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8张PPT)
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
第3节 耳和听觉
学习目标
1.知道耳的结构及耳的各部分功能。
2.能说出听觉的形成过程。
3.知道声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知道声音的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动幅度有关;知道不同发声体的音色是不同的。
4.了解噪声的来源,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噪声的途径,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知识点1 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重点
1.耳的结构及功能
耳的结构,如图所示。
结构 组成 功能
外耳 耳廓 收集声波
外耳 外耳道 传导声波,声波进入外耳道后撞击鼓膜
中耳 鼓膜 接收声波产生振动,并带动鼓室内的听小骨振动
鼓室 位于鼓室内的听小骨把声音放大后传入耳蜗
咽鼓管 连通鼓室和咽部,使鼓膜内外空气压力保持平衡
内耳 前庭 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保持身体平衡
半规管
耳蜗 内有液体和听觉感受器,能接受声音振动刺激,产生信息
人听到声音的两种途径
(1)空气传导:通常人听到的声音是由空气传到人耳的。
(2)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神经,引起听觉。
3.影响听觉的因素
(2)器官损伤:听觉器官的某一部分受到损伤,会使听力下降,甚至失聪。
助听器也很难起到作用。
4.耳能保持身体平衡
(1)耳有保持身体平衡作用的原因:内耳的半规管、前庭中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
(2)晕车、晕船、航空病的原因:内耳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过于敏感,且受到过长或过强的刺激。
科学与生活
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开嘴,坐飞机时嚼口香糖等,都是通过咽鼓管使鼓膜内外压力相等,从而达到保护鼓膜的目的。
典例1 随着手机的广泛普及,随处可见“低头族”,长期用耳机听音乐可能会损伤对声波敏感的细胞,使听力下降,上述细胞位于( )
A.外耳道 B.鼓膜 C.耳蜗 D.咽鼓管
C
[解析] 外界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听觉中枢),这样就产生了听觉,因此对声波敏感的细胞位于内耳的耳蜗。
知识点2 声音的特性 重难点
1.音调
(1)概念: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2)教材第54页活动: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塑料尺划过木梳 拿一把塑料尺,让它从木梳的齿上划过 快速划过木梳 木梳齿振动比较快,发出的声音较高
慢慢划过木梳 木梳齿振动比较慢,发出的声音较低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钢尺的振动 伸出桌面的部分较短 钢尺振动较快,发出的声音较高
伸出桌面的部分较长 钢尺振动较慢,发出的声音较低
实验 结论 声音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音调就越高
续表
拓展
音调不同的声波波形图
(3)频率
④如图是人和一些动物的听觉和发声的频率范围
⑤超声波与次声波的应用
应用
超声波 ①B超检查(检查人体内部器官情况和孕妇腹中胎儿的发育情况);②粉碎人体内结石;③超声波金属探伤仪;④声呐及回声探测仪;⑤用超声波清洗眼镜
次声波 ①探知核爆炸和导弹发射情况;②预报地震、海啸、台风等(这些自然灾害中伴有次声波)
典例2 如图甲,大一点的编钟发出声音的音调一般都比较____(选填“高”或“低”),这是因为大一点的编钟振动得比较____(选填“快”或“慢”)。如图乙,手指润湿
低
慢
降低
[解析] 大一点的编钟质量大,不容易振动,振动得较慢,频率较小,所以大一点的编钟发出声音的音调一般都比较低;手指润湿后摩擦杯口,杯子振动发声,再加入一定的水,杯子和水的质量变大,振动变慢,所发声音的音调会降低。
后摩擦杯口,杯子振动发声,再加入一定的水,所发声音的音调会_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
例题点拨
2.响度
(1)定义:&1&
特别提醒
生活中声音的“高”与“低”
日常用语中所说的声音的“高”“低”有时指的是音调,有时指的是响度。例如“高音我唱不上去”“低音我唱不下来”里的“高”“低”指的是音调,而“引吭高歌”“低声细语”里的“高”“低”指的是响度。
(2)教材第57页活动:探究影响响度的因素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在鼓面上撒些小纸屑,先轻轻地敲,再用力敲,观察小纸屑的振动幅度。慢慢远离鼓,另一同学用同样大小的力敲鼓,听鼓声有什么区别 用力小,纸屑的振动幅度小,声音弱;用力大,纸屑的振动幅度大,声音强。 人离鼓越远,听到的声音越弱 同一声源发出的声音,其响度与声源的振动幅度(振幅)有关,跟人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声源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距离声源越远,声音越分散,声音的响度越小
拓展
响度不同的声波波形图
振幅小,响度小;振幅大,响度大。
科学与生活
声音是从发声体向四面八方传播的,越到远处越分散。可用喇叭形的传声筒或利用管状物传递声音,减少声音的分散,增强传声效果,如医生用的听诊器。
3.音色
(1)音色:反映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可用于辨别不同物体的声音。
(2)影响音色的因素:发声体的材料、结构。
音叉
钢琴
长笛
4.声音的三要素
(1)响度、音调和音色叫做声音的三要素。
(2)教材第58页阅读:乐器
弦乐器 管乐器 打击乐器
举例 吉他、二胡、提琴 长笛、小号 鼓、锣
振动物体 弦 空气柱 鼓面、锣面
弦乐器 管乐器 打击乐器
影响因素 长而粗的弦发声的音调低,短而细的弦发声的音调高;松弛的弦发声的音调低,绷紧的弦发声的音调高。弦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管乐器中有一段空气柱,吹奏时空气柱振动发声,抬起不同的手指,就会改变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音调。长的空气柱发声的音调低,短的空气柱发声的音调高 鼓皮张得越紧,鼓面越小,振动得越快,音调就越高,锣面越小,音调越高。击打的力量越大,鼓面、锣面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续表
辨析比较
声音的三要素的区别
音调 响度 音色
定义 声音的高低 声音的强弱 声音的品质和特色
影响因素 发声体振动的频率 发声体的振幅及距离发声体的远近 发声体的材料、结构
听觉表现 音调高:声音清脆、尖细,如女生的尖叫声。 音调低:声音低沉,如牛的叫声 响度大:“震耳欲聋”。 响度小:“轻声细语” 不同声源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响度相同,听起来也有差异
典例3 在旅游景区,导游常利用扩音器进行讲解,如图所示,关于扩音器的作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B
A.提高声音的音调 B.增大声音的响度
C.改变声音的音色 D.改变声音的传播速度
[解析] 扩音器把音量放大了,让声音传得更远,即声音经过扩音器后响度变大,故B正确。
家庭小实验
取4个形状大小都相同的玻璃杯,往每个玻璃杯中倒入不同深度的水,用金属勺子敲击杯子,可以听到四种不同音调的声音。试试看能不能用它们敲出一首简单的歌曲。
知识点3 噪声污染
1.乐音与噪声
(1)乐音:有规律、悦耳动听、使人感觉轻松愉快的声音叫做乐音,如清脆的鸟鸣声、悠扬的乐器声、悦耳的歌声等。
(2)噪声:无规律、难听刺耳、令人感到烦躁不安的声音叫做噪声,如马路上的嘈杂声、飞机的轰鸣声等。
(3)乐音和噪声的相对性
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工作、生活和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如夜晚时,悦耳的歌声对于睡觉的人来说是噪声。
2.噪声的危害与防治
(1)噪声的危害:噪声妨碍人们的生活、工作与学习,有害健康,被列为国际公害。
(2)噪声的防治
拓展培优
我国古代在声学方面取得的成就
声学乐器 弦乐器、管乐器、钟磬等打击乐器 3 000多年前的商代,人们已能系统掌握乐器的制造方法和相应的乐律规律。我国古代对乐律的研究比西方早得多
声学建筑 四合院、北京天坛的回音壁 隔离噪声;利用声的反射和聚焦现象使声音能远距离传播
典例4 下列措施不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是( )
A.放鞭炮时用手捂住耳朵 B.阅览室禁止大声喧哗
C.晚八点到早七点,工地禁止施工 D.学校将高音喇叭换成许多小音箱
A
[解析] 放鞭炮时用手捂住耳朵,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阅览室禁止大声喧哗、工地禁止施工、将高音喇叭换成许多小音箱都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典例5 针对下列四幅图,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丁
A.甲图中,演奏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声源的振幅
B.乙图中,打鼓时用力越大,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快
C.丙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铃声越来越小,音调越来越低
D.丁图中,小朋友捂住双眼也能分辨出是奶奶叫他还是妈妈叫他,这主要是因为不同人声音的音色不同
D
方法点拨
音调、响度、音色的辨析方法
明概念 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知因素 声源的振幅影响响度大小,声源的振动频率影响音调高低,声源的材料、结构影响音色
晓听觉 响度的听觉感受是声音的大小,音调的听觉感受是声音尖细或低沉,音色的听觉感受是声音品质的差异
典例6 (创新题)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多个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探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 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 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度有关;
猜想三 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小华找到了表中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小华又借来一个能够测量声源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编号 A B C D
材料 铜 铜 铜 铜 铜 铜 铁 合金 合金
60 60 60 80 100 80 80 100
0.76 0.89 1.02 0.76 0.76 1.02 1.02 0.89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A
B
C
[解析] 当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横截面积的关系时,应控制材料和长度相同,改变琴弦的横截面积,故选A,B,C。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A
D
(3)为了验证猜想三,至少需要用三种材料进行验证,则表中空缺的数据分别是
____、_____。
方法点拨
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音调的高低可能与多个因素有关,故探究各个因素对音调高低的影响时应采用控制变量法。即当探究某一个因素对音调高低的影响时,控制其他因素不变,探究该因素对音调的影响,最后综合分析音调高低与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
典例7 如图是小娜和张婷同学探究“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的现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使音叉发出响度更大的声音,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变大
[解析] 使音叉发出响度更大的声音,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将变大。
(2)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响度与声源的______有关,而且______越大,响度越____。
振幅
振幅
大
[解析] 通过音叉发声的响度与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的关系,可以得出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典例8 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是不同的声音先后输入到同一示波器上所显示的波形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丙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 B.甲和丙声音的响度相同
C.甲和乙声音的音调相同 D.甲和丁声音的音色相同
C
[解析] 声音在真空中无法传播,故A错误;甲和丙声音的响度不相同,丙的响度大,故B错误;甲和丁的波形不同,说明声音的音色不相同,故D错误。
方法点拨
观察声音的波形图时,从波形的疏密程度来认识音调的高低,从波形的高低来认识响度的大小,从波形的形状来认识音色。
典例9 [台州期末] 下列有关噪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悦耳动听的歌声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是噪声
B.“禁止鸣笛”是在人耳处控制噪声
C.在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隔音幕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安装在街道旁的噪声监测仪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C
方法点拨
噪声的控制一般从三个方面入手:
(1)产生: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或防止噪声的产生。
(2)传播:在传播途中采用吸音、隔音的办法减弱或隔断噪声。
(3)人耳:在人耳处采用吸音、隔音的办法阻止噪声进入人耳。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