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浙江各地中考一模真题汇编
专题13 水溶液答题卡
试卷类型:A
姓名: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
一.选择题(共17小题)(请用2B铅笔填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16 17
[A] [B] [C] [D] [A] [B] [C] [D]
二.填空题(共7小题)(请在各试题的答题区内作答)
18. 19. 20. 21. 22. 23. 24.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请在各试题的答题区内作答)
25.答:
26.答:
四.解答题(共4小题)(请在各试题的答题区内作答)
27.答:
28.答:
29.答:
30.答: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年浙江各地中考一模真题汇编 专题13 水溶液(解析版)
一.选择题(共17小题)
1.(2023 南浔区一模)春夏秋冬,景色各异。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露珠晶莹
C.秋天,霜满枝头 D.冬天,大雪纷飞
【答案】A
【解答】解:A、春天,冰雪消融,属于熔化现象,故A符合题意;
B、夏天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秋天的霜,是由气态的水蒸气直接变为固态的霜,属于凝华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冬天的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2023 瑞安市校级一模)如图是一款家用烘鞋器的宣传广告语。下列操作最有利于湿鞋变干的是( )
A.升高温度,调大风速 B.升高温度,调小风速
C.降低温度,调大风速 D.降低温度,调小风速
【答案】A
【解答】解:A.升高温度,调大风速,提高了液体的温度、加快了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水分蒸发加快,最有利于湿鞋变干,故A符合题意;
B.升高温度,调小风速,提高了液体的温度、减慢了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水分蒸发不一定加快,不是最有利于湿鞋变干的方法,故B不符合题意;
C.降低温度,调大风速,降低了液体的温度、加快了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水分蒸发不一定加快,不是最有利于湿鞋变干的方法,故C不符合题意;
D.降低温度,调小风速,降低了液体的温度、减慢了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水分蒸发减慢,不利于湿鞋变干,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2023 天台县一模)某兴趣小组开展蔬菜染色再生纸的项目化学习,经历了以下三个环节的探索。
①制作红色紫甘蓝提取液:紫甘蓝粉碎,加入稀盐酸,充分搅拌后过滤取滤液备用。
②制作原色纸浆:废纸剪碎,热水浸泡成糊状后加入淀粉,搅拌得到原色纸浆。
③制作染色纸张:
某同学在制作染色纸张时,将湿纸张放在电风扇前风干。给湿纸张吹风能加快湿纸变干的主要原因是( )
A.升高湿纸的温度
B.增大湿纸的表面积
C.改变湿纸中的液体种类
D.加快湿纸表面的空气流动
【答案】D
【解答】解:给湿纸张吹风能加快湿纸表面的空气流动,加快水分的蒸发,加快湿纸变干。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4.(2023 莲都区一模)春夏秋冬,景色各异。下列四季景观现象中,需要吸热的是( )
A.初春冰雪消融 B.盛夏墙壁“冒汗”
C.金秋露珠晶莹 D.深冬白雪皑皑
【答案】A
【解答】解:A、初春,冰雪消融,属于熔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故A符合题意;
B、盛夏,墙壁“冒汗”,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液化需要放出热量,故B不符合题意;
C、金秋露珠晶莹,露珠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出热量,故C不符合题意;
D、深冬白雪皑皑,雪花形成,属于凝华现象,需要放出热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2023 南湖区一模)北京冬奥会开幕式采用24节气倒计时,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霜降”节气到来,路边草木附着一层白色的霜,霜形成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凝华 B.升华 C.凝固 D.液化
【答案】A
【解答】解: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固态小冰晶,是凝华现象。
故选:A。
6.(2023 莲都区一模)在学校科技节中,小科制作了一个“天气瓶”。该天气瓶通过樟脑在酒精溶液中的溶解情况反映温度变化。如图为该天气瓶在三种不同气温下的状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瓶中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甲>乙>丙
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丙
D.樟脑在酒精溶液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答案】B
【解答】解:A、乙、丙中有樟脑晶体存在,说明是瓶内溶液一定为相应气温下的饱和溶液,甲没有樟脑晶体存在,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图示可知,甲中樟脑完全溶解,乙中樟脑晶体比丙中少,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甲>乙>丙,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图示可知,甲中樟脑完全溶解,乙中樟脑晶体比丙中少,甲、乙、丙中溶剂的质量相等,则甲>乙>丙,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图示可知,“天气瓶”在降温时,瓶内会出现晶体,温度越低,析出的晶体越多,樟脑在酒精溶液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
7.(2023 滨江区一模)一定温度下,对固体甲的水溶液恒温蒸发,实验记录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②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B.③和④溶液中,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①~②中,溶质、溶剂和溶液的质量都在减小
D.①~④中,随着水不断蒸发,甲的溶解度逐渐减小
【答案】B
【解答】解:A、第一次蒸发10g水,没有晶体析出,所得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是恰好饱和,故选项说法错误。
B、③和④均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选项说法正确。
C、①~②中,溶剂和溶液的质量在减小,溶质质量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D、①~④中,随着水不断蒸发,由于是恒温蒸发,温度不变,甲的溶解度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8.(2023 南浔区一模)20℃时,将20克的食盐加入到5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静置,观察到如图现象。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静置后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C.水是溶质,食盐是溶剂 D.形成的溶液质量为70克
【答案】B
【解答】解:A、20℃时,将20克的食盐加入到5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静置,有不能继续溶解的食盐存在,则静置后的溶液是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C、食盐是溶质,水是溶剂,故选项说法错误。
D、20℃时,将20克的食盐加入到5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静置,有不能继续溶解的食盐存在,则形成的溶液质量小于70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9.(2023 北仑区一模)在室温下,小乐完成了如下实验,若固体A(不含结晶水)溶于水既不吸热,也不放热,且实验过程中。不考虑水的蒸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室温下,溶液①为饱和溶液
B.在t℃时,A的溶解度一定为50克
C.溶液②和溶液④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D.溶液③和溶液④的溶液质量相同
【答案】C
【解答】解:A.在室温下,溶液①溶质全部溶解,故不一定为饱和溶液;错误;
B.在t℃时,10g物质A全部溶解到20g水中不一定得到饱和溶液,故在t℃时,A的溶解度不一定为50克;
C.由图示可知,溶液②和溶液④都是室温时,且溶质和溶剂的质量相等,故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D.由图示可知,溶液③是在t℃时,10g物质A全部溶解到20g水中;溶液④是由t℃冷却到室温时,由溶液②可知会有晶体析出的,故溶液③和溶液④的溶液质量不相同;
故选:C。
10.(2023 天台县一模)已知KNO3在20℃、30℃时的溶解度分别为31.6g、45.8g。某同学按如图所示步骤进行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Ⅰ中KNO3的质量分数为10.0%
B.Ⅱ的溶液是KNO3的不饱和溶液
C.Ⅱ中KNO3的质量分数是Ⅰ中的2倍
D.Ⅲ中有KNO3晶体析出
【答案】B
【解答】解:A、KNO3在30℃时的溶解度为45.8g,该温度下,I中硝酸钾的质量为5g均溶解在50g水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为:×100%≈9.1%,故A错误;
B、KNO3在30℃时的溶解度为45.8g,即100g水中溶解45.8g硝酸钾达到饱和,50g水中最多溶解22.9g,该温度下,Ⅱ中溶液是10g硝酸钾溶解在50g水中形成的,是不饱和溶液,故B正确;
C、Ⅰ中含有的KNO3的质量是5g,Ⅱ中含有的KNO3的质量是10g,溶剂的质量为50g,Ⅰ中KNO3的质量分数是9.1%,Ⅱ中KNO3的质量分数是×100%≈16.7%,故C错误;
D、KNO3在20℃时的溶解度为31.6g,即100g水中溶解31.6g硝酸钾达到饱和,50g水中最多溶解15.8g,而降温前,50g水中只溶解硝酸钾10g,所以Ⅲ中没有KNO3晶体析出,故D错误。
故选:B。
11.(2023 拱墅区校级一模)如图为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下列有关操作与目的分析均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 目的
A 用剩的食盐放回原试剂瓶 避免浪费
B 天平调平后在左、右托盘中各垫一张相同的纸 保证称取的食盐质量更准确
C 用50mL量筒代替天平量取所需的水 更加简便
D 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 增加食盐的溶解能力
A.A B.B C.C D.D
【答案】C
【解答】解:A、对化学实验中的剩余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以免污染试剂,故选项说法错误。
B、天平调平后在左、右托盘中各垫一张相同的纸,并不是为了保证称取的食盐质量更准确,而是因为避免污染天平,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用量筒替代天平量取所需的水,更加简便,故选项说法正确。
D、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是为了加速食盐的溶解速率,而不是食盐的溶解能力,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12.(2023 淳安县一模)小金同学在工具书中查到NaOH在水中的溶解度(见表)。通过分析他得出以下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温度/℃ 20 40
溶解度/g 109 129
A.温度对NaOH的溶解度有影响
B.NaOH易溶于水
C.40℃,129gNaOH溶解在100水中达到饱和
D.将40℃的100g饱和NaOH溶液降温至20℃,析出固体20g
【答案】D
【解答】解:A、由NaOH在水中的溶解度数据,温度升高,氢氧化钠的溶解度增大,温度对NaOH的溶解度有影响,故选项说法正确。
B、20℃时NaOH的溶解度为109g,溶解度大于10g,则氢氧化钠易溶于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C、40℃时,氢氧化钠的溶解度为129g,则40℃时,129gNaOH溶解在100水中达到饱和,故选项说法正确。
D、40℃时,氢氧化钠的溶解度为129g,40℃的100g饱和NaOH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小于100g,将40℃的100g饱和NaOH溶液降温至20℃,析出固体的质量小于20g,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3.(2023 鄞州区校级一模)小宁在配制硝酸钾溶液时得到如表数据,据此分析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序号 温度/℃ 水的质量/克 加入硝酸钾的质量/克 所得溶液的质量/克
① 10 100 40 120.9
② 60 100 40 140
A.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0.9克
B.②所得溶液不一定是6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C.若通过加热将①中剩余硝酸钾全部溶解,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加热前保持一致
D.若将②所得溶液降温至10℃,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
【答案】C
【解答】解:A、10℃时,在100g的水中,加入40g的硝酸钾,形成溶液的质量为120.9g,所以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0.9g,故A正确;
B、②中的固体全部溶解,因此②所得溶液不一定是6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故B正确;
C、若通过加热将①中剩余硝酸钾全部溶解,溶质质量增大,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故C错误;
D、②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8.6%,降温至10℃,溶质质量分数变成×100%≈17.3%,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故D正确。
故选:C。
14.(2023 杭州一模)有20℃等质量的两份饱和石灰水,一份冷却到10℃;另一份加入少量生石灰后,温度仍保持20℃.这两种情况下都不改变的量是( )
A.Ca(OH)2的溶解度 B.溶剂的质量
C.溶液的质量 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D
【解答】解:A、影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的因素为温度,在不同温度下氢氧化钙溶解度不同,故A选项不正确
B、加入生石灰后,生石灰要和水反应而使溶剂的质量减少,故B选项不正确;
C、加入生石灰后,生石灰要和水反应而使溶剂的质量减少因温度不变仍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部分溶质析出溶液的质量不再相等,故C选项不正确;
D、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升高,降低温度后溶液变为不饱和但溶液组成未改变;加入生石灰的溶液会吸收少量水分,由于温度不变,所以氢氧化钙的溶解度也不变,即溶液依然为20℃的饱和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所以在这两个过程中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都不变,故D选项正确。
故选:D。
15.(2023 海曙区一模)甲图是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20℃时,取两种物质各36g分别溶解在100g水中,温度从20℃升高至50℃,如图乙、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图甲中,P点时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不相等
B.在图乙中,A烧杯内溶解的是氯化钠
C.在图丙中,B烧杯内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D.在图丙中,A烧杯内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6%
【答案】B
【解答】解:A、在图甲中,P点是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的交点,P点时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相等,故A错误;
B、在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在图乙中,A中溶质全部溶解了,B中溶质有剩余,A烧杯内溶解的是氯化钠,故B正确;
C、由上述分析可知,在B中溶解的是硝酸钾,在50℃硝酸钾的溶解度是85.5g,现在只溶解了36g,是不饱和溶液,故C错误;
D、在图丙中,A烧杯内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6.5%,故D错误。
故选:B。
16.(2023 秀洲区校级一模)固体物质a、b、c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将接近饱和的c溶液通过降温变为饱和溶液
B.将t2℃时b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C.分别将a和c的饱和溶液从t1℃升温至t2℃,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是a增大、c减小
D.t2℃时,将30ga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可得75ga的饱和溶液
【答案】D
【解答】解:A、c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t1℃时,将接近饱和的c溶液通过降温,溶解度增大,溶液仍为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B、温度降低b的溶解度减小,b的饱和溶液中b会结晶析出,故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C、分别将a和c的饱和溶液从t1℃升温至t2℃,a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a的溶解度增大,但溶液的组成没有发生改变,溶质质量分数不变;c的溶解度减小,有晶体析出,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D、t2℃时,a的溶解度为50g,含义是t2℃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50ga,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则t2℃时,将30ga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最多能溶解25g,可得75ga的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7.(2023 临安区一模)20℃时,将45g氯化钠均分成五份,依次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氯化钠质量/g 9 18 27 36 45
溶液质量/g 109 118 127 136 136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实验③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B.实验④所得溶液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C.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100g 水
D.将实验①所得溶液蒸发50g水,冷却到20℃,溶液达到饱和
【答案】C
【解答】解:A、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的质量为36g,则实验③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并不最大,而是实验④和⑤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故A错误;
B、实验④和⑤可知,该温度下的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6g氯化钠,因此实验④所得溶液是20℃时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故B错误;
C、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的质量为36g,即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100g水,故C正确;
D、因为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100g 水,则该温度下的50g水中最多能溶解18g氯化钠,因此将实验①所得溶液蒸发50g水,冷却到20℃,溶液达不到饱和,故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共7小题)
18.(2023 南湖区一模)老鸭汤是一道以美味著称的传统汤菜,制作原料主要有鸭、水、调料等。
(1)烹饪时,下列调料中与水充分混合形成溶液的有 AB 。(选填字母)
A.食盐 B.料酒 C.植物油 D.胡椒粉
(2)为确定烧好的整锅鸭汤咸淡情况,可用调羹舀一勺汤进行品尝,因为一勺汤与整锅汤的咸淡情况是一致的,这体现了溶液 均一 的特点。
【答案】(1)AB;
(2)均一.
【解答】解:(1)A、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A正确;
B、料酒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B正确;
C、植物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乳浊液,故C错;
D、胡椒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悬浊液,故D错。
(2)溶液具有均一性,各部分性质都相同,一勺汤与整锅汤的咸淡情况是一致的。
故答案为:(1)AB;
(2)均一.
19.(2023 婺城区一模)在室温下完成如下实验,若固体A(不含结晶水)溶于水既不吸热,也不放热,且实验过程中不考虑水的蒸发。请回答:
(1)上述四种溶液中一定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 溶液① 。
(2)四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 ③>②=④>① 。(均用序号表示)
【答案】(1)溶液①;
(2)③>②=④>①。
【解答】解:(1)室温下,向20g水中加入5gA,全部溶解;向溶液①中再加入5gA,部分溶解,说明溶液①是不饱和溶液,溶液②是饱和溶液;加热到t℃,全部溶解,溶液③可能是恰好饱和的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降温至室温,有晶体析出,溶液④一定是饱和溶液。
(2)溶液①②③④中溶剂的质量相等,所含溶质的质量大小关系是③>②=④>①,则四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③>②=④>①。
20.(2023 义乌市一模)20℃时,向3个盛有100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50克、25克、5克同种固体物质,充分溶解后,静置,现象如图所示。
(1)A、B、C三只烧杯中的溶液,其中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 A (填编号)烧杯中的溶液;
(2)20℃时,该固体物质溶解度S的取值范围是 25克≤S<50克 。(用含S的不等式表示)
【答案】(1)A;
(2)25克≤S<50克。
【解答】解:(1)20℃时,向3个盛有100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50克、25克、5克同种固体物质,充分溶解后,静置,A烧杯中固体未完全溶解,说明A烧杯中的溶液是饱和溶液,B烧杯中的溶液是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C烧杯中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故A、B、C三只烧杯中的溶液,其中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A烧杯中的溶液;
(2)20℃时,50克固体物质不能完全溶解在100克水中,则该固体物质溶解度S<50克,25克固体物质能完全溶解在100克水中,则该固体物质溶解度S≥25克,故20℃时,该固体物质溶解度S的取值范围是25克≤S<50克。
21.(2023 衢江区一模)常温下,取100克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先按实验1将NaCl溶液分成两等份,再进行实验2操作,如图所示。完成下列问题:
(1)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需要用天平称取食盐固体 5 克。
(2)完成实验2操作后,比较甲、乙两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其大小关系是:甲 小于 乙(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答案】(1)5;
(2)小于。
【解答】解:(1)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需要用天平称取食盐固体的质量为100g×5%=5g。
(2)溶液具有均一性,实验2中甲、乙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向甲中加入5g水,向乙中加入5g氯化钠,甲中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乙中溶质质量分数增大,则大小关系是甲小于乙。
22.(2023 鄞州区一模)Zn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1)20℃时,ZnSO4的溶解度 大于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5g/100g水。
(2)70℃时,N点对应的ZnSO4溶液是 不饱和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答案】(1)大于;
(2)不饱和。
【解答】解:(1)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00%,20℃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5%,则20℃时,ZnSO4的溶解度大于35g/100g水。
(2)70℃时,N点位于对应曲线的下方,70℃时,N点对应的ZnSO4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23.(2023 鹿城区校级一模)小温学习了有关溶液的知识后,进行了如下探究:(已知: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1)实验一中ABCD 四个烧杯中的液体,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 CD (填字母,可多选)。
(2)实验二中①③④三个烧杯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④③① (用序号表示)。
【答案】(1)CD;
(2)④③①。
【解答】解:(1)依据饱和溶液的概念可知,D中有固体出现,一定是饱和溶液;C→D加入20克氯化钾但是溶液质量没有改变,所以断定C中是恰好饱和;
(2)①中的溶液经过恒温蒸发溶剂,得到③,所以溶质质量分数①<③,④是高温时的饱和溶液,所以溶质质量分数④>③,所以实验二中①③④三个烧杯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④③①。
24.(2023 丽水一模)下图是配制50克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请回答:
(1)实验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 5 克。
(2)称量时,若天平指针偏右,则下一步的操作是 增加氯化钠的质量直至天平平衡 。
【答案】(1)5;
(2)增加氯化钠的质量直至天平平衡。
【解答】解:(1)由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可知,配制50克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50g×10%=5g;
(2)天平称量正确的操作是左物右码,称量时,指针偏右说明所加左盘的氯化钠质量偏小,则下一步的操作是增加氯化钠的质量直至天平平衡。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25.(2023 丽水一模)人们都说:“被100℃的水蒸气烫伤,要比被100℃的热水烫伤严重得多”。对此,小科设计了以下实验验证:
①将一定质量温度为tl的冷水装入一个双层玻璃真空保温杯中,液面如图甲所示位置,标记为A;
②向杯中插入导管,将100℃的水蒸气通入保温杯的冷水中(水蒸气全部被吸收),发现杯中水面明显上升;
③一段时间后,停止通入水蒸气,移出导管后,杯中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标记为B,再测出此时杯中水的温度为t2,比较发现t2高于tl。
(1)杯中水面上升是通入的水蒸气发生 液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的结果;
(2)小华认为小科的实验还不足以证明他的观点,小华的改进步骤如下:
①再取一个相同的保温杯,在保温杯中倒入与第一个保温杯中质量相同,温度为tl的冷水;
②然后向杯中倒入100℃的沸水直至B处;
③摇匀后测出此时保温杯中的水温为t3,若t3低于 t2 (选填“tl”或“t2”),则可以说明“被100℃的水蒸气烫伤更严重”是因为100℃的水蒸气变成100℃的热水时,还会放出热量。
(3)为了防止在开盖时被水蒸气烫伤,你认为下列开盖方法最安全的是 B 。
【答案】(1)液化;(2)t2;(3)B。
【解答】解:(1)将100℃的水蒸气通入保温杯的冷水中,水蒸气受冷就会液化,形成水,所以发现杯中水面明显上升;
(2)由控制变量法可知,向杯中倒入100℃的沸水,水面应到达B处,摇匀后测出此保温杯中水温t3,并与t2比较,t3低于t2,则可以得出“被100℃的水蒸气烫伤更严重”是因为100℃的水蒸气变成100℃的热水时,还需放出热量;
(3)为了防止在开盖时被水蒸气烫伤,你认为下列开盖方法最安全的是B,让水蒸气从另一侧冒出。
故答案为:(1)液化;(2)t2;(3)B。
26.(2022 金华模拟)某同学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表格中记录的数据反映了水温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关系。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
温度/℃ 91 93 95 97 99 99 99 99 99 ……
(1)这位同学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乙所示,则图 a 是水沸腾时的情况。从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 99 ℃。
(2)小新和小明也在实验室里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选用的实验装置与该同学相同,他们依据各自的实验数据绘制了水沸腾的图像如图丙所示,造成图丙中c、d图像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水的质量不同 。
【答案】(1)a;99;(2)水的质量不同。
【解答】解:(1)根据乙图可知,a图中的气泡在上升时体积逐渐变大,因此为水的沸腾过程。根据表格可知,对水加热时,水温保持99℃不变,则水的沸点为99℃。
(2)根据丙图可知,两杯水升高的温度相同,比热容相同,d加热时间长,吸收的热量多少,根据公式Q=cmΔt可知,d比c的质量大,即两个图像存在差异的原因是:水的质量不同。
故答案为:(1)a;99;(2)水的质量不同。
四.解答题(共4小题)
27.(2023 新昌县一模)根据图示实验和硝酸钾溶解度表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21 32 46 64 86 110
(1)②中未溶解的硝酸钾的质量为 4 克。
(2)③中硝酸钾溶液为 不饱和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计算③中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精确到0.1%)。
【答案】(1)4;
(2)不饱和;
(3)28.6%。
【解答】解:(1)20℃时,硝酸钾溶解度为32g,则20℃时,50g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16g,则②中未溶解的硝酸钾的质量为10g+10g﹣16g=4g。
(2)60℃时,硝酸钾溶解度为110g,则60℃时,50g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55g,③中硝酸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20g,为不饱和溶液,
(3)③中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8.6%。
答:③中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8.6%。
28.(2023 瑞安市模拟)喷泉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存在压强差.
(1)如图(a)是一个喷泉实验装置,在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胶头滴管及烧杯中分别盛有液体.下列组合中不可能形成喷泉的是 B .
A.HCl和H2O B.O2和H2O
C.NH3和H2O D.CO2和NaOH溶液
(2)某学生积极思考产生喷泉的其他方法,并设计了如图(b)所示的装置.
①在图(b)的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反应后可能产生喷泉的是 D .
A. Cu与稀盐酸 B. NaHCO3与NaOH溶液
C. CaCO3与稀硫酸 D. NH4HCO3与稀盐酸
②在图(b)锥形瓶外放一水槽,瓶中加入酒精,水槽中加入冷水后,再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结果也产生了喷泉.水槽中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A .
A.浓硫酸 B.食盐 C.硝酸钾 D.硫酸铜
这种方法产生喷泉的原理是 浓硫酸溶于水放热升温,使酒精加快挥发锥形瓶内气压增大而产生喷泉 .
(3)城市中常见的人造喷泉及火山爆发的原理与上述 b 装置的原理相似.
【解答】解:(1)A.HCl和H2O混合,则氯化氢会溶于水而导致气体减少,压强变小,会形成喷泉;
B、氧气不易溶于水,不会导致压强大的变化,不会形成喷泉;
C.氨气易溶于水,会导致气体减少,压强变小,会形成喷泉;
D.CO2和NaOH溶液会反应导致气体减少,压强变小,会形成喷泉;
故填:B;
(2)①A. Cu与稀盐酸不反应,锥形瓶内的压强不变,不会形成喷泉;
B. NaHCO3与NaOH溶液混合不会产生气体,压强不变,不会形成喷泉;
C. CaCO3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但是生成的硫酸钙覆盖在碳酸钙的表面会阻止反应的进行,压强变化不大,不会形成喷泉;
D. NH4HCO3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压强增大,会形成喷泉;
故填:D;
②要形成喷泉,则是该物质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导致温度升高,压强变大,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正确;食盐溶于水温度不变,错误;硝酸钾溶于水温度降低,错误;硫酸铜溶于水温度不变,错误,故填:A;浓硫酸溶于水放热升温,使酒精加快挥发锥形瓶内气压增大而产生喷泉;
(3)人造喷泉及火山爆发的原理与b装置类似,故填:b.
29.(2023 龙湾区模拟)盐度计常用于卤水制作时快速测定食盐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仪器,可防止盐分摄入过多引起高血压、中风等心血管疾病。某项目化学习小组开展了自制简易盐度计活动,过程如下:
【资料】食盐溶液的导电能力与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有关:溶液溶质质量分数越大,导电能力越强,电阻越小。它们的关系如下表所示:20℃下食盐溶液的电阻大小随溶质质量分数变化表
溶质质量分数(%) 0.5 1.4 4.1 7.9 10.3 15.7 20.5 23.9 26.5
电阻(Ω) 193.6 105.4 44.8 25.0 19.4 13.0 10.0 8.6 8.0
【制作】图甲为盐度计工作电路图,电极a、b分别夹在烧杯内壁两侧,R0 是阻值为4欧的定值电阻,电源电压为6伏,电压表的量程为0﹣3伏。当烧杯内倒满卤水时,可通过电压表的示数来反映食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小组同学每次实验时都将电极a、b分别夹在烧杯内壁两侧”这一操作的目的是 需要控制变量,使实验结果不受电极位置影响 。
(2)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克。请通过计算说明该电压表能否测出此时饱和食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改进】某小组发现温度越高,食盐溶液的导电能力越强。为了消除温度带来的影响,请选择以下两种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方式完成回答。
①用热敏电阻代替定值电阻,现有A、B两种电阻,它们的阻值随温度变化规律如图乙。请选择合适的热敏电阻使盐度计的测量不会受温度影响并说明理由。
②现有C、D两种电源,它们的电压随温度变化规律如图丙。请选择合适的电源使盐度计的测量不会受温度影响并说明理由。
【答案】(1)需要控制变量,使实验结果不受电极位置影响;
(2)可以测量;
(3)①B;②D。
【解答】解:(1)电阻与物体截面积、长度有关,如果每次电极位置不同,那么电流通过的液体截面积、长度可能不同,所以需要控制变量,保证电极位置不变,因此“小组同学每次实验时都将电极a、b分别夹在烧杯内壁两侧”这一操作的目的是控制变量,使实验结果不受电极位置影响;
(2)溶液质量分数W=×100%≈26.5%,查表得溶液电阻:R1=8Ω,根据串联分压,R0两端电压U0=×U总=×6V=2V,在电压表示数范围内,可以测量;
(3)①温度升高,食盐溶液导电能力增强,电阻下降,在总电压不变的情况下,为了使R0两端电压表示数不变,即要求热敏电阻和食盐溶液电阻比例一定,热敏电阻阻值也要相应下降,故选:B;
②根据(2)中分析可知,U0=×U总,R0不变,R1下降,即 增大,那么U总必须和R1 一样,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选D。
故答案为:
(1)需要控制变量,使实验结果不受电极位置影响;
(2)可以测量;
(3)①B;②D。
30.(2022 文成县一模)文成县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开设的活动课程丰富多彩,其中有一节实践课就是制作豆腐。其制作的主要工艺流程为:泡豆→磨浆→滤渣→煮浆→点浆→成型。
(1)上述工艺流程中,磨浆属于 物理 变化;其中滤渣就是把豆渣从豆浆中分离(如图甲),此过程与图 过滤 过程的原理相同。
(2)豆浆煮开,稍冷却后再用浓度为30%的盐卤溶液进行点浆。实践基地老师提前准备了4.5kg的干黄豆制作豆腐,已知1kg的干黄豆需用盐卤固体10g,则需要多少克的水才能配制出符合点浆的盐卤溶液?
【答案】(1)物理;过滤;
(2)105g。
【解答】解:(1)在制豆腐工艺流程中,磨浆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用过滤的方法将豆腐与水分离;
(2)已知1kg的干黄豆需用盐卤固体10g,4.5kg的干黄豆制作豆腐需用盐卤固体的质量:4.5×10g=45g;
设需要水的质量为x。
=30%
解得:x=105g。
答:需要105克的水才能配制出符合点浆的盐卤溶液。
故答案为:(1)物理;过滤;(2)105g。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年浙江各地中考一模真题汇编 专题13 水溶液(原卷版)
一.选择题(共17小题)
1.(2023 南浔区一模)春夏秋冬,景色各异。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露珠晶莹
C.秋天,霜满枝头 D.冬天,大雪纷飞
2.(2023 瑞安市校级一模)如图是一款家用烘鞋器的宣传广告语。下列操作最有利于湿鞋变干的是( )
A.升高温度,调大风速 B.升高温度,调小风速
C.降低温度,调大风速 D.降低温度,调小风速
3.(2023 天台县一模)某兴趣小组开展蔬菜染色再生纸的项目化学习,经历了以下三个环节的探索。
①制作红色紫甘蓝提取液:紫甘蓝粉碎,加入稀盐酸,充分搅拌后过滤取滤液备用。
②制作原色纸浆:废纸剪碎,热水浸泡成糊状后加入淀粉,搅拌得到原色纸浆。
③制作染色纸张:
某同学在制作染色纸张时,将湿纸张放在电风扇前风干。给湿纸张吹风能加快湿纸变干的主要原因是( )
A.升高湿纸的温度
B.增大湿纸的表面积
C.改变湿纸中的液体种类
D.加快湿纸表面的空气流动
4.(2023 莲都区一模)春夏秋冬,景色各异。下列四季景观现象中,需要吸热的是( )
A.初春冰雪消融 B.盛夏墙壁“冒汗”
C.金秋露珠晶莹 D.深冬白雪皑皑
5.(2023 南湖区一模)北京冬奥会开幕式采用24节气倒计时,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霜降”节气到来,路边草木附着一层白色的霜,霜形成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凝华 B.升华 C.凝固 D.液化
6.(2023 莲都区一模)在学校科技节中,小科制作了一个“天气瓶”。该天气瓶通过樟脑在酒精溶液中的溶解情况反映温度变化。如图为该天气瓶在三种不同气温下的状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瓶中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甲>乙>丙
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丙
D.樟脑在酒精溶液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7.(2023 滨江区一模)一定温度下,对固体甲的水溶液恒温蒸发,实验记录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②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B.③和④溶液中,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①~②中,溶质、溶剂和溶液的质量都在减小
D.①~④中,随着水不断蒸发,甲的溶解度逐渐减小
8.(2023 南浔区一模)20℃时,将20克的食盐加入到5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静置,观察到如图现象。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静置后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C.水是溶质,食盐是溶剂 D.形成的溶液质量为70克
9.(2023 北仑区一模)在室温下,小乐完成了如下实验,若固体A(不含结晶水)溶于水既不吸热,也不放热,且实验过程中。不考虑水的蒸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室温下,溶液①为饱和溶液
B.在t℃时,A的溶解度一定为50克
C.溶液②和溶液④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D.溶液③和溶液④的溶液质量相同
10.(2023 天台县一模)已知KNO3在20℃、30℃时的溶解度分别为31.6g、45.8g。某同学按如图所示步骤进行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Ⅰ中KNO3的质量分数为10.0%
B.Ⅱ的溶液是KNO3的不饱和溶液
C.Ⅱ中KNO3的质量分数是Ⅰ中的2倍
D.Ⅲ中有KNO3晶体析出
11.(2023 拱墅区校级一模)如图为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下列有关操作与目的分析均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 目的
A 用剩的食盐放回原试剂瓶 避免浪费
B 天平调平后在左、右托盘中各垫一张相同的纸 保证称取的食盐质量更准确
C 用50mL量筒代替天平量取所需的水 更加简便
D 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 增加食盐的溶解能力
A.A B.B C.C D.D
12.(2023 淳安县一模)小金同学在工具书中查到NaOH在水中的溶解度(见表)。通过分析他得出以下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温度/℃ 20 40
溶解度/g 109 129
A.温度对NaOH的溶解度有影响
B.NaOH易溶于水
C.40℃,129gNaOH溶解在100水中达到饱和
D.将40℃的100g饱和NaOH溶液降温至20℃,析出固体20g
13.(2023 鄞州区校级一模)小宁在配制硝酸钾溶液时得到如表数据,据此分析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序号 温度/℃ 水的质量/克 加入硝酸钾的质量/克 所得溶液的质量/克
① 10 100 40 120.9
② 60 100 40 140
A.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0.9克
B.②所得溶液不一定是6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C.若通过加热将①中剩余硝酸钾全部溶解,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加热前保持一致
D.若将②所得溶液降温至10℃,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
14.(2023 杭州一模)有20℃等质量的两份饱和石灰水,一份冷却到10℃;另一份加入少量生石灰后,温度仍保持20℃.这两种情况下都不改变的量是( )
A.Ca(OH)2的溶解度 B.溶剂的质量
C.溶液的质量 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5.(2023 海曙区一模)甲图是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20℃时,取两种物质各36g分别溶解在100g水中,温度从20℃升高至50℃,如图乙、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图甲中,P点时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不相等
B.在图乙中,A烧杯内溶解的是氯化钠
C.在图丙中,B烧杯内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D.在图丙中,A烧杯内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6%
16.(2023 秀洲区校级一模)固体物质a、b、c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将接近饱和的c溶液通过降温变为饱和溶液
B.将t2℃时b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C.分别将a和c的饱和溶液从t1℃升温至t2℃,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是a增大、c减小
D.t2℃时,将30ga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可得75ga的饱和溶液
17.(2023 临安区一模)20℃时,将45g氯化钠均分成五份,依次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氯化钠质量/g 9 18 27 36 45
溶液质量/g 109 118 127 136 136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实验③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B.实验④所得溶液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C.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100g 水
D.将实验①所得溶液蒸发50g水,冷却到20℃,溶液达到饱和
二.填空题(共7小题)
18.(2023 南湖区一模)老鸭汤是一道以美味著称的传统汤菜,制作原料主要有鸭、水、调料等。
(1)烹饪时,下列调料中与水充分混合形成溶液的有 。(选填字母)
A.食盐 B.料酒 C.植物油 D.胡椒粉
(2)为确定烧好的整锅鸭汤咸淡情况,可用调羹舀一勺汤进行品尝,因为一勺汤与整锅汤的咸淡情况是一致的,这体现了溶液 的特点。
19.(2023 婺城区一模)在室温下完成如下实验,若固体A(不含结晶水)溶于水既不吸热,也不放热,且实验过程中不考虑水的蒸发。请回答:
(1)上述四种溶液中一定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 。
(2)四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 。(均用序号表示)
20.(2023 义乌市一模)20℃时,向3个盛有100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50克、25克、5克同种固体物质,充分溶解后,静置,现象如图所示。
(1)A、B、C三只烧杯中的溶液,其中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 (填编号)烧杯中的溶液;
(2)20℃时,该固体物质溶解度S的取值范围是 。(用含S的不等式表示)
21.(2023 衢江区一模)常温下,取100克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先按实验1将NaCl溶液分成两等份,再进行实验2操作,如图所示。完成下列问题:
(1)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需要用天平称取食盐固体 克。
(2)完成实验2操作后,比较甲、乙两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其大小关系是:
甲 乙(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2.(2023 鄞州区一模)Zn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1)20℃时,ZnSO4的溶解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5g/100g水。
(2)70℃时,N点对应的ZnSO4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3.(2023 鹿城区校级一模)小温学习了有关溶液的知识后,进行了如下探究:(已知: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1)实验一中ABCD 四个烧杯中的液体,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 (填字母,可多选)。
(2)实验二中①③④三个烧杯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用序号表示)。
24.(2023 丽水一模)下图是配制50克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请回答:
(1)实验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 克。
(2)称量时,若天平指针偏右,则下一步的操作是 。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25.(2023 丽水一模)人们都说:“被100℃的水蒸气烫伤,要比被100℃的热水烫伤严重得多”。对此,小科设计了以下实验验证:
①将一定质量温度为tl的冷水装入一个双层玻璃真空保温杯中,液面如图甲所示位置,标记为A;
②向杯中插入导管,将100℃的水蒸气通入保温杯的冷水中(水蒸气全部被吸收),发现杯中水面明显上升;
③一段时间后,停止通入水蒸气,移出导管后,杯中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标记为B,再测出此时杯中水的温度为t2,比较发现t2高于tl。
(1)杯中水面上升是通入的水蒸气发生 (填物态变化名称)的结果;
(2)小华认为小科的实验还不足以证明他的观点,小华的改进步骤如下:
①再取一个相同的保温杯,在保温杯中倒入与第一个保温杯中质量相同,温度为tl的冷水;
②然后向杯中倒入100℃的沸水直至B处;
③摇匀后测出此时保温杯中的水温为t3,若t3低于 (选填“tl”或“t2”),则可以说明“被100℃的水蒸气烫伤更严重”是因为100℃的水蒸气变成100℃的热水时,还会放出热量。
(3)为了防止在开盖时被水蒸气烫伤,你认为下列开盖方法最安全的是 。
26.(2022 金华模拟)某同学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表格中记录的数据反映了水温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关系。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
温度/℃ 91 93 95 97 99 99 99 99 99 ……
(1)这位同学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乙所示,则图 是水沸腾时的情况。从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 ℃。
(2)小新和小明也在实验室里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选用的实验装置与该同学相同,他们依据各自的实验数据绘制了水沸腾的图像如图丙所示,造成图丙中c、d图像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四.解答题(共4小题)
27.(2023 新昌县一模)根据图示实验和硝酸钾溶解度表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21 32 46 64 86 110
(1)②中未溶解的硝酸钾的质量为 克。
(2)③中硝酸钾溶液为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计算③中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精确到0.1%)。
28.(2023 瑞安市模拟)喷泉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存在压强差.
(1)如图(a)是一个喷泉实验装置,在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胶头滴管及烧杯中分别盛有液体.下列组合中不可能形成喷泉的是 .
A.HCl和H2O B.O2和H2O
C.NH3和H2O D.CO2和NaOH溶液
(2)某学生积极思考产生喷泉的其他方法,并设计了如图(b)所示的装置.
①在图(b)的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反应后可能产生喷泉的是 .
A. Cu与稀盐酸 B. NaHCO3与NaOH溶液
C. CaCO3与稀硫酸 D. NH4HCO3与稀盐酸
②在图(b)锥形瓶外放一水槽,瓶中加入酒精,水槽中加入冷水后,再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结果也产生了喷泉.水槽中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
A.浓硫酸 B.食盐 C.硝酸钾 D.硫酸铜
这种方法产生喷泉的原理是 .
(3)城市中常见的人造喷泉及火山爆发的原理与上述 装置的原理相似.
29.(2023 龙湾区模拟)盐度计常用于卤水制作时快速测定食盐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仪器,可防止盐分摄入过多引起高血压、中风等心血管疾病。某项目化学习小组开展了自制简易盐度计活动,过程如下:
【资料】食盐溶液的导电能力与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有关:溶液溶质质量分数越大,导电能力越强,电阻越小。它们的关系如下表所示:20℃下食盐溶液的电阻大小随溶质质量分数变化表
溶质质量分数(%) 0.5 1.4 4.1 7.9 10.3 15.7 20.5 23.9 26.5
电阻(Ω) 193.6 105.4 44.8 25.0 19.4 13.0 10.0 8.6 8.0
【制作】图甲为盐度计工作电路图,电极a、b分别夹在烧杯内壁两侧,R0 是阻值为4欧的定值电阻,电源电压为6伏,电压表的量程为0﹣3伏。当烧杯内倒满卤水时,可通过电压表的示数来反映食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小组同学每次实验时都将电极a、b分别夹在烧杯内壁两侧”这一操作的目的是 。
(2)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克。请通过计算说明该电压表能否测出此时饱和食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改进】某小组发现温度越高,食盐溶液的导电能力越强。为了消除温度带来的影响,请选择以下两种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方式完成回答。
①用热敏电阻代替定值电阻,现有A、B两种电阻,它们的阻值随温度变化规律如图乙。请选择合适的热敏电阻使盐度计的测量不会受温度影响并说明理由。
②现有C、D两种电源,它们的电压随温度变化规律如图丙。请选择合适的电源使盐度计的测量不会受温度影响并说明理由。
30.(2022 文成县一模)文成县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开设的活动课程丰富多彩,其中有一节实践课就是制作豆腐。其制作的主要工艺流程为:泡豆→磨浆→滤渣→煮浆→点浆→成型。
(1)上述工艺流程中,磨浆属于 变化;其中滤渣就是把豆渣从豆浆中分离(如图甲),此过程与图 过程的原理相同。
(2)豆浆煮开,稍冷却后再用浓度为30%的盐卤溶液进行点浆。实践基地老师提前准备了4.5kg的干黄豆制作豆腐,已知1kg的干黄豆需用盐卤固体10g,则需要多少克的水才能配制出符合点浆的盐卤溶液?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