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选修1第9课欧洲宗教改革(共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历史选修1第9课欧洲宗教改革(共3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2-17 15:00: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5张PPT。第九课 欧洲宗教改革基督教的演变 中世纪的天主教地位如何?信徒比例
天主教:50%
新 教:40%
东正教:10%是教皇发动了对东方的十字军东征教皇传达上帝的旨意,他是人间的最高主宰。人间的最高主宰教皇显赫一时,哪里还有国王的位置?盘剥全世界教民是上帝的旨意11世纪的“卡诺莎之辱”
德皇亨利四世在同罗马教皇的斗争中失利,被教皇开除教籍,国内诸侯乘机反叛。1075年1月,年仅26岁的亨利四世带着他的妻子和孩子,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站在满地白雪的卡诺莎城堡的院子里。根据惯例,年轻的德皇赤足披毡站在寒冷的雪地里苦苦恳请教皇接见,并原谅他这个认了罪的人。而格里高利七世这位出身低微的手工匠的儿子,硬是让高贵的德皇在室外整整等了三天,直到使其受尽了精神上的侮辱后才出来恩赐给这位忏悔者一个赦罪的吻,史称“卡诺莎觐见”,又称“卡诺莎之辱” 。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
——教皇英诺森三世这段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提示:
是欧洲中世纪封建王权屈从于教权的典型例证 在中世纪,适应自然经济的需要,神学家所提倡的是禁欲主义,认为自甘奉行赤贫的生活才是获得上帝之爱的基本条件,追求财富必然陷入贪婪的罪恶。……但商品经济不声不响的创造出了一个新的上帝——金钱。这个新上帝将以其自身的力量迅速改变旧的道德秩序,它逐渐代替了封建特权和以地产为衡量人们社会地位高低和拥有财富多少这一唯一尺度。 随着西欧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教会的阻碍作用日益明显,要发展资本主义就必须冲破教会的垄断和束缚。材料材料11材料材料1.政治上:中世纪的西欧,封建割据严重,
天主教势力空前强大。一、宗教改革的背景3.思想上:文艺复兴大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而教会 实行思想专制。宗教改革具有很大的必要性:A、欧洲天主教会的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德国尤其严重根本原因2.经济上: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和重商主义思想
的流行,同教会的轻商思想产生冲突。B、天主教会的腐败和搜刮,引起各阶级阶层的强烈不满。4、导火线(直接):兜售“赎罪券”最终成为导火线 1517年维滕堡大学神学教授马丁·路德针锋相对,在教堂门口贴出《九十五条论纲》,痛斥了“赎罪券”的欺诈,提出了“信仰即可得救”(因信称义)的原则。《九十五条论纲》现已被刻在当年粘贴处的教堂门上。宗教改革的序幕二、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1、马丁.路德发动宗教改革序幕:《九十五条论纲》,拉开改革运动的序幕内容:
(蔑视教
皇权威)“因信称义”(信仰即可得救)
全体信徒皆教士信仰的唯一根据是《圣经》
(《圣经》被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简化宗教仪式.主张神甫可以娶妻.作用:②形成新教路德宗,影响德国和北欧.①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及教义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惜时如金和建立“廉价教会”的经济观念及否定权威和追求地位平等的政治要求.2、加尔文改革——改革深入(1)主要内容:反对盲从天主教会,认为《圣经》至高无上。主张“信仰得救”,并将之解释为“先定论”。主张简化宗教仪式,规定选举神职人员。制定严格道德标准,过节俭生活。(2)特点:比路德更加激进,符合资产阶级的利益主张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传播到西欧(法国、今荷兰、英国等国家)问题:比较加尔文与路德两大新教教义的异同。为何说加尔文教义更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提示:
相同:①强调《圣经》的地位②主张信仰得救
③简化宗教仪式
不同:加尔文把信仰得救解释为先定论,即人的得救与否完全由上帝预定,人的意志无法改变;人在现世的成功与失败就是得救与否的标志。
这种主张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和罗马教皇的作用,鼓舞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所以说该教义更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更为激进。
正如恩格斯所言:“加尔文的信条正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果敢大胆的分子的要求。”3、英国宗教改革——改革扩展⑵过程:
亨利八世时
①通过《至尊法案》,英王为教会首脑,教皇无权干涉;保留天主教基本教义和仪式
②解散修道院,没收其土地财产,修士还俗
伊丽莎白一世时
①重申《至尊法案》②神职人员效忠英王③信仰得救,《圣经》为惟一标准(3)特点:自上而下的改革,
保留了很多天主教的成分⑴原因:
①英国较早形成为统一的民族国家
②婚姻继承问题导致亨利八世与教皇决裂 削弱教会实力,增强王权建立起附属于王权和政府的民族教会三.天主教会的应对措施(宗教改革的结果)1、天主教会的改革(教会纯洁运动)①目的:抵御新教的攻势,重振天主教的声威。 假设你是当时的罗马教皇,你打算如何通过改革来抵御新教的攻势,重振天主教的声威呢?②措施:A、革除内部弊端,停止出售赎罪券,
惩治贪污腐化,加强对神职人员的监督B、在教义方面,坚持教皇至上,对新教寸步不让。C、加强宗教裁判所的活动,加紧打击“异端”。D、创立耶稣会扩大
天主教的影响。布鲁诺被处以火刑③ 作用:一定程度上纯洁了天主教会,恢复了天主
教会的部分势力。耶稣会员在传教的过程中,一方面充当了殖民
侵略的急先锋,另一方面促进了东西文化交流。耶稣会是个什么组织?它为什么不择手段进行传教?耶稣会是天主教会中反宗教改革活动的最重要的工具,是为了捍卫罗马教皇和天主教的权利.问题思考2、出现宗教宽容趋势表现:①德意志的宗教宽容:“教随国定”签署《奥格斯堡宗教和约》
——欧洲第一个宽容新教的和约②法国的宗教宽容:颁布《南特敕令》
——第一个赋予人信仰自由的权利背景:①宗教改革后,天主教会与新教各派之间
发生了长时间的争论,迫害和战争.
   ②一些有识之士谴责宗教迫害和宗教战争.宽容的含义:给予人民”良心的自由”四、宗教改革的性质与影响1、性质: 是资产阶级在宗教外衣掩饰下的一场
反对封建统治的政治运动,也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2、影响:①宗教改革运动沉重打击了天主教在欧洲的
神权统治,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②宗教改革思想否定了罗马教会的权威,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为欧洲走向现代社会创造了条件欧洲宗教改革中世纪的天主教会
马丁路德发动宗教改革
加尔文与日内瓦的试验
英国王权与天主教会的决裂
天主教会的应对措施
宗教宽容——改革背景改革过程改革影响课堂小结资本主义人文主义加强王权宗教宽容1.信仰问题是不能靠武力解决.
2.实行彻底的宗教宽容,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对欧洲宗教改革的认识1、在14、15世纪,天主教会之所以遭到很多人的反对,最根本的原因是 
A、天主教会的腐败
B、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发展
C、进步人士认识的提高    
D、各国王权的软弱巩固练习2、(2008广东)下列有关16世纪宗教改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宗教改革运动与文艺复兴运动没有关联
B.宗教改革运动受到所有世俗贵族的镇压
C.宗教改革家与启蒙思想家都抨击宗教愚昧
D.宗教改革家认为教徒自己可以通过信仰得救D3、马丁?路德立志改革天主教的原因有( )
①四分五裂的德意志局面 ②深受人文主义
的影响 ③对罗马天主教会在德意志神权统
治与经济搜刮的憎恨④《圣经》已经过时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③ D ①②③④A4.马丁·路德倡导宗教改革根本目的是( )
A.反对在德意志出售赎罪券
B.脱离罗马天主教会的管辖
C.改革天主教的教义和仪式
D.建立适合资产阶级需要的教会D6.新兴资产阶级进行反封建斗争之初普遍带有宗教色彩的原因是( )
A.神学力量强大,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弱小
B.宗教和神学是欧洲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C.资产阶级利用宗教发动和组织群众
D.宗教具有极大的迷惑性,人民易于接受A5 .马丁·路德提出 “因信称义”思想的意
义在于 ( )
A.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及其神学
B.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
C.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势力
D.维护了德意志各阶层的利益A8. 加尔文的先定论的实质是:
A.发展了“因信称义”学说
B.秉承了基督教教义
C.创立新宗教的手段
D.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辩护
D7.加尔文说:“一个人所以发财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和勤劳,而完全靠上帝恩赐。……财富本身决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斥责。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材料所体现的是:
A.加尔文的先定论思想
B.加尔文宗教对许多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
C.符合教俗封建主的利益
D.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9、 宗教改革的影响有:①打击了欧洲天主教会势力 ②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 ③实现了彻底的宗教宽容 ④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0、下列对宗教改革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B.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
C.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
D.为欧洲走向现代社会创造了条件 解析与探究1、宗教改革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天主教会通过
赎罪券的方式搜刮钱财。  主要区别在于:路德主张信仰得救,不购
买赎罪券,只要真诚“悔改”即得救;天主教会
主张教皇有赦免人罪孽的权力,人们购买赎罪
券即可以得救。2、所谓“异端”是根据自己的判断来解释《圣经》,而不是全盘接受宗教权威诠释的人。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多个角度多方位的,人与人由于生存环境不同、生活习惯不同,对事物认识难免存在差异,因此宽容绝对是十分必要的。天主教会势力强大建立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宣扬教权高于王权,是西欧封建统治的国际中心。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占有各国土地的三分之一。人人都是天主教徒,从生到死都受天主教会的控制和影响。实行专制,教会垄断学校教育,宗教神学理论成为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政治:
经济:
社会
生活:
思想
文化 :天主教会是欧洲最大封建主,是欧洲封建统治的国际中心,它的统治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思考:14、15世纪欧洲有哪些发展?经济上: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
重商主义思想的流行。
政治上:民族观念的崛起。
文化上:文艺复兴倡导人文主义,
大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思考:14、15世纪欧洲有哪些发展?天主教会对这些发展有何影响?影响:14~15世纪,西欧封建制度逐渐衰落,近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其轻商思想和当时商品货币关系蓬勃发展的趋势相背离,阻碍了社会进一步发展。因此天主教已经成为欧洲社会发展的绊脚石
(它是欧洲宗教改革的根本原因)关于“赎罪券”购买“赎罪券”《九十五条论纲》由此《圣经》被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教皇和教会的权威受到严重打击。马丁·路德宗教主张的核心思想:每个人可以凭自己的虔诚信仰得到拯救,个人信仰建立在自己对《圣经》的独立理解上。即“因信称义”。天主教宣称,人若要得救,必须要以教会为中介,履行复杂的圣礼,做“善功”“赎罪”。为了聚敛钱财,教会发明了出售“赎罪卷”的方法。天主教会主张
上帝
神职人员
教徒路德教主张
上帝
教徒因行称义因信称义何为“善功”?天主教:
“善功”是信仰上帝,鄙视尘世生活,遵守宗教戒律,履行宗教义务。马丁·路德:
生活中的一切正当手艺和职业都是“善功”。影响:满足了资产阶级的要求 1527年7月,路德与曾经当过修女的Katharina von Bora喜结良缘。图为其肖像, 由Lucas Cranach the Elder于1526年绘画。联系资本主义发展的大背景分析1、因信称义——理论基础

2、宗教最高权威是《圣经》不是教会;
3、与上帝沟通不需要教会和神父作中介;
4、反对赎罪券,简化宗教仪式,建廉价教会
5、王权高于并支配教权,建立本民族教会

6 全体信徒皆教士——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要求---否定天主教会神学说教的垄断地位——否定教士、教廷、教皇的权威——资产阶级原始资本积累——资产阶级希望国家统一追求地位的平等核心内容——“先定论”主张:
影响:1)人在出生之前,上帝就先定了他是应该获救,还是应该沉沦,即所谓的“选民”或“弃民”。“选民”获得上帝赐予的智慧、享乐和权利,注定会发财致富;“弃民”却注定贫穷困苦。
2)上帝的先定不因人的行为而改变,所以祈祷没有意义。信徒要确信自己是上帝的选民1)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和罗马教皇的作用
2)鼓舞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也为资产阶级剥削和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依据。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了辩护,他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世俗活动和个人奋斗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一个人所以发财致富,不在于他
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
上帝的恩赐。财富本身决不像
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斥责。
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
——加尔文因此,加尔文的主张更为激进,更加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