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三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共6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必修三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共6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2-14 16:56: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63张PPT。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里依次引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
A.楚辞、汉赋、唐诗
B.楚辞、唐诗、宋词
C.宋词、唐诗、楚辞
D.唐诗、宋词、元曲
下图为一只四系瓷瓶,盛酒器,上饰“……今日少年明日老,山,依(旧)好;人,不见了。”下图为一只四系瓷瓶,盛酒器,上饰“……今日少年明日老,山,依(旧)好;人,不见了。”关于其制作的可能时代说法,较为正确的是(  )
A.饰有隶书作品,秦朝隶书盛行,
这应当是秦朝作品
B.饰有行书作品,晋代行书盛行,
这应当是晋代作品
C.所饰作品为诗歌,诗文饰于瓷器始于唐朝,
这应当是唐朝作品
D.所饰作品为小令,元代开始盛行,
这应当是元代作品 本题判断的重点是作品内容而不是书法,A、B两项起到了迷惑作用,A项秦代和B项晋代不可能出现这样作品内容,C项“作品为诗歌”说法也错误。
小令,音节和用韵上都比较自由,句子长短更为参差,而且可以加衬字,多用方言俗语和当时的新词,增加了语言的灵活性和通俗性,对后来的诗歌与戏曲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10年春晚歌曲《龙文》描绘了一种传统艺术:“一弹戏牡丹,一挥万重山;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画蝶成双,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这种艺术形式是(  )
A.绘画艺术 B.书法艺术
C.篆刻艺术 D.戏剧表演书法艺术请按出现的顺序说明上图分别是什么字体?行书 篆书 1. 2. 3. 4. 5.隶书 楷书 草书1975年12月,考古工作者在湖北省云梦县发掘了12座战国至秦汉的古墓。在第11号墓中出土了大量秦代竹简,其中一些竹简上刻着内容具体的《田律》。秦代竹简上的文字,应该是A.小篆 B.草书
C.楷书 D.行书
【答案】 A
【解析】 小篆是秦朝官方统用字体。
秦砖----小篆
汉瓦-----隶书余秋雨说“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
书上扯线索汉字的演变脉络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辅助书体草书
行书由繁到简 隶变
汉字由篆书演变为隶书的过程。
字型变圆形为方形,线条变弧线为直线,笔画变繁杂为简省。
隶变是古今汉字的分水岭。1975年,在湖北江陵凤凰山一座墓葬中,出土了两枚墓主人冷贤的私印。印上的“冷贤”二字分别用小篆和隶书两种字体刻写,墓葬的主人不可能生活在(  )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朝
C.魏晋南北朝 D.隋唐时期重点分析: 汉字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成为自觉的书法艺术的原因有:
①汉末社会危机激发人们对社会进行深刻反思
②一个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逐渐形成。
③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
④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也为这一时期书法技巧创新提供了条件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重点分析:(笔记) 汉字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成为自觉的书法艺术的原因有:(六个关健词)
(1)危机:
汉末社会危机激发人们对社会进行深刻反思.
(2)佛教:
此时佛教盛行,导致美术兴盛,导致人们的审美意识增强。
(3)儒学:
这一时期儒学地位受到了挑战,儒学有了新发展,人们的个性有机会得到张扬
(4)士人:
一个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逐渐形成,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推动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5)文具:
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也为这一时期书法技巧创新提供了条件
(6)民族融合:丰富了书法艺术的题材与风格
“宋四书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浙江绍兴每年都举办“中国兰亭书法节”,以纪念东晋时期的一位著名书法家。这位书法家是(  )
A.王羲之 B.颜真卿
C.柳公权 D.怀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之兰亭修“拔禊”之礼,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了序文手稿(下图)。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
(1)某旅游主管部门要在材料一的图片前挂一个导游牌,对《兰亭序》出现的时代背景、书法特点进行介绍。请你帮助其完成。(1)背景:魏晋时期,社会动荡引发人们对社会危机的反省,逐渐形成了一个以道德情操和理想人格为号召的士人群体,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
(2)特点:王羲之在书法上继承汉代传统的同时,尽显虚玄灵动的时风,其行书“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成为继往开来的“书圣”,所书《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的这句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这位书法家是
A、王羲之 B、张旭
C、颜真卿 D、柳公权
草圣张旭某学者就楷书在唐代的流行说道:“凡高文大册、殿宇庙堂之中记铭,纪功颂德之碑文,必都以楷书为主。”唐人崇尚楷书主要是因为其A.笔划平正,便于装饰
B.变化丰富,奔放跃动
C.线条流畅,任情纵性
D.通俗易识,端重庄严图一中的书法属于什么书体?当时,我国书法发展的主流趋势是什么?图二中的绘画属于什么画种?结合所学知识,这一画种的主要特点有哪些?(1)书体:楷书
主流趋势:
更加强调个性化的创造。
(2)画种:年画
特点:
内容喜闻乐见;
以民间风情为主;
具有生活上的实用性。三、笔墨丹青中国画国画特点:原料:类型:1,远古:起源
2,战国:成熟
3,秦汉:绘画门类丰富
4,魏晋:绘画理论推动绘画发展;个性的人物画,“以形 写神”。 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出现。
5,隋唐:吸收外来风格,题材多样。。
6,两宋:注重写实的宫廷画、风俗画盛行,画学兴起。
7,元明清:文人画,强调个性,借物抒情,写意。
魏晋的凸显个性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局部)东晋 顾恺之《洛神赋图》隋朝展子虔的《游春图》是我国存世最早的一幅真正意义上的山水画,它以描绘贵族游春情景为主要表现内容。唐朝的雍容华贵唐代 阎立本《步辇图》《步辇图》画的是1300多年前汉藏两族团结友好的重大事件。 吴道子
“吴带当风”
“画圣” 宫廷画两宋画学兴起明代建立了皇家艺术机构——画院
明朝画坛山水、花鸟画占统治地位。
扬州“八怪”
郑燮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幅堪称绝世珍品的古画,专家对它的评价是:“以形写神,注重抓住描绘对象的精神气质。”这幅画应是(  )
A.顾恺之的《女史箴图》
B.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
C.马远的《山径春行图》
D.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A
“以形写神,注重抓住描绘对象的精神气质”是顾恺之绘画的特点。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思考:通过这幅作品,我们可得到哪些信息?商业经济空前繁荣;
商业环境相对宽松《清明上河图》
A、是明朝张择端的代表作
B、以表现社会风俗为主题
C、反映了两宋时期宫廷画院的活跃
D、反映了不同时期的民间风情
“我们的祖先早就懂得商品经济了”
邓小平评《清明上河图》反映民间风情的风俗画是宋朝以后绘画艺术的突出特点,产生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
A、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出现。
B、民间文化的发展。
C、画家的性格。
D、统治者的提倡。
笔记宋元时期,话本、杂剧的出现丰富了众的精神生活。其流行主要是适应了下列哪一社会阶层的需要
A、官僚 B、市民
C、皇族 D、农民
记准《大众日报》在2008年1月8日刊登了一篇《关公何以战秦琼》文章,说的是中央电视台“中国京剧研究生班十年汇报演出”的节目《蔺相如》中的布景道具问题,请你判断符合史实的是A.蔺相如府中厅堂上悬挂着一幅山水画
B.厅堂楹联上有草书写的古诗
C.渑池会上桌上放着一些竹简
D.书写的古诗是杜牧的《泊秦淮》
【答案】 C下列关于中国绘画演变的表述,不恰当的是
A、夏商周三代绘画以人物肖像为主
B、隋唐时期的山水画、人物画、宗教画盛行
C、两宋时期山水画成为最大亮点
D、元明清时期文人画盛行
透过材料二的图片,你获得了哪些有关宋代绘画特点的信息?分别体现了宋代怎样的社会风貌?信息:
文人山水画:
注重意境,
不讲究对称
墨色恬淡
残山剩水
风俗画出现:
描绘市井生活
社会风貌(原因):
宋代文人阶层壮大,理学兴起,文人注重内心修养;
南宋偏安江南,文人画描绘的对象变为江南风光,而且构图不求对称
商业兴盛、城市发展、文化普及,民间文化日益繁荣,不仅出现文人描绘市井风情的作品,百姓绘画也发展起来。 马致远的元散曲《天净沙·秋思》写道:“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材料的元曲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主要原因是什么?抒发愁闷情怀。
汉族文人进取无望,心情压抑。京剧大师-梅兰芳京剧之美京剧之美四大行当生丑净旦京剧之美四项基本功京剧脸谱都有一种主色调,以显示剧中人物特征:
曹操:
白色----奸诈狡猾
关羽:
红色---忠勇正义
包公:黑色---铁面无私 京剧---东方歌剧,是综合性表演艺术。
1,书
2,角色可分为:生(男人)、旦(女人)、净(男人)、丑(男、女人皆有)四大行当。
3,脸谱勾画,区分人物的忠、奸、善、恶,表现人物不同性格,各个形象鲜明、栩栩如生。 老生、武生程长庚、卢胜奎、张胜奎、杨月楼、谭鑫培,小生徐小香,旦角梅巧玲、朱莲芬、时小福、余紫云,老旦郝兰田,丑角杨鸣玉、刘赶三。清·沈容圃作《同光十三绝》原始社会有一种驱魔逐鬼的巫术活动,人们面带凶恶的面具驱逐恶魔,称为“傩”。
先秦时代至汉唐,发展成国家祭祀和礼仪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称为傩仪。
后来发展成傩戏,是我国最古老的戏剧源头之一。戏曲:书
源头
成熟
集大成于:京剧
(形成过程:三皇)看书总结:京剧形成的几大原因:
1,封建政府的促进作用
2,北京的中心作用
3,广大艺人的努力作用:
徽汉合流,同光十三绝。下列关于京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形成于清朝乾隆年间
B、是北京地区的地方戏
C、同光十三绝是京剧的著名艺人
D、是徽剧和汉剧融合其他地方戏优点形成的新剧种
魅之二:“做与打”
----形体艺术、武术与杂技 魅之一:“唱与念”
----音乐艺术 魅之三:服饰、脸谱与布景
----工艺与舞台美术 魅力京剧 启示:艺术不能脱离群众的需要,要不断
进行艺术形式的创新才有生命力。小结:明清时期文化思想的特点是:
承古萌新
史实:
(1)对古典传统文化进行总结的著作大量出现,如《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四库全书》等,
(2)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反映市民生活的小说兴起,同时揭露封建社会衰落的作品也出现,如《红楼梦》(3)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反映抨击君主专制和主张发展商品经济的早期新思想出现。如李,,黄,顾
(4)西学东渐《红楼梦》属于哪一文学体裁?这一作品问世的社会背景有哪些?体裁:(长篇章回体裁)小说。
主要背景:
商品经济的发展;
市民阶层的壮大;
通俗文学蓬勃发展;
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社会矛盾逐渐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