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42~43页例1、例2、“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3题)
【教材分析】
日常生活中存在大量的把一些物体进行平均分的现象,而除法运算是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的抽象和概括。认识并学会平均分是学习除法的逻辑前提,也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
教材设计本单元内容时包括了分一分和认识除法两部分。第一部分内容主要是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认识平均分,知道平均分的具体过程;第二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在认识平均分的基础上了解除法的含义。在教学除法前本单元先安排了认识平均分的一系列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知道平均分——把一些物体每几个分一份,分成几份——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分几个——初步形成平均分的概念”的过程,为认识除法积累较丰富的感性经验。本单元以平均分物的具体操作设计“除法”内容,在趣味中探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生动的具体情境中认识平均分,理解除法的意义,便于学生对抽象概念的认识。
【学情分析】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初步的小组合作意识和一定的观察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等这些都是学习本节课的能力基础。在生活中,学生已经有了“平均分”的感性认识,在知识结构上,学习了表内乘法,理解了乘法的意义,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为本节课的学习,以及后面除法意义的理解垫定基础。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分物体的活动过程,通过分类、比较,认识“平均分”;学会把一些物体“按每几个一份”分成几份,掌握“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并能说明“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2. 使学生通过操作经历观察、比较和综合、抽象、概括等活动过程,体验把一些物体“按每份几个分”的过程和结果,形成具体的分法,积累平均分的经验,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初步的思维能力。
3. 使学生积极参与操作和思考活动,体验学习和认识新内容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形成与同学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态度。
【教学重点】平均分的含义及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分法和结果。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师生分别准备圆片、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小朋友们,看,孙悟空,今天我们就和孙悟空一起去学习。孙悟空带了些桃回花果山,小猴子们可喜欢了,都围了过来。孙悟空却说“且慢!要想吃桃,首先要先学会分桃!,
把6个桃分成2堆,可以怎样分?大家能帮它们分一分吗?
【说明】以学生感兴趣的卡通人物“孙悟空”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自然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谁来说说你把6个桃子一堆分几个,另一堆分几个。学生回答并用课件出示3种不同的分法。
我们一起来看这3种不同的分法,你们觉得哪种分法是公平的?为什么另外2种分法是不公平的,师生共同交流。
指出:公平的分法中,两堆桃的个数同样多(板书:同样多)
谈话:我们首先看公平的这种分法。
2堆同样多就是每堆同样多,在数学上每堆我们还有另一种说法呢!大家看,这一堆是1份,这一堆也是1份,一共有几份?(2份)
指出:每堆同样多就是每份同样多。
让学生说说,这6个桃每份几个,分成几份 ,并课件展示。
【说明】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意在让学生按自己的思考分把这6个桃分成2堆,学生有很多种分法。这样的操作有一定的思维容量,问题的探究空间大,有利于学生智力水平与相应学习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谈话:6个桃还可以怎么分,每份也是同样多,又能分成几份呢?请大家拿出学具袋中的6个圆片代替桃子分一分。分完自己说说你的6个桃,每份几个,分成几份。
学生操作后师生讨论交流。
比较后思考:这三种分法,第一种分法6个桃,每份分1个,分成了6份,你能像这样说说第二种分法吗?
小结:大家看,6个桃不管分成几份,只要每份(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你能告诉大家什么是平均分吗?
【说明】这个过程还是围绕着“分”桃,但与前一环节不同的是,不再是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分,而是引导学生把6个桃“平均分”,让学生在操作交流的过程中体会“每份”,“同样多”。这个环节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探索、理解、运用新知,体现了学生的能动性和主体性。
话谈:刚才我们通过分桃知道了什么是平均分,我来考考你们,下面的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课件逐一出示)
学生回答,说说原因
第4题追问问:如果要使它成为平均分,你有什么方法吗?
学生思考后交流。
小结:不管是哪种方法,要想成为平均分,都要使每份分得同样多
【说明】及时练习,及时强化平均分的概念,为学生创设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在辨析中进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意义。
2、教学例2
谈话:朋友们真了不起,老师的问题没难倒你们,孙悟空又来考大家了。
问:有8个桃,每只小猴分2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呢?
我们把每2个桃圈一份,你能接着像这样圈一圈,填一填吗?
学生操作后思考:
每2个圈一份,你一共圈出了几份?
8个桃,每只小猴分2个,可以分给( )只。
8个桃这样分是不是平均分呢?
师生共同讨论、交流后明确:8个桃,每只小猴分2个,也就是8个桃,每2个一份,分给了4只小猴就是可以分成4份。
追问:你能像这样说一说8个桃是怎么平均分的吗?
【说明】结合具体的、有趣的故事情境,让学生动手分一分,体会平均分的一种分法——每几个一份。
3. 教学“试一试”。
谈话:小猴们终于吃到桃了可开心了。过了会,孙悟空说:孩儿们,吃饱了都有力气了,该操练起来了,拔出了毫毛,轻轻一吹,变出了12根小棒。 12根小棒,每2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请你拿出学具里的12根小棒,试着每两根一份的分一分。
学生操作后回答,明确:12根小棒,每2根1份,分成了6份。(课件展示分的过程)
每3根、4根一份呢?请大家动手用小棒摆一摆,并同时在作业纸上记录。课件出示:12根小棒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交流展示操作结果。(课件一一展示)
问:这3种分法都是平均分吗?为什么?
比较后思考:这三种分法都是每几根一份,分成了几份,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吗?
小结:12根小棒,每份分的根数越来越多,分的分数就越来越少。尽管分的结果不太一样,但我们知道它们都是平均分:都是每几个一份地分,结果看分成几份。
追问:12根小棒平均分还能怎么分,每( )根一份,还可以分成( )分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
每3根一份 可以分成( )份
每4根一份 可以分成( )份
【说明】借助让学生摆一摆,分一分,动手操作与动脑思考有机结合,使学生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在操作、观察、比较、思考的过程,体会到尽管分法不同,但只要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三、组织练习,巩固内化
谈话:刚刚我们通过分桃和分小棒知道了什么是平均分,还知道了如何平均分。看小猴们操练完了,孙悟空一个筋斗云带着小猴出去游玩了,看这是哪?(扬州!)
扬州正举行2500年城庆,瘦西湖公园内可热闹了!
1、“想想做做”第2题
孙悟空来到公园的商店里买了些食品,都有什么?。(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明确要求,先圈一圈,再填空。
交流分法和结果,逐题说说每几个一份,结果分成了几份,有错的订正。 提问:这里的平均分都是怎样分的?
强调:平均分可以每几个一份地分,结果看分成几份。
2、“想想做做”第3题
谈话:孙悟空离开了商店,走到了公园的广场,看到了小朋友们在玩气球。
让学生看图、读题。
请看图上,每人分3个,图里是怎样拿气球的?(每次拿出3个气球给1个小朋友)
小朋友想一想,像这样每3个一份地分,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呢?把结果填在( )里;如果有困难,可以再图里圈一圈,看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再填一填。
交流结果。
追问: 假如再加1个气球16个气球,每人分3个,又可以分给( )人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师生交流明确:可以分给5人,增加1个气球不够分。
3、拓展题
谈话:瘦西湖公园的景色真美啊!孙悟空继续向前来到了五亭桥,看到了许多人在开心的划船!
课件出示:如果18个小朋友去公园划船,每条船最多做4人,至少需要( )条船。
学生讨论后交流,并用课件动画展示:如果用18张笑脸代替18个小朋友,我们可以让每4人一条船,4条船坐了16个小朋友,还剩下2人,还需要1条船,所以至少需要5条船。
追问:小朋友们这样分好了坐船是平均分吗?再坐几人就是平均分了呢?现在一共有多少人呢
【说明】通过有趣的情景串联习题,有助于学生体验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感受问题的发展变化,注重数学学习生活化、趣味化。有效的分层次练习,一方面及时复习、巩固新知,另一方面加深对平均分意义的理解,由浅入深,培养学生的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回顾内容,课堂小结
引导: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知道了哪些知识呢?通过学习有哪些体会?
小结: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我们还知道平均分可以按照是每几个份的分,结果是分成了几份。其实平均分里面还有许多其他不同的分法呢?我们下面的课时中学习的
【说明】通过引导学生回顾梳理知识,培养学生概括的能力,体会并提升平均分的方法,为下一课时的学习做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