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三单元 大气变化的效应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三单元 大气变化的效应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0-23 07:28:52

文档简介

[学业达标]
读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气压带代表(  )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极地低气压带
C.极地高气压带 D.副热带高气压带
2.图中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产生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受该气压带影响,北非地区终年高温少雨
B.受风带1影响,台湾东部夏季多暴雨
C.受风带2影响,新西兰终年温和湿润
D.受气压带和风带2的交替控制,罗马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1.D 2.C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气压带两侧的风向南北两侧吹,说明该气压带为高气压带,排除A、B;该气压带两侧都有风带且风向不同,排除C,故选D。第2题,从图中可以判断出,该地区位于南半球,风带1为东南信风带,风带2为盛行西风带,气压带为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气流下沉,受该气压带影响,气候特点是炎热干燥,但北非地区在北半球,不可能受到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台湾在北半球,不可能受到南半球信风带的控制;新西兰终年温和湿润是由于终年受盛行西风带的控制;图中的气压带、风带位于南半球,对罗马地中海气候的形成没有影响。故选C。
下图所示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示意图,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据此完成3~5题。
3.图例所示的气压带名称是(  )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极地高气压带
D.副极地低气压带
4.图中P风带风向的是(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5.受图示气压带和P风带交替控制下的气候类型为(  )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地中海气候
3.B 4.C 5.D 解析:第3题,图例所示的气压带位于30°纬度附近,赤道低气压带位于赤道附近,A错误;图例所示的气压带位于30°纬度附近,应该是副热带高气压带,B正确;极地高气压带位于90°纬度附近,C错误;副极地低气压带位于60°纬度附近,D错误。第4题,读图可知,自转方向呈逆时针,说明为北极俯视图;图中P位于中纬度,应该是盛行西风带,受地转偏向力右偏的影响,P风带为西南风,故选C。第5题,图示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P风带是盛行西风带;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受盛行西风影响,A错误;热带草原气候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B错误;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C错误;图中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P为盛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是地中海气候,D正确。
下图为60°N某月份海陆气温示意图。读图,完成6~8题。
6.上述“某月”是指(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7.该月份控制B、C两地的气压中心分别是(  )
A.亚洲高压、夏威夷高压
B.亚洲高压、阿留申低压
C.亚洲低压、阿留申低压
D.亚洲低压、夏威夷高压
8.该季节A、B两地的风向分别是(  )
A.东南风 西北风 B.西南风 西北风
C.东南风 东南风 D.西南风 东南风
6.A 7.B 8.B 解析:第6题,读图可知,亚欧大陆气温低于同纬度海洋,说明应该是北半球冬季,因此“某月”是指1月。第7题,受海陆热力差异影响,冬季陆地降温比同纬度海洋快,陆地气温低于同纬度海洋,气压高于同纬度海洋。根据图示可知,亚欧大陆气温低于海洋,说明应该是北半球冬季,B地位于亚欧大陆,应该是亚洲高压,C地位于太平洋,应该是阿留申低压,故选B。第8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图反映的是北半球冬季,A地位于欧洲西部,全年受盛行西风影响,风向为西南风,B地位于亚洲东部,属于季风气候,冬季盛行西北风。
9.读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单位:hPa),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为________(填“1”或“7”)月气压分布状况。
(2)A气压中心的名称是________,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切断的气压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受A气压中心的影响,图中C处盛行________风,D处盛行________风,我国的天气以________为主要特征。
(4)夏季,D处盛行________风,说明其形成原因。
(5)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分析等压线分布图可知,亚欧大陆被高压控制,判断出此图所示的是北半球冬季,代表月份是1月。第(2)题,A气压中心的名称为亚洲高压或蒙古高压。冬季,亚欧大陆降温比海洋快,形成高压,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仅保留在海洋上。第(3)题,C地位于亚洲东部,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西北风。D地位于南亚,冬季盛行东北风,夏季盛行西南风,由上题分析可知,此图所示为北半球冬季,我国以寒冷干燥气候为主。第(4)题,由上题分析可知,D处夏季盛行西南风,西南风主要是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形成的。夏季赤道低气压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后,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右偏转成西南风。第(5)题,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有海陆热力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答案:(1)1
(2)亚洲高压(蒙古高压) 冬季,大陆降温比海洋快,形成高压 副极地低气压带
(3)西北 东北 寒冷干燥
(4)西南 夏季,随着气压带、风带的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后,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右偏转成西南风。
(5)海陆热力差异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能力提升]
下图为某时刻世界某区域海平面气压分布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图示时间,下列地区的盛行风风向与甲地相同的是(  )
A.欧洲西部     B.地中海沿岸
C.南亚地区 D.华北地区
11.此时,甲地的气候特征是(  )
A.高温少雨 B.低温多雨
C.高温多雨 D.低温少雨
10.D 11.C 解析:第10题,根据图中等压线分布可以判断此时甲地受低气压控制,澳大利亚大陆出现低压,此时为南半球的夏季,甲地风向是西北风,其形成是由于东北信风带随气压带、风带向南移动越过赤道向左偏转成西北风。欧洲西部常年盛行西南风,地中海沿岸在冬季盛行西南风,南亚此时盛行东北风,华北冬季盛行西北风,D正确,A、B、C错误。第11题,由上题解析可知甲地此时盛行西北风,西北风从海洋上带来充足的水汽,形成高温多雨的气候特征,C正确。冬半年吹东南信风时高温干燥,A、B、D错误。
东亚海陆热力差指数是指东亚季风区的陆表温度与副热带西北太平洋的海表温度之差,指数大的年份夏季风偏强,反之夏季风偏弱。下图为东亚1960—1999年夏季海陆热力差指数逐年变化。读图,完成12~13题。
12.图示时段,东亚地区(  )
A.陆表温度比海表温度高
B.陆表与海表温度持续上升
C.夏季海陆热力差异有明显的年际变化
D.夏季海陆热力差异有固定的周期性变化
13.据图推断我国东部季风区(  )
A.夏季风逐年增强
B.夏季风逐年减弱
C.1961年华北地区降水偏少
D.1980年江淮地区降水偏多
12.C 13.D 解析:第12题,由材料可知,海陆热力差指数是指东亚季风区的陆表温度与副热带西北太平洋的海表温度之差,由图可知,海陆热力差指数波动较大,有正有负,说明夏季海陆热力差异有明显的年际变化,但无固定的周期,故选C。第13题,由图可知,海陆热力差指数波动较大,有正有负,说明夏季风强弱有明显的年际变化,且呈波动变化,A、B错误;由图可知1980年海陆热力差指数很小,说明该年夏季风弱,则我国的锋面雨带长期滞留在南方地区,江淮地区降水偏多,D正确;而1961年海陆热力差指数很大,说明该年夏季风强,则我国的锋面雨带强势向北推进。且长期滞留在北方地区,则华北地区降水偏多,C错误。
1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在产业革命前,航海家们只能靠风力乘帆船在海洋上航行。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的远航、迪亚士发现好望角的航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和郑和七次下“西洋”,都是靠风力乘帆船,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帆船在南、北纬30°附近的海面常因无风而等候,导致船上的马匹因缺少淡水、草料而死亡,这一纬度附近被船员称为“马的死亡线”,或称为“马纬度”。下图为世界航海重要出发地或到达地位置示意图。
(1)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的远航出发地(甲)和到达地(乙)经过了哪些气压带或风带?
(2)迪亚士发现好望角(丙)之初,因其风浪巨大,将该地称为“风暴角”。这里风浪巨大的原因是什么?
(3)简要解释“马纬度”环境特点的形成原因。
(4)郑和下“西洋”出发时(出发地为丁),应选择________季;返航时(返航地为戊),应选择________季。从大气环流角度分析原因。
(5)分析戊地夏季风的成因。
解析:第(1)题,哥伦布出发地位于中纬度地区,到达地位于低纬度地区,因此沿途受盛行西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信风带的影响。第(2)题,好望角位于非洲南端,受盛行西风影响,海洋摩擦力小,因而风浪巨大。第(3)题,马纬度地处南、北纬30°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多晴天。第(4)题,出发地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冬季盛行偏北风;返航地位于印度洋沿岸,夏季盛行西南风。第(5)题,戊地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其成因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有关。
答案:(1)盛行西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信风带(东北信风)。
(2)地处中纬度地区,受盛行西风控制;海域辽阔,摩擦力小。
(3)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以下沉为主,水汽难以冷凝形成降水。
(4)冬 夏 出发地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冬季盛行偏北风,可顺风航行;返航地位于印度洋沿岸,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可顺风航行。
(5)戊地位于南亚,夏季时,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受亚洲低压的吸引,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风向右偏,形成西南季风。单元测评(三)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2022年4月23日,甘肃敦煌发生一次明显的天气变化过程。下图示意该日敦煌气压、气温和风速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该日过境敦煌的天气系统可能是(  )
A.冷锋       B.暖锋
C.准静止锋 D.反气旋
2.该天气系统强烈影响敦煌的时刻可能是(  )
A.6时 B.10时
C.14时 D.18时
1.A 2.C 解析:第1题,通过图中对气压、气温、风速曲线变化的分析可知,该地在该天气系统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降低,且在过境时风速很快,过境后风速减慢,可知该天气系统为冷锋,故选A。第2题,通过上题可知,该天气系统为冷锋,且发生在4月份的甘肃敦煌,所以该天气可能为由冷锋引起的沙尘暴,从图中可以看出在14时前后,该地气温高,气压最低,空气对流最旺盛,地表的沙尘被卷扬的高度大,且此时风力大,可知此时沙尘天气的强度最大,因此强沙尘暴到达该城市的时间大约是14时,故选C。
下图中甲、乙、丙、丁、戊示意我国某市5天的天气状况。据此完成3~5题。
3.图中(  )
A.甲日为大雨天气
B.乙丙两日最高温相同
C.戊日的日较差最大
D.丁日的最高温为2℃
4.图示天气状况最可能出现在(  )
A.哈尔滨的12月   B.北京的11月
C.昆明的9月 D.乌鲁木齐的1月
5.若图示5天的天气状况呈现了冷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过程,则其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戊
B.戊→丁→丙→乙→甲
C.乙→甲→丙→戊→丁
D.戊→丁→乙→甲→丙
3.C 4.B 5.D 解析:第3题,根据图示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甲日为中雨天气,A错误; 乙丙两日最低温相同,B错误;戊日的最高温是14℃,最低温3℃,气温日较差是11℃,日较差最大,C正确;丁日的最低温为2℃,最高温为10℃,D错误。第4题,根据图示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哈尔滨的12月、乌鲁木齐的1月因纬度高,气温低,冬季气温在0℃以下,A、D错误;昆明的9月因其纬度较低,最低温在15℃左右,C错误,北京为温带季风气候,符合11月的天气状况,B正确。第5题,根据图示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冷锋过境前,单一暖气团控制,天气温暖晴朗;冷锋过境时,会出现大风、降温、雨雪等天气;冷锋过境后,单一冷气团控制,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天气转晴;据此可判断,其顺序为戊→丁→乙→甲→丙,D正确;A、B、C错误。
读下图,回答6~7题。
6.关于图中X、Y代表的气压系统及其气流方向的描述,正确的是(  )
A.X是反气旋,气流呈顺时针旋转
B.X是低压,气流呈逆时针旋转
C.Y是反气旋,气流呈逆时针旋转
D.Y是高压,气流呈顺时针旋转
7.图中X附近的锋面给澳大利亚东南部地区带来的天气现象可能是(  )
A.天气晴朗,温度升高
B.降雨、刮风、降温
C.连绵阴雨,气压降低
D.多云、闷热、无风
6.C 7.B 解析:第6题,从图中看,X处等压线闭合,气压中心低于四周,为低压气旋,结合图中澳大利亚的轮廓可判断出图中区域位于南半球,气流呈顺时针辐合,A、B错误;Y处气压中心高于四周,为高压反气旋,气流逆时针辐散,C正确,D错误。第7题,结合图中的X附近锋面符号可判断出为冷锋,冷锋过境时会带来大风、降温雨雪天气,B正确;天气晴朗,温度升高,是暖锋过境后的天气,A错误;连绵阴雨,气压降低,是暖锋过境时的天气,C错误;多云、闷热、无风是高压控制下的天气,D错误。
下图为我国某地夏季某日天气系统示意图,甲、乙、丙、丁四地为该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四个城市。读图,完成8~9题。
8.下图天气系统的气压分布状况与该地相符的是(  )
9.有关甲、乙、丙、丁四城市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城市肯定是晴朗天气
B.乙城市空气质量比甲城市好
C.丙城市吹偏北风
D.丙城市比丁城市气温日较差大
8.A 9.D 解析:第8题,根据图中天气符号可判断出该天气系统为暖锋,暖锋一般分布在低压中心右侧的低压槽处,因此甲处为低压中心,等压线弯曲凸向气压值高的方向,A正确,B、C、D错误。第9题,从图中看,甲位于低压中心附近,多阴雨天,A错误;甲、乙两城都位于低压槽处,天气差别不大,空气质量差别不大,B错误;丙位于暖锋锋后,吹偏南风,C错误;丙城市位于暖锋锋后,为晴天,气温日较差大;丁位于暖锋锋前为阴雨天,因此丙城市比丁城市气温日较差大,D正确。
读部分纬度大气环流示意图,回答10~12题。
10.有关B气压带大气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高纬流向低纬,气流冷干
B.由低纬流向高纬,气流暖湿
C.气流受热膨胀上升
D.高空气流堆积下沉
11.由气压带A和风带a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地中海气候
12.此时北半球地中海地区的气候特点是(  )
A.高温多雨 B.炎热干燥
C.寒冷干燥 D.温和多雨
10.D 11.B 12.D 解析:第10题,读图可知,B气压带位于30°S附近,应该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是由高空的大气逐渐堆积下沉形成的。第11题,气压带A为赤道低气压带,风带a为信风带,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的气候类型是热带草原气候。第1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赤道低气压带位置偏向南半球,说明气压带已经南移,应该是北半球冬半年,此时,北半球地中海地区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
读大陆空气柱图 (图中圆柱为空气柱,箭头表示空气垂直运动方向),回答13~14题。
a
b
13.关于a、b两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图表示冬季、高气压
B.b图表示冬季、低气压
C.a图表示夏季、低气压
D.b图表示夏季、高气压
14.a、b图中被空气柱切断的气压带分别是(  )
A.极地高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
B.副极地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
D.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赤道低气压带
13.A 14.B 解析:第13题,图a表示亚欧大陆空气柱下沉,说明地面冷形成高气压,是北半球的冬季;b图示空气柱上升,说明地面热形成低气压,是北半球的夏季。故选A。第14题,图a表示亚洲高压,它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b图示亚洲低压,它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故选B。
读世界某区域1月和7月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和风向图,①~⑥处的箭头表示风向,回答15~16题。
15.从季风的形成原因看,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的是(  )
A.①② B.②⑤
C.③⑤ D.③⑥
16.图中形成的气压中心,与其控制地区原气压带特点相似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5.C 16.D 解析:第15题,图中的①是西北季风,②是东北季风,均是由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⑤是西南季风,是海陆热力差异加之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形成的,③是澳大利亚西北部的西北季风,是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偏转形成的;⑥是澳大利亚西北部的东南季风,是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故选C。第16题,甲为高压中心,位于60°N 附近,60°N附近分布着副极地低气压带,A错误;乙为低压中心,位于30°S附近,30°S附近分布着副热带高气压带,B错误;丙为低压中心,位于30°S附近,30°S附近分布着副热带高气压带,C错误;丁为高压中心,位于30°S附近,30°S 附近分布着副热带高气压带,D正确。
图a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图b为气候资料图。读图,完成17~18题。
图a          图b 
17.图a中所示大气环流形势(  )
A.甲日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
B.乙日时,d被大陆上冷高压切断
C.高空大气受冷下沉形成b气压带
D.c气压带7月断裂为块状
18.a、b两气压带之间的风带盛行风一般(  )
A.性质干燥
B.风向偏南
C.与④气候形成相关
D.位置限于赤道以北
17.B 18.A 解析:第17题,图中甲日时,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故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A错误;乙日时,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为冬季,陆地气温低,副极地低气压带(d)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B正确;b气压带位于30°N左右,是副热带高气压带,是由于动力的作用形成的,当来自赤道的高空空气流动到南北纬30°附近时,在高空不断堆积,受重力作用下沉形成,C错误;c气压带为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半球海域面积广大,7月为南半球冬季,海洋陆地均为高压,c气压带仍呈带状分布,D错误。第18题,a为赤道低气压带,b为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两气压带之间的风带为东北信风带,源自高纬,风向偏北,向气温高的地带吹送,没有水汽凝结条件,通常性质干燥,A正确,B错误;④气候类型全年高温多雨,为热带雨林气候,其形成与东北信风无关,C错误;北半球冬半年时,东北信风会越过赤道,形成西北季风,D错误。
读下图,回答19~20题。
19.按图的顺序,下列气候类型的排序正确的是(  )
A.地中海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气候
B.地中海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C.地中海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20.上图四种气候类型,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9.B 20.C 解析:第19题,读图,①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为地中海气候;②全年高温多雨,为热带雨林气候;③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为温带季风气候;④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故选B。第20题,读图结合上题分析,①为地中海气候,是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的;②为热带雨林气候,是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形成的;③为温带季风气候,成因为海陆热力差异导致的冬夏季风影响;④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成因为海陆热力差异导致的冬夏季风影响。故选C。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甲       乙
(1)甲、乙两图根据锋的分类,甲是________锋及其天气图,乙是______________锋及其天气图。(4分)
(2)甲图中锋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乙图中锋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8分)
(3)甲图中锋过境时的天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图中锋过境时的天气:__________________。(8分)
解析:由图甲可知,该锋面冷气团的势力强大,其前缘插入暖气团的下面,暖气团被迫抬升,形成降水,应为冷锋;冷锋过境时,风速加大,云层增厚,出现雨、雪天气。图乙中暖气团势力较强,暖气团沿冷气团爬升,其中的水汽冷却凝结形成降水 ,为暖锋过境时,云层增厚,多连续性降水或雾。
答案:(1)冷 暖
(2)冷气团的前缘插入暖气团的下面,使暖气团被迫抬升,形成降水 暖气团沿冷气团徐徐爬升,冷却凝结产生云雨
(3)风速加大,云层增厚,出现雨雪天气 云层加厚,多连续性降水或雾
2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露点是空气因冷却而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其数值越大,反映空气中水汽含量越大。一般情况下,温度相同时湿空气要比干空气密度小。两个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所形成的锋,称为干线。下图为北美洲部分地区某时刻主要气象要素分布形势示意图,来自极地、太平洋和墨西哥湾的三种性质不同的气团,在落基山以东平原地区交绥形成三个锋:冷锋、暖锋和干线。
(1)用符号在图中适当位置绘出冷锋、暖锋。(4分)
(2)分析图中干线附近产生降水的原因。(8分)
(3)说明图示区域地形对干线形成的影响。(8分)
解析:第(1)题,锋面是冷暖气团的交界面。根据图文材料可知,图示北部地区气温低,且盛行偏北风,应受来自极地地区的冷气团控制,图示西南部地区气温高、盛行偏西风,应受来自太平洋的暖气团控制,两种气团相遇形成锋面,因锋面附近为西北风,说明来自极地地区的冷气团势力强,为冷锋,在锋线南侧绘制小三角表示锋面移动方向。图示东南部地区气温高、盛行偏南风,应受来自墨西哥湾的暖气团控制,暖气团与北部冷气团相遇产生锋面,锋面南侧风力强,因此为暖锋,在锋线北侧绘制圆弧表示锋面移动方向。第(2)题,读图可知,图中干线东西两侧气团温度相差不大,但东部气团露点明显高于西部,因露点数值越大,空气中的水汽含量越大,因此东部为湿气团,西部为干气团。根据温度相同的湿气团密度小于干气团可知,干线东侧的湿气团密度小。因此,在两气团相遇的干线附近,密度小的湿气团位于干气团之上,气团运动使其抬升,随着高度上升,气温逐渐下降,当下降至露点温度时,水汽达到饱和,形成降水。第(3)题,干线是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形成的锋。图示干线西侧为落基山,来自太平洋的气团在山地西侧迎风坡形成降水后,湿度下降,越过山地后在其东侧背风坡下沉增温,形成干线西侧的干气团。干线东侧为密西西比河平原与墨西哥湾沿岸平原,地势低平,有利于来自墨西哥湾的湿热气团深入,到达干线附近,与西部干气团交汇,形成干线。
答案:(1)准确判断冷锋、暖锋位置,并用冷锋、暖锋符号绘制。如下图所示:
(2)干线东、西两侧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东侧的湿气团密度小,位于干气团之上,湿气团被迫抬升;抬升过程中,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达到露点后),形成降水。
(3)本区西部分布有南北向高大山地,来自太平洋的气团,在山地西侧的迎风坡降水后,湿度减小,越过高大山地在背风坡下沉增温;本区中部为面积广大的平原,地势平坦,下垫面性质均一,利于东侧墨西哥湾湿热气团的快速深入,气团性质变化小。(温度相近的两个干湿气团交绥形成干线。)
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热带辐合带,又称赤道辐合带,是在南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的赤道槽内由南北半球的东北信风、东南信风或变向信风(季风)汇合而形成的狭窄的气流辐合区,也是多雨带。在30°E以西的非洲地区,由几内亚季风与其他偏北风构成了热带辐合带。下图为非洲热带辐合带在一年中最南、最北的位置分布图。
图甲      
图乙      
(1)指出图甲和图乙所属的季节,并分析几内亚季风的成因。(6分)
(2)据图概括30°E以西的非洲热带辐合带的空间分布特征,并简述该辐合带上多雨的原因。(8分)
(3)分析Q地气候的主要特点及成因。(6分)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信息,热带辐合带,又称赤道辐合带,从图甲中可看出,热带辐合带偏南,且几内亚湾北部受东北信风影响,说明为北半球的冬季;图乙中热带辐合带偏北,且几内亚湾北部受西南季风影响,说明为北半球的夏季。几内亚季风的成因主要是当北半球夏季,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随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转,从而形成几内亚季风(或西南季风)。第(2)题,从图中热带辐合带所表示的粗实线可看出,不管是甲图还是乙图,30°E以西的非洲热带辐合带都主要在北半球,只是夏季更偏北,一年中呈南北来回摆动。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在非洲热带辐合带上,几内亚季风(或东南信风)从低纬度的海洋带来大量暖湿水汽,与东北信风辐合,且在赤道附近温度很高,大范围的空气受热上升,使得水汽不断上升凝结,形成厚厚的积雨云,常有雷暴、大风、多雨等天气。所以该辐合带上多雨。第(3)题,从图中可看出,Q地地处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主要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成因是该地区分布在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夏季时气压带风带北移,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气候高温少雨;冬季时气压带风带南移,受盛行西风带影响,从海洋上带来暖湿气流,温和多雨。
答案:(1)图甲表示北半球冬季,图乙表示北半球夏季。
成因:南半球东南信风带随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越过赤道,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右偏的影响,形成几内亚季风(或西南风)。
(2)分布特征:一年中全部都位于北半球,呈南北来回摆动。
原因:在非洲热带辐合带上,有来自低纬度地区的大量暖湿水汽,赤道附近温度很高,大范围的空气对流降温,水汽不断上升凝结,形成厚厚的积雨云,常有雷暴、大风、多雨等。
(3)主要特点:夏季高温少雨(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成因: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高温少雨;冬季受西风带影响,从海洋带来暖湿气流,温和多雨。[学业达标]
下图为某季节南半球部分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其中①②③分别代表气压带或风带。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赤道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性质是暖热干燥
B.③是东南风,性质为寒冷干燥
C.③是西北风,性质为暖湿气流
D.②是副热带高压带,盛行上升气流,控制下多晴朗天气
2.下图中能正确表示③风带风向的是(  )
1.C  2.A 解析:第1题,①赤道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性质暖热湿润,A错误;③是南半球的中纬西风,是西北风,性质为暖湿气流,B错误,C正确;②是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控制下多晴朗天气,D错误。第2题,③风带是南半球的中纬西风,是西北风,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副极地低气压带,C、D错误;根据地转偏向力的方向可判断A正确,B错误。
右图为北半球夏季以北极点为中心的气压带、风带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字母E所表示的气压带是(  )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4.下图中四组箭头能正确表示D带风向的是(  )
3.B 4.A 解析:第3题,北半球夏季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处于30°N~40°N之间的为副热带高气压带。第4题,图中D带应为北半球的西风带,盛行风向为西南风。
图中甲、乙、丙、丁示意气压带、风带的位置,箭头表示气流运动方向。据此完成5~6题。
5.图中气压带、风带名称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副极地低气压带
B.乙—盛行西风带
C.丙—东北信风带
D.丁—副热带高气压带
6.关于图中气压带、风带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丁气压带是冷、暖气流交汇,暖气流爬升到冷气流之上而形成
B.乙风带中风向的形成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
C.丙风带位于低纬度地区,风向常年比较稳定
D.甲气压带位于赤道地区,由热力因素形成
5.B  6.D 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甲处盛行下沉气流,且位于30°纬线附近,应为副热带高气压带,不是副极地低气压带(60°附近),A错误;乙处盛行风位于中纬地带,位于30°纬线附近的副热带高气压带与60°附近的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右图显示乙处为西北风,应为南半球盛行西风带,B正确;读右图可知,丙处盛行东南风,风向明显左偏,且丙位于30°纬线附近的甲气压带北侧,因此丙处位于南半球低纬地区,应是东南信风带,不是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带,C错误;丁处位于60°附近,气流辐合上升,应为副极地低气压带,不是副热带高气压带,D错误。第6题,根据上题判断可知,甲、乙、丙、丁分别表示副热带高气压带、西风带、东南信风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丁)是极地东风(冷)、中纬西风(暖)交汇,暖气流爬升到冷气流之上(辐合上升)而形成,A不符合题意;中纬西风带(乙)中,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南(由副热带高气压带指向副极地低气压带),使得水平气流向南运动,在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下,水平气流向左偏转一个锐角,从而形成西北风,B不符合题意;东南信风带(丙)位于低纬度地区,被称为“信”风,表明风向常年比较稳定,C不符合题意;副热带高气压带(甲)位于30°纬线附近,不位于赤道地区,主要由重力下沉所致,是动力因素形成,D符合题意。
读地球近地面主要风带示意图,回答7~8题。
7.表示北半球西风带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下图为三圈环流的局部图,图中甲、乙两风带分别对应上图中序号正确的是(  )
A.甲-①,乙-② B.甲-③,乙-④
C.甲-②,乙-④ D.甲-①,乙-③
7.B 8.B 解析:根据纬度位置和风向判断,①②③④四个近地面风带分别是东北信风带、北半球盛行西风带、东南信风带、南半球盛行西风带。其中属于北半球的风带是①②,属于南半球的是③④。甲、乙两风带属于南半球,分别是信风带和西风带。
9.读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季节是北半球的______________季,说出你的判断理由。
(2)①②③④⑤⑥中暖气流包括____________。
(3)说出A气压带的成因。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地的天气状况。
解析:第(1)题,据图中气压带和风带与春秋分日的位置比较可以得出图示季节。第(2)题,暖气流是由低纬流向高纬的。第(3)题,A气压带是赤道低气压带,纬度低,获得的太阳辐射热量多,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低气压。第(4)题,甲处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温较高、降水较少。
答案:(1)夏 气压带和风带比春秋分日位置偏北。
(2)③④
(3)太阳高度角大,获得的太阳辐射热量多,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形成赤道低气压带。
(4)气流下沉,气温较高,天气炎热,降水稀少。
[能力提升]
下图为三圈环流局部示意图,图中甲、乙表示风带,丙表示气压带。读图,回答10~11题。
10.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乙风带的风向一定不同
B.甲、乙中有一支一定属于西风带
C.甲、乙可能同属一个风带
D.丙气压带夏季向低纬移动
11.若甲、乙风向相反,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风带为低纬信风带
B.受乙控制的地区温和多雨
C.受丙控制的地区多晴朗天气
D.乙风带为极地东风带
10.C 11.C 解析:第10题,由图可知,丙地盛行下沉气流,为高气压带;若丙地为极地高气压带,则甲、乙属于同一风带,均为极地东风带,C正确,B错误。若丙地为极地高气压带,甲、乙风向有可能相同,为极地东风,A错误。若上图季节为北半球夏季,北半球风带向高纬移动,南半球风带向低纬移动,D错误。第11题,若甲、乙风向相反,则丙地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地区多为晴朗天气,C正确。
下图是某半球近地面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2~13题。
12.能正确表示图中甲气压带分布的是(  )
13.与甲气压带成因相符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2.C  13.D 解析:第12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气压带位于纬度位置30°附近,应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水平方向上风应该向两侧吹,A错误;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极地附近风带呈逆时针辐散,应为南半球,风向向左偏,C正确;B、D风向偏转错误。第13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甲为副热带高气压带,近地面为高压,等压面应该向上凸起;副热带高气压带以晴朗天气为主,气温较高,等温面应该向上凸起。故选D。
1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左侧添加箭头以正确表示三圈环流。
(2)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压带名称:
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
(3)在图中相应的位置上添加箭头表示近地面各风带的风向,并标注风带名称。
(4)极锋是____________风带和____________风带气流交汇而形成的。
(5)此图表示北半球________(季节),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果地球自转方向与现在相反,南半球低纬环流近地面的风向将如何变化?
解析:第(1)题,明确三圈环流即低纬、中纬、高纬三圈环流。第(2)题,结合各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可判断A、B、C、D的名称。第(3)题,由气压带的分布可知风带名称及风向。第(4)题,极锋约位于60°纬线处,是由盛行西风带与极地东风带气流交汇而成。第(5)题,由图可知气压带、风带南移,故可判断此时为北半球冬季。第(6)题,若地球自转方向与现在相反,南半球近地面风向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将向右偏转变为西南信风。
答案:(1)见下图:
(2)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3)见上图。
(4)盛行西 极地东
(5)冬季 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
(6)变为西南信风。[学业达标]
一般来说,凡受海洋气团影响的地区,就带有海洋性气候的特点;凡受大陆气团影响的地区,就带有大陆性气候的特点。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冬季受海洋影响明显的地区,①②③④⑤⑥表示不同气候类型区。据此完成1~2题。
图1         图2
1.图中夏季具有海洋性气候特征的地区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④⑤⑥ D.①②④⑥
2.图3为世界某地气温和降水量图,该地可能位于图2中的(  )
图3
A.③地 B.④地
C.⑤地 D.⑥地
1.D 2.C 解析:第1题,据图1可知,大陆西岸n°以北的地区冬季受海洋影响明显,可推理出n°为30°N,因此大陆西岸n°以北的③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具有大陆性特征;①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具有海洋性特征;大陆西岸n°以南的⑤为热带沙漠气候,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具有大陆性特征;大陆东岸②④⑥均为季风气候,夏季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控制,降水多,具有海洋性特征。故选D。第2题,据图3中气温和降水量数值可知,该地最冷月气温在15 ℃以上,且最高温出现在7、8月份,可判断出为北半球热带气候;冬半年降水稍多,但是全年降水在100 mm左右,降水稀少,可确定该地气候为热带沙漠气候;⑤地为热带沙漠气候,故选C。
读40°N亚欧大陆1月和7月温度变化曲线及各地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3~4题。
3.乙地的气候类型为(  )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温带大陆气候 D.温带海洋气候
4.关于甲、丙、丁三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太阳辐射量不同 B.受海洋影响不同
C.受地形起伏影响 D.受洋流影响不同
3.B 4.B 解析:第3题,据图可知,乙地的经度约为150°E,纬度为40°N,该地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地区;根据1月气温小于0 ℃,可知该地位于温带,再根据年降水量约为800mm,说明该地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A错误,B正确;温带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一般小于400mm,C错误;温带海洋性气候,1月气温大于0 ℃,D错误。第4题,据图可知,三地都位于40°N,其中甲地的经度约为75°E,年降水量约为200mm,深居大陆内部,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稀少;丙地经度约为30°E,位于地中海沿岸,降水量约为750mm;丁地的经度约为50°E,位于里海沿岸,降水量约500mm;甲、丙、丁三地的降水都主要受西风从大西洋带来的水汽的影响,从丙到丁到甲,距海洋越来越远,受西风的影响逐渐减弱,因此降水逐渐减少。故选B。
下图为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同学绘制的四种气候类型气温、降水资料图。据此完成5~6题。
5.图中能表示洛阳市气候类型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6.图示四种气候类型中,受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5.D 6.C 解析:第5题,洛阳位于秦岭—淮河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据图可判断只有丁图1月气温低于0 ℃,为温带气候。故选D。第6题,据图分析,可知甲地全年高温多雨,应是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乙为雨热同期亚热带季风气候,成因是海陆热力差异。丙为雨热不同期的地中海气候,成因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丁为温带季风气候,成因为海陆热力差异。综上所述,故选C。
下图为亚欧大陆40°N附近东西两侧两个测站1、4、7、10四个月的气候资料。据此完成7~8题。
7.甲、乙两地气候相比(  )
A.1月降水甲比乙多
B.气温季节变化甲比乙大
C.7月气温甲比乙低
D.降水季节变化甲比乙小
8.乙地1月降水主要受(  )
A.西北风的影响   B.副极地低压控制
C.沿岸暖流影响 D.盛行西风的控制
7.B 8.D 解析:第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两地1月降水分别约为5 mm和120 mm,A错误;甲地最高、最低月均温分别约为26 ℃和-4 ℃,气温年较差为30 ℃;乙地最高、最低月均温分别约为23 ℃和11 ℃,气温年较差为13 ℃,甲气温季节变化比乙大,B正确;甲、乙两地7月气温分别约为26 ℃和23 ℃,C错误;甲地降水量最大、最小值分别约为180 mm和5 mm,差值为175 mm;乙地降水量最大、最小值分别约为120 mm和10 mm,差值为110 mm,甲降水季节变化比乙大,D错误。第8题,两地位于40°N 亚欧大陆东西两岸,乙地冬季降水多,说明该地为地中海气候。1月时,气压带风带南移,此时乙地受西风带控制,降水较多。故选D。
9.读南美洲轮廓图,完成下列问题。
(1)比较①地与②地气候的差异(气候类型、成因、特点)。
(2)④和⑤两地位于同一纬度,但气候类型明显不同,试分析其成因。
(3)结合④和⑥两地的纬度位置,判断两地气压带和风带对两地气候的影响。
解析:图中①~⑥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热带沙漠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雨林气候。④和⑤两地位于同一纬度,但气候类型不同,主要从安第斯山脉的迎风坡和背风坡上分析。④地位于南纬40°~60°大陆西岸,主要受西风带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而⑥地处于赤道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答案:(1)①地为热带沙漠气候。成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且受秘鲁寒流的影响。特点:全年炎热干燥。
②地为热带雨林气候。成因: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特点:终年高温多雨。
(2)④地位于西风带控制的地区,由于地处安第斯山脉迎风坡,所以全年降水丰富,形成了温带海洋性气候;而⑤地位于安第斯山脉的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
(3)④地位于40°S~60°S之间,受西风带控制,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⑥地位于赤道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能力提升]
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分析了各种气候类型的成因与分布关系,并进行了各种模拟演示。据此完成10~11题。
10.当黄赤交角为0°时,该小组在模拟演示中发现M地气候类型在地球上无法再找到。M地所在半球及其气候类型分别是(  )
A.北半球 地中海气候
B.北半球 温带海洋性气候
C.南半球 地中海气候
D.南半球 温带海洋性气候
11.该小组根据N地的地理位置推知该地(  )
A.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炎热干燥
B.终年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或西风带控制,降水较多
C.受海陆热力差异影响,形成季风气候
D.受暖流影响,终年高温多雨
10.A 11.C 解析:第10题,当黄赤交角为0°时,太阳永远直射赤道,没有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温带海洋性气候位于40°~60°大陆西岸,终年受盛行西风影响,即使没有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也不会消失,B、D错误;地中海气候位于30°~40°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当黄赤交角变为0°时,地中海气候将消失。图中M位于30°N~40°N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A正确,C错误。第11题,N地位于40°N附近大陆东岸,应该受海陆热力差异影响,形成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C正确,D错误。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炎热干燥是热带沙漠气候,一般位于大陆西岸,A错误。副极地低气压带位于60°附近,B错误。
下图为a、b、c、d代表不同的气候类型分布图。据此完成12~13题。
12.关于图中四种气候的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a气候1月平均气温低于0 ℃,全年少雨
B.b气候1月降水量大于150 mm,雨热同期
C.c气候年均温高于20 ℃,降水季节变化大
D.d气候位于南半球,全年温和湿润
13.关于图中四种气候类型分布和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主要分布在大陆东岸的是a和b
B.主要分布在大陆西岸的是c和d
C.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的是a和d
D.受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的是b和c
12.B 13.A 解析:第12题,由图可知,a气候1月平均气温低于0 ℃,7月降水量约为200 mm,降水丰富,A错误;b气候1月降水量大于150 mm,1月气温和降水都高于7月,雨热同期,B正确;c气候1月、7月气温均高于20 ℃,年均温高于20 ℃,1月降水量高于150 mm,7月降水量约200 mm,降水季节变化小,C错误;d气候全年气温高于0 ℃,7月气温高于1月,位于北半球,1月降水较多,7月降水较少,D错误。第13题,由上题分析可知,a为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北纬35°~55°之间的大陆东岸;b为南半球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分布在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岸,成因为海陆热力差异;c为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南北纬10°之间;d为北半球地中海气候,受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分布在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故选A。
1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________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在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______________,冬季________。
(2)选择上面左图中的字母填空:________图所示季节长江处于枯水期,东亚大部分地区盛行西北季风。
(3)图甲所示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其突出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乙所示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其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依据已学知识,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在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第(2)题,读图可知,当左图中太阳直射点为字母C位置时,北半球为冬季,长江处于枯水期,东亚大部分地区盛行西北季风。第(3)题,读图可知,图甲所示气候类型其月均温都大于20 ℃,每月的降水均大于100 mm,气候特征是终年高温多雨,因此是热带雨林气候。第(4)题,读图可知,图乙所示气候类型其月均温都大于0 ℃,每月的降水大部分小于100 mm,且表现为雨热不同期,故图乙所示的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其气候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答案:(1)太阳直射点 偏北 偏南 (2)C (3)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高温多雨 (4)地中海气候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学业达标]
下图示意四种天气系统。读图,完成1~2题。
1.我国下列天气现象与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
A.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甲
B.江淮地区梅雨——乙
C.台风——丙
D.北方夏季的暴雨——丁
2.甲和乙天气系统的共同点有(  )
A.过境后天气晴朗
B.过镜时气压升高
C.暖空气位于锋面以下
D.降水都发生在锋前
1.C 2.A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甲是冷锋,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是反气旋控制的结果,A错误。乙是暖锋,江淮地区梅雨天气是由准静止锋影响形成的,B错误。丙气流向中心辐合,是低压中心,台风是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C正确。丁气流向四周辐散,是高压中心,天气明朗,北方夏季的暴雨是冷锋过境产生的,D错误。第2题,甲是冷锋,乙是暖锋,冷暖锋过境后天气都会转晴,A正确。冷锋过境时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冷锋过境时气温升高,气压降低,B错误。因暖空气密度小,位于锋面以上,C错误。暖锋降水发生在锋前,冷锋降水发生在锋后,D错误。
下图是我国北方及周边地区某年11月某时天气形势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关于图中A、B、C、D四地天气状况及其成因描述,可信的有(  )
A.A地晴朗,受反气旋影响
B.B地雨雪,受气旋影响
C.C地无风,受上升气流影响
D.D地强风,受下沉气流影响
4.此时影响北京的天气系统是(  )
A.低压  B.高压 
C.冷锋  D.暖锋
3.A 4.C 解析:第3题,读图,A地气压中间高,四周低,属于高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受反气旋控制,天气晴朗,A正确;B地并未形成低压中心,不受气旋的影响,B错误;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C地不可能无风,该地位于高压脊附近,不会盛行上升气流,C错误;D地等压线稀疏,风力相对较弱,盛行偏南风,D错误。第4题,结合图中锋面符号(黑色三角)可知,此时北京受冷锋的影响,易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C正确,A、B、D错误。
下图是某日某时南半球某平原地区500 hPa等压面的高度(单位:m)分布图。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甲、乙、丙三点气压相比较(  )
A.甲<乙<丙     B.甲>乙>丙
C.丙>甲>乙 D.甲=乙=丙
6.此时,甲、丙两点近地面的天气特征是(  )
A.甲近地面晴朗,丙近地面晴朗
B.甲近地面阴雨,丙近地面阴雨
C.甲近地面阴雨,丙近地面晴朗
D.甲近地面晴朗,丙近地面阴雨
5.D  6.C 解析:第5题,根据材料数据将500 hPa 等压面图转绘成下图,可知,甲、乙、丙在同一等压面上,气压相等。故选D。
第6题,甲地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形成低压,对应阴雨天气,排除A、D;丙地盛行下沉气流,近地面形成高压,对应晴朗天气,排除B,故选C。
下图中图1实线为中纬度某地区近地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且图中W点吹西南风,图2示意图甲中虚线OP一线气压变化情况。据此完成7~8题。
图1          图2
7.该地区一定位于(  )
A.东半球 B.西半球
C.北半球 D.南半球
8.目前可能正在降水的是(  )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7.C 8.B 解析:第7题,根据图2中信息判断,图1中等压线凸向高压处,表示气压比两侧低,即OP一线表示中纬度向东延伸的低压槽。由材料可知,W点吹西南风,且气压中心气压低,水平气压梯度力由外指向里,由地转偏向力的偏转规律可知,位于北半球。没有信息判断东半球和西半球。C正确。第8题,由上题分析可知,OP一线表示中纬度向东延伸的低压槽,向东延伸的低压槽气流汇合,容易形成暖锋天气系统。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地位于北半球。暖锋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前,北半球暖锋向北移动,①②地位于暖锋锋前,③④地位于暖锋锋后,因此①②地降水几率较③④地大,目前可能正在降水的是①②,故选B。
9.读图(图中P1、P2、P3表示等压线,甲处箭头表示风向),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天气系统位于南北半球的哪个半球?反映的情况是地面的还是高空的?判断理由是什么?
(2)锋面气旋系统属于________气压中心,从气流运动状况看属于____________。
(3)上图中甲地目前在________气团控制之下,不久将经历________天气过程。
(4)从图中可以看出锋面常发育在____________________附近,即________线附近。此时A、C两地各吹什么方向的风?
(5)如果冷暖锋面均引起降水,那么降水主要在A、B、C、D的哪几处?
解析:第(1)、(2)题,由图中风吹向中心附近,并向右偏,风向与等压线斜交,可判断为北半球的近地面的低压中心,即气旋系统。第(3)题,甲地纬度相对较低,在暖气团控制下。根据气旋的气流流动状况可知,甲地将经历冷锋过境的天气过程。第(4)题,在气旋中,锋面常形成于等压线弯曲最大各点的连线处,即低压槽线附近。第(5)题,冷锋的降水集中在锋后,而暖锋的降水则出现在锋前。
答案:(1)北半球。近地面。判断理由:风向右偏,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2)低 气旋 (3)暖 冷锋过境
(4)等压线弯曲最大各点的连线 低压槽(槽) A地吹偏北风,C地吹偏南风。
(5)A处和D处。
[能力提升]
下图所示为一艘轮船正航行经过某天气系统。读图,完成10~11题。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天气系统位于北半球
B.该天气系统位于南半球
C.丁地位于高压中心
D.丁地降水少于乙地
11.轮船由甲地航行到丙地期间,天气变化是(  )
A.气温:高—低—高
B.气压:低—高—低
C.降水:晴—雨—晴—雨—晴
D.风向:西南—南—东南—东
10.A 11.C 解析:第10题,冷锋降水一般集中于锋后、暖锋降水一般集中于锋前,因此图中锋面左侧是冷锋、右侧是暖锋,结合图中锋面移动方向可知,该地位于北半球,丁地为低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乙地位于单一暖气团控制下,是晴朗天气,故选A。第11题,轮船由甲地航行到丙地期间,依次经过冷气团、冷锋锋面、暖气团、暖锋锋面、冷气团。气温变化是低—高—低;气压:高—低—高;降水:晴—雨—晴—雨—晴;风向:西北—西南—东南,故选C。
下图为亚欧大陆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2~13题。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地细雨蒙蒙
B.②地吹偏南风
C.③地气压值大于1000百帕
D.④地大风难耐
13.图中锋面系统过境前后,天津地区天气变化与下列图示相符的是(  )
12.B 13.D 解析:第12题,根据图片分析,①地气压范围为1010~1015百帕,相对于周边气压较高为高压,高压控制应是晴朗天气,A错误。根据等压线来看,②地以南气压值较高,其偏北方向气压值较低,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应为偏南风,B正确。根据等压线分布来看,③地附近天气系统为低压,气压向内侧减小,气压值应小于1000百帕,C错误。根据等压线来看,④附近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小,故风力较小,D错误。第13题,根据图中分析,该天气系统为锋面气旋,且锋面气旋的冷锋即将影响天津。冷锋过境会导致该地气压升高,气温降低。A选项气温逐渐升高,与题意不符,A错误。在锋面气旋中,冷锋形成于低压槽中,当低压槽移动至天津时,其气压应先下降后升高,B错误。C选项气温逐渐升高,与题干中冷锋不符,C错误。D选项气温逐渐降低,符合冷锋特点。冷锋锋线附近为低压槽,锋线两侧气压相对较高,所以气压先降低后升高,D正确。
1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北半球部分地区某一时刻地面天气系统图(单位:hPa)。
材料二 某天气系统示意图。
(1)材料一图中甲、乙、丙、丁四条线中,能形成材料二图中所示锋面的是________。
(2)当材料二图中所示天气系统影响我国时,我国多处于________季。
(3)根据材料二,从性质上B是__________________气团,C、D、E三地中气温最高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地。
(4)材料二中的锋面过境时,D地天气状况是________,锋面过境后的天气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材料二所示天气系统在我国典型天气实例有哪些?
(6)画出材料一中丁天气系统过境前后的气温、气压变化曲线。
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二可知,该锋面为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形成冷锋。而锋面形成于低压槽中,材料一中甲、乙位于高压脊线上,无锋面;丙、丁位于低压槽中,可能会形成锋面,根据北半球低压中心气流运行的方向判断,丙处形成冷锋,丁处形成暖锋。第(2)题,材料二中的天气系统为冷锋,在我国主要出现冬季。第(3)题,根据A、B气团位于锋线的位置来看,B气团位于锋面以下,属于冷气团;图中E地位于冷锋后,受冷气团控制,D处位于锋面过境时,C处位于冷锋锋前,受暖气团控制,对比三者,C处气温最高。第(4)题,结合上题分析,材料二中的天气系统为冷锋,冷锋过境时常带来阴天、大风、降温、雨雪等天气;冷锋过境后,冷气团取代原来暖气团中的位置,天气转晴,但气温降低,气压升高。第(5)题,结合上题分析,材料二中的天气系统为冷锋,在我国典型的天气如我国夏季北方的暴雨,冬季的寒潮及沙尘暴等都属于冷锋天气。第(6)题,结合以上分析,材料一中丁天气系统为暖锋,暖锋过境前、时、后的天气变化如下:过境前:受单一冷气团控制——气温低、气压高、天气晴朗;过境时:阴雨——多为连续性降雨(降水集中在锋前);过境后:暖气团控制——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晴,据此便可绘出气温、气压的变化图。
答案:(1)丙 (2)冬 (3)冷 C
(4)阴天、大风、降温、雨雪等天气 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5)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的沙尘暴,寒潮。
(6)如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