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四单元 水体运动的影响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四单元 水体运动的影响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0-23 07:26:59

文档简介

[学业达标]
鄱阳湖位于长江中下游交界处,水位涨落受入湖赣江、抚河等河流来水与长江水位的双重影响,进出湖泥沙数量变化过程影响到湖区水沙运动和冲刷淤积过程。下图示意1956—2020年平均每月进出鄱阳湖泥沙量。据此完成1~2题。
1.一年中鄱阳湖的冲淤状况为(  )
A.丰水期、枯水期均淤积
B.丰水期淤积,枯水期冲刷
C.丰水期、枯水期均冲刷
D.丰水期冲刷,枯水期淤积
2.推测鄱阳湖的水沙运动规律为(  )
①1—3月鄱阳湖→长江 ②4—6月上游水系→鄱阳湖 ③7—9月鄱阳湖→长江 ④10—12月长江→鄱阳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B 2.A 解析:第1题,读图分析可知,鄱阳湖丰水期入湖沙量多于出湖沙量,泥沙淤积;枯水期入湖沙量少于出湖沙量,泥沙冲刷,A、C、D错误,B正确。第2题,根据图中入湖、出湖泥沙量,降水量和长江水位变化推测,4—6月鄱阳湖上游地区首先进入雨季,泥沙自上游水系流入鄱阳湖,②正确;7—9月鄱阳湖出湖泥沙量为负值,说明此时正值长江主汛期,长江水位高、流量大,对鄱阳湖产生顶托或倒灌,长江泥沙倒灌进湖,③错误;10月—次年3月出湖泥沙量大于入湖泥沙量,说明长江处于枯水期,湖水补给长江,泥沙流入长江,①正确,④错误,故选A。
读某流域示意图,完成3~4题。
3.甲河段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
A.冰雪融水 B.季节性积雪融水
C.大气降水 D.地下水
4.乙河段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
A.中上游来水和河面上空的降水
B.中上游来水和河流附近的湖水
C.支流汇入和河面上空的降水
D.支流汇入和河流附近的湖水
3.A 4.A 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甲河段位于黄河上游地区,该河段降水较少;海拔高,冰川广布,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第4题,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河床高于两侧地面,下游河流附近的湖水和支流无法补给黄河水,其水源主要来自中上游地区的河流来水和河面上空的大气降水,B、C、D错误,A正确。
下图示意北半球一河流的某种补给形式多年平均补给量情况。据此完成5~6题。
5.图中表示的补给形式可能是(  )
A.雨水补给    B.冰川融水补给
C.地下水补给 D.积雪融水补给
6.如果此河流位于中国南方,造成7月份补给特点的原因最可能是受(  )
A.准静止锋影响
B.台风影响
C.夏季风影响
D.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5.C  6.D 解析:第5题,由图可知,该补给形式的特征是冬春季节该种水体补给河流水,夏秋季节河流水补给该种水体,与河流水存在互补关系,应为地下水或者湖泊水,C正确;雨水、冰川融水、积雪融水与河流水不存在互补关系,A、B、D错误。第6题,由图可知,7月份应为河流水补给地下水,补给量较小,说明降水量少,最可能的原因是受到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形成伏旱天气,D正确;准静止锋、台风、夏季风影响下,降水较多,A、B、C错误。
读我国甲、乙、丙三条河流流量变化图,完成7~8 题。
7.甲、乙、丙三条河流所在地区依次是(  )
A.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南部沿海地区
B.华北地区、东北地区、西北地区
C.南方地区、东北地区、西北地区
D.南方地区、西北地区、东北地区
8.乙河1、2月份断流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少,导致径流量小
B.气温高,蒸发强
C.气温低,冰川难以融化
D.东南季风难以到达
7.D 8.C 解析:第7题,甲河流的流量出现一个汛期,且和雨季同期,而该流域的降水量在雨季出现一个明显偏少的时间段,这最有可能是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的伏旱所导致的,因此甲河流最可能位于我国南方地区;乙河流有明显夏汛,且在冬季非常接近0,有断流的可能性,因此该河最有可能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丙河流的流量出现两个汛期,一个出现在春季,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一个与雨季同期,降水补给,因此该地最可能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第8题,乙河是我国西北地区的河流,1、2月份断流的主因是该地位于我国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冬季降水少,气温低,冰川难以融化,河流水源补给量少,河流容易出现断流现象。
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陆地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系示意图。
(1)图中河流有哪些补给类型?其中最主要的是哪种补给?
(2)河流水和湖泊水之间是怎样相互补给的?请在下图中用箭头表示水体流向。
(3)河流水和地下水之间是怎样相互补给的?请在下图中用箭头表示水体流向。
(4)在黄河下游地区,普遍存在河流水单向补给地下水的现象,试解释其原因。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图中河流为外流河,河流源头山区有冰雪覆盖,沿途有湖泊,因此可以推断该河流的补给类型主要有雨水补给、冰雪融水补给、湖泊水补给、地下水补给等,因为位于外流区,雨水补给是最主要的补给类型。第(2)题,丰水期,河流的水位上涨速度比湖泊更快,故河流水位高于湖泊水位,河流水补给湖泊水;枯水期,河流的水位下降速度比湖泊更快,河流水位低于湖泊水位,湖泊水补给河流水。第(3)题,当河流水位高于地下水位时,河流水补给地下水;当河流水位低于地下水位时,地下水补给河流水。因此总是水位高的补给水位低的。第(4)题,从水土流失导致河水含沙量升高,泥沙沉积使河床抬升,河流水位总高于地下水位来叙述。
答案:(1)图中河流的补给类型有雨水补给、冰雪融水补给、湖泊水补给、地下水补给等,其中雨水补给是最主要的补给类型。
(2)丰水期,河流水位高于湖泊水位,河流水补给湖泊水;枯水期,河流水位低于湖泊水位,湖泊水补给河流水。
(3)当河流水位高于地下水位时,河流补给地下水;当河流水位低于地下水位时,地下水补给河流。
(4)黄土高原地区千沟万壑,土质疏松,植被覆盖少,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水土流失严重。这些泥沙在下游河段堆积致使河床抬升,形成“悬河”,河流水位高于地下水位,河流单向补给地下水的现象普遍。
[能力提升]
下图是北半球某条河流上游水文站和下游水文站分别测得的径流量随着季节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河上游和下游水源最主要的补给方式分别是(  )
A.雨水、雨水
B.湖泊水、高山冰川融水
C.季节性积雪融水、雨水
D.高山冰川融水、雨水
11.湖泊水对河流具有调节的作用,存在着相互补给的关系。下列关于该河流所在地区湖泊、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地的湖泊在冬季时补给河流,夏季时则受河流补给
B.该地位于赤道附近
C.该地的河、湖水不参与海陆间循环
D.该地河流的汛期主要在冬季
10.D 11.D 解析:第10题,读图可知,该河上游径流量的变化与北半球气温的季节变化基本一致,故可判断为高山冰川融水补给;下游径流量呈现“冬季大,夏季小”的特点,最有可能处于地中海气候区,以雨水补给为主,汛期主要在冬季,故选D。第11题,由上题可知,该河流经地区属地中海气候。因此,分析该地的河流在冬季时水位较高,河流补给湖泊,夏季时则湖泊补给河流,A错误;赤道附近为热带雨林气候,不是地中海气候区,B错误;由材料所给信息无法判断该河是否参与海陆间水循环,C错误。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因此该地河流的汛期主要在冬季,D正确。
M河位于我国华北地区,自西北向东南流动,水质较差。下图是M河断面略图,甲、乙为河流左岸附近的两口水井。据此完成12~13题。
12.图示时间可能是(  )
A.2月 B.5月
C.9月 D.12月
13.与甲相比,乙水井(  )
A.水位变化小,水质较好
B.水位变化小,水质较差
C.水位变化大,水质较好
D.水位变化大,水质较差
12.C 13.D 解析:第12题,M河及水井均处于透水层,河流与地下水相互补给。图中关键信息是地下水位低于河面,河流补给地下水,时间在丰水期,根据我国雨带推移规律,2月份雨带未登录我国,A错误;3—5月,雨带位于华南地区,B错误;9月,雨带可能还位于华北地区,C正确;12月,雨带退出我国,D错误。第13题,河流与地下水相互补给,M河水位及水质对水井会造成影响;乙水井离河流更近,受到的影响更大,因此乙水井水位变化大,水质较差,A、B、C错误,D正确。
1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乌尔米耶湖位于伊朗西北部,海拔1275 m,是世界第三大咸水湖,水域面积季节变化大,年蒸发量可达1200 mm。湖中有一种红色水藻,当盐度达到一定高度时它能快速繁殖,把湖水染成血红色,造成其他野生生物大量死亡,环境恶化。下面为丰水期湖泊水域面积图和湖区气候资料表。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最高气温/℃ 3 5 10 17 22 28 31 31 27 20 12 6
最低气温/℃ -6 -5 0 5 9 13 17 16 12 7 1 -3
降水/mm 30 33 52 62 46 14 6 2 4 22 40 30
(1)说出乌尔米耶湖丰水期主要补给水源。
(2)指出湖水颜色最红的季节,并分析自然原因。
(3)近年来,该湖泊面积不断减小,试从水循环角度分析其缩小的原因。
(4)针对湖泊面积不断缩小,请提出合理的应对措施。
解析:第(1)题,由图中河流及当地气候分析,乌尔米耶湖周围有多条河流注入,有河流补给;春季降水相对较多,有大气降水补给;冬季气温低于0 ℃,有降雪发生,春季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第(2)题,湖中有一种红色水藻,当盐度达到一定高度时它能快速繁殖,把湖水染成血红色,所以在湖水颜色最红的季节湖水盐度最大。根据当地降水和气温的变化可知,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降水稀少,气温高,蒸发强烈,湖水持续减少,到秋季10月雨季到来之前,盐度最高,达到极值,导致红色藻类暴发,湖水变成血红色。第(3)题,由湖区气候资料表可知,流域内降水量小于蒸发量,水量收入小于支出;此外,全球变暖,蒸发加剧;湖区周围灌溉农业区大量引河水灌溉,河流上游修建水库拦截河水等,造成入湖径流量减少。第(4)题,湖泊面积不断缩小,主要是当地生产生活过度截留河水,导致入湖水量减少所致。所以,可以缩减灌溉农业区面积;或采用滴灌、喷灌等先进的灌溉技术;循环利用水资源;人工增雨;跨流域调水等。
答案:(1)大气降水补给;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河流补给。
(2)秋季。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降水稀少,气温高,蒸发强烈,秋季雨季没有到来,湖水持续减少,达到极值,盐度最高,导致红色藻类暴发,湖水变成血红色。
(3)流域内降水量小于蒸发量,水量收入小于支出;全球变暖,蒸发加剧;湖区周围灌溉农业区大量引河水灌溉,河流上游修建水库拦截河水等,造成入湖径流量减少。
(4)缩减灌溉农业区面积,或采用滴灌、喷灌等先进的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人工增雨;跨流域调水。单元测评(四)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下图为某次长江洪水过程中洞庭湖入、出湖径流量的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1~2题。
1.洞庭湖补给长江的时段是(  )
①乙之前 ②乙到丙 ③丙到丁 ④丁之后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洞庭湖水位上涨变慢的时段是(  )
A.甲之前 B.甲→乙
C.乙→丙 D.丙→丁
1.D 2.B 解析:第1题,洞庭湖补给长江的时段应当是出湖径流量大于入湖径流量时段,读“洞庭湖入、出湖径流量的变化曲线图”可知,洞庭湖补给长江的时段应为乙到丙和丁之后时段,②④正确。故选D。第2题,上涨变慢应当出现在入湖水量大于出湖水量,且入湖水量在下降的时段,读图并结合选项可知甲→乙正确,故选B。
贝加尔湖位于俄罗斯东部,是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平均水深约730 m,总蓄水量23.6万亿立方米。下图为贝加尔湖及其水系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在四条河流中,通过贝加尔湖补给的河流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贝加尔湖(  )
A.以地下水补给为主 B.纬度高,蒸发量小
C.未参与海陆间循环 D.水量丰富,盐度高
3.D 4.B 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①与贝加尔湖之间形成有三角洲地貌,因此①河注入贝加尔湖,A错误;结合②河流源头及贝加尔湖是世界最深的淡水湖可知,②河也是注入贝加尔湖,而不可能由贝加尔河补给,B错误;③河流与贝加尔湖之间不相连,不可能得到贝加尔湖水的补给,C错误;④河流向自南向北,且有河道与贝加尔湖之间相通,因此最可能受贝加尔湖补给的是④河流,D正确。第4题,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平均水深约730 m,总蓄水量23.6万亿立方米,贝加尔湖水体量大,不可能只以地下水补给为主,图示区域冬季节降雪量大,春夏季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量大,应以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A错误;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小,B正确;贝加尔湖是淡水湖,通过河流与北冰洋相连,参与了海陆间大循环,C错误;有河流注入,加上补给量大,蒸发弱,并有河流流出排盐,因此是淡水湖,水量丰富,盐度低,D错误。
阿克库勒湖位于新疆阿勒泰地区(阿尔泰山南麓、准噶尔盆地北缘),因其湖水呈乳白半透明状又称“白湖”。图1为该湖泊周围河流入湖和出湖水量统计图,图2为该地区等高线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图1
图2
5.关于湖泊和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①③河流补给类型相同
B.该湖泊为咸水湖
C.①河与②河相比,流速快
D.③河流量季节变化小于①河
6.该湖泊水位最高的月份大致是(  )
A.3月 B.4月
C.10月 D.11月
5.D 6.D 解析:第5题,河流流向与等高线的凸出方向相反,从图中河流和等高线的关系可知,①河与②河注入阿克库勒湖,湖水通过③河流出,阿克库勒湖既有河流注入,又有河流流出,为淡水湖,B错误;①与②主要来自冰川融水补给,而③来自湖泊补给,A错误;由图可知,①处等高线比②处稀疏,地势相对平缓,①河流速慢于②河,C错误;③处河流受湖泊调节作用较大,流量季节变化小,而①河受冰雪融水补给,流量季节变化大,D正确。第6题,根据图1可知,入湖水量大于出湖水量说明湖泊水量在增加,水位上升,反之水位下降。从图中可知,4月至11月入湖水量始终大于出湖水量,因此湖泊水量增加,湖泊水位持续增加,并在11月达到最高,之后入湖水量小于出湖水量,湖泊水位开始下降。所以该湖泊水位最高的月份大致是11月,故选D。
2020年10月29日,世界气象组织在《全球季节性气候更新》中指出,今年的拉尼娜现象已经形成,预计强度可能为中等到强,并将持续至明年夏季。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降低的现象,会引起气候异常。下图是太平洋海区洋流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
7.太平洋海域(  )
A.中低纬度海区的洋流均呈顺时针方向
B.①洋流受东北信风影响,自东向西流
C.②洋流比流经海域的水温低,为寒流
D.③与④洋流的成因相同、性质也相同
8.发生拉尼娜现象时,赤道太平洋海域大气环流形式正确的是(  )
7.B 8.C 解析:第7题,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太平洋海域中低纬度海区的洋流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A错误;①洋流为北赤道暖流,受东北信风影响,自东向西流,B正确;②洋流为日本暖流,比流经海区的水温高,C错误;③与④洋流的都是受西风吹拂而形成,但③为暖流,④为寒流,性质不同,D错误。第8题,拉尼娜现象是指太平洋中东部的海水比正常年份异常变冷的现象,由于太平洋西部海水温度高,因此赤道太平洋海域形成顺时针方向的大气环流。故选C。
“流冰”指的是随水流动的浮冰。每年1—3月,鄂霍次克海北部的浮冰会南下到达日本北海道沿岸,形成著名的流冰旅游景观。下图为鄂霍次克海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9~10题。
9.下列四幅图中,能表示鄂霍次克海东部海域洋流的是(  )
10.推动鄂霍次克海浮冰南下的动力可能是(  )
①地球自转 ②季风 ③海陆风 ④洋流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9.A 10.D 解析:第9题,根据材料可知,鄂霍次克海东部海域洋流南下,说明洋流自北向南流,B、D两图中洋流向北流,B、D错误;该区域位于北半球,水温应该自北向南逐渐升高,A符合,C错误。第10题,鄂霍次克海浮冰南下,一方面是南下的洋流提供动力;另一方面,1—3月该海域受西北季风(冬季风)影响大,即冬季风提供动力,②④正确;海陆风风向昼夜转换,地球自西向东自转,都不可能是浮冰南下的动力,①③错误。故选D。
渔场是指鱼类或其他水生经济动物密集经过或滞游的具有捕捞价值的水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渔业产量的重心常用来描述渔场时空位置的变动状况。下图是2014年12月—2015年7月中东大西洋中部海域(非洲西海岸)中上层鱼类中心渔场示意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图示时段该中心渔场位置变化的特点是(  )
A.随经度变化幅度较大
B.月变化特征明显
C.随时间先向北后向南
D.南北向变化幅度较小
12.导致该渔场中心位置变化的原因是(  )
A.冬半年,东北信风风强劲南下,形成的上升流南下
B.夏半年,东南信风强劲北上,推动加那利下降流北上
C.冬半年,几内亚湾暖流增强,推动加那利上升流南下
D.夏半年,东北信风势力增强,形成的下降流北上
11.B 12.A 解析:第11题,图片显示每月渔场的位置均有改变,B正确;图中显示渔场的经度变化大约为1°,纬度变化大约为3.5°,经度变化幅度较小,南北变化幅度较大,A、D错误。读图可知,12月—次年4月向南移,4月—7月向北移,C错误。第12题,图中显示纬度向北纬度值增加,即为北纬,位于北半球,冬半年,随着气压带、风带南移,北半球大陆西岸离岸东北信风南移,导致上升流南下,A正确。赤道逆流由西向东至几内亚湾,称为几内亚湾暖流。夏半年,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季风,吹拂海水向东流动。因此,夏季几内亚湾暖流增强,C错误。中低纬大陆西岸由于离岸信风的影响形成上升流,B、D错误。
7月,一艘货船从日本横滨出发,沿途中路线前往瑞典的哥德堡。据此完成13~14题。
13.图中洋流E(  )
A.自南向北流
B.导致流经海域海水等温线向南凸出
C.使沿岸降温减湿
D.位于副极地环流圈
14.此次航行中,最能利用盛行风和洋流的航程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3.A 14.D 解析:第13题,读图并结合洋流分布图可知,图中E洋流是日本暖流一个分支自南向北流,为暖流,A正确;从较低纬流向较高纬,是暖流,使流经海区水温偏高,导致流经海域海水等温线向北凸出,B错误;使沿岸增温增湿,C错误;是副热带海区的大洋环流,D错误。第14题,此次航行,是北半球夏季,甲、乙两地洋流受夏季风(西南风)影响,自西向东流,船自东向西行,因此逆风逆水,A、B错误;丙处由于地中海盐度高于外洋,洋流表层从大西洋流向地中海,向东流,因此向西航行的船只不能利用盛行风和洋流(逆风),C错误;丁处此时受盛行西风(西南风)影响,洋流是北大西洋暖流,向北流,因此此次船航行在此处顺风顺水,最能利用盛行风和洋流的航程,故选D。
读世界洋流分布局部图,回答15~16题。
15.甲渔场的成因主要为(  )
A.寒暖流交汇 B.上升补偿流
C.径流入海 D.人工养殖
16.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的洋流有(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①③⑤
15.B 16.C 解析:第15题,本题考查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甲处位于南美洲秘鲁沿岸,秘鲁寒流流经,在常年盛行西风和东南风的吹拂下,发生表层海水偏离海岸、下层冷水上泛的现象。含有大量的硝酸盐、磷酸盐等营养物质,促使渔业资源丰富,B正确,A、C、D错误。第16题,本题考查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据图判断,图中①为北大西洋暖流,②为巴西暖流,③为加那利寒流,④为西风漂流(寒流),⑤为北赤道暖流,因此对沿岸气候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的是①②⑤,故选C。
图1中的沙漠为被称为“世界干极”的智利阿塔卡马沙漠,但是这里却生活着100多万人,而且每隔一段时间,“沙漠开花”(即沙漠中的种子发芽)往往会和厄尔尼诺现象相伴发生。图2为西澳大利亚沙漠图,该地人烟稀少。读图,完成17~18题。
图1          图2
17.阿塔卡马沙漠比西澳大利亚沙漠降水更少,下列与其相关的是 (  )
①阿塔卡马沙漠距赤道较远,上升气流较弱
②阿塔卡马沙漠受地形的影响更明显
③西澳大利亚沙漠受东南信风控制的时间更短
④西澳大利亚沙漠受寒流的影响更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8.厄尔尼诺现象和“沙漠开花”往往同时出现,其主要原因是厄尔尼诺现象导致(  )
A.该地气候变暖 B.山区融水增多
C.该地降水增多 D.昼夜温差增大
17.D 18.C 解析:第17题,阿塔卡马沙漠比西澳大利亚沙漠降水更少,是因阿塔卡马沙漠受沿岸寒流影响,上升气流较弱,①错误;阿塔卡马沙漠南北狭长,受地形的影响更明显,②正确;西澳大利亚沙漠受地形影响小,受东南信风控制的时间较长,③错误;西澳大利亚沙漠沿岸寒流势力较弱,受寒流的影响更小,④正确;故选D。第18题,厄尔尼诺现象是沿海地区异常增温,上升气流增强,导致该地降水增多,植物生长水源增多,C正确;该地气候异常增温不是气候变暖,A错误;沙漠开花原因是该地降水增多,B错误;降水多,阴天多,昼夜温差减小,D错误。
下图为大西洋热量收入与支出的差值随纬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9~20题。
19.图中大西洋热量收入与支出差值最大的纬度带是(  )
A.0°~20°N B.0°~20°S
C.40°S~50°S D.40°N~60°N
20.该纬度带收入与支出差值最大的原因是(  )
A.纬度低,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多
B.纬度高,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少
C.寒流的作用明显
D.暖流的作用明显
19.D 20.D 解析:第19题,从图中可以看出,40°N~60°N处大西洋热量收入和支出差值最大,D正确,A、B、C错误。第20题,大西洋40°N~60°N处热量收入(太阳辐射)远小于支出(海水蒸发),主要是由于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本地区水温较高,蒸发较强,D正确,A、B、C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读A、B两河流(我国)流量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22分)
A
B
(1)A河径流季节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B河径流季节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A河在我国______________地区最常见,河水靠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补给。B河在我国______________地区最为常见,河水主要靠________补给。(12分)
(3)分别叙述A、B两河径流季节变化特点的成因。(6分)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A河有两次汛期,并且流量较大;B河只有一次汛期,并且有断流现象。第(2)题,由A图可知,该河有两次汛期,一次是4月的春汛,另一次是夏汛,由这些特点可推知该河是我国东北地区的河流;由B图看出,河流的汛期是7、8月,流量较小,且冬季河流断流,据此,可推知该河是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的河流。第(3)题,结合河流补给类型的特点回答即可。
答案:(1)有两次汛期(春汛和夏汛),流量较大 有一次汛期(夏汛),流量小,冬季有断流
(2)东北 季节性积雪融水 雨水 西北内陆 冰雪融水
(3)A河位于东北地区,纬度较高,冬季积雪,第二年春暖以后积雪融化补给河流,形成春汛;7、8月份降水量丰富,河水上涨,形成夏汛。B河位于西北内陆地区,一年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夏季,高山冰雪融水补给河流形成夏汛,冬季气温低,河流封冻断流。
22.读太平洋洋流示意图(图中数字代表洋流),回答下列问题。(18分)
(1)分别说出①和⑥的相同之处(至少两点),③和⑨的不同之处。(4分)
(2)由①②③④组成的环流系统被称为______________;③表示的洋流名称是____________,该洋流主要是在盛行________(风向)的吹拂下形成的。(6分)
(3)⑤⑥⑦⑧所表示的洋流中,对沿岸地区气候具有降温减湿作用的是(数字)________,具有增温增湿作用的是(数字)________。(4分)
(4)在图中甲、乙两处表示的大渔场中,因表层海水在风力作用下流走,而原海域流走的海水则由深层的海水来补充,深层海水上泛,带来了海底丰富的营养盐类,使得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从而为鱼虾提供充足的饵料,形成大渔场的是__________处,另一处渔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4分)
解析:第(1)题,①为北赤道暖流,⑥为南赤道暖流,均是暖流,寒暖性质相同,均为自东向西流,均因低纬信风而成;③为北半球的北太平洋暖流,为暖流,⑨为南半球的西风漂流,为寒流。第(2)题,由①②③④组成的环流系统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被称为副热带环流;③表示北太平洋暖流,为北半球的西风漂流,该洋流主要是在盛行西风的吹拂下形成的。第(3)题,⑤为千岛寒流,⑥为南赤道暖流,⑦为东澳大利亚暖流,⑧为秘鲁寒流,⑤⑧为寒流,寒流对沿岸地区气候具有降温减湿作用,⑥⑦为暖流,暖流具有增温增湿作用。第(4)题,甲处为秘鲁渔场,因表层海水在信风作用下流走,而原海域流走的海水则由深层的海水来补充,深层海水上泛,带来了海底丰富的营养盐类,使得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从而为鱼虾提供充足的饵料,形成大渔场;乙处为北海道渔场,处在暖寒流交汇处,使海水发生扰动,营养物质上泛,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鱼类饵料充足,形成大渔场。
答案:(1)①和⑥两处洋流寒暖性质(均是暖流)、流向(均为自东向西流)、成因(均因低纬信风而成)(三选二);③为暖流、⑨为寒流。
(2)副热带环流  北太平洋暖流  西风
(3)⑤⑧  ⑥⑦
(4)甲 寒暖流交汇可使海水发生扰动
23.读正常年份太平洋部分海区水温分布图和“厄尔尼诺”年南太平洋部分海区水温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据图说明正常年份澳大利亚东部海域降水____________(填“多”或“少”),请说明原因。(8分)
(2)“厄尔尼诺”年中,秘鲁西岸海域受__________(洋流)的影响,海洋表层水温____________,可能盛行__________气流,出现____________等异常天气现象。(4分)
(3)简述“厄尔尼诺”现象对秘鲁的渔业资源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8分)
解析:第(1)题,据图说明正常年份,澳大利亚东部海域降水较多;原因是盛行上升气流。第(2)题,“厄尔尼诺”年中,秘鲁西岸海域受赤道逆流的影响,海洋表层水温升高,可能盛行上升气流,出现多雨等异常天气。第(3)题,“厄尔尼诺”现象对秘鲁渔业资源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是使秘鲁西海岸上升流受抑制,鱼类的饵料减少,鱼类减少。
答案:(1)多 盛行上升气流。
(2)赤道逆流 升高 上升 多降水
(3)秘鲁西海岸上升流受抑制,鱼类的饵料减少,鱼类减少。[学业达标]
下图中的阴影部分代表大陆,另一部分代表海洋,图中等值线表示等温线。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等值线表示的是(  )
A.南半球1月等温线  B.北半球1月等温线
C.南半球7月等温线 D.北半球7月等温线
2.若图中M处等温线弯曲为洋流所致,该处洋流可能是(  )
A.千岛寒流 B.秘鲁寒流
C.巴西暖流 D.日本暖流
1.D 2.A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图中等温线的气温值向北递减,应为北半球,图中等温线在陆地上向低温区凸出、海洋上向高温区凸出,表明陆地此季节气温高于海洋,应为夏季,北半球夏季的代表性月份为7月。故选D。第2题,图中M处等温线向高温区凸出,表明气温低于两侧,若图中M处等温线弯曲为洋流所致,该处洋流可能是寒流,寒流由低温区流向高温区,因此该处洋流由北向南流,由以上分析及图中信息可知,该洋流位于北半球大陆东岸附近海域。千岛寒流位于北半球亚欧大陆东岸附近海域,且是自北向南流的寒流,A正确;秘鲁寒流位于南半球,自南向北流,位于大陆西岸附近海域,排除B;巴西暖流位于南半球,且洋流性质与M处洋流不同,排除C;日本暖流的洋流性质与M处洋流不同,流向相反,排除D。
下图为世界局部海域洋流分布模式图,箭头表示其流动方向。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图示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流向为自南向北 B.丙流向为自西向东
C.乙为暖流 D.丁为暖流
4.图中乙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对应正确的是(  )
①增温 ②降温 ③增湿 ④减湿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3.D  4.B 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图中是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环流,甲是西风漂流,流向是自西向东,A错误;丙为南赤道暖流,流向为自东向西,B错误;乙由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为寒流,C错误;丁为自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暖流,D正确。第4题,乙洋流为寒流,对沿岸有降温减湿的作用,②④正确;①③错误。故选B。
下图为北大西洋部分区域洋流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从洋流性质看,甲、乙洋流(  )
A.均为寒流 B.甲为暖流,乙为寒流
C.均为暖流 D.甲为寒流,乙为暖流
6.大型海洋渔场的形成往往与洋流有关。图中主要受洋流影响形成的渔场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D 6.B 解析:第5题,结合图的经纬度位置和陆地轮廓可判断出,甲为加那利寒流,乙为北大西洋暖流,D正确。第6题,图中②是寒暖流交汇处形成的纽芬兰渔场,B正确。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受到扰动,可以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两种洋流汇合还可以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游动,使得鱼群集中,易于形成大的渔场,A、C、D错误。
冰架分离后漂浮在海上的冰山被形象地称为冰筏,会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1912年4月10日,泰坦尼克号游轮从英国南安普顿港出发,以创纪录的速度驶向美国纽约港,4月15日,在距离纽芬兰岛150千米处不幸误撞冰筏而沉没。下图示意北大西洋部分海区洋流分布(注:图中箭头代表洋流)。读图,完成7~8题。
7.可能带来冰筏的洋流序号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该冰筏可使游轮沉没地点附近海域(  )
A.海水污染加剧 B.表层海水饵料增加
C.海平面下降 D.海水盐度增加
7.D 8.B 解析:第7题,由图可知,①洋流为墨西哥湾暖流;②为北大西洋暖流;③为北大西洋暖流;④为拉布拉多寒流,且由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所以④带来冰筏的可能性最大,故选D。第8题,冰筏并不会使得海域的污染加剧,A错误;冰筏在纽芬兰附近海域逐渐融化,与纽芬兰南侧的温暖海水交汇,加强了海水的扰动,促使营养物质上泛,表层海水饵料增加,从而有利于鱼虾的生长,B正确;冰筏从极地地区漂浮到纽芬兰附近海域融化,当地的海平面不会下降,C错误;海水融冰和结冰会导致盐度渗析,结冰会析出盐分,从而加大未结冰海水的盐度,而融冰又会冲淡海水,降低海水的盐度,故冰筏融冰后使附近海水的盐度降低,D错误。
9.读世界某海域洋流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海域位于________(填“南”或“北”)半球。
(2)若该环流位于大西洋,图中丙处附近海域为世界著名的____渔场,它位于墨西哥湾暖流和______(填洋流名称)的交汇处。
(3)若该环流位于太平洋,有人想利用盛行风和洋流的有利条件乘帆船从甲到乙,请写出依次利用的洋流名称。
(4)若此时北印度洋的洋流与图示环流方向相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地球公转至近日点附近 ②开罗正值少雨时节 ③正值北极科考的最佳时期 ④新疆天山牧民在海拔较高处放牧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纬度为30°可知,该环流是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图,图中环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故表示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域。第(2)题,若该环流位于大西洋,则丙为世界上著名的纽芬兰渔场,其形成原因是位于墨西哥湾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的交汇处,寒暖流交汇海水扰动大,底层营养物质上泛,浮游生物丰富,饵料丰富。第(3)题,顺着洋流的方向航行,会加快行进速度。若该环流位于太平洋,则乘帆船从甲到乙,为了更好地利用顺洋流航行的条件,依次经过的洋流为加利福尼亚寒流、北赤道暖流。第(4)题,图中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若北印度洋海域洋流与图示环流方向相同,则表示该季节为北半球的夏季。地球公转至远日点附近;开罗为北半球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正处于少雨时节;该季节北极处于极昼期间,气温相对较高,正值北极科考的最佳时期;夏季,天山牧民正向海拔较高处转场放牧。②③④正确,故选D。
答案:(1)北
(2)纽芬兰 拉布拉多寒流
(3)加利福尼亚寒流、北赤道暖流。
(4)D
[能力提升]
下图为太平洋不同海域洋流分布示意图,甲乙丙丁为四支洋流。读图,完成10~11题。
10.甲、乙、丙丁四支洋流中属于暖流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1.受洋流影响(  )
A.①处易形成大渔场
B.②处易形成大渔场
C.污染范围缩小
D.船舶航速加快
10.B 11.A 解析:第10题,甲乙丙丁四支洋流中属于暖流的是乙,位于中低纬度大陆东岸,是暖流,B正确;甲位于中高纬度大陆东岸,是寒流,A错误;丙、丁都是流向较低纬度,是寒流,C、D错误。第11题,受洋流影响①处是寒暖流交汇,易形成大渔场,A正确;②处不是寒暖流交汇处,不易形成大渔场,B错误;洋流将污染物带到其他海域,污染范围扩大,C错误;船舶航速也可能减慢,D错误。
读图,完成12~13题。
12.图中洋流M和N的流向可能是(  )
①M向西流,N向西流 ②M向东流,N向东流 ③M向东流,N向西流 ④M向西流,N向东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当M和N流向相同时(  )
A.塔里木河正值汛期
B.北半球陆地上等温线向南凸出
C.夏威夷高压势力强盛
D.重庆地区昼长夜短
12.B 13.B 解析:第12题,根据图示的经纬度分布,M位于北印度洋,冬夏季节,洋流流向相反,故可能向东流,也可能向西流;N位于南印度洋,结合纬度位置应表示南赤道暖流,自东向西流。①③正确,②④错误,故选B。第13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当M和N流向相同时,为北半球的冬季。塔里木河汛期为夏季,A错误;冬季,陆地降温快,比同纬度海洋气温低,大陆等温线向低纬凸出,北半球陆地等温线向南凸出,B正确;夏季时,夏威夷高压强盛,C错误;重庆地区昼短夜长,D错误。
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产生了深刻影响。下图示意南半球部分海域洋流分布。
(1)分析洋流①对沿岸气候的影响。
(2)简要分析M地沿海夏季多雾的原因。
(3)指出洋流⑤的性质,并分析原因。
(4)分析洋流⑤对南极大陆气温变化的影响。
解析:第(1)题,从寒流的降温减湿作用入手,从气候与常见天气等方面说出西澳大利亚寒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第(2)题,图中M地沿岸夏季海洋温度高,海水蒸发旺盛,水汽充足,有寒流流经,对沿岸起降温减湿的作用,海面较冷,当有暖湿气流经过时,易凝结形成雾。第(3)题,从浮冰、洋流流向等方面分析西风漂流为寒流的主要原因。第(4)题,从阻挡热量交换角度阐释西风漂流的存在对南极大陆气温变化的影响。
答案:(1)西澳大利亚寒流对沿岸气候有明显的降温减湿作用,使热带沙漠气候直逼沿海地带;西澳大利亚寒流使沿岸地区夏季多雾,影响气温的昼夜变化。
(2)夏季海洋温度高,海水蒸发旺盛,受秘鲁寒流影响,海面较冷,暖湿气流经过时容易凝结形成雾。
(3)寒流。南极大陆周围漂浮众多冰山,最远的可以漂流到40°S附近,由于浮冰的影响,使西风漂流流经的海区水温很低;洋流方向与纬线大体平行,且向北偏,海水从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水温比流经海区的水温要低;南极大陆强劲干冷的极地东风加剧海水的降温。
(4)西风漂流的存在,阻隔了低纬度大气与海洋热量向南极的输送,使南极大陆的气温更低。[学业达标]
海洋—大气之间进行着广泛的水热交换,深刻影响着全球环境及其变化。读图,完成1~2题。
某海域全年日均向大气输送的热量
等值线图(单位:×0.484 W/m2)
1.图示A—B海域数值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大气运动     B.洋流分布
C.天气变化 D.太阳辐射
2.图中向大气输送热量最多的海区(  )
A.降雨天气较少
B.水温比周围海域低
C.渔业资源丰富
D.盐度比周围海域高
1.B 2.D 解析:第1题,从图上可以看出,A—B沿线向大气输送热量的年总值在大洋东岸小于50,这表明大洋东岸海洋几乎没有向大气输送热量,反而接收大气热量多,根据洋流分布原则可知,这里有寒流流经,降温效果明显,水温低,蒸发弱,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少;而大洋西岸则大于200,这表明大洋西岸向大气输送热量多,根据洋流分布可知,该海域有暖流流经,增温效果明显,水温高,蒸发强,因此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多,故两侧洋流分布不同造成数值差异;大气运动主要表现在天气及风等现象,对大范围海水温度的影响非常弱,且这个纬度附近的两地风向大多以东北信风为主;影响太阳辐射最基本的因素是纬度,两地纬度相近,且下垫面同为洋面,太阳辐射值应相似。故选B。第2题,图中大洋东北部和西南部数值大于250,是向大气输送热量最多的海区。这两个区域均有暖流流经,水温比周围海域高,蒸发旺盛,盐度比周围海域高,D正确,B错误;暖流有增温增湿作用,流经海域附近降水增加,A错误;暖流流经地区渔业资源不丰富,C错误。
赤道太平洋大范围的海温异常会导致全球大气环流异常,给全球天气气候造成影响。下图为2021年10月14—20日的太平洋局部海域海表温度距平分布图。据此完成3~4题。
3.图示大陆西岸的洋流性质及流向为(  )
A.暖流 自南向北 B.暖流 自北向南
C.寒流 自南向北 D.寒流 自北向南
4.此时段该海域洋流异常会导致大陆西海岸海域(  )
A.降水显著增多 B.渔业大幅减产
C.气温明显上升 D.CO2释放增加
3.C 4.D 解析:第3题,结合图中经纬度信息可知,图示大陆为南美大陆,大陆西岸盛行东南方向的离岸风,吹动表层海水远离海岸,深层海水上泛,形成大陆西岸的秘鲁寒流,自南向北流,故选C。第4题,读图可知,赤道太平洋东侧海域海表温度距平为负值,表明赤道太平洋东侧海域海表温度较往年低,东南信风较强,上升流显著,鱼类的饵料较多,鱼类资源增多,渔业增产,B错误;海洋生物增多,呼吸作用增强,CO2释放增加,D正确;同时,上升冷水补偿流增加,海域较多年平均水温低,导致海域上空的气温较低,盛行下沉气流,降水较少,A、C错误。
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降低的现象,又称反厄尔尼诺现象,它是大气环流系统与洋流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会导致气候异常,气象灾害加剧。读图,完成5~6题。
赤道附近海水运动示意图
5.从垂直方向上看,赤道太平洋地区的大气流动应为(  )
A.东部气流上升 B.西部气流下沉
C.呈顺时针流动 D.呈逆时针流动
6.当拉尼娜现象出现时,下列地区降水可能增加的是(  )
①秘鲁沿海 ②我国南方 ③北美南部 ④印度尼西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C 6.D 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太平洋西部水温高,东部水温低,因此太平洋西部盛行上升气流,东部盛行下沉气流,呈顺时针流动。第6题,拉尼娜现象发生后,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部温差增大,沃克环流增强,西岸沿海如印度尼西亚和我国南方降水可能增加,东岸如秘鲁、北美南部会变得更加干旱。
“拉尼娜”一词来源于西班牙语,原意为“小女孩”,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降低的现象。自2016年7月赤道中东太平洋地区开始进入“拉尼娜”状态,截至10月25日,赤道中东太平洋海面海温持续下降,“拉尼娜”状态持续。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简图。据此完成7~8题。
7.“拉尼娜”现象对图示地区的影响是(  )
A.沿岸渔场丰收 B.沿岸气温上升
C.沿岸降水增多 D.沿岸洋流势力减弱
8.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拉尼娜现象发生时太平洋赤道地区大气环流的是(  )
7.A 8.A 解析:第7题,“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降低的现象,秘鲁寒流势力会增强,深层海水上涌,大量的营养物质被带到表层,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鱼类饵料丰富,则秘鲁渔场会丰收,而沿岸会更加干旱、温度降低。第8题,太平洋东部海水上涌增强,水温异常偏低,下沉气流加强;太平洋西部水温高,上升气流加强。
9.读我国近海水温分布图(单位: ℃),回答下列问题。
(1)与南海相比,渤海水温年较差________,试分析原因。
(2)说明渤海和南海热量收支特点。
(3)指出我国海域热量输送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
(4)2月的水温与8月的水温相比较,水温梯度较大的是________月,试说明判断依据。
解析:第(1)题,根据两个海域2月和8月水温数值比较水温年较差。影响水温年较差的因素有纬度、海洋、陆地、盛行风等。第(2)题,根据两个海区纬度即可比较。第(3)题,南部纬度低,获得热量多,受大气运动和海水运动的影响,热量从南向北输送。2月黄海等温线自南向北弯曲,水温比东西两侧高,判断受一股自南向北的暖流影响。第(4)题,根据等温线疏密和数值判断。
答案:(1)大 渤海纬度高,冬季和夏季获得太阳辐射差异大;为我国内海,海域封闭,受陆地影响大;面积小,海洋调节作用弱;受冬季风影响大。
(2)渤海热量收入少于支出;南海热量收入大于支出。
(3)特点:热量由南向北输送。影响因素:大气运动(大气环流)和海水运动(洋流)的影响。
(4)2 2月的等温线远比8月密集,说明2月的水温变化大,梯度大(2月南北水温相差28 ℃,8月相差5 ℃)。
[能力提升]
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域水温异常下降的现象。下图示意2021年某时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域表层水温与正常年份水温偏差(℃)。据此完成10~11题。
10.拉尼娜现象发生时,与正常年份相比(  )
A.东南信风偏弱
B.西太平洋赤道海域水位偏高
C.赤道暖流偏弱
D.东太平洋赤道海域上升流弱
11.图示海域水温的异常变化使(  )
A.南美西北部干旱加剧
B.我国东部地区降水减少
C.秘鲁渔场渔获量减少
D.马来群岛森林火灾频发
10.B  11.A 解析:第10题,拉尼娜现象发生时,与正常年份相比,东南信风偏强,A错误;大洋表层海水受东南信风向西推送,西太平洋赤道海域水位偏高,B正确;赤道暖流受东南信风影响,因此也会偏强,C错误;东太平洋赤道海域离岸风(东南信风)增强,因此上升流增强,D错误。第11题,图示海域水温的异常,使南美西北部的离岸风增强,上升流增强,秘鲁寒流增强,因此干旱加剧,A正确;我国东部地区受西太平洋地区水温偏高的影响,降水增多,B错误;秘鲁寒流增强,上升流增强,鱼类的饵料丰富,渔获量增加,C错误;马来群岛降水增多,森林火灾发生频次少,D错误。
秘鲁鳀是一种栖息于东南太平洋沿岸的小型中上层鱼类,上升流形成的冷水区域为其提供了适宜的栖息环境。秘鲁鳀主要被用来制作鱼粉(一种蛋白饲料)。下图示意南美洲西岸某海域某时段表层海水温度分布。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该海域水温会有异常变化。据此完成12~13题。
12.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
A.世界大豆价格上涨
B.当地大量渔民失业
C.以秘鲁鳀为食的海鸟大量死亡
D.当地鱼粉加工繁忙
13.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渔民捕捞秘鲁鳀的海域可能会(  )
A.向北偏移      B.向南偏移
C.向西偏移 D.原地不动
12.D 13.B 解析:第12题,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该海域水温会有异常变化,会造成秘鲁鳀的生存环境变化,导致其大量死亡,从而引起以秘鲁鳀为食的海鸟大量死亡,当地大量渔民因渔获量减少而失业,相关的鱼粉加工业也可能陷入萧条,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该海域海水温度的变化可能会引起巴西气候的变化,从而导致巴西的种植业受到影响,巴西是世界重要的大豆出口国,因此可能会导致世界大豆价格上涨,A不符合题意。第13题,发生厄尔尼诺现象时,该海域水温升高,秘鲁鳀会到纬度较高地区寻找冷水生存环境,该地位于南半球,所以秘鲁鳀会向南方移动,故渔民捕捞秘鲁鳀的海域可能会向南偏移,B正确,A、C、D错误。
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位于安第斯山脉西侧、智利北部的阿塔卡马沙漠,在部分强厄尔尼诺年,降水发生变化,沙漠中休眠已久的花种子会迅速生长,遍地野花绽放,形成“沙漠花海”。下图示意阿塔卡马沙漠位置和相关地理景观示意。
(1)说明阿塔卡马沙漠曾经不毛的原因。
(2)说明厄尔尼诺年阿塔卡马沙漠降水发生变化的原因。
(3)分析“沙漠花海”期间秘鲁沿海渔场的变化。
解析:第(1)题,从大气环流分析,该沙漠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较少;常年受离岸风东南信风的影响,空气干燥,降水较少;从沿岸洋流分析,沿岸有秘鲁寒流经过,减湿作用明显,降水较少;从地形分析,东部安第斯山脉阻挡了来自亚马孙河流域的湿润气流,降水较少。第(2)题,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南半球赤道附近吹的东南信风减弱,太平洋地区的冷水上泛会减少或停止,海水温度会升高,形成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异常增暖,下沉气流减弱,上升气流增强,导致降水较多。第(3)题,由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阿塔卡马“沙漠花海”期间,说明该地区降水较多,南半球赤道附近吹的东南信风减弱后,太平洋地区的冷水上泛会减少或停止,海水温度升高,形成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异常增暖,秘鲁沿岸水温异常偏高,原本的冷性鱼类因水温升高不能适应环境而大量死亡或游走,导致鱼群数量锐减;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东南信风势力减弱,沿岸上升流减弱,上泛的海底营养盐类减少,渔场产量降低。
答案:(1)地处副热带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很少;沿岸附近有秘鲁寒流流经,减湿作用强烈;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区(或离岸风区),气流干燥,干旱加剧。
(2)厄尔尼塔现象发生时,信风减弱,流向太平洋西部的温暖海水滞留在东部,太平洋东部水温异常升高;导致位于太平洋东部的阿塔卡马沙漠附近上升气流增强,降水增多。
(3)厄尔尼塔现象发生时,秘鲁沿岸水温异常偏高,原本的冷性鱼类因不能适应环境而大量死亡或游走,导致鱼群数量锐减;厄尔尼塔现象发生时,信风减弱,沿岸上升流减弱,导致海底营养盐类上泛减少,渔场减产。[学业达标]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  )
A.蒸发、下渗、雨水利用、蒸腾
B.下渗、雨水利用、蒸腾、蒸发
C.蒸发、蒸腾、下渗、雨水利用
D.下渗、蒸腾、蒸发、雨水利用
2.当地的雨水收集利用方式直接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
A.下渗       B.水汽输送
C.蒸发 D.地表径流
1.A 2.D 解析: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的环节。读图分析可知,①是从地面指向大气,是蒸发;②进入地下,是下渗;③雨水直接输送到城市,是雨水直接利用;④从植物指向大气,是植物蒸腾;综上分析,A正确,B、C、D错误。第2题,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水循环的环节主要有降水、蒸发、径流、下渗、水汽输送等环节。图中显示的是将雨水进行收集,直接影响的是地表径流环节,D正确;下渗可以通过渗水砖、修建湿地来实现,A错误;水汽输送通过大气运动来实现,B错误;蒸发与太阳辐射有关,C错误。
在海绵城市建设中,我国某城市对城区部分主干道路两侧绿化种植池进行改造。该城市地形较平坦。图甲和图乙分别示意改造前后的主干路段状况。据此完成3~4题。
3.图甲中人行道与种植池这样设计的主要目的是(  )
①减少建设成本 ②美化城市环境
③保障行人安全 ④增加雨水下渗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4.若夏季午后经历一场暴雨,图乙所示路段比图甲所示路段(  )
A.路面排水较慢 B.路面杂物较多
C.种植池蓄水多 D.空气湿度较低
3.B 4.C 解析:第3题,图甲中人行道与种植池高差小,防止路人跌落,但不利于雨水下渗。第4题,图乙所示路段的种植池低于路面和人行道,暴雨过后,有利于路面和人行道排水,到种植池蓄水多。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蓄水,需要时“放水”。读图,回答5~6题。
5.海绵城市能使下列水循环环节明显增强的是(  )
A.地表径流     B.降水
C.下渗 D.水汽输送
6.海绵城市的建设(  )
①缓解城市缺水问题 ②补充地下水 ③增加地表径流集聚量 ④解决城市内涝问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C 6.A 解析:第5题,由材料可知,海绵城市能够在下雨时蓄水,因此海绵城市能使下渗明显增加,地表径流减少,对降水和水汽输送没有影响,故选C。第6题,由材料可知,海绵城市能够在下雨时蓄水,需要时放水,因此海绵城市的建设会补充地下水,缓解城市缺水问题,①②正确;在下雨时蓄水,会减少地表径流集聚量;会缓解城市内涝问题,但不会解决城市内涝问题,③④错误,故选A。
北京北海团城是中国古代雨水利用的综合示范工程,建于湖中孤岛,城内面积5760 m2,高出湖面5.64 m。团城内除建筑物、古树外,其余均由多气孔的梯形青砖铺筑。由于团城设计巧妙(下图),城内数十棵古树无须人工浇灌而百代常青。据此完成7~8题。
7.团城内地面铺筑时选用梯形青砖是为了(  )
A.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B.滞留雨水污染物
C.增加雨水下渗
D.增加地表径流量
8.冬季含水涵洞对古树生长的作用有(  )
A.吸纳土壤的水分,避免古树烂根
B.稀释土壤污染物对古树的危害
C.为土壤提供养分,维持古树生长
D.营造古树生长适宜的温湿环境
7.C 8.D 解析:第7题,团城内除建筑物、古树外,其余均由多气孔的梯形青砖铺筑。团城内地面铺筑时选用梯形青砖是为了增加雨水下渗,地下水充足,古树无须灌溉,C对,B错;多气孔不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A错;下渗增加,地表径流量减小,D错。第8题,冬季北京地区降水少,冬季含水涵洞对古树生长的作用是为土壤提供水分,营造古树生长适宜的温湿环境,D对,A错;含水涵洞的水补给土壤水,土壤污染物不易被带走,对减轻古树危害的作用小,B错;北京主要是落叶林,冬季不是古树生长时期,C错。
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雨水收集系统是指雨水收集的整个过程,可分为五大环节,即通过雨水收集管道收集雨水—弃流截污—雨水收集池储存雨水—过滤消毒—净化回用。收集到的雨水可用于灌溉农作物、补充地下水,还可用于景观水体、绿化、洗车场用水、道路冲洗、冷却水补充、冲厕等用途。下图示意城市雨水收集和利用过程。
(1)分析雨水收集系统给当地水循环带来的影响。
(2)简述雨水收集和利用对城市水环境的积极意义。
解析:第(1)题,雨水收集系统给当地水循环带来的影响应从地表径流、蒸腾、下渗、地下径流等方面进行分析。图示信息显示,收集的雨直接进入地下,可以减少街道地表径流;雨水收集系统收集到的雨水一部分用于绿化带生态用水,从而增强植物蒸腾作用;另一部分用于灌溉农作物、补充地下水,因此增强地表下渗能力;由于下渗增强,所以地下径流变大等。第(2)题,雨水收集和利用对城市水环境的积极意义应从内涝、污染、水资源等角度进行叙述。雨水收集减少了地表径流,因此雨水收集和利用可以调蓄城市积水,减轻内涝压力,城市地表积水减少,有利于减轻城市排水压力;通过收集系统的气流截污环节可以有效降低城市雨污合流;雨水收集系统对雨水有过滤、净化作用,因此可以减轻城市污水处理压力;雨水收集系统收集到的雨水可以有多种用途,从而可以节约水资源,缓解城市用水压力等。
答案:(1)减少街道地表径流;增强植物蒸腾作用;增强地表下渗能力;增大地下径流等。
(2)可以调蓄城市积水,减轻内涝压力;有利于减轻城市排水压力;可以有效降低城市雨污合流;减轻城市污水处理压力;可以节约水资源,缓解城市用水压力等。
[能力提升]
下图所示城市在某年出现了严重的城市内涝。城市内涝是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据此完成10~11题。
10.2014年该城市出现内涝的地点有两处,它们是(  )
A.甲、乙      B.丙、戊
C.乙、丁 D.甲、丙
11.近年,图示道路给城市带来了越来越严重的问题,最佳解决方案是(  )
A.从新城区北侧绕行
B.从新城区南侧绕行
C.修建高架桥
D.拓宽道路
10.D 11.A 解析:第10题,城市出现内涝的地点应该为城市中地势较低的地区,结合图中的等高线数值判断,丙地的等高线数值低于100米,说明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容易积水,甲、乙两地位于集水线附近,甲位于乙下游,且甲位于老城区中心,更易出现内涝,丁、戊地势较高,且在城市外围,发生内涝的可能性较小,故选D。第11题,受地形的影响,城市向北延伸,在城市北部修建交通道路可以促进城市的发展,A正确;城市南侧受地形的影响,不利于修建道路,B错误;修建高架桥占用城市土地,城市交通会受到影响,C错误;拓宽道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问题,D错误。
防洪和内涝问题是公众关注的焦点。下图示意某城市主要内涝风险点的分布。据此完成12~13题。
12.与城市主要内涝风险点的确定直接相关的是(  )
A.降水量和排水量 B.地势和排水强度
C.降水量和海拔 D.降水强度和海拔
13.缓解城市内涝的措施有(  )
①建设地下管网,提升排水能力 ②低海拔区域,人为垫高 ③城市地面硬化区域大范围变为绿地 ④适当加大城区湖泊深度,扩大面积
⑤采取人工措施,减少降水量
A.②③ B.①⑤
C.②⑤ D.①④
12.B 13.D 解析:第12题,同一城市的不同地区降水量和降水强度差别不大。从图中看,内涝风险点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和湖泊附近,说明与城市主要内涝风险点的确定直接相关的是地势和排水强度,故选B。第13题,建设地下管网,提升排水能力和适当加大城区湖泊深度,扩大面积可缓解城市内涝,①④正确;低海拔区域人为垫高和城市地面硬化区域大范围变为绿地不现实;目前还没有人工减少降水量的措施,②③⑤错误,故选D。
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图Ⅰ为某城市功能区分布图,图Ⅱ为该城市计划建设的海绵城市示意图。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
(1)该城市拟在南部阴影地区新建重工业区,试分析其布局的合理性。
(2)简述该城市建设海绵城市带来的效益。
(3)西欧对海绵城市研究较早,但推广速度较慢。从地理学角度分析其原因。
解析:第(1)题,结合图示信息,从自然资源、交通、水源和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第(2)题,从增加城市水资源数量、减少内涝、促进水循环、减缓“热岛效应”及减轻地表水污染等方面进行说明。第(3)题,结合气候、河流和植被等自然环境因素进行分析。
答案:(1)靠近煤、铁、有色金属矿产地,原料燃料丰富;邻近铁路线,交通便利;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对城区环境污染小;位于城区河流下游,不会污染城区水源;临河用水方便。
(2)雨水收集利用,使雨水资源化;通过吸水、蓄水、渗水,减少地表径流,有效减少城市内涝;促进水循环,增加降水量;减缓城市热岛效应;减轻城市地表径流污染。
(3)大部分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各月分配比较均匀,不易形成洪水;河网密布,城市水体面积大,蓄水能力强;植被覆盖率高,调蓄洪水的能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