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哦,香雪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8小题,共60.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重建良善社会,得靠底层平民。杭州司机吴斌在驾驶大客车的过程中不幸被飞来的铁块砸中,但他以惊人的毅力停稳客车救了一车人的性命,自己却不治身亡。“最美司机”和前不久媒体报道的因救孩子而断腿的“最美女教师”等平民中的伟大人物,让我们在反思这个社会的冷漠和不信任的时候,觉得应该将重建良善社会的希望寄托在中国底层。
诚然,今天的世界,不论东方还是西方,人与人的纽带弱化,社会缺乏互信,这已成为世界通病。有人认为,权力与市场,严重腐蚀了今天的中国社会。笔者以为,我们中国底层普通市民之中,仍然存在传统的美德、责任与信赖的基础。上述事实也说明,中国社会底层存在广泛而深厚的良善社会基础。
有人将良善社会重建的重任寄予我们的知识阶层,笔者不敢苟同。北大教授钱理群直言,现行中国教育制度培养出一大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批判的是某些知识分子向权力奴颜婢膝的现状。这些年,教育制度过分注重知识灌输而忽视人格成长。钱教授这番话不能不让我们追问,在中国,如何恢复独立人格的价值、社会彼此信任这个更为根本性的问题。
数千年来,中国能屡遭入侵而不亡,这有赖士大夫阶级对中国主流价值的捍卫、传承。具有高度历史责任的中国知识阶层引领了近代历次革命。当年的知识阶层拥有“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和独立人格。
现代国家建立之后,知识阶层容易成为权力附庸、市场奴仆。国立大学成为培养知识权贵的基地。明治维新之后,东京大学成为培养官僚的学府。对此,一个来自地方的政治家创办了早稻田大学,他认为日本不能成为官的天下,应该成为民的天下。他决定在这个大学要培养两类人:一类是新闻记者,另一类是全国的村长。因为他认为,权力不能没有监督,国家不能没有基础。
今天中国面临一个重建良善社会的任务,我们应把希望寄托于普通公众,把更多的精力、热情投放在基层。我们重塑中国地方,应该从中国的传统之中汲取养分,培养公共精神。在这个方面现代社会资本理论值得参考。
什么是社会资本?美国政治社会学家罗伯特·普特南认为,社会资本是指社会组织的特征,如核心价值观、规范、社会信任及社会网络。这些因素共同促进人们的互利协调、合作。他认为,社会资本其实就是一种道德资源。一个有效的政府,一个良好的教育系统、一个快速发展的经济体、一个很低的犯罪率,都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这个社会的普遍信任、合作与广泛参与。怎样恢复、重建现代社会的社会资本?答案是推动民众发扬真诚合作的公共精神。
迄今为止,中国改革取得的成就,是汲取了各个地方发展的经验。今天我们面临新一轮更大更艰巨的改革,这场改革需要建立在一个全新的社会基础之上。我们如要发挥地方活力,必须在基层培养类似吴斌这种具有公共精神的市民。一个人具有公共精神,则意味着他并没有把自己作为一个孤立的个人,而是把自己认同于一个与他者联系在一起的共同整体,以维护和实现共同的利益、价值和秩序。只有这样的人多起来,那么这时候才再度回归合作、互信、互助的社会。
(节选自《环球时报》)
1.下列有关“社会资本”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罗伯特认为,社会资本是指社会组织的特征,如核心价值观、规范、社会信任及社会网络。
B. 社会资本的核心价值观、规范、社会信任及社会网络等因素共同促进人们的互利合作。
C. 社会资本就是一个有效的政府,一个良好的教育系统、一个快速发展的经济体、一个很低的犯罪率。
D. 本文作者认为,恢复和重建现代社会的社会资本必须要推动民众发扬真诚合作的公共精神。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最美司机”吴斌和“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的典型事例充分说明重建良善社会的希望应该寄托在中国底层。
B. 知识阶层之所以不能承担重建良善社会的重任,是因为知识分子缺乏责任感,并习惯于权力奴颜婢膝。
C. 只有具有公共精神的人多起来,这个社会才有希望,我们才会看到一个回归合作、互信互助的社会。
D. 中国的改革取得了成绩,是因为汲取了各个地方发展的经验。重建良善社会,需要有全新的社会基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北大教授钱理群认为现行中国教育制度培养出一大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表达了对现行中国教育制度忽视人格成长的不满。
B. 中国知识分子阶层拥有“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和独立人格,捍卫和传承了中国的主流价值。
C. 早稻田大学的创办者希望能为日本培育出权力监督的火种和基层行政人员,以便制约官僚、权贵。
D. 一个具有公共精神的人,往往把个人置于整体中,维护和实现共同的利益、价值和秩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试题。
苏格兰的风
①一直很喜欢宗白华的一句话,他说晋人在山水中,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对我而言,每一次旅行就是向内发现自己的深情的过程。被各种文字图像规训过的现代人,其实最难唤起的是感动,因为有些美景来得太容易,那些旅程太流水线。也许只有决然地将自己放置在一个有意无意的困境中,才能唤醒原初的遇见的感动。
②今年夏天去了苏格兰,比北更北的地方。提及最早工业化的英国,一般都会想起伦敦这样的大都市,或是牛津、剑桥这样的大学城,可我心中念念的却是苏格兰。在牛津的古老学院里坐久了,觉得那些历史似乎都化在骨子里,懒得抬眼从迷思中醒来。似乎英国从来都是如此这般温文尔雅,带着古旧的华丽印记。英国中产阶级休闲时最爱的温德米尔湖区,有最纯正的英国乡村范儿。漫步湖区小路,到处是苍苔冷冷,绿意朴拙,偶尔可见一人一狗安静走过。英国的乡村就是这样带着【 】和尊严慢条斯理地存在着,但都太符合想象,一种【 】不禁从心底蔓延开来。
③苏格兰高地则迥然不同,剥离华美的历史和文明的外壳,那种粗粝雄浑,让人一见就说不出话来。眼前的风景似乎早已见过,前世今生,有一种心心相印的熟悉感;但又在某个节点无穷惊喜,刷新了原先的想象。计划自驾去苏格兰高地之前,其实没有料到旅程会那么漫长辛苦。
④在沉默的无边无际的公路上,看到了苏格兰高地最美的一部分风景。高山,深林,疾风,劲草,大海,平原;云层那么低,那么厚,几乎压在山峦和平原之上,带着海洋饱满的水分,丰盈流动,变幻万端。前方的路延伸得无穷无尽,虽然是八月,草地已然尽是黄色。感觉自己像被包裹在天地之间的一个大玻璃盒里,只有置身于这样的场景,才能理解英国风景画家笔下的云层为何那样丰富;只有亲眼见到苏格兰的风景,才能理解这个民族为何那样坚忍强悍。
⑤一路向北,温度很低,八月里,穿着薄羽绒服还是觉得冷,这是比漠河还要北的地方。路过的因弗里斯小城像停留在17世纪,整个城市清冷,冷清。市中心桥边的古堡和尖顶教堂,朴素安静。因为靠近北海和尼斯湖,城中盘旋着无数体形硕大的海鸥,锐利地鸣叫。因为太冷,这里行人稀少,抄着手走过方正低矮的街道,暮色中浓厚的云影投在穿城而过的河里,感觉自己像置身于一个荒谬的时间节点。
⑥听说苏格兰的城堡最值得看,于是千里迢迢去看斯通黑文城堡。在全球旅游旺季的八月,这里游人寥寥。城堡位于悬崖边的海岸上,早已沧桑遍体。还未走近它,就被海风吹得站不住脚。海边的峭石上,城堡孤零零的,脚下是北海的惊涛,一拍拍地咬噬着岩石。屋顶和墙壁早已倾颓,千疮百孔,城堡虽形销骨立,却坚忍、傲慢。据说这个城堡曾经挡住了英格兰军队十个月的围攻,保障了苏格兰的王权。多少金戈铁马远去了,眼前海鸥悲鸣、断壁残垣,视野尽处是幽深的苍黑的北海,漫天漫地,让人突然觉得,这才是从茫茫的历史深处吹来的悲风。可怜的现代人,太久地生活在符号的世界中,那些更深的感受,似乎根本进入不到心里。说起肃穆凛然的古堡,人们脑海中掠过的都是电影和小说的片段:一个中世纪的女子,凭海临风,衣袂飘飘……
⑦经过的其他城堡,几乎都是一样的破败。那些已经被时间磨损得形状模糊的兽首和神灵、武士的面容,那无处不在的八月的寒风,那些黑暗的冰冷的石墙垒出来的幽深的房间,都在提示我,这是一个苦寒之地。这块土地上的人们并不占有地缘或气候上的先机,但在他们并不漫长的历史中,却出现了无数扭转人类文明进程的风流人物。
⑧直到在暮色中抵达爱丁堡,连绵的壮丽高大的古建筑之城缓缓地铺陈在我面前的那一刻,我联想到马可·波罗的游记中曾有的一句话,那个意大利人在初见昆明的时候,形容它是“一座壮丽的大城”。我的感受跟那位13世纪的意大利人是一样的,被一种璀璨的、“文明的他者”的光芒震慑了。爱丁堡无愧是“北方的雅典”,它气象阔大,仪态万方,丝毫不容轻亵。在任何一个角落,爱丁堡都是典雅与得体的表率。它的城堡和大学,保存完好的古典建筑和街道,满眼的苏格兰格子和满耳的风笛声,都带着苏格兰人的骄傲和文化印记。朋友说,你一定要去酒吧,叫上一杯烈性黑啤,听他们唱歌,那才是苏格兰。不由想起了自金雀花王朝以来英格兰对苏格兰的不断征服与蚕食,想起了因《勇敢的心》而为世人熟知的苏格兰勇士的形象……
⑨结束苏格兰之旅,回到湿热的南京,回到桂子香气里,回到嗅觉和味觉都无比亲切熟悉的江南,也会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想起那些在苏格兰吹过的风,心中顿时一虚一紧,觉得这样出离现实的片刻,正是人生最好的礼物。
(取材于朱丽丽的同名散文)
4.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迥然不同:相差很大 B. 粗粝:粗犷
C. 铺陈:有层次的展现 D. 仪态万方:姿态特别大方
5.依据文意,填入第②段【】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纯正 诗意 B. 华丽 满足 C. 朴实 厌恶 D. 优雅 倦怠
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篇借用宗白华的话意在强调,现代人面对山水自然要用心品味、感悟,努力找寻内心深处的情感。
B. 第④段画线的一组短句,勾勒出冷暖相谐的画面,描绘了苏格兰高地清新自然、辽阔壮丽的独特景象。
C. 第⑤段“荒谬的时间节点”的意思:时值八月,却仿佛置身于寒冬;身处现代,却好像置身于17世纪。
D. 结尾处写南京的环境气候与苏格兰不同,“一虚一紧”反映出苏格兰之行给作者带来了深切的感受与思考。
7.第①段说“也许只有决然地将自己放置在一个有意无意的困境中,才能唤醒原初的遇见的感动”,请简要回答作者在游历苏格兰时遇到了怎样的“困境”、产生了怎样的“感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章叙写了苏格兰诸多自然与人文景观,而标题却是“苏格兰的风”,请分析这样处理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5小题,共20.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孝文帝十一年绛侯勃卒,文帝乃择其子贤者河内守亚夫,封为条侯,续绛侯后。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上自之细柳军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改容式车,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称善者久之。月余,三军皆罢。乃拜亚夫为中尉。孝文且崩时,诫太子曰:“即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文帝崩,拜亚夫为车骑将军。孝景三年,吴楚反。亚夫以中尉为太尉,东击吴楚。太尉既会兵荥阳,吴方攻梁,梁急,请救。太尉引兵东北走昌邑,深壁而守,而使轻骑兵弓高侯等绝吴楚兵后食道。吴兵乏粮,饥,数欲挑战,终不出。后吴奔壁东南陬,太尉使备西北。已而其精兵果奔西北,不得入。吴兵既饿,乃引而去。太尉出精兵追击,大破之。凡相攻守三月,而吴楚破平。归,复置太尉官。五岁,迁为丞相,景帝甚重之。景帝中元三年,以病免相。居无何,条侯子为父买工官尚方甲楯五百被可以葬者[注]。取庸苦之,不予钱。庸知其盗买县官器,怒而上变告子,事连污条侯。书既闻上,上下吏。吏簿责条侯,条侯不对。召诣廷尉。廷尉责曰:“君侯欲反邪?”亚夫曰:“臣所买器,乃葬器也,何谓反邪?”吏曰:“君侯纵不反地上,即欲反地下耳。”吏侵之益急。因不食五日,呕血而死。
(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注】工官尚方:为皇家服务的作坊。甲楯:铠甲和兵器。五百被:相当于五百套。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上自之细柳军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
B.上自之细柳军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
C.上自之细柳军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
D.上自之细柳军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绛侯,汉初功臣周勃的爵位,古代的爵位一般分为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
B.节,中国古代常用信物,封建帝王派遣使者时使之持节,使命完成后要把节归还。
C.崩,原指山陵坍塌,后比喻人的死亡,多指古代有地位的人的死,如皇帝、诸侯等。
D.廷尉,古代官职名,是最高司法审判机构长官,主管诏狱和修订律令的有关事宜。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周亚夫出身将门,立有赫赫战功。他是绛侯周勃之子,周勃死后,他继承了侯位;后来吴楚作乱,他受命带兵前往平叛,经过几个月作战,取得了胜利。
B.周亚夫治军有方,深得文帝赏识。匈奴大举进犯,他作为将军,奉命驻扎在细柳,文帝称赞他是真正的将军,后来他果然打退了匈奴,保护了汉朝边境。
C.周亚夫通晓军事,颇有奇计良谋。他在与叛军作战时,采用了以守为攻、断绝对方粮道等策略;他在吴国士兵饥饿离去后,派出精兵追击,把吴军打得大败。
D.周亚夫受到连累,遭到无情打击。他的儿子非法购买皇家使用的陪葬物品,被雇工告发,他因此受到牵连,被说成要在阴间谋反,最终绝食呕血而死。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太尉既会兵荥阳,吴方攻梁,梁急,请救。
②后吴奔壁东南陬,太尉使备西北。已而其精兵果奔西北,不得入。
13.文末说周亚夫面对官吏的责问“不对”,他“不对”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念奴娇书东流村壁[注]
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刬地东风欺客梦,一枕云屏寒怯。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此地曾轻别。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
闻道绮陌东头,行人长见,帘底纤纤月。旧恨春江流不断,新恨云山千叠。料得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
【注】《艺蘅馆词选》梁启超语:此南渡之感。
(1)关于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述说词人故地重游,追忆当年曾与一歌女在此地泪别的情景,表达的是人去楼空、物是人非的感慨。
B.“棠花”“东风”“垂杨”“飞燕”等意象的运用,抒发了词人对美好景物眷恋而无法挽留的无奈。
C.下片“旧恨”是指词人感叹春天已逝,“新恨”则是缘于凄风苦雨天气恶劣,本来就不佳的心情更加糟糕。
D.本词感情的抒发,由借景抒情到直抒胸臆,由幻想而现实,由浅人深,起于抒情终于抒情,寄寓难以言说的理想。
(2)本词是艳情词,但古人评其“矫首高歌,淋漓悲壮”。请结合下片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表达(本大题共4小题,共60.0分)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很多病症都会伴随发烧,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是一种身体机能异样的状态,而且发烧还只是个俗名,医学上称其为“发热”,即体温高于正常值37℃的状态。人类属于恒温动物,能够通过中枢神经调控,让体温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人体正常体温的理论值为37℃,但这里所说的是体内温度,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概为36.2℃。这就是为何用体温计在腋下、耳内和舌根测得的数据有所不同。人体控制体温的器官是“下丘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它可以根据体内外的环境温度变化,来控制身体是产热还是散热。但是,这个精密的体温调节中枢,有时会受到体内某些物质的干扰,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这产生的后果就是体温升高,出现发热症状。
1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目。
只要在乡村生活过,有谁不怀念村庄上空那袅袅升起的炊烟 袅袅的炊烟,在房屋的脊梁上盘旋,在树梢的鸟巢旁飘荡,在胡同的拐角里踱步,最后都凝聚成片片朦胧的烟霞。那温暖的烟霞里,有母亲的呼唤,有奶奶的目光,也有父亲洪钟般的声音。
有很久没有看到过炊烟了,城市里没有炊烟,城市里用的是液化气,即使有了些许炊烟,也是有害气体,是不会让人留恋的。况且,城市里的人们,也没有时间留意炊烟,大家都匆匆忙忙,谁会有时间在意稍纵即逝的炊烟 炊烟只属于宁静的乡村,只属于浑厚的黄土地。没有风的时候,炊烟是一棵树,从家里的灶房里生长起来,然后与全村的树聚合成一棵参天大树;________,家家的炊烟刚刚冒上房顶,就迅速汇集,变成一片片灰色的云,飘浮到村庄的上空,最后都消失在无边的旷野里。其实,不论是有风的时候还是无风的时候,乡村上空的炊烟________,像飞流直下的瀑布,像艳丽多彩的锦缎,像婀娜多姿的少女,像飘忽散淡的烟霞。可是炊烟与画卷又不同,因为炊烟里还有麦子的香味,更有母亲殷殷的目光。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排比 比喻 通感
B.排比 设问 拟人
C.拟人 比喻 回环
D.通感 设问 夸张
(2)简要分析文中加下划线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________
________
1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近日,@平安宝安通报“父母虐童”案,女童父母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视频发布人王某被行政处罚。(12月28日《中国青年报》)
通报发出后,不少网友对于视频发布者被处罚表示不能理解,他们认为爆料者不偷窥,不将视频发布到网上,那么女孩的遭遇就不会引起这么多人的关注和重视,女孩可能还生活在家庭暴力的阴霾中。还有些网友提出爆料者是否能将功抵罪,否则将不利于鼓励善行。其实,网友的这些观点反映出他们,在判断事情的时候容易从自身为人处世的人情维度出发。笔者认为,,对于“父母虐童”案中爆料网友的做法,我们应该一分为二地来看待,一码归一码。登录摄像头偷窥和将视频发布到网上的行为侵犯了女童家庭的隐私,;爆料者大胆地举报女童父母的做法应该鼓励和提倡。
厘清是非,捍卫公正,是 社会的要义。女童父母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视频发布人被行政处罚,并不是 的糊涂判案。惩罚分明、 ,才能更好地划清合法与违法的界限,彰显法律的公平正义。对于处罚引发的舆论,深圳公安也第一时间作出回应,警方综合考量之后给予了一定的行政处罚。
这起事件中的两位爆料者即使受到了一定的处罚,但是他们勇敢地举报女童父母的做法还是很有意义的,帮助女孩脱离了痛苦的处境。总之,我们该鼓励和提倡的是用合法合规的渠道进行举报和监督。
(1)依次填入文中第三段下划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法治 各打五十大板 罚当其罪
B.法制 和稀泥、抹光墙 罚不当罪
C.法治 和稀泥、抹光墙 罚当其罪
D.法制 各打五十大板 罚不当罪
(2)文中下划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即使这起事件中的两位爆料者受到了一定的处罚,但是他们勇敢地举报女童父母的做法还是很有意义的
B.这起事件中虽然两位爆料者受到了一定的处罚,但是他们勇敢地举报女童父母的做法还是很有意义的
C.虽然这起事件中的两位爆料者受到了一定的处罚,但是他们勇敢地举报女童父母的做法还是很有意义的
D.这起事件中的两位爆料者虽然受到了一定的处罚,但是他们勇敢地举报女童父母的做法还是很有意义的
(3)在文中第二段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使语意前后呼应,连贯畅通,每空不超过12字。
1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港珠澳大桥在世界桥梁建筑史上创造了 的奇迹:长度最长、施工难度最大、设计寿命最长、创新技术最多在大桥应用的多项关键技术中,来自中科院金属研究所提供了联合运用牺牲阳极法和涂层堕防护法,再辅以原位腐蚀监测的桥基钢管复合桩系列防腐蚀法的解决方案,为保证大桥达到120年的超长寿命发挥了 的作用。因为,钢管桩作为深埋在水面下数十米的桥梁根基,在120年的全寿命周期中无法更换且维护困难,必须确保可靠性,做到 。
顾名思义,“牺牲阳极法”就是以比被保护金属更容易失去电子的活泼金属为阳极,以被保护金属为阴极的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法。理想情况下,在活泼金属被完全腐蚀之前,被保护的阴极构件不会发生腐蚀。在海水、土壤等环境中,比钢铁材料更容易失去电子的金属有很多,铝、锌、镁等都可以作为牺牲阳极。综合考虑防护效果及材料成本,港珠澳大桥最终选用铝作为牺牲阳极。然而,在实际安装过程中,工程人员们又面临了 的问题。港珠澳大桥的大部分钢管桩被深深埋入泥下区,如果在泥下区的钢柱外壁布置牺牲铝阳极,施工难度和更换难度都将极大增加。金属所的科研人员独辟蹊径,( ),以此解决泥下区中更换牺牲阳极难度过大的问题。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擢发难数 不可思议 十拿九稳 前所未有
B.数不胜数 举足轻重 万无一失 前所未有
C.数不胜数 不可思议 万无一失 史无前例
D.擢发难数 举足轻重 十拿九稳 史无前例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来自中科院金属研究所提供的联合运用牺牲阳极法和涂层防护法
B.来自中科院金属研究所提供了联合运用牺牲阳极法和涂层防护法
C.用中科院金属研究所提供的联合运用牺牲阳极法和涂层防护法
D.中科院的金属研究所提供了联合运用牺牲阳极法和涂层防护法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在海水区中安装牺牲阳极来保护泥下区的新方法被大胆采用,摒弃了阴极保护的传统方式
B.摒弃了阴极保护的传统方式,在海水区中安装牺牲阳极来保护泥下区的新方法被大胆采用
C.大胆采用在海水区中安装牺牲阳极来保护泥下区的新方法,摒弃了阴极保护的传统方式
D.摒弃了阴极保护的传统方式,大胆采用在海水区中安装牺牲阳极来保护泥下区的新方法
1~3.【答案】C、B、B
4~8.【答案】D、D、B、①困境:旅途,漫长辛苦;气候,风大天寒。
② 感动:看到苏格兰高地的风景,对苏格兰坚忍强悍的民族性格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感动;在恶劣生存环境下,苏格兰产生了无数风流人物,这让作者感佩;爱丁堡典雅、得体、壮丽、辉煌的文明,苏格兰人拥有的勇士品格等,让作者震撼。、文章以“风”为题,形象生动且意蕴丰厚:
①“风”最能体现苏格兰自然环境苦寒的特点。
②“风”代指苏格兰独特的民族风情和扭转文明进程的风流人物。
③“风”喻指给在湿热环境中的作者带来思考和警醒的力量。
9~13.【答案】C、C、B、①太尉周亚夫把各路军队会合到荥阳之后,吴国叛军正在进攻梁国,梁孝王焦急,向太尉周亚夫请求救援。
②后来吴军朝汉军军营东南角奔来,太尉让人们注意防备西北。接着吴国精兵果然奔到了西北,但不能攻入。、周亚夫很无辜,他没有参与这件事,是被儿子连累了;周亚夫没有造反之心;周亚夫的性格能谨守节操但不知恭顺,性格使然。
14.【答案】(1) C
(2)词作写对歌女的思念与追寻,但以“纤纤月”代指风尘女子,易俗为雅,超出寻常词人;感情诚挚,“旧恨”“新恨”,如江流不绝,似云山高耸,悲壮慷慨;理性节制,词人想到即便如今相见,也不应干扰各自的生活,需将此情深埋心底;结句以想象中的普通应酬话,写出双方的深挚之情与身世之感叹;词作渗透进了家国恨,身世恨,报国无门之恨。
15.【答案】①但发烧不是某种疾病 ②体表温度会略低一些 ③导致调节功能失灵
16.【答案】(1)A
(2)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将肯定的意思用反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加强语气,抒发作者对炊烟的怀念之情。
(3)【示例】有风的时候就不同了 都是一幅动人的画卷
17.【答案】(1)A
(2)C
(3)法律知识的缺乏 警方的处罚是合理的(或这种处罚是合理的) 应受到相应的处罚
18.【答案】(1)B
(2)C
(3)D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