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2张PPT。第一节 力第七章 力人用力推车人用力拉弹簧起重机用力提重物压路机用力压路面人对车有推的作用人施加了力,车受到了力;手对弹簧有拉的作用手施加了力,弹簧受到了力;起重机对重物有提的作用起重机施加了力,重物受到了力;压路机对路面有压的作用压路机施加了力,路面受到了力;实例分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符号: F?相互接触的物体可以有力的作用,不接触的物体也可以有力的作用吗?1.力: 一、力的概念相互接触的物体可以有力的作用,不接触的物体也可以有力的作用!(1)有两个物体:施力物体 受力物体(2)力的作用:可接触也可不接触2.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 N ”二、力的作用效果弓的形状发生改变竿子发生了形变沙发发生了形变竹子发生了形变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我们用手按住桌面,却看不见桌面发生形变 形变可以是很明显的,也可以是非常微小的。
(a)投球手把静止的棒球投掷出去;(b)棒球被接球手接住;(c)接球手将棒球击出。棒球的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静止运动运动静止1.物体由静止到运动或由运动到静止、运动快慢或运动方向改变都叫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物体的形状2.力的作用效果速度大小发生改变运动方向发生改变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同时发生改变形变包括形状和体积的改变,形变可以是很明显的,也可以是非常微小的。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力的作用点踢足球时,用力越大,球就飞的越远踢足球时,球总是沿着所受的力的方向飞去用同样大小的力推门时,每次手的位置离门轴远近不同,力的效果也不同。力的作用效果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2.力的示意图:线段的长短 表示力的大小;
箭头 表示力的方向,
线段的起点或终点 表示力的作用点。例:用50N的拉力沿水平方向向右拉动箱子前进F=50N三、力的三要素和示意图1、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三要素。1、手竖直向上托一本书F=50NF=50N 2、与水平方向成30°角斜向上拉木箱F=10N F=10N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它施加力的作用。脚好痛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作 用作 用 人 推 车左手 拍 右手起重机 吊 货物运动员 举 杠铃 物体 物体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施力受力作用力反作用力施力物体 受力物体 作用力反作用力作用力反作用力2.相互的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力的相互动画: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视频小结1.踢球时,球受到的力是由 施加的,
这时 也受到球的作用力。2、下图中,可以说明力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 , 说明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的是 . 脚脚B C EA D 课堂练习3、如图示,足球运动员A开任意球,把球踢到球门前方,队友B用头将球顶向球门,守门员C鱼跃接住。由图可见,运动员A的脚对球的作用力使球由 到运动;运动员B的头对球的作用力使球的运动 发生改变;守门员C的手对球的作用力又使球由 到静止。上述事例说明,力的作用效果可以使物体的 发生变化。静止方向运动运动状态4、如图所示,使一薄钢条的下端固定,现分别用不同的力去推它,使其发生(a)、(b)、(c)、(d)各图中所示的形变,如果F1=F3=F4〉F2,那么(1)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有关的是图____和图____;
(2)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的是图____和图____;
(3)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点有关的是图___和图___;abacad5、地面受重物竖直向下F=20N的压力F=20N
八年级物理学科教案
课 题
第七章 力 第一节 力
课堂类型
新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用科学的观点去解释日常生活中有关力的现象。
教学重点
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及画力的示意图。
教学难点
对物体间力的相互性的理解。
学情分析
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改变物体形状的现象很普遍,学生接受起来并不困难。通过探究活动入手,以学生熟悉的体育运动项目为基础,通过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教学方法
讲授法
合作探究
信息技术整合
多媒体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导入主题】
列举生活中诸多与力有关的事例,让学生通过亲身感受谈谈对力的初步认识
【小组合作交流】
引导学生通过感受总结出力的概念;
重点引导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由生活中运动场上各种现象,帮助学生总结力的作用效果。
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力的三要素。
帮助学生纠正所画力的示意图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纠正,让学生自主归纳力的示意图的正确画法。
能够通过感受,交流后初步谈谈对力的认识。
在对生活中与力有关事例的感受,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能够通过生活现象归纳出力的作用效果,理解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示意图。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活动1】
创设情境,力的初步认识
【活动2】
通过生活中与力有关的事例,感受力,理解力的概念
通过课堂小实验,结合生活中的事例总结力的作用效果;
由力的作用效果得出力的三要素;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要明确画力的示意图的要领:确定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力的作用线,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力的作用点可用线段的起点,也可用终点来表示。表示力的方向的箭头,必须画在线段的末端。
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小组讨论交流本节课的收获与感受。
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同伴交流的习惯,进而解决问题
积极发言,充分展示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
通过对力的三要素的理解,尝试画力的示意图;
体会、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创设总结情境
板书设计
第七章 力
第一节 力
一、力
1、 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单位:牛顿
二、力的作用效果:
改变物体的形状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四、力的示意图的画法
五、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课后反思
1.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设法让学生体会到“生活的物理,社会的物理”。从日常生活中有关的事例入手,引入新课;紧接着让学生联系着他们极为熟悉的力现象,探究出力的三要素;最后又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自然界的一些现象,这些会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无处不蕴含着物理知识,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以小组合作交流学习为主,开展探究式学习,通过学生自主探讨,教师适当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同伴交流的习惯,进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7.1力》评价单
班级: 组名: 姓名: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2.技能目标: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情感目标:培养用科学的观点去解释日常生活中有关力的现象
知识回放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力的示意图的画法。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拓展训练
1、指出下列情况中,哪个是受力物体,哪个是施力物体?
(1)用手推车 (2)用脚踢球 (3)课本压桌面 (4)桌面支持课本
2、人游泳时,向后划水而人却前进,这是什么原因?使人前进的力是哪个力?
3、给你一个小球,请你设计实验探究: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因素?简述实验过程。
自我评价:______ 组长评价:______ 教师评价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