前为止,大多数研究都着眼于更大的塑料微粒,”瓦格纳说,“基于此,我认为我们大大低估了环境中实际塑料微粒的含量。”
“重要的是,这项研究表明,大气运输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会带着塑料微粒四处移动,并且可能是长距离和全球性的。”瓦格纳补充说。另外,雪可能是塑料微粒的重要储存器,融化时会释放塑料微粒,这一点以前从未被研究过。
虽然目前科学家尚未确定塑料微粒可能对人类和野生动物产生什么影响。但是,我们真的迫切需要知道塑料微粒会对人类产生什么影响,特别是考虑到我们呼吸时吸入的空气。
这一最新研究对那些认为北极是地球上最后一方“净土”的人来说,可能十分沉重。当地一名居民说:“这让我十分伤心,之前是海冰海水和海滩上有塑料,现在是雪里有塑料。在这里,我们每天目睹它的美丽,看到它发生如此大的变化,看到它被污染,这让人痛心。”
1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科学家在北极积雪中发现了大量塑料微粒,北极不再是一片净土。
B.虽然相比阿尔卑斯山脉积雪来说,北极地区的微塑料含量相对较低,但仍然构成了污染。
C.塑料微粒在地球几乎无处不在,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D.由于技术原因,研究人员很难识别更小尺寸范围内的塑料微粒。
17.结合全文,说说塑料微粒是如何到达人迹罕至的北极的。(2分)
文章大量引用科学家和当地居民的言论,结合两处划线句,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3分)
在塑料污染治理方面,你看到了哪些曙光?请结合本文及链接材料,简要概括。(3分)
(链接材料)2014年,经历了24小时的绝食杭议,13岁的梅拉蒂·维森和11岁的伊莎贝尔·维森终于让印度尼西亚巴厘省省长签下了“巴厘岛在2018年实现‘零塑料装’”的承诺。
事后,维森姐妹曾在国际会议的一场演讲中给过一组数据:巴厘岛的居民和游客一天制造680立方米的塑料垃圾,塑料袋的回收率却小于5%。在备受人们青睐的塑料制品面前,维森姐妹得到的承诺更像是一张空头支票,但他们一点都不担心。四年过去了,省长的承诺并没实现,但她们在2012年发起的“告别塑料袋”运动,如今已成为一场致力于抵制塑料袋,恢复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国际运动。
维森姐妹已在全球不同地区领导组建了17支并肩作战的团队,其中包括今年1月她们刚去过的上海。她们向上百名中学生讲述了自己的故事,在她们的鼓励下,一支平均年龄不到18岁的团队被组建了起来,并成为“告别塑料袋”团队在中国的第一个分支。“我们小孩子虽然仅占世界人口的25%,但我们才是100%的未来。”维森姐妹如是说。
(摘编自王子凯《向塑料宣战的年轻人;用绝食抗议换来省长承诺》)
(五)现代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美女老师谭小唯
漠漠
当美丽而年轻的谭小唯出现在教室门口的时候,教室里一下子就炸开了锅。
自我介绍时,外号冬瓜的男生殳文骅站起来,用手指指自己的喉咙,然后走上讲台写下了他的大名。
“这……”谭小唯结结巴巴的,脸刹那间就红了起来。大家知道,她一定是因认不出冬瓜的姓而尴尬。
“对不起,我刚接到任务就来教室了,没来得及查字典……只能先让你们做一回我的老师了。”谭小唯居然朝全班同学深深地鞠了个躬。
当老师的会脸红,这是同学们第一次发现。而且,大家还发现,脸红起来的谭小唯真的很漂亮。
没用几天,班上同学多数都被谭小唯驯服了。曾小龙却坚决不投降。周五上午,曾小龙故意迟到,谭小唯却没有生气。她微笑着说:“曾小龙,你可以告诉大家你迟到的原因吗?”
曾小龙走到座位上,说:“因为早上我做了个梦,梦见我和几个同学还有老师您被坏人劫持了,我醒了以后,突然想,如果我溜掉了,你们该怎么办?于是就躺下接着睡了……”
“你太有才了!没想到你这么有幽默细胞。”谭小唯竟然“扑哧”一声又笑起来,“够义气,你这个朋友我交定了!”
曾小龙愣了,他已经做好了挨批评和顶嘴的准备,就是没想到老师会说这么一句话。从此,值日本里再也没有曾小龙的不良记录了。
“连曾小龙也被收买了!”林康一边唠叨,一边站起身,试图打开最上面那扇平时封死的玻璃窗。只听“唉哟”一声惨叫,其中还夹杂着“刺啦”的玻璃碎掉的声音。刹那间,林康手臂上的鲜血喷了出来。
谭小唯立刻赶来把林康送到了医院。
“小姐,这孩子得立即手术!快去办手续吧!”医生说。
“你们先做手术行不?我马上去办手续。”谭小唯说。
“不行啊,我们得照规矩……”
“什么破规矩?马上手术!如果这孩子出了什么事情,我跟你们没完!”全身上下也都沾满了鲜血的谭小唯歇斯底里地大吼起来。
“好,那就先急救,家属签字!你是孩子家属吗?”医生终于妥协了。
“好,我来!我是……他姐姐。”谭小唯松了口气。
“不对啊,姑娘你等等,这孩子姓林,可你姓谭啊!”医生突然发现了问题。
“我……是他老师,我签也行,再等家长怕来不及了。求求您了医生!”谭小唯一急,竟“哇”的一声哭了起来。
林康的眼睛湿润了,他说:“小唯姐,我挺得住,您放心……”
后来,经常有人逮着初二(4)班的同学问,谭小唯到底有什么狠招啊,能把你们这群孙猴子驯得服服帖帖的?
所有的同学一律回答:因为,她是我们的姐!
20.选文围绕谭老师写了三件事,请概括其中的两件事。
(2分)
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
第三件事:救护林康,代签手续。
21文中画横线句中的“歇斯底里”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2分)
22.文中画波浪线句中的“愣”和“湿润”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2分)
23.选文中的谭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3分)
24.哪位老师在你成长中给你最深印象?请简要概括你和们相处中的一件小事。(100字左右)(3分)
三 作文(50分)
25.普希金写道“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成长中总有一些东西成为亲切的怀恋:亲情的温暖,友情的真挚,师爱的感动,陌生人的祝福。……
请以“亲切的怀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讲讲你的故事与感悟。
要求: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600字
800字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