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八上第2单元第4课新文化运动(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图版八上第2单元第4课新文化运动(共31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2-17 00:29: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第二单元
安师大附属外国语学校 赵姗姗
1904年
镜头1:
袁世凯尊孔复古
镜头2:
帝国主义者纷纷祭孔
袁世凯当上临时大总统后,帝国主义者欣喜若狂,全国各基督教会纷纷“为国祈祷”,随后又纷纷去山东曲阜“朝圣”,“欧美传教士游览泰岱,漫步孔林,磨挲断碣,低徊不忍去,登孔子庙堂,雍雍肃肃,未有不鞠躬行进而去者”。
请现场同学谈一谈,袁世凯为什么祭孔?帝国主义者为什么拜孔?
1914年
终身以“新青年”自居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横眉冷对千夫指”
获有35个博士学位的“中国自由主义之父”
李大钊
陈独秀
鲁迅
胡 适
陈独秀
李大钊
鲁迅
“孔子生长在封建时代,所提倡之道德,封建之道德也”
“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
“从二十世纪的开始以来,孔夫子的运气是很坏的,但到袁世凯时代,都又被从新记得,不但恢复了祭典,还新做了古怪的制服,使奉祀的人们穿起来。跟着这事而出现的便是帝制。”
矛盾
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尊孔复古、妄图复辟帝制;
帝国主义企图进一步侵略和控制中国。
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渴望民主政治
作为进步的爱国学生,你认为当时的中国社会有哪些与进步潮流不符的现象?你准备以怎样的形式来宣传进步思想、唤醒民族意识?
封建道德
军阀专制
男尊女卑
冷漠无知
积极宣传
创办刊物
散发传单
排演话剧
尝试阅读文言文:《二郎庙碑记》
为人莫如行善行善莫如修庙修庙莫如修二郎庙夫二郎者大郎之弟三郎之兄而老郎之子也庙成大郎之弟庙前有老柏树一株焉人皆以为树在庙前余独以为庙在树后
陈独秀等杰出学者的带领下,民国初年的新青年们是如何与反动、腐朽的社会现象斗争的?
1915年
新文化运动概况
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兴起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运动口号 “民主”(德先生)、“科学”(赛先生)
活动中心 北京大学
主要内容 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1918年,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
思想革命
文学革命
Democracy
Science
“我们素来的生活是在混沌的里面,自从看了《新青年》,渐渐的醒悟过来,真是像在黑暗的地方见了曙光一样。”
—恽代英等写给《新青年》的信
采访“新青年”:
我特别爱好胡适、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模范。” “有很长一段时间,每天除上课、阅报以外,看书,看《新青年》;谈话,谈《新青年》;思考,也思考《新青年》上所提出的问题。
——毛泽东
采访“新青年”:
“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进退的而非退隐的” “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
思想革命
旧道德:三纲五常
新道德:权利平等、个性解放
科学之兴,不在人劝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
——陈独秀
中国欲求生存,必须抛弃官僚专制的个人政治,实行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
——陈独秀
文学革命
须言之有物,不作无病之呻吟。
——胡适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鲁迅《狂人日记》
1918年:
《庶民的胜利》
《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先驱:
李大钊
经历了这场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中国的思想、文化、社会生活可能发生哪些变化?请现场同学们畅所欲言!
进步性:
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2、前期弘扬民主和科学思想,
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4、为五四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3、后期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成为拯救国家的思想武器
“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就的”。“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
——陈独秀
1、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
2、对东、西方文化全面否定或肯定
局限性:

起:
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代表人物:陈独秀 李大钊 鲁迅 胡适
口号: 民主 科学
前期:1915——1917.四提倡四反对
后期:1918年后,宣传马克思主义
新文化运动
背景
内容
政治:列强支持袁世凯称帝,加紧侵略中国。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思想: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进步性与 局限性
影响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陈独秀、李大钊、鲁迅、毛泽东是运动中进步知识分子的代表,陈独秀创办的《万国公报》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也是宣传新思想的阵地,清华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经过这场运动,马克思主义也开始在中国生根发芽,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者带来了新的理论与希望。
材料1:
2010年9月28日,旅居中国三年的加拿大人布茨出席当日柳州的“祭孔”活动。这一天是中国古代先贤孔子诞辰2560周年纪念日,中国各地纷纷举行“祭孔”活动。此前两日,从上海浦东机场口岸入境并前往山东、天津等地参加孔子祭拜活动的有11个外国旅游团体共300余人,他们分别来自德国、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地。这些外国游客大多是自发组织前来中国参加各类纪念孔子的活动,“仁爱忠恕” 的儒家学说和孔子思想正在为更多人所知。 材料2:
袁世凯当上临时大总统后,帝国主义者欣喜若狂,全国各基督教会纷纷“为国祈祷”,随后又纷纷去山东曲阜“朝圣”,“欧美传教士游览泰岱,漫步孔林,磨挲断碣,低徊不忍去,登孔子庙堂,雍雍肃肃,未有不鞠躬行进而去者”。
时隔一个世纪,外国人对孔子的膜拜有什么本质不同?你能从中获得哪些启示?
近年来,祭拜孔子的活动越来越多,有些地方的祭拜活动甚至大行三跪九叩之礼,模拟古代祭拜天地。你赞成上述做法吗?你又是否赞同钱玄同的看法?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对待传统文化呢?
材料1: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钱玄同认为“惟有将中国书籍一概束之高阁一法”,才能避免“中毒”,甚至要“废灭汉文”、采用世界语。
材料2:
2008年云南某县的祭孔活动。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新时代的少年人当胸怀大志,自强不息,不负中国少年的伟大使命。
“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进退的而非退隐的” “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本课到此结束,谢谢!
高语罕(1888-1948)原名高超。安徽寿县人,汉族。早年赴日本留学,入早稻田大学就读。1907年毕业回国,到安庆从事秘密反清活动。1908年参加熊成基领导的马炮营起义。1911年辛亥革命后,任安徽青年军秘书长,与陈独秀结识。1912年赴山东青岛任教。1915年后在上海以写作谋生,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为《新青年》撰文。1916年秋,赴芜湖任省立第五中学学监兼授英语。在该校创办学生自治会,并创办商业夜校二所,支持蒋光慈、钱杏邮、李克农等组织安社。1919年发动学生联络芜湖各校掀起声援北京五四运动的学生爱国斗争,7月被解职。转任第二农业学校教员,积极推动学生赴法勤工俭学。同年冬离校去上海。1920年冬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重返芜湖五中任教。1921年初出版《白话书信》五篇,宣传社会主义思想。5月组织芜湖学社,创办《芜湖》半月刊。1923年春参与组织成立芜湖劳工会。在此前后加入中国共产党。
《白话书信》闻名于世,以通俗的形式介绍了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全书分绪论、家庭书信、社交书信、论学书信5篇,100封书信。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哲学、伦理、文化教育、社会及家庭。《白话书信》的问世,对安徽尤其是芜湖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和引导青年信仰马克思主义起了促进作用,而且它的普及是空前的。1921年1月成册,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发行。虽然屡遭当局查禁,但仍一版再版,甚至出现盗版,风靡一时。   1919年初,高语罕与芜湖《皖江日报》社长谭明卿和副刊编辑郝耕仁商议,在该报副刊上辟设《皖江新潮》,由郝耕仁主编。主要内容是反对旧道德、文言文,提倡新道德、白话文,并以白话文抨击所谓“庙堂文学”。蒋光慈、钱杏邨、李克农等都是主要撰稿人。其中蒋、钱二人后来成为无产阶级文学革命先驱者。这份报纸对于“五四”时期芜湖学生爱国运动起了先导作用。因而,1921年5月底,被省督张文生勒令停刊。   经过高话罕的数年努力,芜湖新文化运动在点与面上都不得有了长足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