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必修I人教版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必修I人教版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2-17 07:53: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2张PPT。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七单元第二十四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第七单元应国家主席习近平邀请,俄罗斯总统普京2014年5月20日至21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在上海举行的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期间,中俄两国签署了包括累计30年、价值4000亿美元的对华天然气供应大单在内的一系列惊艳世界的经济合同和科技文化合作协议。两国元首一致决定不断扩大和深化务实合作,把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推向更高水平。崛起的中国在国际外交舞台上正以熠熠光彩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课标要求
1.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2.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3.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作出的努力。●重点难点
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原因、意义。
2.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尼克松访华、中日建交。
3.新时期外交目标的调整;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的表现;上海合作组织。
●时空坐标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背景
(1)新中国成立后,由于______的抵制政策,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台湾的国民党集团非法占据。
(2)20世纪70年代,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3)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概况:1971年10月25日,第___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包括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美国263.影响
(1)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2)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走出误区: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只能用“恢复”一词而不能说中国“加入”联合国,因为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之一。二、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1.中美关系正常化
(1)背景
①20世纪70年代初,___________发生重大变化。
②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的共同要求。
(2)过程
①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
②1972年2月,________总统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③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世界局势尼克松2.中日关系正常化
(1)原因: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建交。
(2)标志:1972年,日本首相__________访华,两国签署了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
3.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影响
(1)在国际上掀起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
(2)20世纪50年代以来所形成的外交僵局终于被打破。田中角荣三、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1.外交政策目标的调整
(1)原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党全国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
(2)目标:反对_____主义,维护世界和平。霸权2.建树
(1)开展以________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2)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①2001年10月,在上海成功举办_________________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形成了“上海共识”。
②为促进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作出了重大贡献。
联合国亚太经济合作组织(3)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以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
①2001年,中国、俄罗斯等六国在上海签署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上海合作组织宗旨: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
③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各国的政治和经济合作。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归纳综合:一、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的外交范围不断扩大,外交领域不断加深,逐渐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化的外交格局。
【探究问题】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
【探究素材】
材料一 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
——尼克松讲话材料二 20世纪60年代后期,世界战略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苏联军事力量、综合国力迅速增长;长期的越南战争导致美国经济衰退。
材料三 1969年3月,苏联军队入侵乌苏里江主河道中国一侧的珍宝岛,中苏军队发生激烈交火,珍宝岛之战将已经恶化的中苏关系降到了冰点,中苏边境地区剑拔弩张,大规模军事冲突有一触即发之势。【探究思路】 材料一说明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不断提高,美国被迫改变对华关系,反映了结论(1)、(2);材料二说明美国霸权的衰落,反映了结论(3);材料三说明中苏关系的恶化,反映了结论(4)。
【探究结论】
(1)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
(2)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3)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守势,改善与中国关系,以牵制苏联。
(4)中美关系改善有利于中国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特别说明:中美关系改善,苏联是推动者之一,苏联势力的扩张威胁了美国的利益,也威胁到中国的国家安全;中美关系改善最大的障碍是台湾问题,美国不愿意放弃对中国台湾的控制。二、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和意义
1.原因
(1)根本原因: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2)客观原因
①美国霸权地位相对衰落,对联合国的控制作用减弱。
②大批新独立的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加入联合国,在联合国中的作用大为加强。(3)直接原因:新中国历来重视发展与第三世界的友好关系,中国长期实行的反帝、反殖、反霸政策和对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的支持赢得了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赞赏。
(4)历史因素:中国既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也是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2.意义
(1)这是中国、全世界人民和一切主持正义国家的胜利。
(2)使中国在国际事务中享有较大的发言权,并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进一步提高。
(3)有利于我国同更多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有利于我国统一大业的进行,大大增强了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的力量,有利于打破超级大国控制联合国、操纵国际事务的局面。 下列哪项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条件(  )
A.进入20世纪70年代,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B.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
C.越来越多的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 【答案】 D 三、新时期我国对外政策做了怎样的调整?
中国共产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基于国际形势的发展和国内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重新调整了对外政策。主要包括:
(1)改变了对战争形势的估计。国际形势的发展表明,和平力量的增长大于战争因素的增长,争取比较长一段时间的和平,是完全可能的。根据这个判断,中国调整了对外政策,在国际活动中,高举和平的旗帜,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为争取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斗争。(2)制定了全面对外开放的政策。我们的开放政策,既对资本主义国家开放,也对社会主义国家开放;既对发达国家开放,也对发展中国家开放;既超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界限,也不受经济发展水平、国家强弱大小的限制。这一全方位开放政策不会改变,将长期执行下去。
(3)赋予了独立自主原则以新的内容,即不结盟政策。中国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这样做,不仅符合中国人民的最高利益,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是对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一个重大贡献。(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运用范围不断扩大,内容更加丰富。首先,20世纪50年代中国领导人就提出这一原则,不以社会制度的异同来决定亲疏、好恶。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能够和平共处,能够建立和发展正常的友好关系。其次,中国反对破坏别国领土完整,干涉别国内部事务,损害别国利益,更不能以武力侵犯或威胁别国。最后,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民间外交活动。 新中国外交史上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是指由中国领导创立的、目的在于“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
A.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B.东南亚联盟国家组织
C.世界贸易组织
D.上海合作组织 【解析】 根据所学,中国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以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2001年,中国、俄罗斯等六国在上海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对加强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各国的政治和经济合作,起到重要作用。中国积极参与上海合作组织的活动,并发挥了主导作用。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答案】 D一、选择题
1.20世纪70年代,美国驻联合国大使不得不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这里的“转折点”是(  )
A.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日邦交正常化
D.苏联的实力超过了美国
解析:注意抓住题干中限制词“联合国”,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使联合国的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增强了发展中国家的力量,因此是转折点。
答案:B2.(2014·成都高一期中)1971年,新中国代表团出席联合国代表大会,智利一位代表描述道:“中国人来到联合国就好像他们从月球上或从火星上来的——是素不相识或神话般的人物。”产生这一看法的原因是(  )
A.中国长期与世隔绝
B.智利代表不了解中国
C.中国长期被排斥在联合国事务之外
D.美国海外战略政策的调整解析:新中国成立后,长期被排斥在联合国事务之外,以至于其他国家对中国了解甚少,因此出现材料中的情景。故选C项。A项与史实不符,鸦片战争后,中国与世隔绝的状态已被打破;B项属于表面现象;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
答案:C3.(2014·昆明高一期末)据《新快报》报道,20世纪70年代中期,日本出现了一个“大熊猫、你好、茅台酒”的热潮。在这一热潮中,横滨的中华街涌来了很多中外顾客。引发这一“中国热”现象的直接原因可能是(  )
A.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B.中美关系的改善
C.中日邦交正常化
D.美国与日本关系日益密切
解析:根据题干中“20世纪70年代中期”分析,材料反映了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影响。
答案:C4.基辛格在1968年说道:“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关系,不需要——也不应该变成一种零和游戏(一方的收益以另一方的损失为代价)。”材料表明(  )
A.美国已丧失了经济大国的地位
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中国是美国主要的竞争对手
D.美国应该承认中国的地位解析:1968年中美关系尚未走向正常化,B项错误;二战以来美国一直是经济大国,A项错误;当时美苏争霸,苏联是美国的主要竞争对手,C项错误。材料表明基辛格认识到中美对抗无益于双方利益,应该改善中美关系。故D项正确。
答案:D5.(2014·淄博高一期末)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外交政策调整,主张不依据一个超级大国的意图来考虑对另一个超级大国的政策,也不搞“等距离”。这说明(  )
A.平衡两大阵营成为中国首要的任务
B.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而疏远美苏两国
C.中国奉行积极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D.国力增强是中国外交独立自主的前提解析:“主张不依据一个超级大国的意图来考虑对另一个超级大国的政策”否定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不搞‘等距离’”实际上是否定了被动的不结盟政策,要求以国家利益作为制定外交政策的依据。
答案:C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曾谈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美国政府对于中国人民的敌视有加无已。”“如果没有苏联和其他人民民主国家的帮助,在解放后的中国建立工业基础是不可想象的。”“我们一定要联合苏联,要以苏联为首,这样就可能使资本主义国家不敢妄动。”
材料二 1971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有15个,1972年达到了18个,加拿大、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日本、联邦德国、澳大利亚、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材料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历久弥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它……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当今国际关系中,只有真正遵循国家主权平等的原则,承认国家无论大小、贫富、强弱一律平等,充分尊重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国际间开展互利合作才有基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才有保障。
——温家宝《弘扬五项原则 促进和平发展》(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后为什么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有什么重大作用?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外交战线的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3)据材料三,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实质。
(4)综合上述内容,你认为我国外交政策的突出特点是什么?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外交政策。第(1)问新中国成立初,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原因根据所学可从苏联对中国的支持和帮助,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敌视新中国两方面回答。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现象根据材料二概括。出现外交突破的原因可从中国国际地位、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改善等方面考虑。第(3)问根据材料三可以了解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平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第(4)问从各个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可以想到坚持外交政策的灵活性,从一贯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可以想到我们坚持外交原则的坚定性。答案:(1)原因:苏联对中国的支持和帮助;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敌视新中国。作用:使中国在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有利于利用外援进行经济建设。
(2)现象: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同中国建交,国际上出现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原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开始缓和;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3)实质:维护国家主权和平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任意两点即可)
(4)突出特点:政策的灵活性,原则的坚定性。解析:本题考查两极格局下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有关内容,意在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结合材料信息可知,当时处于两极格局之下。“两部分都反对美国的控制”反映出中国与美国处于对立状态,A项错误,排除;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反对当时的两个超级大国——苏联与美国,毛泽东看到这一点,体现了B项的观点,B项正确;C、D两项虽然都是新中国曾经推行过的外交政策,但与题干信息无关,应排除。答案为B项。
答案:B2.(2013·安徽文综,4分)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关于中美关系的演说:“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求某种办法——我们能够有分歧而不至于成为战争中的敌人。”据此判断(  )
A.中美已经建立外交关系  
B.中美两国仍然相互敌视
C.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机   
D.中美两国成为战略同盟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以来中国的外交,意在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历史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可采用排除法。A项时间不符,中美正式建交是在1979年,应排除;B项与材料中的“不至于成为战争中的敌人”不符,应排除;D项本身说法错误。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