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雨的四季》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雨的四季》是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篇课文,该单元所选文章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多姿多彩的四季之景,抒发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本文是曾被誉为“抒情诗之王”的刘湛秋写的一篇写景散文,文章用纯情的语言、轻松的方式,通过意与象的和谐构建,点与面的轻灵延伸,描绘了四季之雨的不同特点,抒发了作者对雨的爱恋之情,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意趣的赞扬。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写景散文具备一定阅读经历和审美能力,对不同季节的雨有较真切的生活体验,易与作者的感悟达成共鸣。加之前两篇经典文章《春》和《济南的冬天》的学习积累,学生已较好掌握了圈点勾画关键信息的学习方法和重读停连的朗读技巧,完全可以在学习任务的驱动和课堂活动的开展中通过自读的方式实现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
1.通过查阅资料、工具书疏通字词读音、含义,重点掌握“粗犷”“静谧”“莅临”“吝啬”等词语,粗略了解作者刘湛秋。
2.能运用前两节课学过的朗读方法给经典语句标注朗读脚本,并有感情朗读。
3.运用圈点勾画关键字词句的方法,梳理课文结构,并能有序说明理由。
4.能正确判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且能结合语句进行具体赏析。能用至少两种以上的修辞手法选词写语段。
教学重点:
能正确判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且能结合语句进行具体赏析。能用至少两种以上修辞手法选词写语段。
教学难点:
运用圈点勾画关键字词句的方法,梳理课文结构,并能有序合理地说明理由。
教学方法:点拨法 探究法 合作法
教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咱们在朱自清细腻的笔触下感知了春的活力、希望、力量与美好,也在老舍温情的文字中体会到他对济南的热爱,那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刘湛秋为我们描绘的雨的世界,欣赏四季之雨的灵动与美妙。
二、检查预习
1.字词积累
粗犷 静谧 莅临 吝 啬
2.刘湛秋,诗人,翻译家,作品清新空灵,富有现代意识,手法新颖洒脱,立足表现感觉与情绪,曾被誉为“抒情诗之王”。
三、学生自读课文,小组合作参与活动,完成学习任务卡
活动一:
速读全文,圈点勾画关键字句,按图示结构完成内容梳理。
活动二:
我为 雨代言
(1)为你们最喜爱的雨选择三个个性标签。(提示:圈点勾画关键字词)
(2)选一句能代表雨的特色的“代言金句”设计朗读脚本。(提示:注意重音和停连)
(3)小组代表说说个性标签的选择和朗读脚本设计的理由。(要求:言之有理,言之有序)
(4)小组代表有感情朗读或小组齐读金句。(要求:读对音,读出情)
活动三:
静思:作者是如何把平凡而普通的雨描写得如此生动有趣,充满个性和灵气的?
讨论明确:
写作技巧:
1.仔细观察,抓住景物的特点
2.运用多种修辞和写作方法
3.调动各种感官,多角度多层次描写
4.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5.安排合理的写作顺序
6.用词准确,讲究音韵和谐
活动四:
选择一句你认为修辞用得极妙的语句,说说妙在何处?(答题建议:修辞+结合关键字词具体分析+作用+情感)
示例:
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
赏析:这句话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明亮的眼睛”“手臂柔软了”赋予每一棵树人的情态,形象地展现了在春雨滋润下树木清新、柔嫩的特点。又把萌发的树叶比作绿茵茵的波浪,更是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美好画面,从而表现了春雨润泽万物,改变世界姿容的可爱。抒发了作者对春雨的爱恋之情。
活动五:
从下列词语菜单中任选至少三个词展开合理想象写小段话。(要求:语言通顺,至少用到两种修辞手法,不少于80字。完成评价量表)
(1)花朵 笑声 阳光 草地 告诉 歌唱 跑步 喜欢
(2)大海 凉风 阳光 寒冷 小船 沙滩 母子 悲伤
(3)校园 书桌 争吵 宁静 青春 美好 烦恼 同学
(4)悬崖 古树 舞者 倾听 风声 瀑布 惊喜 明月
示例:春天的草地上开满了花朵,它们像小精灵的裙子,五彩斑斓地散落在草丛里,清风拂过大地,花儿随风摇曳,似乎在告诉旁边那一群在阳光下跑步的孩子:“我喜欢你,可你不要踩着我哦,我怕疼!”
四、课堂小结
本堂课咱们通过自读和小组合作的方式,很好地掌握了阅读散文的方法,也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写作写景散文的技巧,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像今天一样积极主动学习,认真思考问题,有序表达,学以致用,写出好的作文。
五、作业布置:
必做题:课外阅读冰心的《一日春光》,做字词积累、语句摘抄、修辞赏析。
选做题:选取生活中印象深刻的某一景象或事物,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写一篇写景作文。(要求:书写工整,文从字顺,描写生动,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