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 水的净化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沉淀、过滤、吸附、蒸馏是净化的常用方法。 2.了解纯净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3.了解自来水厂的净化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 1.常用净化水的方法。 2.硬水和软水。 3.过滤实验原理及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 自来水的净化过程、过滤的操作方法、硬水的软化方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展示:洪灾图片 1.(提问)洪灾过后,有些灾区自来水还没来得及恢复供应,面对污浊的河水,这些水可否饮用 为什么 2.你有什么简单的办法能使浑浊的水变得清澈吗 3.肯定学生的回答,进一步问,这样得到的水就纯净了吗 过渡:纯水是无色、无臭、清澈透明的液体,属于纯净物。可是自然界中的河水、湖水、井水、海水等都或多或少含有一些杂质,而呈现浑浊、有色或异味,因此不能直接饮用。那怎样才能达到饮用水标准呢 请同学们看自来水厂净化过程示意图。 观看图片 回答:不能,因为水中有杂质、细菌,饮用后会生病 回答:可以把水静置一段时间。可以用家里的棉布或纱布来过滤水(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答案) 思考、回答:不纯净。水中含有细菌、病毒,还有一些物质可能溶解在水中 从解决生活问题入手,联系学生生活旧经验,引入新课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出问题 进行探究] 探究点一:自来水厂净水过程 讨论:根据图示,能说出自来水厂净化水的大体流程吗 [总结与交流] 自来水厂净化水的大致流程:沉淀→过滤→吸附→消毒。 过渡:我们经常用到的净水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蒸馏,沉淀法分为静置沉淀和吸附沉淀,除去不溶性杂质,过滤法除去不溶性固体杂质,吸附法除去不溶性杂质、部分可溶性杂质和臭味、色素等,蒸馏法除去可溶性杂质和不溶性杂质,这些方法对水的净化程度依次增高。下面我们依次讲解下各种净水方法。 探究点二:水的净化方法 (实验)将所展示的3杯相同的浑浊的天然水中的其中2杯中加入明矾,并且进行搅拌,之后放置一会儿,观察现象。 1.沉淀 (分析)这3杯水放置一会儿,上层水会更清澈,这种方法可以称为沉淀。没有加入明矾的称为静置沉淀,而加入明矾的称为吸附沉淀,明矾在这个过程中起的作用是吸附其周围小的沉淀颗粒然后逐渐变成大颗粒,当达到一定重量时,沉到容器底部,我们把明矾称为絮凝剂。 2.过滤 提问: (1)沉降下来的这些不溶性的杂质我们要如何将它们分离出来呢 (2)大家从自己的感性认识觉得在自己的生活中有哪些是过滤 教师归纳:茶壶的漏斗、淘米、豆浆机里剩下的豆渣 教师:化学中过滤指固体和液体的分离。 过滤操作:引导学生观察教材P75图417过滤液体图示。并回答图中所包含的仪器和用品有哪些 教师:演示过滤操作,总结一下过滤操作的要点。 引导学生归纳过滤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听课 请一位学生上台 观察并思考 一位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加明矾的2杯水比没有加的更清澈 静听 理解 学生总结:明矾溶于水后生成胶状物,吸附水中悬浮杂质,使其沉降下来 学生回答:过滤 联系生活举例:茶壶的漏斗、淘米、口罩 学生回答:滤纸、漏斗、玻璃棒、烧杯、铁架台(带铁圈) 明确本课题的教学内容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描述实验现象的表达能力 增加学生生活经验的同时,使学生认识到沉淀是净化水的一种方法 通过联系生活,让学生体会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能力
3.吸附 提问:通过沉淀、过滤操作此时所得到的水是否为纯净物 教师:还含有一些可溶性杂质。如颜色、异味、一些可溶性的杂质。 提问:颜色和异味我们要如何除去呢 大家回想下,我们家的冰箱里所放的除臭剂是什么 讲解:吸附剂可以除去部分可溶性杂质,颜色及异味。活性炭、木炭等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是常用的吸附剂,可以吸附异味、色素等可溶性杂质,具有吸附作用。 实验:将活性炭加入含有部分可溶性杂质、有色、有异味的水中。一段时间后过滤,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现象:水变得无色,无味且澄清透明。 讲解:活性炭利用其自身疏松多孔结构,将有颜色和气味的分子储存其内。所以可以用于除臭和除颜色,这种方法称为吸附,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展示:活性炭净水器示意图 (介绍)活性炭吸附剂 4.如图回顾自来水生产的整个过程 自来水厂净水过程图 [教师总结] 自来水厂:加氯气(Cl2)、二氧化氯(ClO2)等消毒剂,能杀死水里的细菌。 教师:学会自制简易净水器。 观看操作并动手制作过滤器 总结与交流 过滤操作要遵循: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在三层滤纸的地方;漏斗尖嘴端紧靠烧杯内壁 学生回答:不是 学生回答:活性炭 学生自己回家自制这样的简易净水器 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学习化学的奥妙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问题:经过上述处理过的水,澄清透明,比较洁净,是不是纯净物 为什么 探究点三:硬水和软水 过渡:经过除颜色和异味的水,里面还会含有其他的一些可溶物,比方说钙镁化合物,而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我们称为硬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我们称为软水。 提问:我们要如何区分硬水和软水呢 演示:将硬水和软水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肥皂水,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的危害 指导阅读教材P76内容 (讲述)其实硬水的危害还远远不止这些,比如长期饮用硬度很高的水,人体健康也受到影响,它可引起消化道功能紊乱。 另外,很多工业部门像纺织、印染、造纸、化工等部门,都要求用软水。 提问:在生活中我们怎样使硬水变为软水 (讲述)使硬水转化为软水,生活中一般通过煮沸水降低水的硬度;工业上常用离子交换法和药剂软化法来得到软水;实验室中通常用蒸馏的方法以降低它的硬度。 播放:“蒸馏水的制作”的教学短片。 探究点四:蒸馏 演示并讲解:蒸馏实验装置及操作流程。 播放视频:《水的蒸馏》 讲解:蒸馏是根据物质的沸点不同而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是一种液体与另一种液体(或固体)分离时常用的方法,发生的一般是物理变化。蒸馏是水净化程度最高的净化方法。 总结交流:同学们,被污染了的河水通过初步净化,再经过煮沸或蒸馏可以饮用,饮用蒸馏水是否最安全 学生回答:不是,还有可溶性杂质 知道硬水和软水的概念 讨论:鉴别硬水和软水 观察、描述: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产生泡沫较少并有浑浊生成的是硬水 答:煮沸 听课,了解硬水软化的常用方法:煮沸和蒸馏 观看教学短片 认真听教师讲解 回答:对身体健康不利,虽然蒸馏水是卫生安全的,但缺少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而自然界的水中含有不少微量元素 学习硬水和软水的鉴别方法 了解硬水的危害 通过教师的讲解,认识到硬水的危害及软水的应用 学习硬水软化的方法 培养学生合理饮用水的意识 明确水的蒸馏原理
板书设计 课题2 水的净化 1.自来水厂的净化过程 取水沉淀过滤吸附消毒用户 2.不溶性杂质的净化 (1)沉淀(加絮凝剂:如用明矾,加快沉降速度) (2)过滤(把不溶于水的固体和液体分开) 操作要求:一贴、二低、三靠 (3)吸附(用活性炭进行吸附,除去水中的杂质和异味) (4)消毒(煮沸,通入氯气) 3.可溶性杂质的净化 (1)硬水:含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2)软水:不含或含有少量钙镁化合物的水 (3)区别:加入肥皂水(渣硬沫软) (4)硬水的软化 ①生活上:煮沸 ②工业上和实验室:蒸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