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 同步必刷题 课件(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8 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 同步必刷题 课件(共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55.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23 14:48: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8、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
语文 必修上册
第一单元
刷语言文字运用
难度:中  建议用时:2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诗的繁华,既不是历史的偶然,亦非瞬息之作。唐朝之前,中国诗歌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至少经历了三次洗礼。《诗经》一也,它是上游,是源头,新鲜灵动,晶莹剔透,温柔敦厚,是中国诗歌初试啼声的第一个春天。《楚辞》二也,它是中国诗歌长河由北向南的一次奔流,在楚地的广阔大地上汇集了当地新鲜的、奇崛的神话与想象,屈原之天上人间,芳草美人,朝发苍梧,夕至县圃,其想象之________,古人所无,时人仅见。陶渊明其三也,历经两晋和南北朝的分裂、战乱,社会思潮的混浊不清,陶渊明自中年后弃仕务农,他以“劳役”取代“心役”,________。
中国诗歌的长河________,奔流直下到了唐代。唐诗是中国诗史上空前浩大的汇流,是时代的呼唤,是文学自身求变、________的结果。唐诗之美,美在词语。由于李白、杜甫为代表的唐代诗人站在诗歌艺术金字塔的顶端,使汉语言成为独美于世界的语言之一。“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这些光大了汉语言文化的伟大诗人,理应被我们永远铭记。
第三单元 8、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
刷语言文字运用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光怪陆离 其乐无穷 兼收并蓄 厚积薄发
B. 光怪陆离 乐不可言 兼收并蓄 博观约取
C. 斑驳陆离 乐不可言 兼而有之 厚积薄发
D. 斑驳陆离 其乐无穷 兼而有之 博观约取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先看第一空:“光怪陆离”形容现象奇异、色彩繁杂;“斑驳陆离”形容色彩繁杂。语境说的是屈原诗歌想象奇异多变,应选“光怪陆离”,排除C、D两项。再看第四空:“厚积薄发”指大量地积累,只择其精要少量地表露出来,多用于称赞人学问深厚,学风严谨,也形容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准备而获得大的成功;“博观约取”指学习、研究中广泛地浏览,从中选取有价值的东西。结合语境“唐诗是中国诗史上空前浩大的汇流……的结果”可知,唐诗的繁华是中国文学经过长时间的积淀取得的成果,应选“厚积薄发”,排除B项。故选A。
A
第三单元 8、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
刷语言文字运用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以李白、杜甫为代表的站在诗歌艺术金字塔顶端的唐代诗人,使汉语言成为独美于世界的语言之一。
B. 由于李白、杜甫为代表的站在诗歌艺术金字塔顶端的唐代诗人,使汉语言成为独美于世界的语言。
C. 由于李白、杜甫为代表的唐代诗人站在诗歌艺术金字塔的顶端,汉语言成为独美于世界的语言之一。
D. 以李白、杜甫为代表的唐代诗人站在诗歌艺术金字塔的顶端,使汉语言成为独美于世界的语言。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种语病:一是成分残缺,“由于……使……”滥用介词导致主语残缺,可删去“由于”;“……为代表的”缺少介词“以”,应为“以……为代表的”,排除B、C两项。二是不合逻辑,“独美”与“之一”矛盾,应删去“之一”,排除A项。故选D。
D
第三单元 8、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从比喻的构成看,“它是上游,是源头……是中国诗歌初试啼声的第一个春天”是一组博喻,一连用了三个暗喻句,本体是“《诗经》”,喻体分别是“上游”“源头”“第一个春天”,“是”是本体与喻体之间的连接词。从表达效果看,“上游”“源头”“第一个春天”这一连串的喻体,生动地表现出《诗经》在中国诗史上的成就、地位及艺术特色;博喻又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和形象感。
构成:本体是“《诗经》”,喻体是“上游”“源头”“第一个春天”,比喻词是“是”。
表达效果:①形象地说明了《诗经》的地位,生动地揭示了《诗经》的艺术特色和成就。②连用多个喻体,加强语意,增强文章的气势。
刷语言文字运用
第三单元 8、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
刷语言文字运用
第三单元 8、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英文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引发热议。在这部片子里,英国历史学家追随杜甫当年的脚步,重走杜甫走过的路,请英国戏剧家朗诵杜甫的诗作,与中外学者对话,和中国百姓交流,在日新月异的中国寻找“杜甫”的影子。这位西方探访者将杜甫与西方最伟大的文学家并列,并发出感慨:“在当代,往昔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离我们远去,寻旅者却仍然可以在中国找到传统文化的价值。”是啊,在中国提到杜甫,人们总是心领神会。他的律诗浑然天成,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典范。他的笔下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慷慨豪迈,有__①__,有__②__,有__③__……尽管一生颠沛流离,但他没有拘于一己之欢,他身上有一股广大的关怀。他就像一棵扎根大地、枝繁叶茂的大树,(    ),从文学到人生再到家国。
刷语言文字运用
4.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一代代中国人从杜甫的诗心中汲取营养
B. 中国人从杜甫的诗心中一代代汲取营养
C. 杜甫的诗给一代代的中国人提供了营养
D. 杜甫的诗一代代地给中国人提供了营养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根据上文“他没有拘于一己之欢,他身上有一股广大的关怀”和“他就像一棵扎根大地、枝繁叶茂的大树”可知,语境中强调的是“杜甫的情怀”,而非“杜甫的诗”,排除C、D两项;B项,“一代代”应作“中国人”的定语,故排除。故选A。
A
第三单元 8、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
5. 仿照画波浪线的部分,续写三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解析
本题考查仿用句式的能力。分析画波浪线的部分可知,填入的内容应是由“杜甫的诗句+诗句含义(或特点)”构成的偏正结构短语,据此写出答案即可。
【示例】①“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沉郁顿挫 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人间疾苦 ③“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国忧民
刷语言文字运用
第三单元 8、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
刷名篇名句默写
考点:默写名篇名句 难度:易  建议用时:5分钟
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运用夸张手法,直接描写天姥山巍峨、挺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的高尚节操,揭示全诗主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甫《登高》中,由高到低、有声有色地写诗人所见所闻,突出表现了秋江景物特点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杜甫在《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6)杜甫在《登高》中抒发漂泊异乡、年老多病的惆怅之情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姥连天向天横  势拔五岳掩赤城
我欲因之梦吴越 一夜飞度镜湖月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第三单元 8、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刷名篇名句默写
(7)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调动听觉、视觉来描写乐声由婉转流畅变为滞塞难通。
(8)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夜的静谧和月的皎洁来衬托琵琶女弹奏技艺的高超。
(9)白居易《琵琶行》中,将琵琶女的命运与诗人的身世联系起来的句子(也是诗眼、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
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第三单元 8、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
解析
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1)拔,掩;(2)度;(3)摧;(4)啸,渚;(5)萧;(6)作;(7)幽;(8)舫;唯。
刷古代诗歌阅读
游泰山(其六)
李 白
朝饮王母池,暝投天门关。
独抱绿绮琴,夜行青山间。
山明月露白,夜静松风歇。
仙人游碧峰,处处笙歌发。
寂静娱清辉,玉真①连翠微。
想象鸾凤舞,飘飖龙虎衣。
扪天摘匏瓜②,恍惚不忆归。
举手弄清浅,误攀织女机。
明晨坐相失,但见五云飞。
【注】①玉真:道观名。②匏瓜:星名。
第三单元 8、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
考点: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体裁:五言古诗
难度:中 建议用时:10分钟
刷古代诗歌阅读
7.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篇“朝饮”“暝投”两句,表现出诗人登山时间之长,也引人想见泰山景色之雄奇。
B. 在泰山静美的夜色中,李白独自一人抱琴、赏月、听松,借以排解仕途失意的痛苦。
C. 诗中“想象鸾凤舞,飘飖龙虎衣”等句与“霓为衣兮风为马”几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D. “明晨坐相失,但见五云飞”两句,流露出他在泰山仙境消失后的遗憾之意。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B项,“借以排解仕途失意的痛苦”无中生有。从诗中“仙人游碧峰,处处笙歌发。寂静娱清辉,玉真连翠微”“扪天摘匏瓜,恍惚不忆归”等句中,可看出诗人登临泰山的愉悦之情。
B
第三单元 8、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
刷古代诗歌阅读
8. 李白一生大半过着浪游的生活,写下不少游历名山大川的诗篇。请结合学过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比较分析两首诗在构思上的异同。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游泰山(其六)》为连章古诗,全诗共有六首,李白借助泰山神话传说,在诗中幻化出情节生动、亦真亦幻的泰山仙境,从表层诗境上展示了泰山山水和神仙仙境之美。诗人采用了山水实景与仙人仙境两条发展线脉交结起伏、交相显隐的结构形式,展现了别具一格的时空意识。《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此诗以记梦为由,抒写了对光明、自由的渴求,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表现了诗人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全诗因“越人语”而梦,因“梦吴越”而悟,因悟而别,李白在这里所表现的决绝态度,是向封建统治者所投过去的一瞥蔑视,构思精密。诗人运用丰富奇特的想象和大胆夸张的手法,组成一幅亦虚亦实、亦幻亦真的梦游图。两首作品构思都是由现实进入幻境,最终又由幻境回到现实。
①《游泰山(其六)》的构思是以游仙写山水,呈现山水实景与仙人仙境交相显隐的结构形式。②《梦游天姥吟留别》则是以梦游写山水,呈现的是神游天上仙境,全诗因语而梦,因梦而悟,因悟而别,构思精密。③两首诗构思上都是由实景入幻境,以遨游仙境为主体,再由幻境回到现实。
第三单元 8、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
刷古代诗歌阅读
白 帝[注]
杜 甫
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
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
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
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
【注】此诗写于诗人寓居夔州期间。在此期间,诗人还创作了《秋兴八首》《登高》等作品。
第三单元 8、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
考点: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体裁:七律 难度:中 建议用时:10分钟
刷古代诗歌阅读
9.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照应题目,写白帝城云雨翻腾的景象:云气从城门涌出,大雨倾盆而下。
B. 颔联对仗工巧,写出黑云压城、大雨将至的昏暗沉寂气氛,令人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
C. 诗歌前两联以云雨起兴,为后两联展现凄凉萧索、满目疮痍的社会面貌作铺垫。
D. 尾联以孤苦无依的寡妇被搜刮尽净,哀愁恸哭的悲剧,控诉黑暗的社会现实。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B项,“大雨将至的昏暗沉寂气氛”错误。首联“雨翻盆”写大雨已倾盆而下,颔联“急峡”“雷霆斗”写出了雨势的急骤,并不是“沉寂气氛”。
B
第三单元 8、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
刷古代诗歌阅读
10. 诗歌的颈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达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解析
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作答时,可联系注释中有关创作背景的信息及全诗的内容进行分析。从内容上看,颈联写荒原上闲遛着的“归马”和横遭洗劫后的村庄。其中,以“戎马”和“归马”对比,以“归马”的安逸反衬“戎马”的疲劳,用往昔“千家”和战乱后仅余“百家”对比,描写了战乱造成的生灵涂炭和十室九空的荒村景象,展现了一幅凄凉萧索、满目疮痍的荒村图,进而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动荡、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的忧愁与哀思,表达了对安宁的渴望、对战争的厌恶、对乱世百姓的同情。
①表达了对国家动荡、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的沉郁忧思:对安宁的渴望,对战争的厌恶,对乱世百姓的同情。②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以“戎马”和“归马”对比,以“归马”的安逸反衬“戎马”的劳累、紧张,突出了战乱对百姓生活的侵扰;往昔“千家”和战乱后仅余“百家”对比,揭示了战乱造成的生灵涂炭、十室九空的恶果。诗句对比鲜明,感情强烈,富有感染力。
第三单元 8、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
刷古代诗歌阅读
五 弦
白居易
清歌且罢唱,红袂亦停舞。
赵叟抱五弦,宛转当胸抚。
大声粗若散,飒飒风和雨。
小声细欲绝,切切鬼神语。
又如鹊报喜,转作猿啼苦。
十指无定音,颠倒宫徵羽。
坐客闻此声,形神若无主。
行客闻此声,驻足不能举。
嗟嗟俗人耳,好今不好古。
所以绿窗琴,日日生尘土。
第三单元 8、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
考点: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体裁:五言古诗难度:中 建议用时:10分钟
刷古代诗歌阅读
1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开篇设置“罢唱”“停舞”的安静场景,为琴师赵叟的出场演奏作铺垫。
B. 赵叟的演奏传达出丰富的情感,既有激昂和喜悦之情,又有哀怨和愁苦之意。
C. “十指无定音,颠倒宫徵羽”一句,生动描绘出赵叟弹奏手法娴熟、琴艺出神入化。
D. 末尾四句点明“绿窗琴”落尘的原因,表达对高雅艺术不被俗人接受的不解。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D项,“表达对高雅艺术不被俗人接受的不解”错误。末尾四句意思是说现今俗人无法欣赏绿窗琴的美好,使得绿窗琴被弃置在一边,表达的是诗人对高雅艺术不被俗人接受这一现象的无奈和惋惜。
D
第三单元 8、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
刷古代诗歌阅读
12. 本诗与《琵琶行》同是白居易描写音乐的作品,两篇作品描写音乐运用了哪些相同的手法?请简要分析。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本题,要先定位两篇作品中描写音乐的部分 。本诗中描写音乐的部分是“大声粗若散……驻足不能举”,《琵琶行》中描写音乐的部分是“转轴拨弦三两声……唯见江心秋月白”。然后分析本诗中该部分描写音乐运用了哪些手法,最后看《琵琶行》中是否也运用了相同的手法,据此分析即可。本诗中“大声粗若散……转作猿啼苦”部分集中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琵琶行》中“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等句也运用了比喻手法。本诗中“飒飒”“切切”是拟声词,运用了拟声的手法,形象地描摹了五弦琴弹奏的乐音;《琵琶行》中“嘈嘈”“切切”摹写出大弦与小弦不同的声音,也运用了拟声的手法。本诗中“坐客闻此声……驻足不能举”从侧面衬托赵叟的演奏效果;《琵琶行》中以“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从侧面烘托出了琵琶女的演奏效果。
①比喻。如《五弦》中把响亮的乐声比作风和雨,把细切的乐声比作鬼神说话,把欢快的乐声比作喜鹊报喜,把悲凄的乐声比作猿哀啼;《琵琶行》中把大弦之声比作急雨,把小弦之声比作私语。②拟声(摹声或叠词)。如《五弦》中“飒飒”“切切”是拟声词,《琵琶行》中“嘈嘈”“切切”是拟声词,形象地描摹了乐器弹奏的乐音。③侧面衬托。如《五弦》中以听曲后坐客形神无主、行人足不能行的反应来衬托赵叟琴艺的高超与乐曲的动人,《琵琶行》中通过描写船舫寂静、冷月无声从侧面突出琵琶女弹奏的音乐的强大感染力。
第三单元 8、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
语文 必修上册
第一单元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