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2专题六第1课“自由放任”的美国(共4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民版必修2专题六第1课“自由放任”的美国(共4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2-17 14:56: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5张PPT。 专题六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世界经济大危机胡佛政府罗斯福政府————————————自由放任国家干预经济加深危机摆脱危机影响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二战后经济持续增长历届政府改革西欧和日本————————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推行新的经济模式二战后经济复兴和持续增长
专题六

“自由放任”的美国美国总统 
 胡佛课程标准: 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要注意分析理解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是引发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加强经济危机对世界局势的影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的生产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而言表现为过剩的经济危机。 周期:危机—萧条—复苏—高涨Economic Crisis 1929年10月24日,星期四。一个小时内,11个投机者自杀身亡。
  从1929年9月到1933年1月间,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的价格从平均每股364.9美元跌落到62.7美元。从1929年9月繁荣的顶峰到1932年夏天大萧条的谷底,道琼斯工业指数从381点跌至36点,缩水90%.
  “黑色星期四”
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票市场抛售了1300万股,导致股市开始走向崩溃,许多人顿时倾家荡产,人们称这一天为“黑色星期四”。 1929年10月24日,有人忽然卖掉手中被高估的股票,惊惶和疯狂的抛售如同多米诺骨牌一样一发而不可收。一天之内,股市崩盘,超过300亿的市值蒸发殆尽。美国经济陷入了经济危机的泥淖,以往蒸蒸日上的美国社会逐步被存货山积、工人失业、商店关门的凄凉景象所代替。 86000 家企业破产, 5500 家银行倒闭,全国金融界陷入窒息状态,千百万美国人多年的辛苦积蓄付诸东流。当时的美国幽默说:“在旅馆,你必须排队才能挤到窗口跳出去”。
旅店的招待员总要先问旅客:“您是要一个房间睡觉,还是跳楼?”
一、世界经济大危机(1929—1933)1929、10 — 1933年美国 纽约——世界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及其殖民地、附属国纽约股市崩溃2、过程(经济领域)金融业 (银行倒闭) 工业农业(工厂关闭、工人失业)(田地荒芜、农民破产)(剧减)对外贸易思考:经济危机首先发生在美国,为什么会迅速波及到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1)美国方面:美国是资本主义头号强国,美国经济对其它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世界市场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2)世界方面:世界各国间的经济联系加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形成,世界各国经济联系密切)
最主要原因
经济危机由美国扩展到世界的原因材料一 1929—1933年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材料二 1933年,危机过后,各国经济没有复苏,而是进入“持续萧条”阶段。由于工业、农业和货币信用危机交织在一起,经济危机不断深化,还蔓延到其殖民地和附属国,成为历史持续时间最长的世界性经济危机。3、1929 ~ 1933年经济危机的特点:
(1)来势猛
(2)范围广
(3)持续时间长
(4)破坏力巨大想一想:为什么空前的繁荣一夜之间会变为空前的危机?思考:分析美国爆发经济危机的原因。其根源是什么?材料一:20世纪20年代,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得到普遍推广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1920~1929年,美国的工业生产率增长55%,而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2%,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的40%。到 1929年,美国国家财富的3/5由只占人口总数的2%的人拥有。尽管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越来越多。但是作为消费主力军的普通大众由于收入低,消费能力不足。整个社会的消费水平远远赶不上生产水平。
回答:美国社会经济中存在怎样的现象?
供需矛盾工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生产率快速提高
社会财富快速增殖贫富差距过大 既然人们的消费能力很低,买不起那么多的产品,工厂还在不停的生产,说明存在什么问题?思考:单个企业生产有计划
但整个社会的生产无计划社会生产秩序混乱政府放任材料二:在贫富分化的美国,大众的消费能力根本无法消化过剩的生产力。面对市场的饱和,消费信贷已经出现。1919年,"通用汽车接受公司"成立,其中的一个目的就是给购车者提供贷款,使他们免于一次性的巨额现金付款,以求从饱和的市场中挤出最后一滴油水出来。材料三:当时美国的流行说法是:“一美元首付,一美元月供。”人们纷纷贷款购物。据统计,1924~1929年,美国分期付款的销售额,从20亿美元增加到35亿美元。企业主依靠什么方式来缓解供需矛盾?分期付款和银行贷款过度盲目提前消费市场虚假繁荣供需矛盾加剧政府放任材料四:1929年夏季的三个月中,西屋公司股票从151上升到286,通用汽车公司的股票由268上升到391,美国钢铁公司的股票从165上升到258 。股票投机过度金融市场不稳定材料五:当时美国人的普遍信条:纺织勤杂工人可以把他们的积蓄投入美国企业的普通股票,一跃跻身企业巨头行列,从银行行长到结交杂货铺店员都嗜暴利成癖……材料六:商业公司只有在需要等额资本时才能够发行股票,可当时股票证券却好像肥皂泡一样被制造出来…,股票经纪公司纷纷在小镇和大学校园附近开设分支机构…。金融业是现代经济的神经中枢,阅读以下材料,看看20年代美国金融业存在哪些问题?金融缺乏监管政府放任触发危机当时美国的股票投机活动异常狂热,人们不但把自己的积蓄全部投入,甚至向银行贷款购买股票。银行本身也卷入股市。
通过证券市场聚集来的资金并没有投入到生产领域,而是重新回到股票市场,从而带动了股票狂涨。结果造成这一时期股票价格被大幅度哄抬。(泡沫)
股票市场的这种投机活动恰好掩盖了生产和销售之间本已存在的尖锐矛盾,使矛盾最后激化,直接导致了经济危机的爆发。
生产能力和消费水平不协调银行信贷和分期付款造成市场虚假繁荣经济
危机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各种矛盾尖锐股票市场的投机活动自由放任政策发生在本世纪三十年代初,一个美国煤矿工人家的场景:
寒冷的北风呼啸着,一个身穿着单衣的小女孩蜷缩在屋子的角落里。
“ 妈妈,天气这么冷,你为什么不生起火炉呢?”小女孩在瑟瑟发抖。
妈妈叹了口气,说:“因为我们家里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
“妈妈,爸爸为什么会失业呢?”
“因为煤太多了。”【想一想】阅读材料,分析经济危机的实质是什么?实质:生产相对过剩产品滞销、积压恶性循环二、美国的经济危机4、危机在美国爆发的原因:1、根本原因:2、具体原因:——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A、收入分配不均,贫富差距拉大产品供需矛盾产生并扩大
B、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的泛滥C、过度的股票投机活动掩盖了矛盾——资本家盲目扩大再生产具体原因——生产和销售的矛盾D、“自由放任”的政策加剧了矛盾——广大人民购买力低,造成生产相对过剩。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实质:生产相对过剩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快速发展机器化大生产生产日益扩大资本家私有制榨取最大利润购买能力有限产品相对过剩想一想:经济危机给美国及世界带来什么影响? 各国工业产量倒退到19世纪末的水平。资本主义世界生产下降了1/3以上,资本主义世界贸易总额减少2/3,资本主义世界失业工人达到3000多万,几百万小农破产,无业人口颠沛流离。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引起了各国的政局动荡,各国家之间的矛盾开始激化,引出一连串的关税战、倾销战和货币战,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日本开始实行武力扩张,德国则建立了法西斯统治。
1930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把890种主要商品的进口关税平均提高近40%,由此引发了一场关税大战。……1933年6月世界经济会议,试图实行关税休战,结果反而促使各集团之间的对立越来越尖锐。在资源战日益激化的情况下,资源自给率较低、金融力量相对薄弱的德、日、意逐渐相互靠拢,……英、法、美逐渐捐弃前嫌,……两种不同类型的帝国主义国家在经济上的分化对立和重新组合,为以后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的形成铺垫了道路。世界局势日益紧张破坏了社会生产力,浪费了社会资源; ①加深了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社会危机矛盾
②加强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激化了与殖民地之间的矛盾
③加深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⑤使世界局势紧张; 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切矛盾,使资本主义制度面临严峻的考验; 5、影响:(1)经济:(2)政治:经济危机对美国社会的影响▲银行倒闭; (金融危机)
▲工商企业破产;(工业危机)
▲农民收入减少,农业衰退;(农业危机)
▲工人失业,农民破产,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社会生活危机)资本主义制度推到崩溃的边缘美国解决危机的措施: 下面是胡佛在大萧条期间的言论:
1、政府的惟一职能是创造便于私营企业有利发展的条件。
2、 实际上并没有人在挨饿。比如,那些失业游民现在比他们一向吃得还好。纽约有一位流浪者在一天之内吃了10餐。问题出在心理上,并不是美国经济有什么毛病;只要喜剧演员多向人们说笑话,就可以解决问题。
结合教材相关知识思考:面对危机,当时的美国政府——胡佛政府采取了怎样的对策?他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政策?胡佛政府的这种措施效果怎样?信奉自由主义经济模式的胡佛政府认为,坚持了一百多年的自由市场既然能带来空前的繁荣,那么它也会在自我调节中克服这场危机。 胡佛:你若将政府控制权扩及人民的日常生活,那就不可能不在某些方面使它也成为人民的灵魂和思想的控制者。二、胡佛应对危机的失败
1、政策和措施:(1)继续奉行自由放任主义,反对政府干预经济
(不能克服生产无政府状态和产销矛盾)(2)大幅度提高关税
(导致各国关税战,加剧世界性危机)
(3)1932年采取两大救济措施
(对缓解危机只是杯水车薪)“如果我当选总
统,保证让每家
锅里有只鸡,每
家车库里有辆汽
车。”2、胡佛政府解决经济危机政策的特点:始终带有自由放任的传统经济学理论的特点
反对政府干预经济3.胡佛政府统治下经济发展情况:金融业崩溃
严重冲击着美国的工业和农业
失业现象严重
社会动荡不安“ 经济不景气的问题绝不使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生命来解决的。经济创伤只能由经济实体的细胞——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自我治疗。” ——胡佛
经济危机后,城市中的无家可归者用木板、旧铁皮、油布甚至牛皮纸搭起了简陋的栖身之所,这些小屋聚集的村落被称为“胡佛村”,意在讽刺胡佛总统。除此之外,流浪汉的要饭袋被叫做“胡佛袋”,由于无力购买燃油而改由畜力拉动的汽车被叫做“胡佛车”,甚至露宿街头长椅上的流浪汉身上盖的报纸也被叫做“胡佛毯”。 等待救济的儿童梅隆拉起警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朝地狱里冲。——美国民谣
注:
(1)安德鲁·梅隆是美国20年代三任总统的财政部长
(2)胡佛总统任期内危机爆发并进一步恶化
(3)华尔街是纽约股票交易所所在地,也是世界金融中心之一,经济大危机以华尔街股票市场狂泻宣告爆发。
谈谈你对美国民谣的理解。它反映了
(1)经济危机始于股市崩溃
(2)美国政府的政策对经济危机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3)大危机时期美国生经济凋敝、社会萧条、人民生活困苦不堪、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美国面临崩溃的情况。
这场大危机使胡佛总统的竞选诺言失信了,也使垄断资产阶级“永久繁荣”的美梦破灭了,同时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推到了崩溃的边缘。美国站到了历史抉择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美国人期待“救星”的出现。
材料一 我们应该组织起来,像苏联人民那样建立社会主义政府,杀死你们这帮魔鬼
---一名美国工人(1932)
材料二 “饥饿总统”拿不出一点办法,我们希望也象意大利那样建立法西斯。
---一名美国资本家(1932)
材料三 “我发誓,一定要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 ------罗斯福(1932)
美国该何去何从?
救星在哪里?◆危机的教训1) 繁荣与危机总是相关——防患于未然2)国家要对经济实施宏观调控4)危机一旦发生,各国政府必须承担起相应的国际责任和义务3)国家必须为弱势群体提供最低生活保障课堂小结工业生产
与危机前夕1929年5月相比,1932年7月钢铁工业下降80%,机床工业下降87%,汽车工业下降95%。失业1933年达到1700万,接近美国劳动人口的三分之一。人们在排队领取救挤食品和救济金农产品价格 1932年,美国农产品批发价格与1929年相比下降54%,世界市场上,小麦批发价格下降70%,大豆、棉花、咖啡、黄麻等跌价50%以上。
同时,农场主大量销毁农产品,美国资本家用小麦、玉米代替煤炭作燃料,把牛奶倒进密西西比河,使这条河变成”银河“。巴西一年要有2200万袋咖啡豆倒入大海。与此同时,许多人挣扎在饥饿的死亡线上。材料:美国农场主把牛奶倒进密西西比河想一想:农场主为什么要把粮食烧掉、牛奶倒掉,而不愿意廉价卖掉?国际间贸易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