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4张PPT。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六单元第二十一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第六单元2014年5月22日7时50分许,4名暴恐分子驾驶2辆无牌汽车在新疆乌鲁木齐市一早市冲撞群众,造成39名无辜群众遇难,94人受伤。这是一起以“东伊运”为代表的境内外“疆独”极端分子精心策划的恐怖袭击事件,引起中国各族人民的强烈愤慨。进入2014年以来,三股势力制造的恐怖袭击事件呈上升趋势,但这是违背包括2200万新疆各族人民在内的全国人民根本利益的,也绝不会动摇中国政府坚持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决心和信心。●课标要求
1.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2.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重点难点
1.“文革”发生的原因及对民主法制的践踏;刘少奇冤案;上海造反派夺权。
2.法律制度逐步健全的表现:1978年的法制建设方针;1982年宪法。
3.新时期我国民主制度建设和完善的表现。●时空坐标一、“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1.“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
(1)党内指导思想上的_____倾错误泛滥。
(2)毛泽东错误估计形势,认为中央出了修正主义。
(3)林彪、江青一伙利用和助长了毛泽东的错误。
2.“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1)宪法不能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人身自由。
(2)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无法正常运行。“左”走出误区:“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的科学技术、外交领域都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这些成就不是“文化大革命”的成就,而是广大党员群众抵制“文化大革命”错误的产物,“文化大革命”应彻底否定。二、法律制度走向健全
1.背景:“文化大革命”的惨痛教训。
2.表现
(1)提出法制建设方针: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________,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平反冤假错案:中共中央为刘少奇平反昭雪,并在全国范围平反各种冤假错案。
(3)修订宪法: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___________________》。
(4)形成法律体系:形成了以______为核心的包括民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有法必依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三、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
1.重新召开各级_____________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完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时间:1982年。
(2)表现:中国共产党提出“_________,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3.健全民族区域自治
(1)时间:1984年。
(2)表现:政府颁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____________》。人民代表大会长期共存民族区域自治法4.加强基层民主建设
(1)时间:1998年。
(2)表现: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______________》。
①改变村委会干部任免制度。
②推行村民自治、__________,发展各种村民选举制度。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民主选举归纳综合:一、新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总的发展趋势是不断发展完善,但也并非一帆风顺,呈现出鲜明的阶段特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初创、“文化大革命”的破坏、新时期的完善和发展。
【探究问题】 改革开放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特点。
【探究素材】
材料一 人大:第一、二、三、四、五届召开的时间分别是1954年、1959年、1964年、1975年、1978年。1978年起每五年一届,至现在已召开第十一届。
政协:第一、二、三、四、五届召开的时间分别是1949年、1954年、1959年、1964年、1978年。1978年起每五年一届,至现在已召开第十一届。材料二 自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大于1982年全面修改了宪法,以后又通过四个宪法修正案。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200多件现行有效的法律。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7500多件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600多件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中国民主政治建设》
【探究思路】 材料一中1978年起人大和政协定期召开,说明了结论(1)。材料二中对宪法的不断修订,反映了结论(2)。全国人大制定众多法律和地方人大制定众多法规反映了结论(3)。前三个结论共同说明了结论(4)。【探究结论】
(1)民主机构有规律地运转。
(2)宪法进一步完善。
(3)法律法规更加健全。
(4)走向制度化、法制化、系统化。二、从“文革”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认识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艰巨性
1.从“文革”发生的原因看,民主法制不健全是其发生的重要原因,在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下,党内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断逐步发展,党的民主集中制以及集体领导被削弱和破坏。
2.从“文革”的后果看,在“文革”期间,民主与法制遭到空前践踏,人民权利丧失殆尽,生命财产安全毫无保障,社会秩序极度混乱,国家法律形同虚设,国家政治生活及党的生活极不正常。这说明了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同时也使民主法制建设变得异常艰巨。3.民主法制建设的艰巨性还在于我国长期存在的封建专制传统,缺乏民主意识,长期的经济落后造成人民群众民主法制意识淡薄。另外,世界上民主化建设的潮流也使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显得更加必要。 1980年意大利女记者法拉奇就中国如何能够避免再次发生诸如“文化大革命”这样可怕的事情采访了邓小平。假如她采访你,你将如何回答( )
A.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斗争
B.必须健全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
C.把阶级斗争和经济建设结合起来
D.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解析】 中国有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缺乏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避免再次出现“文化大革命”这样的悲剧,就必须从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着手。
【答案】 D 三、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作用
1.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保证了人民通过普选来享有民主、自由的权利。
(2)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体现了民主协商、科学决策。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
(4)基层民主制度保证了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2.维护和促进了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如民族区域自治立足于解决国内民族问题,实现各民族平等联合、团结统一,有效地解决了中央与少数民族地方的关系问题。
3.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政治保证。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了党和人民群众以及执政党和参政党、中央与地方、各民族之间关系的和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政治制度保障。 (2014·汕头高一期中)有位外国记者报道:“(中国)……有选举权的公民都集中在会场上,每一个人都可以投自己最信赖的人一票,选出领导者,选举结果公布后,人们欢呼雀跃燃放鞭炮,场面让人仿佛回到了古代雅典。”这个“场面”的出现是因为实施了(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解析】
由上面图示可知正确答案为C项。
【答案】 C 一、选择题
1.(2014·邢台高一期末)2006年4月19日,某报纸刊登的一篇题为《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的文章中指出:“今年的五月十六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四十年前的这一天,一场席卷中国大地的政治运动爆发了。它无论是从广度还是深度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害超越了任何一场战争,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浩劫。”导致此浩劫的主要原因是( )
A.国际形势的日益恶化
B.反党集团的推动和利用
C.指导思想出现重大失误
D.个人崇拜的发展和推动解析:根据“2006年”“四十年前”“五月十六日”的提示可知该浩劫指的是“文化大革命”,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左”倾错误泛滥。
答案:C2.近现代时期中国共产党非常注意研究国情,依据社会主要矛盾进行决策,但有时也出现对主要矛盾判断重大失误的情况。请判断属于重大失误的一项是( )
A.与国民党进行第一次合作
B.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D.发动“文化大革命”
解析:“文化大革命”犯了严重的“左”倾错误,是对当时阶级斗争形势的错误估计,因此,D项符合题意。
答案:D3.(2014·杭州高一期末)“第一是停止批邓,人心大顺;第二是冤案一理,人心大喜;第三是生产狠狠抓,人心乐开花。”此“隆中三策”被提炼为党的理论的会议是( )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
解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拨乱反正”,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伟大决策,与“隆中三策”的内容相符。
答案:B4.李某身患绝症,希望能够合法地“安乐死”。依据我国现行法律,能够审查讨论《安乐死申请》议案,并决定是否立法的是(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最高人民法院 D.国务院
解析:新中国具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是国家机关,没有立法权,最高人民法院和国务院分别是司法和行政机关,也没有立法权。
答案:A5.村民选举是我国村民自治的基础环节。近年来,每次村委会换届的参选率都在90%以上。一大批素质好、能力强、作风正的人走上村委会的领导岗位。选举还培养了农民参与民主和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和素质。这一事实表明村民选举( )
A.开辟了直接选拔政府管理人员的有效途径
B.体现了我国民主的广泛性
C.使农民拥有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D.使农民有能力直接行使国家权力解析:从题干“90%以上”等信息可看出,村级民主选举是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举措,体现了我国民主的广泛性,故选B项。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有权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但不是直接行使国家权力,故不选A、D两项;从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始,农民就拥有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故排除C项。
答案:B二、非选择题
6.2012年3月14日,温家宝在回答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中外记者提出的关于中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问题时说:“我至今还是这样认为,群众能够管好一个村,就能够管好一个乡的事情;能够管好一个乡,就能够管好一个县的事情。应该按照这条道路鼓励群众大胆实践,并且在实践中使他们受到锻炼。我相信,中国的民主制度会依照中国的国情循序渐进地得到发展。这也是任何力量所阻挡不住的。”结合20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的有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1)“文革”期间,我国的民主法制为什么会遭到严重破坏?
(2)“文革”结束以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是怎样重建和完善起来的?当前我国加快民主政治建设的意义是什么?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现代政治民主化的进程。第(1)问较基础,但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考虑,注意回答要全面;第(2)问依据教材知识即可回答。答案:(1)党内“左”倾错误不断发展,并“以阶级斗争为纲”,在党内大搞阶级斗争;党内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遭到削弱和破坏;国家法制不健全,公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公民法制意识淡薄,缺乏民主法制观念等。
(2)重建和完善:“文革”结束后,党和国家恢复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从1979年开始,全国人大加紧全面立法工作,逐步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包括民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重新召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进一步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全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意义:有利于国家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党和国家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有利于加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1.(2012·山东文综,4分)一位村主任说:“现在做村主任太累了,担子重,压力大。过去村主任是上面指派,只要把乡镇的任务完成就行了。现在不同了,这个职务是老百姓给的,除了让上面满意,你更得对百姓负责。”以上村主任任职的变化与哪一制度实行有关(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基层民主制度的建设。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步加强和扩大了基层民主,改变了过去由上级政府任命村委会干部的做法,创造性地发展了各种村民选举制度
答案:D2.(2011·天津文综,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1953年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对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均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
——1953~2009年我国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材料二 第十六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
——2010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
第三次会议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
(1)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我国农村地区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所占比例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促使这种变化产生的时代背景。
(2)综上,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民主政治不断完善的社会条件。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综合把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我国农村地区人大代表比例增加与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国民主化程度逐步加深有关。
答案:(1)农村地区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所占比例增加。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民主政治不断向前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社会发生巨大变化。
(2)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民素质提高,民主意识增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