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版《高频考点》高中历史人教版考点 教学设计 罗斯福新政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版《高频考点》高中历史人教版考点 教学设计 罗斯福新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2-15 15:37: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罗斯福新政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在本单元的逻辑地位:
各国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1)社会主义 (2)资本主义
罗斯福新政——国家政权干预经济
本节课选自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第三单元15课,本课上承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下启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在本专题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又是本单元的核心部分
在世界史中的地位:
一战后
重建、繁荣---------------大危机---------------战争
罗斯福新政 ——-----战后各国的经济调整
美国面对这次危机所采取的新措施,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对二战后的整个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影响深远。因此本课内容在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具有承上启下作用。。。
二、考情分析
电气时代的资本主义是历年高考命题的重点,罗斯福新政是高考的重中之重。本专题核心内容为“创新、调整” ,所以备考中要抓住相关背景、内容和影响;注意将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国家调整措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对比,区分在经济建设方面的差异性和共性。
三、学情分析
本课知识容量大、理性思维强。作为高三复习课,高三学生对于罗斯福新政的背景、特点等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新政这一概念不能准确把握,甚至会有错误的认识。鉴于此,本课将从新政的“新”字出发,多角度解读,帮助学生认识罗斯福新政在人类历史上的作用。
四、教学目标
1、掌握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特点,理解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2、通过对罗斯福应对危机的学习,培养学生以人为本,关注现实,迎难而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3、通过对罗斯福新政内容和影响的讲述,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和内部调整;认识到市场和计划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及特点。
难点:如何评价罗斯福新政,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六、教学方式、方法
教师引导学习和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相结合。
教法:材料教学法、问题探究法、教师讲授法、合作探究法、用多种史观分析评价罗斯福新政
学法:研读材料、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选择题)
七、教学用具
采用制作PowerPoint课件和印发配套练习的方式辅助教学。
八、教学流程
首先,从整体上把握考点58在本单元的位置,要世界史中的位置,在高考中的位置。
其次,从内容结构上整合考点58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方向。
第三,具体落实考点(课堂学习与课后练习)
课时安排:讲课(2课时),学生练习(1课时),讨论与讲大题(1课时),共计:4课时
导入:用材料引入背景
“妈妈,我好饿。”孩子非常可怜地仰起头眼巴巴地看着母亲说道。
“孩子,现在我们没有钱买面包。”母亲眼泪含着泪非常痛楚地说道。
“爸爸不是面包工人吗?”
“可是你爸爸失业了。”
“为什么呢?”
“因为面包生产得太多了。”
☆ the only thing we have to fear is fear itself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罗斯福总统在什么背景说的这句话?为什么要说这些话?
一、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引导学生回顾,归纳大危机的各项基础知识
(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严重打击美国(1929—1933经济危机)
1、危机表现:经济危机中,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工人失业、经济一片萧条。
2、危机特点:①持续时间特别长 ②波及范围特别广 ③破坏力特别大
(做试题)师生共同分析原因:世界市场的作用,对比2008年金融危机---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3、危机原因:
直接诱因:股票投机过度,股市崩溃
具体原因:生产和消费的矛盾等
根源: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4、危机影响:
用材料教学:
自生病那天起,我们整个资本主义家庭经济遭受重创后来有个叫胡佛的医生说我们这个病不要紧,不用吃药,自己会好的,后来为了摆脱困境,我们都试着自己去治疗,谁知道却弄巧成拙,病情更加严重而且我们家庭成员关系恶化,我们自身也开始出现问题,我们这个病时间太长了,人们开始对我们的资本主义制度产生怀疑了,看看吧,到处是示威游行的人群,我们全家现在不仅面临着经济危机,也面临着政治危机,我们的民主制度都摇摇欲坠了,我们家有的成员开始使用法西斯主义这种药,但我却不想吃……
师生共分析得出结论
①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受重创 ②各国矛盾加深,国际关系恶化
③社会动荡,民主制度受挫 ④法西斯主义兴起
(二)、应对危机:
“最好的经济是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最好的政府是不干预经济的政府”
胡佛总统,沿用自由放任政策 导致什么结果?
归纳罗斯福新政的具体历史背景:
1、大萧条对美国经济的破坏,并引发政治危机
2、胡佛政府延续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使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
3、主张新政的罗斯福当选美国总统
新政的目的:克服危机,复兴经济,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扩展:炉边谈话是美国总统罗斯福利用大众传播手段进行政治性公关活动的事例之一。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处于大萧条时期。为了求得美国人民对政府的支持,缓解萧条,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利用炉边谈话节目通过收音机向美国人民进行宣传。他的谈话不仅鼓舞了美国人民,坚定了人民的信心,而且也宣传了他的货币及社会改革的基本主张,从而赢得了人们的理解和尊敬。对美国政府度过艰难,缓和危机起到了较大作用。
用2、3、4来归纳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着重调整和复兴经济(1933-35年)
第二阶段:着重改革(1935--1939)
“三R”内容:即复兴(Recover)、救济(Relief)、
改革(Reform)。
复兴──为失业者提供工作机会,使陷入萧条的经济恢复运转;
救济──救助急需帮助的大批失业者和贫民;
改革──采取长远措施改善全国总体经济状况
四大措施:
整顿金融、调整工业、调整农业、社会救济与保障
二、罗斯福新政措施
用材料教学,重点突破新政的主要内容:
情景一:到1933年初,美国银行倒闭上升到五千五百家,有九百万储户失去了自己的存款。罗斯福宣誓就职的前一天,全国已有32个州的银行全部关闭,整个金融系统瘫痪。
思考:为解决这一问题,你会采取什么措施?目的何在?
措施:整顿财政金融(整顿银行、统制货币、改革银行体系等)
目的:恢复银行的信贷,重建人民的信心。
情景二:工业生产大幅度下降,到1932年,工业生产指数与1929年相比,下降了46.2%,钢铁下降了75.8%,危机期间企业倒闭了13万家以上。
思考:为解决这一问题,你会采取什么措施?目的何在?
措施:调整工业生产;(如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限制生产规模、价格水平;
规定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等——劳资关系(消费能力增强,可购买剩余产品;社会更安定)
目的: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 政府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情景三:大危机中农产品大量滞销,农产品价格已跌到历史最低点,猪肉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美元。
思考:为解决这一问题,你会采取什么措施?目的何在?
农业(针对农产品过剩问题——政府的政策是减耕减产)
措施:A、减少耕地,减少产量,将大量农产品和大批牲畜毁掉;
B、国家补贴;C、国家收购少量农产品。
目的:提高农产品价格和农民购买力
情景四:各国的失业人数急剧增长,总人数达到3000多万。1932年,美国的失业人数达到1100万。美国有3400万成年男女和儿童没有任何收入,许多人活活饿死,活着的人也处境困难。
思考:为解决这一问题,你会采取什么措施?目的何在?
措施:实行社会救济,以工代赈;(通过《社会保障法》对于失业者、老人和残疾者给予一定的保险金;举办公共工程)
目的:提供就业机会,刺激消费,稳定社会
有人说:发放救济款要比大规模兴建工程更经济、更省钱。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保护环境、解决就业、刺激消费)
归纳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项目 具体内容
整顿财政金融(前提) 整顿银行,统制货币,改革银行体系和改革税制
调整工业生产(中心) 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蓝鹰运动;保护劳工权利,调节劳资矛盾,降低贫富分化
调整农业生产 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政府收购剩余农产品以控制市场价格
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创新) 开展大规模救济工作,通过社会保障法,兴办公共工程,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核心】:核心内容是用国家的力量扩大消费,调整供给与需求的矛盾,缓和社会矛盾。
思维拓展 突破难点----------1、“新政”新在哪里?
罗斯福:我要实行新政,政府应全面而积极干预经济!
胡佛:我坚信市场的自我调节能力,自由放任好!
***面对危机罗斯福采取的措施和胡佛措施之间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罗斯福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方法; 胡佛主要是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政府干预和市场调节只是两种手段,没有好坏之分,究竟哪个该多一点、哪个少一点,唯有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
***【罗斯福新政特点(新在何处?)】
新的政策:新的理论和政策。
新的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附材料)
( 扩大政府的权力;扩大政府支出;用立法的方式; )
用材料进一步突破难点:
材料1:“为了实施新政,不得不对传统的权力结构进行调整,以适应处理紧急事务和危机的需要……有人估计,自1930年以来,单单联邦官僚机构就扩大了5倍;在从1933年以后的10年内,仅总统发布 的行政命令就达3556项。与此相对应,立法部门和司法部门的权力受到削弱,“三权鼎立”的格局第一次面临失衡。”
——以上材料均引自《美国史通论》
点拔:为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保证政令畅通,罗斯福适当强化了总统权力。但总统仍要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行事,美国的政治平衡没有被打破。体现了美利坚民族在遭遇重大灾难时能做到坚守原则与变通灵活的统一。
材料2:
新 政 法 律
整顿银行 《紧急银行法》
调整工业 《全国工业复兴法》
调节农业 《农业调整法》
社会救济 《联邦紧急救济法》
以工代赈 《民用工程紧急救济法》《全国劳工关系法》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法》《社会保险法》
新政通过什么方式干预经济?
国家立法(危机期间,美国共出台了700多个法令)
新的起点: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成为资本主义继续向前发展的新起点。
思维拓展 突破难点2------“新政 ”的实质?
材料一 罗斯福新政从一开始就遭到一部分资本家的反对,报纸上连篇咒骂罗斯福是“向富人敲竹杠”,说罗斯福天天都吃“烤百万富翁”.甚至有人建议美国联邦调查局调查一下罗斯福是不是美国共产党的秘密党员。
材料二 罗斯福自己说:“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材料三 一些美国历史学家认为,虽然新政使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逃过了一劫,但在很多根本问题上少有作为:财产关系和财富的分配没有根本的改变……新政也无法真正使美国摆脱危机 ……
结合上述材料请回答:
(1)“旧民主秩序”指的是什么? “新应用”指的是什么?
(2)罗斯福是不是一个社会主义者?结合材料三从生产关系角度分析新政的实质 。(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人们在劳动中的关系和地位如何、产品如何分配)
(3)这些人为什么骂罗斯福?两者分歧在哪里?有没有根本区别?
点拔:
(1)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国家干预。
(2)不是,因为罗斯福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也没有改变产品的分配,并未从根本上改变生产关系,即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只是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
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在保证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不可能根除经济危机。
(3)反对原因:新政保障劳工利益,牺牲了资产阶级的部分利益;国家干预的方式与自由放任的传统政策相违背,不被理解;
两者分歧:政府干预经济。没有根本区别
思维拓展 突破难点
三、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设计意图:材料分析,培训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意识和材料阅读分析能力,深刻理解其新政意义所在。
对美国经济发展: 两个图表材料,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失业率下降表(略),生产恢复柱状图(略)
思考:新政对美国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作用?
2、社会救济、社会公平:
材料:“‘新政’,特别是那些社会改革立法,在资产阶级民主的框架内,对某些资本主义弊病加以改良和限制,对暂时改善劳动人民的社会和经济地位,还是有积极意义”。
——邓蜀生:《罗斯福》
思考:从社会生活角度看,罗斯福新政建立的社会保障体系对美国人有什么作用?
3、对世界资本主义:
材料一:“罗斯福影响其实是非常大的,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挽救了市场经济。在30年代的时候,他引进了一些新政,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 。 ——《大国崛起》
材料二:欧洲主要国家普遍认为,美国实行的政府干预经济的做法是成功的。因此,二战结束以后,“政府干预经济”及按照这一思路“实行经济改革”等举措在主要西欧国家风靡一时。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思考:罗斯福新政开创了什么新模式挽救了市场经济,对美国与西欧有何影响?
学生小结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1、经济恢复,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初步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直接影响
2、缓和社会矛盾,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间接影响
3、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经济模式 深远影响
4、凯恩斯主义上升主导地位
5、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实质)
提升:用现代化史观解读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1)对美国:
使美国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促进生产力的恢复,改善了人民生活;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法西斯,巩固了美国资产阶级的统治。
(2)对世界(深远):
开创了国家全面干预经济发展的模式,西方各国采用,推动生产力进一步发展。
(3)就制度而言:
挽救了资本主义和民主制度。以法律形式在资本主义制度内改革弊端,扩大了政府权力,形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体制。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含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资本主义。其基本特征是国家直接参与社会经济生活和资本再生产过程。
局限性:
在保证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危机。
启发学生从多元史观角度解读罗斯福新政:
提高:※ 方法指点:用多元史观解读罗斯福“新政”
1. 革命史观:“新政”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和统治。
2.社会史观:以工代赈,关注民生;健全社会保障体制。罗斯福通过加强救济工作、强化社会保障、加强社会立法等措施有效地解决了经济危机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失业、贫困、流浪等),缓解了社会紧张局势。
3.全球史观(整体史观):为其他国家实施国家干预经济模式,进行体制性自我调整提供了宝贵经验。
4.文明史观:制度创新,借鉴了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计划经济的成功经验,开创用行政手段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5.现代化(近代化)史观:罗斯福新政通过国家干预的手段,调整美国的经济模式,缓和了经济危机,探索了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新模式。
6.生态史观:美国成立了著名的田纳西流域管理署,负责对田纳西河进行综合治理,包括建立水电站、提供廉价电力、生产化肥、植树造林,以及控制洪水泛滥、防止水土流失等。维护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罗斯福减少农业耕种面积、修建田纳西水利工程等措施保护了美国的生态环境,保证了可持续发展。
五、思想理论:凯恩斯主义(不谋而合)
1、背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2、内容:国家应当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
3、影响:
(1)、二战后成为西方国家制定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
(2)、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4、局限: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无法解决“滞胀”阶段的危机
5、与新政的关系:
相互印证,不谋而合。
都在大危机背景下应运而生;核心都是国家干预经济;
为二战后西方经济调整:前者提供理论依据;后者提供实践经验。
拓展 资本主义历史上的三种经济思想和管理模式
用PPT表格
【小结】
1、大萧条后资本主义国家应对危机的两条途径
①走上法西斯道路,通过对外战争缓解危机(德国)
②通过自身调整缓解危机(美国)
2、罗斯福新政的成效说明
资本主义在一定时期内还有能力进行自我调整以促进生产力发展。
3、由于未能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可能根除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成功的原因(实施的必然性)
1)、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要求;
2)、美国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使罗斯福政府有能力干预经济;
3)、独立战争以来形成的民主传统为新政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4)、借鉴当时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计划经济的成功经验;
5)、20世纪30年代,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潮,为实施新政提供了理论依据。
【横向联系】
20世纪20和30年代,世界上两个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为恢复经济都进行了经济改革,请问是哪两个国家?进行了怎样的改革?请对照着两个大国经济改革的内容,思考各有什么本质特征?
1、苏俄:新经济政策——在维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适当发展市场经济,恢复和发展经济
2、美国:罗斯福新政——在维持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适当发展计划经济,恢复和发展经济
以上比较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社会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并不是根本对立的,社会主义可以发展市场经济,资本主义同样可以发展计划经济,两者可以相互借鉴
【问题探究】
一、有人说,20世纪出现了两大改革家,一个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一个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他们是谁?
罗斯福通过新政使美国走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道路,对西方资本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邓小平通过改革开放使中国走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你认为罗斯福新政与我国目前进行的宏观经济调控有何区别?我们该如何借鉴罗斯福新政?
区别——性质不同
经济政策的调整要适合国情,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两种社会制度在经济建设方面可以相互借鉴。
是加强干预还是减少干预,取决于经济发展的实际。
合作探究:罗斯福新政对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的创新表现在哪些方面?
政治机制:政府权力扩大;保存了民主制度
经济机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社会保障:福利主义实验
经济思想:凯恩斯主义
 以史为鉴 实现梦想 ——新政给予的启示
在美国梦遭遇危机重创之时,罗斯福新政重塑了美国梦想,让国家渡过难关,在世界政治学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2012年11月中共新一届领导集体上任以来,“中国梦”一词正式进入官方词汇并迅速走红。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时,定义“中国梦”--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
今天我们踏着罗斯福的足迹,感受了黑暗的大萧条,探索出了一条光明的道路。罗斯福的辉煌举创不仅改变了美国的命运,也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学有所思】
“美国梦”的发展对我们实现“中国梦”有什么借鉴和启示?
启示:
(1)将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有机统一
(2)勇于创新,深化改革
(3)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可以相互借鉴发展的成功经验
(4)要关注弱势群体利益,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5)注意化解社会矛盾,努力建设和谐社会。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