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古诗三首《望洞庭》课件(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7.古诗三首《望洞庭》课件(共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9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23 05:45: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望 洞 庭
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听,他正在吟诵呢!


诗文导读

字词积累

诗文赏析

拓展学习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汉族,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晚年自号庐山人。唐代大儒、哲学家、文学家、诗人,有“诗豪”之称。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
刘 禹 锡
望洞庭①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②。
①洞庭:即洞庭湖。位于今湖南省北部。
②青螺:青绿色的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会背诵古诗。
2、读懂古诗,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色,体会作者对洞庭湖的赞美之情。
yǔ (大禹)
luó(田螺)
tán (潭面)




tíng (庭院)
磨拭
书写指导:整体要写紧凑,广字要宽,下边的林和石要写扁。


结构:半包围
组词:磨难 磨功夫
音序:M 部首:石
hé (和好)

hè (附和)
huó(和面)
hú (和牌)
huò(掺和)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唐.刘禹锡
这首诗写的是千里洞庭 的秋夜景色,诗人选择了月 夜遥望的角度,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独出心 裁的描写出湖4山色的优美 动人,俨如山水画一般。


找一找诗句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洞庭 湖光 秋月 潭面 无风 山水 白银盘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湖面的波光。
未经打磨的铜镜。
诗意:秋夜,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无风,平静得如同未经打磨的铜镜一样。
互相映衬。
湖光
相和
镜未磨
“潭面无风镜未磨”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
诗人为什么要写无风的潭面?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作者在写洞庭湖之美,怎么提到了盘子和青螺?
这里作者又运用了连续的比喻,把什么比作什么?
把月光下的洞庭湖比作一个银盘子。
把洞庭湖中的君山岛比作青螺。
远看,远远地望去
山:这里指君山。
色:也可换成翠,指苍翠色。
青螺:青绿色的螺壳。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 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写法点拨
这首诗的妙处,全在于几个生动的比喻。它们不但表现了月下洞庭的迷人景色,而且也映衬出诗人自己的形象:浩瀚无边的洞庭湖,在诗人眼里不过是一面铜镜,一具银盘,美而神秘的君山,不过是一只小小的螺壳。如果不是站得高、看得远,如果没有宽广阔大的胸怀,要这样视大为小,举重若轻,那是不可能的。
望洞庭
洞庭秋色
湖、月两相和
潭面如镜
宁静柔和
洞庭山水
水面如白银盘
君山如青螺
宽广壮美
《望洞庭》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将月夜的洞庭美景描绘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表达了诗人对洞庭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宋·张孝祥
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
——唐·李白
明湖映天光,彻底见秋色。
——唐·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