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必修1第一单元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共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必修1第一单元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共3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2-17 15:07: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7张PPT。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课标要求:
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
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1、萌芽:秦汉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秦:三公九卿——丞相位高权重
西汉:中朝、外朝——亲信、近臣组成决策班子
东汉:尚书台——宫廷秘书机构取代三公位子
魏晋南北朝: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
尚未成为中枢权力机构正式组成部分
建立中朝皇 帝九 卿有事上报执行机构
决策机构
西汉:中朝、外朝 假如你是三省六部的官员,现在文成公主要进藏,需要起草一份昭示天下的诏令,并须执行,应有哪些部门负责?
中拟——门审——尚行;
公主出嫁时的典礼有谁负责?
尚书省——礼部;
文成公主还带去了大量工匠和生产技术,征召工匠又有哪些部门负责?
尚书省——工部课堂设问课堂设问
三省六部制设立的意义1、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
充, 提高了行政效率。
2、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帝。
3、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生了深刻变化,对后世的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⒉确立:隋唐
皇帝1、萌芽:秦汉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2、确立:隋唐⑴构成中书(决策)尚书 (执行)门下(审议)⑵作用①提高了办事效率②利于加强皇权③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生了深刻变化中书省皇帝 ⑵ 元——中书省(一省制) 相权反弹 威胁皇权参知政事
副宰相分行政权枢密院
调兵分财权分军权中书门下
宰相三省⒊演变:⑴宋——二府三司相权再被分割皇权继续加强1、萌芽:秦汉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2、确立:隋唐3、演变⑴宋:二府三司⑵元:中书省(一省制)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二、选官制度(官僚队伍的补充)1、选官制度发展演变八股文 才学门第孝廉军功血缘标准八股取士明清科举制隋唐九品中正东汉末、魏晋南北朝察举征辟汉武帝军功爵制战国、秦、
西汉初世卿世禄西周制度
朝代阅读教材P11,完成下列表格
选官制度发展演变:察举与征辟 东汉末有这样一首歌谣讽刺察举制说:“举
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
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说当时推举出来的秀才
不识字,察选出来的孝廉对父亲不孝顺。被称为
“清白”的人像泥一样污浊,而出身高门的“良将”
却比鸡还胆小。
应该说,察举制和征辟制为国家荐举有德行
有才学的人才,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官僚队伍的
需要,但容易任人唯亲,荐举人与被荐举人也容
易形成小集团。九品中正制 “九品官人法”,仍保持了曹操用人“不计门
第”的原则。曹芳时,司马懿当政,于各州设大
中正,任用世族豪门担任,选取原则以“家世”
为重。从此,“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九
品中正制成为世族地主操纵政权的工具。而靠
世袭为官的士族日
益腐败,缺乏行政
能力,到南朝已经
走向末路。因此,
到隋朝时,它最终
被科举制所取代。 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方面的一个重要建树,被称为中国古代的
“第五大发明”,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那么,什么叫科举制?课堂设问关于科举制关于科举制会试的朱卷金榜皇榜唐代长安大雁塔成为当时考
中进士者题名以显荣耀之处关于科举制 宋代科举考试图 北京国子监内的元代进士题名碑 情景材料材料一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唐·孟郊《登科后》
材料二 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
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王定保《唐摭言·述进士上》
材料三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赵嘏 材料四 “数世白身者,一登龙虎榜。”“朝
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科举考试制度虽然产
生于等级森严的中国封建社会,但其“公开竞
争、平等择优”的精神却具有超越封建时代的特
性,为世界所接纳,它被称之为中国的“第五大
发明”。 情景材料 材料五 1972年,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在
一次对话中说:“现代英国的官吏制度,是仿照
帝制中国的官吏制度而建立的。中国的这种制
度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约在2000年的时间里,
或大或小,它成了统一中国和巩固秩序的支柱。
后来英国也仿效并确立了通过考试选拔任用行
政官员的制度,今天已经广泛普及。”
中国科举文化对东亚文明的发展影响直接
而重大……日本、朝鲜、越南三国是这个科举
文化圈中影响最突出的国家。情景材料 请参考以上材料对科举制的作用作出评价。
你知道它对中国及世界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吗? 课堂设问参考答案 积极:
⒈科举制为贫寒子弟获得参政的机会, 扩大了统治的社会
基础;
⒉也为官僚队伍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有利于保证中华
帝国长期的繁荣昌盛,
⒊以考试作为选官的主要标准 ,是我国政治制度方面的重
要创造,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的高度成熟。 消极:
禁锢了知识分子的创造性,脱离实际。阻碍了文化的发展⒋对西方近现代文官制度的形成起着直接而巨大的影响,
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二、选官制度(官僚队伍的补充)1、选官制度发展演变2、科举制开始分科考试:隋文帝确立科举制:隋炀帝(设进士科,试策取士)完善:唐代3、科举制评价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二、选官制度(官僚队伍的补充)三、监察与谏议(官僚制度的维系)课堂设问 我国古代什么时候开始建立监察制度
的?皇帝为什么要建立监察制度? 不一样,监察的对象是百官,谏议的对象是皇帝的言行和决策。课堂设问 监察和谏议的对象一样吗?为什么?阅读教材,完成下列表格监察与谏议制度演变:秦监察官谏议谏议机构取消御史大夫御史大夫、刺史汉宋通判隋唐门下省宋谏院明清中央:“科道”地方:按察使司情景材料情景材料 材料二 中国历代都有臭名昭著的大贪官出现,
如秦朝的赵高、汉朝的董卓、唐朝的李林甫、宋朝的
秦桧、明朝的魏忠贤、清朝的和珅……等等,层出不
穷。 你能根据上述材料对中国古代的监察和谏议制度作一简要评价吗?参考答案消极: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帝的无上权力,也不能从根本上杜绝官僚队伍的腐败和低效。积极:在整顿吏治,打击地方割据势力,谏正皇帝过失,还是发挥了重要作用。课堂思考 请思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成熟的表现及特点?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二、选官制度(官僚队伍的补充)三、监察与谏议(官僚制度的维系)1、监察与谏议制度演变2、评价2、特点1、表现⑴三省六部制⑶监察制度⑵科举制⑴权力高度集中,以君权为中心。⑵人治高于法制四、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成熟⑶对官吏的控制和监督逐渐加强⑷始终充斥着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⑸君权和中央权力不断加强,相权和地方权力不断减弱。课堂总结 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监察与谏议制
的确立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高度成
熟。这既是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发展的需
要,又反映了汉唐以来,统治者为保持统
治基础的稳固而进行的政治制度结构改革
的聪明智慧。
以上这些政治制度在朝代的更替中发
生了哪些变化?我们将在下一节课来探讨
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