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必修1第1单元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必修1第1单元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共2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2-17 15:06: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6张PPT。第一单元 第一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简介:中国历史分期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夏、商、周(前2070年——前221年)秦至清(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形成)(封建社会)(前221年—1912年)一、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

1.建立
时间
都城
2.政治制度:
?一、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夏
1.建立
时间:前2070年
都城:阳城(河南登封)
2.政治制度特点:a.出现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
b.禅让制转变为王位世袭制一、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商
1.建立
时间
都城
2.政治制度:?
3.政治制度特点:
一、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商
1.建立
时间:前1600年
都城:殷(河南安阳)
2.政治制度:内服与外服制度
3.政治制度特点:
直接统治商朝---内服与外服制度“殷道衰,
诸侯或不至。
殷复兴,诸侯
归之。”
——《史记》 “殷人尊神,
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礼记》结论:商王对外服的控制力有限结论:商朝是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一、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商
1.建立
时间:前1600年
都城:殷(河南安阳)
2.政治制度:内服与外服制度
3.政治制度特点:
a.商王对外服的控制力有限
b.商朝是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
仔细阅读课本,回答下列问题:
1.分封制的含义
2.分封的内容
3.分封的对象,以及对象的权利与义务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分封制度图示
     土地 人口 物资 武器
周王               诸 侯
     服从 朝觐 纳贡 出征
                  卿、大夫 
                     士得田而耕,
缴税、服役管辖国邑管辖食邑服务,食禄天子统治天下,
管辖王畿。周代分封制度奴隶天子把土地连同土地上的人民分封给诸侯,建立国家。诸侯等可以如法炮制。仔细阅读课本,回答下列问题:
4.分封制的根本目的
5.分封制的作用
6.西周的诸侯国与商朝的附属国有何不同?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考考你!商王与附属国的首领未必有血缘关系,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是有限的,附属国有很大的自主权。
西周的诸侯主要是同姓亲族
西周加强了对诸侯的控制
西周时期,诸侯国对周天子的义务更加明确
分封制下,贵族等级观念更严——分封制是内外服制度的继承和发展什么是宗法制?
实行宗法制的目的是什么
宗法制的核心内容和最大特点是什么?
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怎样?
宗法制度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结合 2.宗法制西周宗法制 时空连线:
西周某诸侯妻子生了一个女儿,后来他娶了一个妾,为他生了大儿子A ,二儿子B,此后妻子又生了三儿子C。另外,诸侯还有一个实力强大、一直辅政的弟弟D。诸侯去世后,他的爵位和家业应该如何分配?试分析: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三者的关系。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体现,他们互为表里,相互依存;
礼乐制度:是维护宗法分封制度的工具—以宗法制为核心,具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 王权与神权的紧密结合—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行权力的高度集中——具有相对的延续性(继承性)和稳定性商(铜鼎和甲骨文)分封制宗法制夏400多年、商600多年、周800多年实行王位世袭制,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 三、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材料一 (西周)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
材料二 (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左传》
(1)材料一所述的是什么政治制度?
(2)根据材料一,概括诸侯承担哪些义务(不得摘抄原句)
(3)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出现了什么新问题?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有何历史影响?(1)分封制。
(2)保护周王室;保卫封地,忠于职守;定期朝见周天子并述职。诸侯服从(隶属)周王。
(3)周王室衰微,周王失去天下共主地位。
分封制崩溃。
造成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局面,国家分裂。禹→启,公共权力,王位世袭制确立逐渐解体创始发展臻盛内服与外服制度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本课小结互为表里王位世袭制延续到1912年清朝灭亡分封制西周末期逐渐瓦解,秦朝时消亡以后曾有的朝代用过。宗法制是核心;延续至今,仍有所体现。重点掌握1.夏建立时间、都城、政治制度特点
2.商建立时间、都城、政治制度及特点
3.周建立时间、都城、政治制度
4.分封制的根本目的、对象、义务、作用
5.宗法制的核心(特点)、作用
6.礼乐制度与宗法分封制度的关系
1.“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右图所示柳宗元的文章的主题可能是
A.分封制度 B.王位继承制度
C.郡县制度 D.三公九卿制度【解析】A2.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人的……”。这反映出贾母
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
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解析】C3. 西周实行的宗法制在秦汉以后仍有重大影响,其主要表现是
A.嫡长子继承制 B. 反复出现的分封制
C.三纲五常的伦理观 D.传统的宗族观念【解析】A 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这在之后的皇位继承上表现尤为明显。4.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
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
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
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
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解析】C 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是嫡长子继承制,即王位和财产必须由嫡长子继承,在这一制度下太子亡就应该由太子的嫡长子,也就是明太祖的嫡长孙继承王位。【解析】:D此题考查历史常识“鼎”。鼎本来是古代的烹饪之器,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并在上面镌刻魑魅魍魉的图形。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器而发展为传国重器,国灭则鼎迁,历商至周。所以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故D项正确。5.“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 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
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 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