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必修I人教版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必修I人教版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2-17 07:54: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2张PPT。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八单元第二十七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第八单元2014年3月,俄罗斯以强硬姿态接纳克里米亚和塞瓦斯托波尔为俄联邦主体,既顺应了当地人民的归属意愿,又获得了在黑海地区的永久性海军军事基地和对外战略支点,极大的改变了欧洲地缘政治格局。在亚洲,针对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对中国的威胁,中国政府也开展了一系列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坚决捍卫自己的国家利益。世界多极化的趋势进一步增强。●课标要求
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重点难点
1.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史实;两极格局瓦解的原因;“冷战”结束后的世界形势。
2.“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新变化;当前世界格局的特点及认识。●时空坐标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1.戈尔巴乔夫改革
(1)经济改革: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集中进行经济改革,但困难重重,无法打开局面。
(2)政治改革:从1988年起,他转而进行政治改革。以“人道的_____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使苏联改革走进了误区。民主2.东欧剧变
(1)实质:__________发生根本性变化,纷纷转向资本主义制度。
(2)典型
①波兰剧变:1989年,波兰成为第一个发生剧变的东欧国家。
②两德统一:1989年,_______拆除,_______年10月,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两德统一。社会制度柏林墙19903.苏联解体
(1)过程
①1990年,苏共中央全会决定放弃党在国家中的领导地位,实行_______。
②1991年底,______等11个苏联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宣布成立________________。
(2)影响:苏联不复存在,两极格局也随之瓦解。多党制俄罗斯独立国家联合体巧思妙记:二、和平与动荡并存
1.世界形势总体特点:_____与紧张、和平与____并存。
2.动荡的原因
(1)东西方力量对比的失衡,导致国际关系中出现一系列新矛盾和新冲突。
(2)一些地区和国家内部长期压抑的民族、种族、宗教、领土等矛盾相继爆发。
(3) _____试图独霸全球,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
(4)国际_________也呈现泛滥趋势,对世界和平和地区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缓和动荡美国恐怖主义3.动荡的表现
(1)美国轰炸南联盟:1999年,以_______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发动狂轰滥炸。
(2)国际恐怖主义威胁:2001年,美国“9·11”事件爆发。此后,世界各国都加强了反恐斗争。
三、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原因:两极格局瓦解,多个力量中心崛起并推进多极化进程。美国2.表现
(1)欧盟:1993年,_________正式成立。随着实力不断增强,欧盟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2)日本:极力争取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3)俄罗斯:拥有可以与美国匹敌的军事力量,随着国内经济的好转,俄罗斯的国际地位有了很大改善。
(4)中国:致力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欧洲联盟3.当今世界格局特点:呈现“__________”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4.认识
(1)多极化仍然只是一个发展趋势。
(2)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将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一超多强归纳总结: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局势的变化一、苏联的解体标志两极格局的结束,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世界形势呈现出和平和动荡并存的特点。
【探究问题】 苏联解体的原因。
【探究素材】
材料一 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是对苏联历史的全盘否定,造成了否定十月革命、丑化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严重后果,引起人们思想的混乱,导致了局势动荡,直至苏联解体。材料二 斯大林模式带给人们的不是富裕的社会主义,而是危机的社会主义。
材料三 原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艾伦·杜勒斯曾针对美国和平演变战略自信地宣称:“如果我们教会苏联的年轻人唱我们的歌曲并随之舞蹈,那么我们迟早将教会他们按照我们所需要他们采取的方法思考问题。”
【探究思路】 材料一指出了戈尔巴乔夫改革存在的问题,说明了结论(1)。材料二指出了苏联模式的局限性,说明了结论(2)。材料三反映了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说明了结论(3)。【探究结论】
(1)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2)苏联模式存在的问题长期得不到纠正。
(3)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特别说明:苏联解体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与美国的军备竞赛,相对美国,苏联的经济实力较弱,与美国的军备竞赛拖垮了苏联的经济,使苏联的社会矛盾更加突出。二、当今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1.由来: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多极化趋势已初露端倪,七八十年代更趋明朗化。两极格局结束后,成为当今世界政治发展的主流。
2.原因
(1)根本原因: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
(2)具体原因
①美国积极推行单边主义,试图建立一个由其领导的单极世界。②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多种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各种政治力量重新分化组合。
③反对一国独霸世界、要求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呼声越来越高。
3.特点
(1)和平过渡:它不是通过世界大战而是经过长期“冷战”较量引起的。
(2)竞争过渡:美国、日本、西欧、中国、俄罗斯五个力量中心存在着互相竞争、互相制约的关系。
(3)长期过渡: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将是一个漫长、曲折、复杂的过程。4.影响
(1)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稳定和繁荣。
(2)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3)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2014·盐城高一期末)瑞士文化史学家雅各布·布克哈特把图像称作“人类精神过去各个发展阶段的见证”。对如图“冷战”后发生的历史现象的解读最恰当的是(  )A.恐怖主义威胁全球
B.美国试图独霸世界
C.美俄经济竞争愈演愈烈
D.美俄两国再度陷入“冷战”状态
【解析】
由上面图示可知正确答案为B项。
【答案】 B 一、选择题
1.1989年德国民众推倒柏林墙,1990年10月德国重新获得统一。出现这种现象的国际背景是(  )
A.两极对峙局面已经开始 B.多极化格局形成
C.不结盟运动兴起    D.东欧剧变
解析:注意抓住时间限制“1989年”和“1990年”。A项开始于二战后;C项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B项“形成”的说法错误。
答案:D2.(2014·许昌高一联考)如果以“别了,雅尔塔”为题发言,应该选择哪一事件作为“别了”的标志(  )
A.社会主义阵营的解体  
B.第三世界崛起
C.经互会解体,华约解散   
D.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解析:“别了”的含义就是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的瓦解,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是东欧剧变和苏联的解体。
答案:D3.(2014·潍坊高一期末)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但“冷战”的“化石”仍然存在。属于“冷战”化石的是(  )
A.北约   B.华约
C.欧盟    D.上海合作组织
解析:“冷战”的“化石”即“冷战”后仍然存在的“冷战”产物,C、D两项与此无关,B项在1991年正式解散,A项为“冷战”的产物并一直延续至今。
答案:A4.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引起世界格局变化的根源是(  )
A.俄罗斯走出低谷  
B.中国的崛起
C.世界经济力量的变化   
D.日本、西欧的崛起
解析:A、B、D三项都是导致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的因素,而这些势力的崛起归根到底在于经济力量的增强,故答案为C项。
答案:C5.(2014·深圳高一期末)哈佛大学的专家史迪文大胆猜测,我们或许正生活在“自我们人类这个物种存在以来最和平的时期”。但过去的20年,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感受着来自于世界各地的“突发新闻”“9·11”“巴以冲突”等等,使我们总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恐怖时代。对此段材料最全面的理解是(  )
A.“最和平”是指“冷战”的结束,世界局势趋于缓和
B.全球趋势总体缓和,但仍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
C.信息时代、网络时代使各种信息传播更快捷
D.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是维护和平的主要因素解析:材料表明了“冷战”结束后世界形势是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A、C两项表述只是反映了材料信息的一个方面,排除;材料信息内容没有涉及D项的表述。
答案:B二、非选择题
6.高一(3)班同学在学习“走向多极化”一课后制作了下列表格:(1)表格反映了当今世界格局的特征是什么?
(2)这种变化对法国、日本、俄罗斯和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3)世界格局的变化对国际关系将产生哪些重大影响?我国将如何应对?
解析:第(1)问依据表格提供的信息来回答。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联系现实分析。第(3)问第一小问考查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影响,第二小问具有开放性,言之成理即可。答案:(1)“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2)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增强自己的综合国力;法国通过欧盟内部合作壮大自己,促成欧元的流通和欧洲的一体化;日本由经济大国转而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俄罗斯和中国也将此机遇作为跻身大国行列的良机。
(3)影响:有利于国际关系民主化;有利于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对策:注重以科技为核心发展经济,提升综合国力;加强区域的团结和合作;加强与第三世界的团结与合作,同时也要和发达国家加强经济贸易合作与对话。1.(2011·江苏,3分)2011年5月1日深夜,“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在巴基斯坦被美军击毙。许多国家发表声明,对此表示支持,并强调世界各国应共同打击恐怖主义。由此可以看出(  )
①反恐斗争有赖于国际社会的合作 ②恐怖主义成为全球化的主要障碍 ③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由此被铲除 ④恐怖主义依然是国际社会的公敌
A.①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④解析:本题考查当今世界的局势,意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由“许多国家发表声明,对此表示支持,并强调世界各国应共同打击恐怖主义”可知①④正确;恐怖主义是当今世界不安定的因素之一,但经济全球化的主要障碍是贸易保护主义,②错误;“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由此被铲除”的说法错误,③错误。
答案:A2.(2013·重庆文综,4分)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试图对“世界史·中国梦”这一主题进行探究,经过查阅资料、分析比较和讨论总结,大家认识到:“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它符合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与人类的进步紧密相连。因此,“中国梦”(  )
①有别于近代主要西方国家的大国之梦 ②同“冷战”时期苏联的大国之梦基本一致 ③有助于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 ④意味着中国对人类的贡献将越来越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时事热点“中国梦”,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时事材料的能力。当前的“中国梦”显然与“冷战”时期苏联的大国之梦区别很大,因为苏联的大国之梦是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而当前“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故排除含②的选项,选C项。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