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素养练习(四)
一、字词百花园。
1. 选出每组加点字的错误读音,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1)A. 丘陵(líng) B. 舀汤(tāo) C. 搅拌(jiǎo) D. 快艇(tǐng) ( )
(2)A. 抖擞(sǒu) B. 鱼鳞(lín) C. 潜龙(qiǎn) D. 恃风雷(shì) ( )
(3)A. 估量(gū) B. 履行(lǚ) C. 美哉(zhāi) D. 直泻(xiè) ( )
2. 下面是越越抄写在作业本上的词语,用“○”圈出抄写错误的字,并帮他改正过来。
消 毁 饱 览 搏 物 馆 金 壁 辉 煌 举 世 闻 名
3. 看完电影《地雷战》,越越想用一个词赞美里面的民兵,下面恰当的是哪一项 ( )
A. 诡计多端 B. 处心积虑 C. 老奸巨猾 D. 足智多谋
4. 同学们为“家乡风物展”制作海报,宣传语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是哪一项 ( )
A. 人民安居乐业,幸福永居家乡。 B. 多事之秋,在家乡看最美四季。
C. 丰衣足食,在家乡享品质生活。 D. 国泰民安,看我幸福家乡。
5. 将下列资料按照参与国家归类,和其他三个不同的是哪一项 ( )
A. 香港回归 B. 虎门销烟 C. 狼牙山五壮士 D. 圆明园的毁灭
二、句子游乐场。
1.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完全正确的是哪一项 ( )
A. 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武松、鲁智深,都有极其生动的性格。
B. 我国科学、文化、艺术、卫生、教育和新闻出版业有了很大的发展。
C. 那山川、河流、树木、房屋……全都笼罩上了一层白茫茫的厚雪。
D. 这翻滚的麦浪、这清清的河水、这大雁的歌唱,使年轻人深深陶醉了。
2. 中国之美,在乎奥运之美!中华体育健儿在奥运赛场上一次次打破世界纪录!中国之美,在乎 !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仿写句子)
三、课文欢乐谷。
四、阅读芳草地。
注释 ①闻:听说。②剑外:剑门关以南的地方,也称剑南。③蓟北:泛指河北北部,当时是安史叛军的最后巢穴。④却看:回头看。⑤妻子:妻子和孩子。⑥漫卷:随意地卷起来,指兴奋得不能读书了。⑦放歌:尽情歌唱。⑧纵酒:纵情喝酒。⑨青春:明丽的春天。
资料 《春望》是安史之乱期间,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写下的传诵千古的名作。《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当时正流落在四川的诗人,听闻安史之乱即将结束这个大快人心的消息后,走笔写下的诗。
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紧紧扣住“ ”字展开描写。 全诗从“ ”这一神态,“ ”这一动作,以及“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这一心理活动等角度,突出表现了作者的情感。
2.我发现这两首诗都和“ ”这一重要的历史事件有关。前者因为在此期间“ ”(填诗句),所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后者则因为“ ”(填诗句),所以“漫卷诗书喜欲狂”。
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尾联中用了连接词“ ”“ ”“ ”“ ”将“ ”“ ”“ ”“ ”这四个地名串联起来,写出了一种瞬间即至的动感,表达了诗人 (用成语概括)的心情。
4.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准确的是哪一项 ( )
A.《春望》开篇即写眼前之景:虽山河仍在,可城破国陷,一片荒凉衰朽的景象。
B.《春望》尾联写诗人忧愁渐深,头发愈少,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了。这种愁情是诗人与亲人书信中断,思念亲人所致。
C.《春望》全诗由景及情,情景交融,感情深沉,含蓄凝练,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D.《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在抒发诗人情感时运用了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
5. 这两首诗都写了“泪”,结合资料,我认为“感时花溅泪”中的“泪”是( );“初闻涕泪满衣裳”中的“泪”是( )。
A. 悲伤的泪 B. 悔恨的泪 C. 欣喜的泪 D. 思乡的泪
五、习作风景线。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二十年,万事万物都有可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你的想象中,哪些事物会发生变化呢 会怎样变化呢 发挥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