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22 19:57: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2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崛、范”等 9个生字,会写“肃、晰”等 11个字,会写“严肃、清晰”等 15个词语。
2.能归纳课文讲述的三件事,并连起来说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查找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说出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志向的原因。
重点难点
1.能归纳课文讲述的三件事,并连起来说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
2.能查找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说出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志向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有一位伟人,他胸怀祖国,心系人民,逝世后举国哀痛,十里相送。他就是我们新中国的第一任总理——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少年时代的故事。
2.齐读课题
3.解题释义“崛起”的“崛”在字典中是“兴起”的意思,“起”也有“兴起”的意思。“崛”和“起”的意思相近,组合在一起所表示的意义就更深了。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什么意思呢?
4.再读课题多么远大的抱负啊!带着这种感情,再来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巩固字词
课件出示课文中比较难读或易错的词语:
崛起 模范 清晰 淮安 疑惑 惩处 训斥
1.指名读。
2.重点指导“惩处”这个词的读音。
3.发现特点,积累词语。(课件中“崛起”一词变红)“崛起”这个词中,“崛”和“起”的意思相近,都有“兴起”的意思,像这样的词还有几个,找一找,记一记。(崛起模范清晰疑惑惩处训斥)
4.理解词义。“光耀门楣”:让家族的地位更加显耀、光大。“有志者当效此生”:有志向的人应当效仿这个学生。
三、初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1.用“主要人物”+“事件”的形式说说课文讲了哪三件事。(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哪几件事情?(2)用“主要人物+事件”的形式说一说。
2.将三件事情连起来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1)理清三件事情的关系。思考:这三件事,哪件事情是结果,哪件事情是原因?(2)按照先说结果再说原因的顺序说主要内容。这篇课文和我们之前学的文章不太一样,先写了事情的结果,又写了事情的原因。能按照这样的顺序来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吗?(练习过程中,适时指导学生用上“之所以...是因为...”这组关联词,让表达更加条理、清晰)(3)按照先说原因后说结果的顺序说主要内容。如果我们把这三件事情的顺序调换一下,(课件调换顺序:原因在前,结果在后)你还能说出它的主要内容吗?学生用上“因为...所以...”这组关联词自主练说。教师引导发现新方法。(课件出示电子课本图片,圈出表示时间的词语“新学年开始了”“十二岁那年”“一个星期天”)学生发现这些都是表示时间的词语。用上课文中这些表示时间变化的语句,也可以让表达更清楚、明白。【设计意图:学生虽然之前已经学习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但是本课把握多件事情文章的主要内容对学生来说仍然有一定的难度。此环节将这一方法分解成几个小步骤,先运用旧知分别概括出三件事情的主要内容,然后理清楚三件事情的关系,最后分别按照“先结果后原因”和“先原因后结果”的不同顺序,将三件事情连起来说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样有层次、有梯度的指导,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同时,引导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运用关联词、表示时间顺序的词等这些关键词语,让表达更加条理、清晰,巧妙落实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四、朗读感悟,体会“中华不振”之惑
过渡:就像同学们所说的,周恩来之所以立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志向,是因为中华不振啊!(课件出示三次圈画“中华不振”的句子)
1.默读课文第 11-16自然段,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了“中华不振”?边读边圈画出来。(1)“在奉天上学的时候......没有地方说理去。”思考: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预设问题,课件出示:
小结:不仅你们不明白,十二岁的周恩来也并不能完全明白,但“中华不振”这四个字却让他难以忘怀。
(2)“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亲人......安慰这个不幸的女人。”思考: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她(课件出示对比的两个句子)读读这两个句子,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从“不但不......反而......”你体会到什么?(气愤!可怜!......)小结:样表达,感情就更强烈了!
(3)指导朗读。带着对女人深深的同情,带着对肇事的外国人和中国巡警无比愤怒!我们来读读这句话!无辜平民横尸街头,死难者家属有冤难诉,这究竟是为什么?是啊,正是中华不振啊!(课件:中华不振由小变大)2.围观的中国人为同胞讨回公道了吗?你从哪里知道的?(课件出示: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从“紧握着拳头”(课件变红)这一细节中你读出了什么?小结:是啊,围观的中国人难以抑制心中的怒火,但是又能怎样呢?紧握的拳头为什么不能砸向敌人?为什么?一切都是因为中华不振啊!(课件“中华不振”一词由小变大)目睹这一切的周恩来,内心的撼动可想而知。此时此刻他才真正体会到伯父口中的“中华不振”。同学们,你们明白了吗?(出示前面提出的问题)
师: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这一切都是因为。(中华不振!)
3.合作朗读。师生合作朗读,感受刺痛人心的“中华不振”!正因为“中华不振”,那位妇女——(生接读)亲人被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了,只能哭诉;正因为“中华不振”,中国巡警——(生接读)不但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妇女;正因为“中华不振”,中国人——(生接读)都紧握着拳头,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
五、借助资料,感悟“振兴中华”之志。
1.探寻“中华不振”之因。是呀,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又敢怎样呢?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地方呢?(课件出示: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街道上热闹非凡,往来的大多是外国人。)这一带指的是哪里?它和别处有什么不同?(课件出示灯红酒绿、热闹非凡的租界图片)你看,这就是当时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你们知道吗?在 100多年前,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许多帝国主义国家强行在一些比较繁华的城市圈出一小块地方作为他们的“独立王国”,这里不允许中国人进入。在这里他们为所欲为,从不受到中国法律的约束。课前,同学们阅读了相关背景资料,你能结合着资料来谈一谈感受吗?小结:正像同学们所说,鸦片战争后,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国家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课件)割地,赔款,使得中国越来越落后,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到处都立着这样的牌子。(课件)
2.走进人物内心,体会“振兴中华”之思。怎样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中拯救出来呢?这个问题一直燃烧在周恩来心中。所以修身课上魏校长提出为什么而读书时,他清晰而坚定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周恩来一生信守的诺言,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这一切都源于他浓烈的家国情怀!
3.讲述总理一生,体会“振兴中华”之为。(课件播放音频,讲述 1917年周恩来东渡日本学习的经历以及写下的救国抱负的诗篇: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小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一直激励着自己,周恩来用行动践行着振兴中华的誓言:
【青年图片】青年时期,他将家国情怀化为不懈求索的精神,只为救国救民;
【革命图片】革命时期,他将家国情怀化为艰苦卓绝的奋斗,与毛主席一起建立新中国;
【总理图片】新中国成立后,作为第一任总理,他将家国情怀化为呕心沥血的工作,将一生奉献给祖国和人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誓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让我们记住这铿锵有力的声音吧!再读课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