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7张PPT。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课程标准
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
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王光亮课前预习1.春秋战国到唐代我国文学领域取得了哪些成就?此阶段我国文学有何时代特征?形成特征的原因何在?2.宋元时期我国文学领域取得了哪些成就?此阶段我国文学有何时代特征?形成特征的原因何在?3.我国小说起源于何时?唐宋时期有何发展?明清时期有哪些成就?此阶段我国文学有何时代特征?形成特征的原因何在?4.通过对古代文学学习,你得到哪些认识?一、从《诗经》到唐诗问题1:春秋战国到唐代我国文学领域取得了哪些成就?此阶段我国文学有何时代特征?形成特征的原因何在?取得成就(1)《诗经》时间: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结构:“风”(“国风”)——各诸侯国的民歌;“雅”——宫廷乐曲歌词;“颂”——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词。特点:以四言为主,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以现实主义精神,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地位: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诗歌诞生的源头,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奠定了基础;汉代以后的儒家把它列为经典。(2)《楚辞》概念:屈原采用楚国方言,利用民间歌谣(南民歌)的形式,创造出的一种新的诗体。代表作:《离骚》(浪漫主义的杰作,中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天问》,《九歌》等。特点:吸取南方民歌的精华,采用楚国方言;感情奔放,想象奇特,多采用灵活的句式;大量运用象征、比喻的手法。地位: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对后世影响很大。(3)《汉赋》概念:文学家以楚辞为基础,吸收散文成分,形成一种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汉赋。兴起原因:汉朝政治统一;社会经济的发展;统治者田猎、巡游之风盛行。代表人物:司马相如(西汉)、张衡(东汉)等。特点:词藻华美,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同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地位:汉代流行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4)《唐诗》繁盛原因:政治——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国力强盛;经济——封建经济的发展、繁荣;文化——科举制“以诗取士”;对外关系——对外关系开放,兼收并蓄。初唐:“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盛唐:边塞诗,主要描写边塞景物的雄奇壮观,军旅生活的英武豪放。盛唐:山水诗,主要描写悠闲宁静的山水田园生活。盛唐:李白(诗仙)、杜甫(诗史)。中唐:白居易,主张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特点:集中反映社会上层的生活;为社会上层服务。原因:商品经济发展程度不高;市民阶层队伍不够壮大。二、宋词和元曲问题2:宋元时期我国文学领域取得了哪些成就?此阶段我国文学有何时代特征?形成特征的原因何在?取得成就(1)宋词起源:唐代。特点:句子长短参差,便于抒发感情;可以配乐演唱。豪放派:苏轼(北宋)、辛弃疾(南宋)、陆游(南宋)。繁荣原因:经济——商业的发展、城市繁荣。政治——市民数量增加;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尖锐。文化——词能够歌唱,更适应了市井生活的需要。婉约派:柳永(北宋)、李清照(南宋)(2)元曲散曲:兴起——宋代民间兴起的一种新的诗歌形式。特点——题材广泛,可雅可俗,抒情叙事兼长,更为生动活泼。元曲:形成——元代散曲与元杂剧一起合称元曲。特点——大多通俗生动,豪放飘逸。代表人物——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白朴、郑光祖等。特点:由反映社会上层生活转向反映社会下层生活;由为社会上层服务转向为社会下层服务。原因:商业的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数量的增加。三、明清小说问题3:我国小说起源于何时?唐宋时期有何发展?明清时期有哪些成就?此阶段我国文学有何时代特征?形成特征的原因何在?(1)起源与发展(明清以前)起源:魏晋南北朝出现了《搜神记》等志怪小说,标志着我国小说的起源。发展:出现了短篇小说传奇;宋代出现话本,把中国小说推向一个新阶段。(2)明清时期成就代表作:四大名著,短篇小说,讽刺小说等。特点:继续向反映社会下层生活发展并产生了反封建思想。原因政治:专制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市民阶层扩大。经济: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思想: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产生。问题4:通过对古代文学学习,你得到哪些认识?(1)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的政治经济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映。(2)特定历史时期(阶段)文化发展与当时社会条件存在着密切联系。课堂小结辉煌灿烂的文学一、从《诗经》到唐诗二、宋词和元曲三、明清小说文学成就时代特点特点成因文学成就时代特点成就、特征、成因对文学的认识特点成因过关检测1.“自楚骚、唐律争妍竞畅,而民间性情之响,遂不得列于诗坛,于是别之曰‘山歌’,言田夫野竖矢口寄兴之所为,荐绅学士家不道也。……山歌虽俚甚矣,独非《郑》《卫》(国风之篇)之遗欤?”据明代冯梦龙的这段话,与山歌相似、能体现“民间性情之响”的是
A.《诗经》 B.楚辞
C.汉赋 D.唐诗A2.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
A.对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
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
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特色浓厚
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C3.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这反映了
A.元代文学不为后世所重视
B.厚古薄今的观念影响深刻
C.士大夫对市民文化的排斥
D.八股取士抑制新文学形式C4.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这反映了
A.自然经济缓慢解体 B.城市经济逐渐繁荣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儒家地位逐步提高B5.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A.逐渐平民化 B.逐渐贵族化
C.逐渐神秘化 D.逐渐宗教化A6.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郎按执红牙拍,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与“学士词”词风一致的代表人物是
A.李煜 B.李清照
C.陆游 D.辛弃疾D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