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单元整组教学说课
目录
01
单元解读
04
学习活动
02
学习目标
05
学习评价
03
单元整组教学框架
06
片段展示
单元解读
革命岁月
单元解读
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
一是”场面”
二是”点面结合”
单元解读
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记一次活动。
把活动过程写清楚
写出印象深刻的重点部分
单元解读
册次 单元 人文主题
二上 第六单元 伟人
四上 第七单元 家国情怀
五上 第四单元 国家之殇
五下 第四单元 家国情怀
六上 第二单元 革命岁月
六下 第四单元 志向与心愿
单元解读
1.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
2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作品,提高审美品位
3.观察、感受自然与社会,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尝试创作文学作品。
读写一体
学习旨归
红色之旅:走近时光里的英雄
学习主题
学习任务群
学习目标
01
02
03
依托具体的任务情境,通过“触摸英雄”的活动,借助思维导图、学习单等载体,激活红色因子,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通过“对话英雄”的活动,体会课文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好处,并尝试运用这一写法进行练笔。
开展“礼赞英雄”的活动,拓宽阅读视域,拉近时空距离,进一步感受革命英雄形象,在回顾交流中进一步体会点面结合的写法,赓续红色血脉。
单元统整教学框架
学习主题 红色之旅:走近时光里的英雄
学习任务 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记一次活动。
学习活动 —:触摸英雄 二:对话英雄 三:礼赞英雄
学习提示 1: “红色故事”我梳理 2: “民族气节”我感受 3: “大典盛况”我见证 1: “战场之光”我记录 2: “英雄事迹”我播报 3: “长征精神”或歌颂 1: “革命精神”我演说
2: “多彩活动”我创作
学习内容 《狼牙山五壮士》 《开国大典》 《语文园地》“交流平台” “词句段运用”一 《灯光》 《我的战友邱少云》 《七律·长征》 “词句段运用”二 《口语交际》“演讲”
《习作》“多彩的活动”
书写提示
日积月累
学习安排 5课时 5课时 2课时
学习作业 单元整组作业
学习评价 过程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
学习活动
走近时光里的英雄
1
2
3
学习活动一:触摸英雄(共5课时)
学习提示1
“红色故事”我梳理
学习提示2
“民族气节”我感受
学习提示3
“大典盛况”我见证
学习活动
学习提示1:“红色故事”我梳理
回顾英雄。引导学生重温已学的革命题材选文,说说英雄故事,开启“红色之旅”。
摘抄积累。依据课前“启航单”,有针对性地进行字词学习,并展示学生摘抄的革命诗歌。
导图梳理。学生根据思维导图梳理单元整组课文的主要内容。
走近时光里的英雄
学习活动
学习《狼牙山五壮士》
结合习题,感受形象。结合课后习题和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说说对五位壮士的初步印象。
研读语段,发现“点”“面”。聚焦语段,运用所学;放大细节,区分“点”“面”;迁移学法,找点寻面。
问题驱动,丰厚形象。抓住“战士”和“壮士”的名称转换,交流中辅以跳崖视频,真正理解“壮士”一词的内涵。
提供素材,尝试练笔。播放“飞夺泸定桥”视频,尝试“多点一面”写场面,感受红军的大无畏精神。
学习提示2:“民族气节”我感受
走近时光里的英雄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那个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个一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战斗进行了很久,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学习活动
学习《开国大典》
强化整体感受。引导学生说说开国大典带给自己的感受,体会新中国成立时人们自豪、激动的心情。
细读发现写法。聚焦“大典中”和“阅兵式”这两个场面。
对比发现异同。探索发现“典礼中”的场面是一点一面,“阅兵式”是多点一面;再是互文对比。
尝试再次练笔。融入单元习作,学生选取生活中的多彩活动,灵活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表现场面的热烈。
学习提示3:“大典盛况”我见证
走近时光里的英雄
“大典中”
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接着是炮兵一个师、野炮、山炮、榴弹炮、火箭炮,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了一字形的横列前进。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接着是一个骑兵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五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以上这些部队,全部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
点的描写
面的描写
“阅兵式”
一点一面
多点一面
学习活动
走近时光里的英雄
1
2
3
学习活动二:对话英雄(共5课时)
学习提示1
“战场之光”我记录
学习提示2
“英雄事迹”我播报
学习提示3
“长征精神”我歌颂
学习活动
学习《灯光》《我的战友邱少云》
(1)小组合作学习。借助“巡航单一”,明确“点”与“面”,即“全景”和“特写”镜头的采编。
(2)全班交流辨析。小组代表分享成果,其他学生辨析“点”和“面”。教师重点抓住学生的困惑处,引发深度思考。
走近时光里的英雄
学习提示1:“战场之光”我记录
学习活动
《灯光》一课,引导学生结合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在“现场播报”中体会郝副营长为了理想不惜牺牲生命的英雄品质。
《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引导学生模拟“现场采访”,体会邱少云是一位“伟大的战士”。
走近时光里的英雄
学习提示2:“英雄事迹”我播报
学习活动
链接资料,理解大意。教师出示长征的背景资料,理解诗句大意。
结合所学,找出“点”“面”。引导学生结合前几课所学,找找诗中的“点”与“面”,借助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结合阅读链接,出示更多长征途中毛主席的诗词作品,进一步感受革命前辈大无畏的战斗精神和革命的英雄气概。
走近时光里的英雄
学习提示3:“长征精神”我歌颂
学习活动
走近时光里的英雄
1
2
学习活动三:礼赞英雄(共2课时)
学习提示1
“革命精神”我演说
学习提示2
“多彩活动”我创作
学习活动
走近时光里的英雄
学习提示1:“革命精神”我演说
学习“口语交际”
选好英雄,备好材料。学生自主选择要礼赞的英雄,并收集好相关资料,写好演讲稿。
依据贴士,自主练习。引导学生关注演讲时的语气语调以及停顿、动作等。
班级展示,礼赞英雄。开展“礼赞英雄”演讲活动,学生当小评委,对演讲人的演讲内容和演讲表现做出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
学习活动
走近时光里的英雄
学习提示2:“多彩活动”我创作
学习习作:多彩的活动
链接活动,唤起回忆。引导学生选择一次最深刻的活动和同学交流。
回顾活动,理清过程。聚焦活动过程,关注点面结合。
例文引路,再探写法。通过例文片段,勾画出“点”和“面”,关注活动过程中的感受。
学习评价
学习活动 评价标准 自评 互评
触摸英雄 能正确认读课中的生字词,会写其中的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借助思维导图,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英雄故事。 能掌握“点面结合”的写法,在对比阅读中加深理解。
对话英雄 能借助资料,体会英雄人物的气节,体会课文的精神内涵。 能通过学习小组等形式,开展实践性的探究活动,进一步加深对“点面结合”这一写法的理解。 能迁移学法,自主学习《七律·长征》。
礼赞英雄 能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在演讲中做到语调适当、姿态大方。 能结合所学,在习作中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体现活动场面的特点。 能根据同伴的建议,对习作进行修改、完善。 能依照“书写提示”的要求,完成革命经典诗词或片段的摘录。
“红色之旅:走近时光里的英雄”评价表
片段展示
————重温革命岁月,把历史的声音留在心里
回忆所学或你知道的革命英雄及简要事例,用自己的话简要描述
片段展示
杨靖宇
董存瑞
黄继光
刘胡兰
片段展示
革命岁月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这五篇课文,说说课文中都是描写的哪些革命人物?
2.用自己的话概括革命人物的主要事迹。
灯光
片段展示
郝副营长
邱少云
我的战友邱少云
片段展示
学习活动一:学习提示1“红色故事我梳理”作业
《灯光》
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
现实
郝副营长
黄昏时
山沟潜伏
烈火包围
全身伪装
《我的战友邱少云》
根据思维导图,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试着说说英雄的故事。
现实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那个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个一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战斗进行了很久,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片段展示
狼牙山五壮士片段
面的描写
点的描写
片段展示
学习活动二:学习提示1“战场之光我记录”作业
我是小记者——“红色之旅”巡航单一
同学们,如果让你当导演,将《灯光》和《我的战友邱少云》拍成一部电影,你打算选取哪些场面进行拍摄,并将哪些内容拍成全景镜头,哪些内容拍成特写镜头
课文 场面 特写镜头(点) 全景镜头(面) 好处
《灯光》
《我的战友邱少云》
思考:《灯光》和《我的战友邱少云》的点和面有什么不同
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