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畅想》教学设计
一、基本信息
课名 《春天的畅想》 教师姓名
学科(版本) 人民教育出版社 美术 章节 第二单元 第二课 第一课时
学时 1学时 年级 七年级
教材分析
《春天的畅想》选自人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课第一课时,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根据《课标》中“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阶段目标要求,本课的主题紧紧围绕春天展开,借助大自然赋予春的气息,调动学生内心的生活体验,启发学生大胆的想象和联想,通过不同角度感受春天、表现春天,进而结合自身感受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对春天主题的创作。
学情分析
在本单元第1课《色彩的魅力》教学中,学生通过学习对色彩有了基础的认识,并且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形象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本课围绕春天展开畅想,十分贴近生活,学生们有着深刻的情感体验和生活经验。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欣赏、感受、解读、品味春天,让学生喜欢春天,赞美春天,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和评析,体会自然美与艺术美共同的美感和不同表现方式。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了解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选择恰当的工具、材料,运用绘画、彩纸拼贴等形式,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感受与表现春天,培养学生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追求美的能力及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通过欣赏、感受、解读、品味春天,了解自然美和艺术美,描绘他们心中的情感。
[难点]学生以小组讨论与合作方式,运用绘画或彩纸拼贴等形式进行大胆创作,表现出对春天的独特感受。展评阶段本组代表能对本组作品进行简要介绍,其他学生能对他人作品做出适当评价。
六、教学准备
[教师]自制教学课件、范画等。
[学生]课前预习本课,每个小组通过导学案,上网、图书查阅等途径收集、摘录描写春天的文学作品片段与诗词;表现春天的作品图片;表现春天的摄影图片及歌曲;准备各种绘画工具、彩纸、卡纸、胶棒、剪刀等。
七、教学方法
欣赏法、谈话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等。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
九、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及时间 活动目标 教学内容 活动设计 媒体功能应用及分析
1、引导阶段 跨学科导入新课,引入春天。 欣赏朱自清的散文《春》 课件展示:散文《春》的朗诵录音和配景摄影图片。 学生集体诵读。 用音画视频,创设情境,让学生对春天有初步的感受和认识。
2、发展认知阶段 了解春天,感受春天, 欣赏作品,拓展思维。 除了散文,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赞美春天? 诗歌、音乐、摄影、绘画…… 能不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谈谈对春天的感受。 你发现春天有哪些色彩?主要以什么颜色为主? 自然美与艺术美的比较 自然美——客观世界中的美。 艺术美——源于自然美,对自然美的集中概括。 学生讨论回答,师生现场朗诵、演唱。 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真实感受。 引导学生对照比较,分析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区别。 结合图片欣赏的运用,加强自主学习。既检测了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展示问题与图片,便于学生回顾第一课的色彩知识。 图片展示。用摄影图片和美术作品进行直观对比,便于分析。
艺术美中的具象与抽象。 同样是艺术美,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具象——真实表述,追求真实 抽象——美化想象,主观概括 图片展示, 形成对比, 加深理解。
3、教师示范阶段 通过展示范画与现场示范,了解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 教师展示范画,现场请几名学生一起参与示范:吹画、手指画、剪贴画等。 学生现场参与示范吹画、手指画。了解美术作品的多种形式,提高兴趣、调动积极性。 黑板或投影仪展示。
4、学生创作阶段 通过创作,抒发情感,提高绘画 表现能力。 小组成员根据有关春天的图片、诗歌、散文、歌曲等素材,结合自身感受创作一幅风景画。(具象抽象都行,各种绘画形式均可。) 学生随堂创作,教师适当辅导。 展示春天的图片,播放背景音乐,创设绘画情境。
5、展示与评价阶段 展示自我, 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展示每组学生的作品,学生对本组作品进行简介,其他组进行评价。 发散思维,自评、互评相结合。汲取他组的优点,完善自我。 黑板展示每个小组的作品。
6、总结阶段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通过本课学习,希望同学们不仅热爱大自然的春天,更要珍惜人生的春天。
板书设计
第2课 春天的畅想(一)
诗歌、音乐、摄影、绘画 ……
(
学生作品
) (
学生作品
) (
学生作品
) (
学生作品
)
(
学生作品
) (
学生作品
) (
学生作品
) (
学生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