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3.2《哦,香雪》(共4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3.2《哦,香雪》(共4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22 22:17: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3张PPT)
一分钟可以做很多事;一分钟也许什么都干不了……
让我们走进铁凝的抒情小说,看看在大山深处,一列火车一分钟的停靠能给大山深处带来什么呢?
哦,
香雪
铁 凝
铁凝简历
1957生于北京,1975于保定高中毕业后到河北博野农村插队,同年《会飞的镰刀》被收入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儿童文学集,后被认定是其小说处女作 ;
1979在保定地区《花山》编辑部任小说编辑1982发表短篇小说《哦,香雪》,并获1982年全国最佳短篇小说奖,1984短篇小说《六月的话题》发表,并被改编为电视短剧 ;
1985年,根据《没有钮扣的红衬衫》改编的电影《红衣少女》获该年度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
1984年调入河北省文联任专业作家,先后任河北省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央候补委员。
铁凝的早期作品主要描写普通的人和事,着力表现现实生活中普通人的理想、追求、矛盾和痛苦。尤以细腻地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见长,文字柔婉、清新。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的中国文坛,“伤痕文学”、“反思文学”中对那个疯狂年代的反思和追忆成了文学的重要内容。但是铁凝却另辟蹊径。她的作品关注文化反思和女性的生存境遇;在1982年,她把自己心里的女孩形象写出来,就成了短篇小说《哦,香雪》,描写一个淳朴农村少女对现代文明的向往,小说获当年优秀短篇小说奖,她也因此被贴上“女性主义写作”的标签。
铁凝曾下乡四年,与一群十八九岁善良、质朴的农村女孩十分投缘,并与她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她们对铁凝的关怀深深地感动着她。可以说,农村女孩的善良、质朴是铁凝创作的源泉,这些女孩成为铁凝小说中人物的原型。
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和喜悦。
写作背景
1982年6月
散文体小说(又叫诗化小说)
1.淡化故事情节
2.虚化人物形象
3.美化意境(环境)
4.诗化语言
文体:
世上最纯洁、美丽的情感就是少女的梦想。尽管它幼稚、缥缈,甚至可笑,尽管它也许是人性中最为软弱的一部分,但同时也是最可宝贵的一种情感,是美的对象,能反衬和对照人性的丑陋。
01
整体感知
本文以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台儿沟为背景,写了每天只停一分钟的火车给香雪等台儿沟的少女们带来的种种冲击。重点描写了香雪踏上火车,用四十个鸡蛋换回她向往已久的带磁铁的泡沫塑料铅笔盒之后,摸黑三十里走回台儿沟的经历。
背景(环境)
01
人物
02
情节
03
复述故事情节
整体感知——梳理情节
引子 (1—4)火车开进小山村。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5—57)姑娘们精心打扮,迎接火车。
(58-63)香雪渴望铅笔盒
(64-72)香雪换回铅笔盒
(73~83)香雪深夜归来
“情节越单纯,那就越逼真,越诚恳,因而也就越好。”
——契诃夫
火车开进深山以前,台儿沟是个什么样子?
整体感知——思考问题
火车开进深山以后,台儿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火车开进深山以前,台儿沟是个什么样子?用笔勾画出相关句子。
贫穷
封闭
落后
静谧
保守
狭小
火车开进深山以后,台儿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找出相关语段。
如今,姑娘们刚把晚饭端上桌就慌了神,心不在焉地胡乱吃几口,扔下碗就开始梳妆打扮……按照自己的心思,刻意斟酌了服饰和容貌,就朝村口火车经过的地方跑,香雪总是第一个出门,凤娇是第二。(第5段)
起初是观望议论,后来“她们开始挎上装满核桃、鸡蛋、大枣的长方形柳条篮子,站在车窗下,抓紧时间跟旅客和和气气地做买卖”。(第46段)
“打听北京的大学要不要台儿沟的人......”“上大学、坐上火车到处跑”,“再也不会让人瞧不起”(48-57段;66段;77段)
开始梳妆打扮,注重“服饰和容貌”了
商品经济之风吹进了深山
有了精神追求
台儿沟以往的宁静被搅乱了。
“火车”象征着开放、现代
火车
“大山”象征着封闭、传统
大山
“大山”、“火车”并不仅仅是实物,请同学们根据它们的特点思考一下它们象征了什么?
象征着一种不可抗拒的生产力,一种由原始落后走向现代文明的推动力,一种物质享用和精神满足的诱惑力。
02
品读探究
结合小说内容,说一说香雪是一个怎样的姑娘?
香雪是一个至纯、至真、至善、至美而又自尊、上进的乡村女孩形象。香雪身上具有未经世俗污染的清纯之美、健康之美。
别的姑娘可以就“小白脸儿”、“北京话”调笑,香雪不但不敢搭腔。甚至听了就脸红。
她有着洁白的肤色;她有一双“洁如水晶的眼睛”,还有“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以及“柔软得宛若红缎子似的嘴唇”。”(第36、48段)
清纯美丽、纯真无暇
“发现一只普通的棕色人造革学生书包,就是那种连小城市都随处可见的学生书包”。(第10段)
“打听北京的大学,打听什么叫配乐诗朗诵,打听自动合上的铅笔盒”。(第48段)
她是台儿沟唯一上初中的人,并且渴望用一篮子鸡蛋换一个自动铅笔盒。
她渴求进取
“香雪的心再也不能平静了,她好像忽然明白了同学们对于她的再三盘问,明白了台儿沟是多么的贫穷。她第一次意识到这是不光彩的,因为贫穷,同学们才敢一遍又一遍地盘问她”。(第63段)
坚定的拒绝女学生白送的做法。
自尊自爱
为了换取铅笔盒,她毅然登上火车,为这她不得不走30里夜路回家;
坚毅
请同学在书中勾画关于凤娇的描写,并写出描写方法和人物特点。
——凤娇关注的是外在的,对美有热烈向往与追求。
“香雪,过来呀,看!”凤娇拉过香雪向一个妇女头上指,她指的是那个妇女头上别着的那一排金圈圈。(第7段)
“怎么我看不见?”香雪微微眯着眼睛。(第8段)
“就是靠里边那个,那个大圆脸。看,还有手表哪,比指甲盖还小哩!”凤娇又有了新发现。(第9段)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呦,我的妈呀!你踩着我的脚啦!”凤娇一声尖叫,埋怨着挤上来的一位姑娘。她老是爱一惊一咋的。(第12段)
“我撕了你的嘴!”凤娇骂着。 (第14段)
“哟,我们小,你就老了吗?”大胆的凤娇回敬了一句。(第16段)
这一来反倒更壮了凤娇的胆:“喂,你们老待在车上不头晕吗?” (第17段)
——泼辣、大胆、直爽
语言描写
对美热烈向往与追求
泼辣、大胆、直爽
结合小说内容,说一说凤娇是一个怎样的姑娘?
在火车到来的那短暂的一分钟里,山村里的姑娘们的表现有何异同?
同 异
香雪
凤娇们
天真、淳朴;对山外世界的关注与向往;
注意的是车厢里的学生书包;渴望用一篮子鸡蛋换一个班上其他同学都有的自动铅笔盒,打听北京的大学、配乐诗朗诵、铅笔盒,渴望交换铅笔盒。
忙着看头饰、手表,和“北京话”做买卖。她注意是妇女头上的金圈子,比指甲盖还小的手表。总是用鸡蛋、红枣等土产换回自己喜爱的发卡、纱巾,甚至花色繁多的尼龙丝袜。
精神层面
物质层面
香雪为什么会有这种与其他女孩子不同的表现呢?
因为香雪是她们全村唯一的初中生,
文化知识和文化追求使她与别人不同,比别人的追求更高,显得比别人更勇敢,更突出。
“知识就是力量”,这正是小说着力表现的内容,也是小说折射出来的时代信息之所在。
 在香雪夜半独自走回台儿沟时,侧重于对于香雪的什么描写?(73-83段)
心理变化
月光变化
铅笔盒给了她说服母亲的信心
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
坚定
害怕
刚下火车
“现在她害怕这陌生的西山口,害怕四周黑幽幽的大山,害怕叫人心跳的寂静,
迎来姐妹,回到台儿沟
欢乐
不怕
Part 03
欣赏完铅笔盒后
“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合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
犹豫
不知如何向父母交代
她环视群山,群山沉默着;她又朝着近处的杨树林张望,杨树林悉悉萃萃地响着,
害怕—不怕—犹豫—坚定,这一变化虽然是在30里的山路上完成的,但香雪却跨越了由自卑、封闭、落后到自信、开放、进步的巨大心理障碍,表现出巨大的勇气。
03
深度挖掘
讨论拓展
四十个鸡蛋+三十里夜路
换来
一个带磁铁的泡沫塑料铅笔盒
值得?
香雪的木制铅笔盒是怎么得来的?
有木盒为什么还要追求火车上的那个塑料泡沫铅笔盒呢?
那是她“当木匠的父亲为她考上中学特意制作的,它在台儿沟还是独一无二呢。”
香雪的木制铅笔盒在她们眼里成了贫穷、落后、封闭的代名词,她们是瞧不起她的贫穷,是对她和她的小山村的蔑视。香雪的自尊心受到了打击。
香雪 其他同学
爸爸做的小木盒 能自动开关的塑料铅笔盒
笨拙、陈旧 ,是贫穷的象征 是文化和知识的象征,是现代文明的象征,是平等的象征。
这个铅笔盒是她要求摆脱小山沟封闭落后生活的一种企盼,是对知识的追求,对山外文明的向往。体现了山村姑娘的自爱自尊。
象征意义
讨论拓展
四十个鸡蛋+三十里夜路
换来
一个带磁铁的泡沫塑料铅笔盒
值得?
铅笔盒不仅仅是一个实物,它象征着知识和文明。香雪对铅笔盒的执着同样也表现了她的追求和理想。
换铅笔盒这种行为意味着对自尊的追求,对改变自己人生命运和家乡命运的憧憬,对山外文明的向往;
所以不应该从使用价值上考虑问题。
思考:拥有了塑料铅笔盒,香雪在学校的境遇会有所改变吗?
原生境遇—后天习得
知识改变命运——改革开放后农村青年的出路
1.它和它的十几户乡亲,一心一意掩藏在那深深的褶皱里。
①比喻,
②把大山比作深深的褶皱,
③突显了台儿沟身处大山深处,极其闭塞。
语言特色: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语言特点
2.然而,两根纤细、闪亮的铁轨延伸过来了……朝着神秘的远方奔去。
①一组形容词,
②形象地写出了火车轨道的小巧、纤细、弯曲。
③用“纤细”“闪亮”“勇敢”等饱含赞美口吻的词语来形容它,而“试探”“弯弯曲曲”说明冲破闭塞是多么艰难。
语言特色:用词——形容词
3 .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战栗了,它发出洪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
①拟人、双关
②“被感动得战栗”“发出洪亮低沉的回音”“共同欢呼”,
③一方面指姑娘们的声音在群山间回荡;另一方面暗指古老的大山终于慢慢被这现代文明唤醒,共同欢呼文明时代的到来。
语言特色: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拟人、双关)
小说题目中“哦,香雪”的“哦”读第几声,
并说说以“哦,香雪"有什么内涵?
一是读“ó”:表示疑问
一是读“ò”①表示领会、醒悟②表示赞叹、惊奇③表示惊喜、喜悦。
(1)ò 表示领会、醒悟,包含有赞叹:明白了香雪原来是这样一个执着的女孩子!
(2)ò叹词,表示惊讶、赞美。香雪一个人走三十里夜路换文具盒,让人惊讶,香雪的美好品格让人赞美;
(3)ò表示惊喜、喜悦:为香雪得到想要的铅笔盒,可以在同学面前自豪地展示它而高兴。
《哦,香雪》这篇小说,从头到尾都是诗,它是一泻千里的,始终一致的。这是一首纯净的诗,即清泉。它所经过的地方,也都是纯净的境界。
——孙犁
你能从哪几个方面印证他的评价?
你能从哪几个方面印证他的评价?
①人物:
②生活场景、自然景物
③小说的语言
清纯流畅、朴素自然,毫无滞涩之感,却又清新之美。
姑娘们天真纯洁、朴实自然。
香雪洁如水晶的目光,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少女们飘荡的天真烂漫的笑声。
生活、景色,虽闭塞但无不自然纯净,没有掺杂人世的污浊,没有遭遇破坏和污染,具有原生态的诗情画意。
为什么许多读者会心疼和怀念香雪那样的连什么叫受骗都不知道的少女?为什么处在信息时代的我们,还是那么爱看电影里慢跑的火车上发生的那些缠绵或者惊险 ……我想,即使有一天磁悬浮列车也已变为我们生活中的背影,香雪们身上散发出来的人间温暖和积极的美德,依然会是我们的梦。我们梦想着在物欲横流的生存背景下用文学微弱的能力捍卫人类精神的健康和心灵的高贵。这梦想路途的长远和艰难也就是文学得以存在的意义。同时这也是文学的魅力——梦想使我们不断出发,而路上的欢乐一定比目的地之后的满足更加结实。
——铁凝《捍卫人类精神的健康》
我还是怀着一点希望,希望读者从这个平凡的故事里,不仅看到古老山村的姑娘们质朴、纯真的美好心灵,还能看到她们对新生活强烈、真挚的向往和追求,以及为了这种追求,不顾一切所付出的代价。还有别的什么?能感觉到生活本身那叫人心酸的严峻吗?能唤起我们年轻一代改变生活、改变社会的强烈责任感吗?也许这是我的奢望。
——《青年文学》1982年第5期
通过叙写每天只停一分钟的火车给一向宁静的山村生活带来的波澜,表达了姑娘们对山外文明的向往,对改变山村封闭落后、摆脱贫穷的迫切心情,同时表现了山里姑娘的自爱自尊和她们纯美的心灵。
主旨
序号 意象 内涵
1 铅笔盒
2 大山
3 火车
4 月亮
文化知识的象征,文明的象征
封闭与传统的象征
开放与现代的象征
代表自然环境,增强作品的诗意之美,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烘托人物心请。
火车鸣叫着开进了大山深处的台儿沟,仅停留一分钟。这短短的一分钟,给沉睡千年的山村带来的冲击,却不能和时间成正比。清纯如玉的山里姑娘,接触到山外的世界,封闭的心开始喧哗、骚动,虽然略带羞涩,却开始了迈向现代文明的脚步。
“香如凝土,洁白如雪”假如你相遇香雪,你想对她说什么?请以“愿你---”为格式,自由写作。
参考:愿你千帆历尽,归来仍是少年
愿你尝尽人间烟火,眼中仍有光
愿你一生清风明月,笑靥如花
愿你三月拾花酿春,六月流萤满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