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高一十月大联考
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1.D【解析】中国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有
在郡县制和分封制之间形成了一个过渡期。结合
1万多处,且分布广泛,奠定了多元一体的发展基
所学可知,汉初的郡国并行体制就是在迈向单一
础,故选D项:结合所学可知,中华文明起源并非
郡县制过程中“过渡性的中间形态的结构形式”,
由一个中心向外辐射,排除A项:图中长江流域和
由此可知,材料在论证汉初实施郡国并行的合理
珠江流域都有,排除B项:图中明显标注了“新石
性,故选A项:B、D两项均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
器时代”信息,排除C项。
不能全面反映材料,排除:材料强调的重点是那国
2.D【解析】通过材料“筑城以卫(护)君,造郭(外
并行制实行的合理性,而非强调分裂到统一的必
城)以居人”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城郭的出现
然性,C项错误,排除。
体现了中国古代国家机器雏形产生,故选D项:宗
7.B【解析】材料“将煮盐、治铁业之事均归政府管
法制、分封制形成于西周时期,排除A、B两项:鲧
理,所得收入,以补充赋税”,说明汉朝盐铁官营的
时期夏朝尚未建立,排除C项
目的在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故选B项:汉武帝通
3.B【解析】根据材料,分封制下的士与广大庶民没
过国家垄断盐铁经营,增强了国力,排除A项:此
有国与家相辅相成的观念,为西周后期分封制遭
举意在抑商,不会减轻百姓负担,排除C项:政府
到破坏埋下了隐患,故选B项:题干突出了血缘联
禁止的是私商,不是一切商业活动,排除D项
系,弱化了政治联系,排除A项:题目材料无从体
8.D【解析】根据“具体来说,人类社会的治乱兴衰
现,排除C项:分封制层层分封、森严等级的特征
状况会影响到天道的运行:反过来,天也会通过灾
强化了民众的等级观念,排除D项。
异或祥瑞来体现对人间社会治理情况的评判。”可
4.B【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
得出,董仲舒把人间与上天联系起来,借用神权来
秋战国时期,士人效命于别国的现象日益增多,形
强化人间的皇权,体现了儒学日益走向神学化的
成“先秦游士无宗国”的现象,这一现象说明士人
趋势,故选D项:材料的主要结论是董仲舒把儒学
克服了血缘和地缘的束缚,客观上说明血缘宗法
神学化(把人君与天意相联系),既制约又维护皇
关系的衰退,反映出贵族政治趋向瓦解,故选B
权,统治者的自省谨慎只是制约的一面,说法过于
项:战国时期,国家已经开始大规模编排民户,排
片面,排除A项:儒学的神学化、神秘化并非鬼神
除A项:诸侯国努力招揽人才、士阶层队伍日益壮
论,排除B项;“轻人伦“既非儒学特点又与董仲舒
大,C、D两项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排
的思想相反,排除C项。
除C、D两项
9.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曹操主政期间的求
5.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题十材料述及秦代法
贤令主张唯才是举,不拘泥于是否孝廉,反映出当
律条文非常之多,达到了600多条,更为重要的是
时传统观念制约人才选拔,故选B项:唯才是举只
“多数为残酷的死刑、肉刑等”,说明其法律非常细
是曹操的选才标准,察举制度在当时还有影响力
密严苛,对老百姓过分实施刑罚,使得统治隐含危
排除A项:“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
机,故选D项:题干材料表明秦代法律细密,但是
世!”说明世家大族并未垄断政治特权,排除C项:
其严苛会使得统治不稳固,而不是社会秩序的稳
曹操主政期间.九品中正制尚未实行,排除D项。
定,排除A项:题干材料说明秦代法律严苛,而不
10.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
是宽严相济,排除B项:秦代是以法律立国,但是
得到开发,使得其经济地位上升,成为国家财税
由于其法律严苛,导致统治出现了危机,而不是统
的重要来源地,故选A项:隋场帝时期基本上统
治基础牢固,排除C项
一全国,隋朝不存在南北政权对峙的情形,排除B
6.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材料强调秦朝单一的
项:隋朝政治军事中心仍引旧在北方,排除C项:关
郡县制容易崩遗,而项羽分封为历史所否定,因此
中地区的衰落并非主要因素,排除D项。
第1页(共3页)》2023~2024学年高一十月大联考
4.春秋战国几百年间,所谓“先秦游士无宗国”的局面形成,下表内容是史籍中明确记有出尘宗
历史试题
国和活动国的著名人物统计情祝(部分)。这从侧面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
人物
孙武
伍子骨
吴起
公孙(商)鞅
张仪
吕不韦
李斯
注意事项:
宗国
齐
卫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主要活动国
吴
楚
攻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A.户籍制度尚未确立
B.贵族政治趋向瓦解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C.诸侯国努力招揽人才
D.土阶层队伍日益壮大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5.1975年,在湖北省云梦县出士了大量秦代的简牍,简文主要记载了秦代施行的20多个单行
(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100分)
法规,共计法条多达600条,并且多数为残酷的死刑、肉刑等。由此可以看出秦代
A.法律细密,礼会秩序稳定
B.宽严相济,律法深人人心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C.以法治国,统治基础牢固
D.刑罚众多,隐含统治危机
题目要求的。
6.秦汉之际的历史经历了统一、分袋、重新统·的过程,国家结构形式选择也经历了一个否定之
1,下图是中国早期人类文化遗址分布示意图。从图中可以获取的正确信息是
否定的历史过程。郡县制为秦代统治者的急功近利而一度崩溃,重蹈覆辙如楚糊王项羽,同
样为历史所否定。在迈向单一县制过程中,有一种过渡性的中间形态的结构形式。材料旨在
论证
A.汉初实施郡国并行的合理性
书.郡县制不利于维护国家统一
心.案汉由分裂到统一的必然性
D.分封制违背了历史发展湖流
7,理财专家桑弘羊曾向汉武帝提出-个计划,这个计划的要点是:(一)将煮盐、治铁之事均归
政府管理,所得收入,以补充赋税。(二)“愿募民自给费,因官器作煮盐,官与牢盆”。(三)
“收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入其器物。”据此可知,这一计划的执行
A.反映了汉代国力衰退
R.有利于增加政府的收入
C.有利于减轻百姓负担
D.说明政府禁止商贸活劲
A.文明起源出中心向外辐射
8.董仲舒认为,“天人感应”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突出表现在人类社会的治配与天道运行之间
B.遗址分布都集中在黄河流域
的关系上。具体来说,人类社会的治乱兴衰状况会影响到天道的运行:反过来,天也会通过灾
C多数遗址属于旧石器时代
异或祥瑞来体现对人间社会治理情况的评判。这表明汉代
D.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多元性
A.统治者自省和谨慎的态度
B,政治受到鬼神论影响
2.《淮南了·原道训》记载:“鲧(禹的父亲)筑城以卫(护)君,造郭(外城)以居人,此城郭之始
C.儒学重现实轻人伦的特点
D.儒学日益走向神学化
也。”这表明当时
9.曹操主政期间,多次发布求贤令,认为“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相其何以霸世!”他反复阐明
A.宗法制逐步形成
B.分封制锥形形成
选拔人才的标准是任人唯才,不拘名声品行。这说明当时
C.夏朝疆域基本固定
D.国家机器雏形产生
A,察举制度已被彻底破坏
B.传统观念制约人才选拔
3.既然周天子“授民”“授土”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民”“授土”给卿、大夫叫做“立家”,
C.世家大族垄断政治特权
D.九品中正制已日益僵化
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
10.有学者认为,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其主要原因是出于政治军事上的需要,隋炀帝个人的享乐
“家”而不知效忠于“国”。这表明,分封制
欲望是其次要原因。没有隋炀帝,运河还是会由别的人来开凿的。这一看法的主要依据是
A.强化了血缘与政治联系
B.埋下了分裂割据隐患
A.江南经济地位的上升
B.南北政权的分裂对時
C.突出了权利与义务统
D.淡化了民众等级观念
C.政治军事中心的南移
D.关巾地区经济的没落
第1页(共6页)
第2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