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月光曲》第2课时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3月光曲》第2课时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22 19:27: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文本解读】
《月光曲》是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二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艺术之美”,从音乐、绘画戏曲等不同的角度折射出艺术的魅力,共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文言文两则》《月光曲》和一篇略读课文《京剧趣谈》。《月光曲》讲述了乐曲创作的一个传说——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俩,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了《月光曲》。作者借皮鞋匠兄妹俩的联想和想象表达出了《月光曲》的内容、意境和表达的情感。时而舒缓,时而明快,时而激烈的乐曲,让我们对贝多芬高超技艺叹服的同时,仿佛也进入了乐曲描述的境界,对乐曲产生无限的向往。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课文第9自然段兄妹俩联想与想象的内容就是对语文要素进行训练的重要部分。
【学情分析】
在第二学段,学生已学会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通过前一篇课文《伯牙鼓琴》的学习,学生对“知音”一词已有了真切的了解,已初步了解音乐可以表达情感。但是我们的学生处于城乡结合地区,学生看过大海的少之又少,相对来说音乐素养也较为缺乏,让学生通过品读文字感受《月光曲》描述的美妙境界,会存在一定的困难。课堂上需要通过反复品读,借助语言文字指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借助信息手段,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第9自然段,想象描绘的画面,在品读中感受乐曲的美妙,补白背诵下来。
2.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想到的情景说出来、写下来。
3.感受贝多芬高尚真挚的情感和伟大人物品质。
【教学重难点】
反复朗读第9自然段,通过抓关键词想象画面的变化,感受乐曲的美妙。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由内容,初探原因
(板书课题)
1.导入:同学们,经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都知道了《月光曲》是围绕贝多芬听到琴声、弹起曲子、创作《月光曲》、记录新曲(板书:听、弹、创、记)而展开的,这一节课,我们将围绕“想画面”进入贝多芬的音乐殿堂(板书:想象画面)。
2.启发交流:《月光曲》是怎样创作出来的呢?请你默读3-6自然,也可以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或者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
3.互动选择: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原因有哪些?
4.过渡:清幽的月光照进来,使得一切都那么诗情画意,在这简陋的茅屋里遇见了这么懂音乐的姑娘。在这种清幽景色、诗意画面的感染下,在这种美好情感的激发下,贝多芬即兴创作了月光曲。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第9自然段,一起感受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吧!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课文内容框架划分段落和概括主要内容,扎实地把握文章的脉络,循序渐进地熟悉课文,在搜集、交流、提炼资料的基础上实现《语文课程标准》中“加强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的要求。
第二板块:由词句,联想画面
(课件出示第9自然段)
师:朗读第9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说一说:听着琴声,皮鞋匠好像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1.品词句
(1)学生齐读,想象画面
师:我们注意发现带有变化感觉的词语。交流:
月亮的变化:升起——越升越高——穿过微云
大海的变化:微波粼粼——卷起巨浪——汹涌澎湃
(2)师范读,读出变化
(3)提问:你想到了什么画面?可否给画面起个名字?(板书:月亮初升、越升越高、风起浪涌)
(4)学生再读,试着体现层次感。(板书:品读)
朗读指导:语气由轻到重,语速由慢到快,语调由轻柔徐缓到激昂。(注意抓住“水天相接”“微波粼粼”“霎时间”“轻纱似的微云”“刮”“卷”“一个连一个”“涌”等词语,不断强化)
2.想画面
(1)分段听音,判断对应画面
(2)分组读
画面1:第1组
画面2:第1、3组
画面3:全班
(3)配乐读
(4)互动判断连线
(5)尝试背诵
(6)补充《生命交响曲》(截取30秒),再背诵,背出乐曲的美妙
3.写感受
(1)播放月光曲。思考:我好像(仿佛)还感受到了什么?(板书:感受)
(2)汇报交流
师:这段文字,让我们感受到乐曲的美妙,伟大的乐曲之所以伟大,在于它会给人一种特别的感受,可能这种感受会有画面的美,但我认为,对于盲姑娘兄妹而言,贝多芬的这段乐曲更有一种激扬生命的、挥洒挚感情的美,她们是幸福的,所以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
(3)介绍贝多芬
【设计意图】通过品读、想象和感受文字背后的画面,领悟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意境,重点通过文章描绘的三个场面来感受乐曲的优美,其中朗读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多种形式地读,读出画面的不同,读出画面的美丽。
第三板块:由音乐,迁移读写
1.同学们,我们也有自己非常喜爱的音乐,说一说你喜爱的音乐。
2.请你展开联想和想象,一边回味着自己喜爱的乐曲,把想到的情景在学习单中写下来。
3.汇报展示
4.小结
【设计意图】“艺术之美”在于慢慢品味,仅凭一节课就扎实地培养能力是不现实的,适当拓展听音乐想象画面的读写练习,进一步培养想象能力和感受能力。
【板书设计】
23.月光曲
(想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