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关键字、查阅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正确理解“崛起、背着、为之一振、中华不振”等词语。
2、围绕“百年不变的爱国心”单元主题展,完成人物海报这一任务驱动,学习用“主要人物+事件”、串联多件事情的方法,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3、理解“中华不振”,探究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感受其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4、感受中国百年内发生的变化,培养爱国热情以及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的难点是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单元主题介绍:
通过分析学情和教材,确定本单元的主题为“追寻百年不变的爱国心”,单元内每篇文章制作一张海报,共同组成“感动中国百年人物”的人物宣传栏。21课为《古诗三首》,通过三首边塞诗,展现了边关将士保家卫国、视死如归的爱国情。
教学过程:
一、围绕单元大主题,明确学习任务。
一)情景导入:
这节课,我们沿着上节课的学习继续去“追寻百年不变的爱国心”,让我们从上节课古代诗人的爱国情,走到近现代,去感怀伟人身上的爱国情。
二)揭示主题
1、齐读课题
2、音形义结合讲解“崛”字(读准音、写一写,画图释义)
3、由字到题,理解课题通过画图,了解“崛”的含义是:山在地面突出来。进而理解课题的意思是:为了中国能够强大起来而读书。三)明确任务
这节课我们的学习任务就是了解少年周恩来的主要事迹、说说你对他的评论,完成这张展览海报。
四)词语教学
1.第一组 ,读音易错字词
(1)开火车领读词语,读正确的全班跟读。
(2)选择正确的读音。
奉天东关模(mómú)范学校的魏校长向学生们提出一个严肃的问题:“你们为什么而读书?”一个星期天,周恩来背(bēibèi)着伯父,了、约了一个同学来到了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
(3)在这个句子里,为什么不选择(bēizhe)?学会结合语境辨析多音字读音的方法。
2. 同“振”不同义
(1)出示句子:
①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
②中华不振哪!
(2)出示字典义项,选一选两个“振”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二、任务驱动,层层递进
任务一,说一说,把握任务主要事迹
一)初读课文,梳理事件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说说课文说了哪几件事。
2.注意说清楚每件事情的时间、地点和人物。
二)提取重要信息,概括事件内容
1、通过学生回答,总结出:概括事件内容要关注时间、地点和人物,抓住主要信息。
2、根据总结的方法,说说另外两件事情。
3、总结三件事情内容:
①(1-10):新学期开始,在学校修身课上,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地志向。
②(11-14):十二岁那年,周恩来再奉天听伯父说“中华不振”,难以忘怀。
③(15-17):一个星期天,周恩来在一个被外国人占领的地方,看到一个中国女人被外国人欺负,却无处说理,体会到了“中华不振”。
三)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1.教师指导,串联事件
同学们,刚才我们把三件事情都说清楚了,但是要把握主要事迹,需要把三件事情串联起来才可以。
2.选择顺序,发现关系
①、如果要串联这三件事情,你打算用什么顺序?
②、发现两种顺序(先原因后结果)(先结果后原因)
(1)选择一种顺序,用上关联词“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课后第一题)
(2)总结方法,并完成海报“主要事迹”一栏。
四)品一品,走进人物内心。
(一)寻找中华“不振”
1、默读11—17自然段。划出具体表现“中华不振”的语句。
2、交流汇报,出示相关语段
(二)听到中华“不振”
1、引读句子。在奉天上学的时候,伯父告诉他,奉天有些地方被外国人占据了,不要随便去玩,有事也要绕着走,免得惹出麻烦没有地方说理。
2、结合感受,情境理解“疑惑不解”: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疑问?周恩来也像大家一样,有一连串的问号,这就是“疑惑不解”
3、改编句子,让学生带着疑惑读,品人物内心:
为什么奉天有些地方被外国人占据了?为什么不要随便去玩?为什么有事也要绕着走?为什么惹出麻烦没有地方说理?
4、伯父没有回答少年的疑惑,只说了四个字“中华不振”。
五)看到中华“不振”
引读语段:
这是周恩来听到的,他比就听到,他还看到: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亲人被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本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外国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她。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 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
关注同一事件不同人物
(1)请说说谁的表现让你最有感触。和同桌交流分享自己的理由。
(2)用“原本......可是......”的句式来说一说你的理由妇女:原本指望撑腰——反而被训斥中国巡警:不但不——反而围观的中国人:紧握拳头——只能劝慰,敢怒不敢言
(3)交流感受,评价人物:对待女人:同情对待中国巡警:愤怒、疑惑作为围观的中国人:无奈、愤怒、自责等带着相应的语气,有感情地读相关地句子,深刻体会“中华不振”
小结:不幸的妇女原本指望的,和实际得到的;中国巡警原本应该要做的,和现在所作的;围观的中国人原本心中想做的,和他表现出来的,截然不同,他们的表现都在告诉我们——中华不振啊!
让我们带着疑惑和无奈,再读一读这令人气愤的一幕吧播放第1段视频,学生自由回答,深刻感悟“中华不振”。懂得“落后就要挨打”。
这一幕幕周恩来将听在耳里,看在眼里,此时的他心里会想些什么?
任务三:评一评,人物精神。
1、对国家、对人民地爱和对侵略者的恨盘绕在心间,周恩来爱恨交加,于是在修身课上,他立下志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指名读其他同学的志向,齐读周恩来的志向,对比不同,领会周恩来的远大志向。
3、如果用一句话来评价这位少年,你会怎样评价他?句式:这少年热爱祖国、志存高远。完成海报评论区。
课堂拓展,少年立志
1、激发民族自豪感:播放第2段视频,体会祖国的变化,说说自己的感受。
2、以周恩来为榜样,立少年之志:结合视频和本课所学,对于你的成长有什么启示?
3、齐读《少年中国说》改编版小结:少年有希望,民族才有未来,同学们的铮铮誓言让老师心潮澎湃。微风不燥,时光恰好,少年们,加油!
布置作业,结束课堂
1、继续完善人物宣传海报。
2、你为什么而读书呢?请你想一想,并写下来,注意写清楚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