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单元课题3 元素(共2课时)教案(表格式)2023-2024学年度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单元课题3 元素(共2课时)教案(表格式)2023-2024学年度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5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0-23 14:38: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题3 元素
第一课时 元素
教学目标 1.了解元素的概念,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2.将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统一起来。
教学重点 元素的概念。
教学难点 元素的概念。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导入:我们每天都在食用“加碘食盐”,这里的“碘”是指什么 我们知道英语单词有很多个,但是组成英语单词的字母只有26个;我们身边的物质有千千万万种,实际组成这些物质的基本要素只有100多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基本要素——元素。问题:什么叫元素呢 回答:碘指的是元素 引出“课题3元素”
[提出问题 进行探究]探究点:元素提问:(1)日常生活中常接触到“含氟牙膏”“高钙牛奶”“碘盐”“富硒茶叶”“加铁酱油”等用品,这里的氟、钙、碘、硒、铁指的是什么 (2)鸡蛋壳、贝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一样的吗 它们的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CaCO3),是由碳、氧、钙元素组成的。①分析:下列物质分子里氧原子相同吗 物质的名称原子的种类其中氧原子的质子数氧气(O2) 氧原子 8水(H2O)氢、 氧原子 8二氧化碳(CO2)碳、 氧原子 8把质子数为8的氧原子统称为氧元素,用O表示。②分析:碳12,碳13,碳14,它们属于哪种元素家族 碳原子碳元素我们把质子数都是6的一类原子统称为碳元素,用C表示。 学生回答:元素学生回答:一样学生回答:相同 让学生体会化学和生活的密切关系,实现“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的情感目标
1.元素的概念: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理解元素的概念时把握“同质子、类原子”6个字。(1)“同质子”是指元素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决定的,与中子数和核外电子数无关。同种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一定相同,不同种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一定不同。(2)“类原子”是指一种元素,可能不止一种原子。它包括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如氢元素有三种原子:氕、氘、氚,它们的质子数都是1,中子数分别为0、1、2;也包括质子数相同,而电子数不同的原子和离子。2.元素和原子的比较类别元素原子概念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主要区别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没有数量多少的含义微观概念,既讲种类,又讲个数,有数量多少的含义联系元素原子使用范围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实例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1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仔细阅读教材P59讨论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是否改变,分子的种类是否改变 元素的种类是否改变 硫+氧气二氧化硫过氧化氢水+氧气项目变化前变化后原子的种类分子的种类元素的种类结论:在化学变化前后,分子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元素种类也不变。3.元素在自然界的含量(1)在地壳中,按质量计算,其中含量位于前四位的元素依次为氧、硅、铝、铁。(2)生物细胞中含量居前四位的元素如下表所示。元素氧碳氢氮质量分数/%6518103 观察、思考,总结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小组讨论,认真思考,师生交流,理解对“一类原子”的理解师生共同总结元素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熟悉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方法学生分析、讨论、总结 通过类比分析,让学生发现规律,总结元素的概念实现“通过元素概念的建构,学会从一类事物中抽象出共同特征,从而获取概念”这一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让学生形成“元素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的知识目标了解元素在自然界的分布,形成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观点
(3)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几种元素的顺序为氧、氢、氯、钠。(4)空气中含量最多的两种元素的顺序为氮、氧。4.元素的分类到目前为止,人们已经知道的物质有3 000多万种,但是组成这些物质的元素却不多,只有100多种。这100多种元素可以分成哪几类呢 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1)金属元素:汉字用“钅”字旁表示(汞除外),如铜、铁。(2)非金属元素:通常情况下,非金属元素有三种状态,一是“气”字头的气态非金属,如氢、氯;有“氵”字旁的液态非金属,如溴等;固态非金属用“石”字旁表示,如碳、硫、磷等。(3)稀有气体元素:通常状况下为气态,名称中均有“气”字头,稀有气体是由原子构成的,如氦、氖等。5.物质、元素、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关系物质的组成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描述,其中元素是从宏观上对物质组成进行的描述,而分子、原子、离子是从微观上对物质构成进行的描述。关于物质、元素、分子、原子、离子的区别和联系可进行简单的归纳,如图所示。 通过小游戏将元素名称投入正确的分类中,完成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的分类师生共同总结,进而理解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 通过比较、归纳总结,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分析问题和总结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课题3 元素第一课时 元素1.定义: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2.元素和原子的区别3.特点(1)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为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2)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3)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一定相同(4)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不变4.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元素:氧、硅、铝、铁5.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原子种类、元素种类均不变
第二课时 元素符号与元素周期表
教学目标 1.理解元素的概念,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2.认识元素周期表。
教学重点 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教学难点 认识元素周期表。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导入:PPT投影元素周期表同学们能从元素周期表中得出哪些信息 以旧引新,设疑引思
[提出问题 进行探究]探究点一:元素符号为了书写和学术交流的方便,国际上采用统一的符号——元素符号,来表示元素。1.国际上统一规定统一采用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来表示元素。如果几种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相同时,就附加一个小写字母来表示。2.元素符号的书写原则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如N、P、K等;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如Na、Ca、Cu等。即“一大二小”。3.元素符号的意义例如:O:氧元素、1个氧原子;Cl:氯元素、1个氯原子。(1)宏观意义:表示一种元素。(2)微观意义: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元素符号前面加上数字,表示微观意义,只表示几个这样的原子。例如:2O:2个氧原子;2Mg:2个镁原子。(3)若是稀有气体元素、金属元素、碳、硫、磷、硅等元素则有第三种意义,表示某种物质。例如:Fe:铁元素、1个铁原子、铁这种物质。4.熟记教材P62表34中的元素符号和名称。探究点二: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横行,18个纵列。每一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共有7个周期。每一个纵列叫做一个族(8、9、10三个纵列共同组成一个族),共有16个族。 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回答老师的问题归纳元素符号的意义:宏观表示一种元素,微观表示一个原子 培养学生归纳和总结的能力理解元素符号的分类及书写
2.元素周期表按元素原子核电荷数递增的顺序给元素编了号,叫做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3.观察书本最后一页的元素周期表:金属元素区、非金属元素区和稀有气体元素区用不同的颜色区分。第一周期除外每周期开头的是金属元素,靠近结尾的是非金属元素,结尾的是稀有气体元素。4.根据元素周期表每一格能得到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元素符号,汉字表示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如图所示: 查看元素周期表,在元素周期表中查找到小组同学指出的某元素的信息 知道元素周期表是今后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理解元素周期表的规律及应用,掌握元素周期表每一格中得到的信息
板书设计课题3 元素第二课时 元素符号与元素周期表一、元素符号1.意义2.二、元素周期表1.每一格:包含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等内容2.周期:每一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3.族:每一个纵列叫做一个族(8、9、10三个纵列为一族)4.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5.元素周期表按颜色分为金属元素区、非金属元素区和稀有气体元素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