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必修I人教版第10课 鸦片战争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必修I人教版第10课 鸦片战争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1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2-17 07:45: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7张PPT。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四单元第十课 鸦片战争第四单元近年来一些中国企业贸然参与复杂金融衍生品交易,成为国际投行转嫁风险的对象,最后造成巨额亏损。但是在美国,由于监管严格,那些投行一般不敢向本国投资者销售这类产品。这让我们不禁想起一个多世纪前的鸦片:外国人一心要把鸦片卖给中国人,但绝不会把鸦片销往自己的祖国。因此,有专家形象地称现在的金融衍生品为“金融鸦片”。“一个多世纪前的鸦片”引起了哪一场战争?这场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课标要求
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重点难点
1.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和影响。
2.对鸦片战争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的标志的理解。
3.近代前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基本史实,弘扬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时空坐标
一、虎门销烟
1.背景
(1)西方列强的发展:18世纪中后期,英、法、美等国相继开展_________,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2)清王朝的衰落: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清朝政治腐败,财政困难,军备废弛,实行__________政策。
(3)鸦片走私: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掠走大量白银,严重摧残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工业革命闭关锁国
2.概况
(1)道光帝任命_________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
(2)1839年6月,林则徐将缴获英美走私贩的大量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3.影响:英国政府借端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
走出误区: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不是中国禁烟,而是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满足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林则徐二、鸦片战争
1.过程
(1)爆发:1840年6月,英国舰队在广东海面挑衅,战争爆发。
(2)扩展:1841年初,英军强占________,威逼广州。
(3)结束:1842年8月,英军侵入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屈辱求和,战争结束。香港岛2.结果: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________》。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危害:南京条约2100厦门3.影响
(1)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外患接踵而至,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
(2)社会性质变化: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进入近代社会。
(3)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化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民族矛盾则成为最主要的矛盾。
(4)革命任务变化:中国人民开始担负起反封建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双重任务。
概念理解:如何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所谓半殖民地,是相对于殖民地而言的。它是指一个国家形式上有自己的政府,但是实际上在政治、经济等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的社会形态;所谓半封建,也是相对于完全封建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状态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
二、战火再燃
1.原因
(1)根本原因:列强要求进一步扩大侵略权益。
(2)直接原因:列强修约要求被拒绝。
2.概况
(1)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随后,法国也加入侵华战争。
(2)1858年,清政府被迫分别与英法两国签订《_________》。
内容:
①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
②赔偿英法巨额白银。
③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
④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_______各口岸通航等。天津条约长江
(3)1860年,清政府又被迫与英法分别签订《北京条约》。
内容:
①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②增开_____为商埠。
③割_______地方一区给英国。
④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天津九龙司
3.影响
(1)美俄两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与它们签订不平等条约。特别是俄国,乘机强占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2)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大片领土,_____受到更加严重的侵害。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主权归纳总结:一、对于鸦片战争的影响应该辩证地分析,既要看到它是中国近代屈辱史的开端,也要看到它迫使中国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这是当今学术界的共识。
【探究问题】 鸦片战争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探究素材】
材料一 清朝政府官员董宗远上奏道光帝,认为签订《南京条约》“国威自此损矣,国脉自此伤矣,乱民自此生心矣,边境自此多事矣。”材料二 1846年,包世臣在《安吴四种》中说:“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棉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松江)太(太仓)布市,削减大半,去年棉花客大都折本。”
材料三 鸦片战争后,部分知识分子感到中国远远落后于西方,也开始探讨西学。例如林则徐被罢免后,把有关的西方资料交给“今文学派”的杰出学者魏源,魏源遂根据这些资料,在1844年编撰了著名的《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探究思路】 材料一描述的中国社会的变化本质上是中国的主权完整遭到破坏,说明了结论(1)。材料二中家庭纺织业的破产说明了结论(2)。材料三反映了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界的变化,说明了结论(3)。结论(1)、(2)、(3)共同说明了结论(4)。
【探究结论】
(1)政治上,中国的主权完整遭到破坏。
(2)经济上,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3)思想上,中国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4)社会上,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二、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的原因、教训与启示 鸦片战争中,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乘船从伦敦出发,途中还在孟买逗留了十天,到达澳门用了67天。而清政府派官员琦善与奕山从北京紧急南下,到达广州分别用时56天、57天。这说明(  )
①中国在战争中实际上丧失了应有地利 ②英国官员在战争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③交通技术在近代战争中作用渐居首位 ④工业文明在近代战争中取得了优势地位
A.①②③      B.①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解析】
由上面图示可知正确答案为B项。
【答案】 B 三、两次鸦片战争的不同及联系
1.不同
2.联系: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1)继续
①根本目的一脉相承,都是要打开中国市场,变中国为英国等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②战争性质一脉相承,都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殖民掠夺战争;③战争影响一脉相承,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2)扩大
①从战争进程来看:侵略力量扩大,鸦片战争中侵略军只有英国;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是英法两国出兵,美俄参与;侵略时间增长,鸦片战争持续两年多,第二次鸦片战争达四年之久;侵略区域扩大,鸦片战争主要在长江以南沿海地区;第二次鸦片战争从沿海一直侵入北京。
②从危害和影响来看:开放的通商口岸和割地增多,鸦片战争开放五处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第二次鸦片战争增开11处通商口岸,英国割我国九龙司地方一区,沙俄强占我国东北、西北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中国主权遭到更多破坏,鸦片战争中国领土、领海、司法、关税等主权被破坏,第二次鸦片战争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中国内河航运权丧失,中国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外国侵略势力由中国沿海深入内地。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这主要表现在(  )
A.背景方面   B.侵略方式方面
C.目的方面    D.发动战争的国家方面
【解析】 鸦片战争的目的是打开中国的市场,而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因而在目的方面第二次鸦片战争带有明显的延续性,是“继续”的主要体现。故C项正确。
【答案】 C一、选择题
1.“几乎每一位西方作者写到中国社会状况时,毫不例外地要描述一番中国人吸食鸦片的方式及其对道德和身体的危害。”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不包括(  )
A.鸦片输入,国人吸食  
B.西方学者刻意捏造事实
C.中弱西强,不受尊重   
D.西方的舆论宣传和偏见
解析:从材料中可知,这种现象与西方列强对华输出鸦片有直接关系,反映了中国的落后。A、C、D三项都是原因,B项中的“捏造”与史实不符,故选B项。
答案:B2.1906年《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几乎所有西方大国都向驻上海的领事馆派出了司法官处理司法事务。”出现这一情况的最初依据是(  )
A.《南京条约》及其附件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北京公约》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这是西方列强取得的领事裁判权,而这项权利的最初依据是《南京条约》及其附件。
答案:A3.(2014·潍坊高一检测)《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它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列内容不能作为直接依据的是(  )
A.割香港岛给英国   B.赔款2100万银元
C.开放五处通商口岸    D.中英协定关税
解析:A项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C、D两项破坏了中国的贸易及关税主权,都可直接说明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赔款不能“直接”破坏中国的主权,不能作为直接依据。
答案:B4.马克思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
A.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洗劫并焚毁圆明园
C.以战争为主要手段
D.增开商埠,扩大商品输出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海盗的行为是充满暴力和血腥的,其手段是极为残忍和具有灭绝性的。英法联军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洗劫了圆明园且烧毁它,体现了其毁灭性的一面。
答案:B
5.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后,咸丰帝躲在避暑山庄,一不痛心割让九龙,二不吝惜巨额赔款,却认为外国派员驻京“最为中国之害”。对咸丰帝这一看法的正确分析是(  )
A.极力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B.认识到列强对华侵略的本质
C.将维护国家尊严放在第一位
D.认识到列强派员驻京给中国带来的危害最大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反映了封建统治者不是以是否损害国家的主权和民族的实际利益为对外交涉的目的,而是以是否影响自身的传统和陈腐的体制为出发点,对咸丰帝这一看法的正确分析是极力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答案:A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40年春,英国议会在辩论对中国出兵是否合理的问题时,“反对派以拒绝为支持一种恶毒的、有伤道德的交易而进行战争的理由反对政府的政策。”
——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材料二 1840年3月,英国对华棉织品出口商曼彻斯特商会主席莫克·维卡在致英国外相巴麦尊的信中说:“是他们自己陷入了错误的处境,逼得我们不得不走上为国家所受的侮辱,为个人所受的委屈要求补偿的地步。如果曲解自由与正义的观念,现在我们不去为我们和他们之间商务关系上的合理利益而采取被迫采取的态度,这种想法就太堂吉诃德了。”材料三 莫克·维卡在信中还说:“当前局势,可能提供机会,完成两国关系的改善,随着关系的改善,我们输出(棉织品)的扩张程度将是不可估量的。”
——《英国纺织利益集团与两次鸦片战争资料》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反对派”为何反对政府的政策?(不得摘抄材料原文)
(2)据材料二概括莫克·维卡表达的主要观点。(不得摘抄材料原文)
(3)据材料三指出“当前局势,可能提供机会,完成两国关系的改善”这句话的真实含意。
(4)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说明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
解析:在解题过程中第一个要点是:要把握好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本题解答的第二个要点是:要根据材料提取信息,切忌脱离材料。
答案:(1)他们认为这场战争是为了保护鸦片走私,是不道德的。
(2)战争的原因是中国损害了英国的利益;为道德观念而放弃利益是不明智的。
(3)以中国禁烟为借口发动战争,迫使中国屈服。
(4)保护鸦片走私并为英国工业品打开中国市场。1.(2013·浙江文综,4分)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
A.领事裁判权  
B.片面最惠国待遇
C.居住及租地权   
D.“门户开放”政策
解析:本题考查西方列强通过侵华攫取的特权,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体现了“利益均沾”原则,由此可判断此言论针对的是片面最惠国待遇,故B项正确。材料并未直接涉及司法问题、居住及租地权和“门户开放”政策,A、C、D三项错误。
答案:B2.(2013·北京文综,4分)一位美国学者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只是“给予联军以道义上的支持和合作”,却在战后获得了很多权益。其中一项权益是(  )
A.获得军费赔偿  
B.进驻北京使馆区(界)
C.在华开设工厂   
D.在沿江口岸自由航行
解析:本题考查《天津条约》,意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事实的能力。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美国与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军舰可以驶进中国长江各口岸,据此可知D项正确。美国没有直接参战,未获得军费赔偿,A项错误;《辛丑条约》规定在北京设立使馆界,B项错误;《马关条约》规定允许列强在华开设工厂,C项错误。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