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哦,香雪》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铁凝的经历与作品,了解《哦,香雪》的创作背景,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
2.阅读作品,理解字词,积累知识,分析小说的语言风格,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3. 理解小说创作思路,理解小说的情节结构,理解小说的内容,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
4.分析小说主要人物香雪天真烂漫、活泼向上的纯美形象,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
5.了解铅笔盒的象征意义,铅笔盒作为一个文具,自然可以看成知识的象征,对知识的追求。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哦,香雪》的创作背景,理解小说内容与语言风格。
2.分析小说创作思路,理解小说的情节结构,理解小说的主题。
3.了解铅笔盒的象征意义,鉴赏小说主要人物香雪的纯美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铁凝说,世界上最纯洁、美丽的情感就是少女的梦想。你的梦想是什么?香雪的 梦想是什么?拥有一个自动铅笔盒。
二、作家作品,背景,诗化小说
铁凝,1957年生,当代著名作家,河北赵县人。长篇小说《大浴女》,中篇小说《永远有多远》,《没有纽扣的红衬衫》,短篇小说《哦,香雪》,《孕妇和牛》。
改革开放大背景。北方小山村台儿沟。
诗化小说,有着普通的人物、纯美的人性、平淡的情节、丰富的情感、诗化的隐喻、舒缓的节奏、空灵的景致、抒情的语言等特色,作家既坚持现实主义,又追求浪漫主义和乐观精神。诗化小说是以对抒情味极浓的语言的精雕细琢构成小说诗化的风格特质。
三、整体感知,梳理情节
火车的经过给一向宁静的山村生活和那里的人们尤其是以凤娇和香雪为代表的一群姑娘掀起了很大的波澜。
第一部分,火车来到台儿沟
第二部分,姑娘们迎接火车
第三部分,香雪换铅笔盒
第四部分,香雪夜归
四、分析人物,结合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
1.小说的主人公是谁?主要用什么手法塑造这一人物的?
主人公香雪,前半部分注重行动描写,后半部分注重心理描写。
2.鉴赏行动描写。
⑴火车开进深山,香雪与其他姑娘们的表现有什么异同?她们感兴趣的东西是一样的吗?
不一样。
凤娇:忙着看头饰、手表,和“北京话”做买卖。她注意到的不是妇女头上的金圈子,就是比指甲盖还小的手表,总是用鸡蛋、红枣等土产换回自己喜爱的发卡、纱巾、甚至花色繁多的尼龙丝袜。(生活方面的)
香雪:注意的是车厢里的学生书包;渴望用一篮子鸡蛋换一个班上其他同学都有的自动铅笔盒。(学习方面的)
⑵香雪本来有没有铅笔盒?铅笔盒怎么样?那她为什么还要追求火车上的那个带磁铁的塑料泡沫铅笔盒呢?
那是她“当木匠的父亲为她考上中学特意制作的,它在台儿沟还是独一无二呢”。但是她的镇上的同桌总是把自己那只宽大的塑料泡沫铅笔盒摆弄得哒哒乱响;而且她们总喜欢问她一天吃几顿饭。香雪后来明白,自己的木制铅笔盒在她们眼里成了贫穷、落后、封闭的代名词,她们是瞧不起她的贫穷,是对她和她的小山村的蔑视。香雪的自尊心受到了打击,她想拥有和镇上同学一样的铅笔盒,也想学着同桌那样,把铅笔盒“啪”地合得严严实实。
⑶那个铅笔盒主人一定要把铅笔盒送给她,怎么也不要她的鸡蛋,但是,香雪在临下车的时候还是悄悄地把鸡蛋塞在女学生的座位下面了,这体现了香雪怎样的性格?
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纯朴、自尊的香雪。
⑷为了得到一个铅笔盒,一个小姑娘在夜里走了30里山路,这又体现了香雪怎样的性格?
勇敢、执着。
⑸香雪打听北京的大学、配乐诗朗诵,表明了什么?
香雪在她们的追求中,更注重的是文化方面的追求。因为香雪是她们全村唯一的初中生,知识使她与别人不同,比别人的追求更高。所以,和其他姑娘相比,香雪还是一个积极要求上进,有着远大梦想的人。
⑹香雪和其他姑娘的追求本质相同吗?本质上,香雪与其他姑娘们一样,表现了她们对山外 世界装扮的关注,对美的十分热烈地向往和追求,也就是对现代文明的向往和追求,只不过层次不同而已。(这正是火车带来的现代文明对她们的影响和冲击)
3.鉴赏心理描写。
指名分别朗读香雪夜半独自走回台儿沟的情节,分析讨论课文写香雪想到了什么?体现了她什么样的心理?
想到了明天向同学炫耀:可能有虚荣心,但又不仅仅是虚荣心,更多的是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所以体现了她自尊心即将得到满足的喜悦和憧憬。
想到台儿沟的明天:对家乡美好明天的憧憬和渴望,这是她热爱家乡的表现。想到如何向母亲交代:担心,害怕。拿这个盒子可以考上大学以便向母亲交代:用知识改变山村的落后面貌(也许香雪并没有这样的认识,但我们可以肯定,铁凝一定有,因为这恰巧是她创作本文的意图所在,这正体现了铁凝对改变农村贫穷落后面貌的深层次思考)。
总结:其中写了香雪丰富的心理活动。利用香雪夜半独自走回台儿沟一路的机会,写到了她害怕的心理,写到了得到朝思暮想的铅笔盒而压抑不住内心的兴奋,还想到了台儿沟贫穷落后,展望它将来,还想到了娘……表达了她对山里人命运的思考,表现了她对现代文明的向往,要求改变山村现状的朦胧而强烈愿望。这正是香雪和前面我们提到的放羊娃最大的不同。所以人生的可悲之处不在于目标没有达到,而在于根本没有目标。而香雪的这种愿望正是由象征着现代文明的火车所带来的。
4.香雪形象
香雪是台儿沟小山村的一个女孩子,唯一的初中生,她美丽、纯朴、勇敢、执着、自尊、并有着渴望现代文明,渴望用文化知识武装自己,进而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朦胧愿望。
香雪的理想代表着穷乡僻壤的山民要摆脱贫困和封闭的渴望,香雪的性格代表着那个时期进步青年的纯真、善良,追求上进的性格。
五、意象内涵
自然环境类:大山,月亮
社会环境类:火车,台儿沟小山村
日常生活、用品类:发卡、纱巾、尼龙袜和小手表等,40个鸡蛋、铅笔盒
文中找出关于铅笔盒的描写,重点分析铅笔盒的意象内涵。
大山,象征着封闭,落后,传统;
火车,象征着开放,现代;
铅笔盒,象征现代文明,蕴含着摆脱落后,融入现代文明的渴望;
象征知识,文化,表达了对知识和文化的追求;
象征自尊,自信,表现了人主体意识的觉醒。
程翔老师说:“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国家,在其发展过程中,'香雪铅笔盒阶段'是一个必经的少年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个起点,才会有未来的辉煌。”
六、诗化小说(人性美,抒情美,含蓄美)
1.形象特质——人性之美
有意淡化人物,乘务员仅以“北京话”代称,少女群像,以香雪为代表的台儿沟少女如诗的外表——洁如水晶的眼睛, 宛若红段子的嘴唇,凸显人性之美,如诗的性格——香雪至真至美的善意与诚恳,从自卑到自信的执着与跨越,凤娇对交换之外情义的珍视,香雪对单纯世界的坚守,少女们赢回香雪的情谊,都体现了人性之美,
奏向青春之歌,如诗的追求——少女们向火车的积极靠拢,香雪实现自我超越后的动情抒发,从平静到波澜再到骄傲的心路历程,少女的成长本身就是一首绝美的诗歌,他们年轻,在超越自我的过程中,奏响属于诗意的青春的交响曲。
2.诗化景致——抒情之美
香雪换回铅笔盒后,在30里归途中发现的“山间秋景图”,具有童话般的诗意境界,通过“一轮满月”“寂静的山谷”“秋日的败草”“柔和的晚风”等意象描摹,在加以景物之上美好心灵的熨贴表达,普通夜晚的大山风物也显得真挚感人,触动心灵,具有诗意之美。
3.表现手法——含蓄之美
以小见大。情节上,以物换物,是日常小事;物象上,铅笔盒等均为日常小物;人物上,大多是只有青春符号而没有姓名的人物;题材上,以日常生活作为切口;主题上,表现改革开放宏阔背景下的人情,人性。
象征隐喻。香雪意欲征服的不仅是黑夜与大山,更是落后与闭塞;火车带来的不仅是陌生、新鲜的清风,更是裹挟着工业文明的冲击与挑战。
“诗化小说”除了以上三个维度——人物、景物、手法之外,也可以从情节结构、散文笔法、抒情节奏、主题表达等角度加以探讨。
铁凝自觉地继承了荷花淀派的艺术风格,孙犁称赞《哦,香雪》“从头到尾都是诗”,铁凝说,孙犁是真正告诉她文学本质是什么的人。当然,铁凝所处的文化环境更为宽松,也就有将宏大叙事和日常琐事结合的更好的可能性。
七、拓展
1.思考现在文明冲击下的乡村未来命运如何。
香雪是台儿沟唯一考上初中的孩子,更多的人还是蒙昧的,所以在当时那种情况下要改变自身和乡村的命运是非常难的,要真正改变乡村命运,除了靠乡村人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知识水平,还要靠政府的扶持。作者不仅有对中国贫困落后地区的关注,更有对现代文明冲击下乡村未来命运的思索。
2.改写诗化小说,体悟韵味。
理性的意蕴浸润在语言之中,让我们回过头来再去品读“诗化小说”的语言,运用作品中的文字改写成属于你的小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