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9、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声声慢(寻寻觅觅)
语文 必修上册
第一单元
刷语言文字运用
难度:中 建议用时:2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苏轼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却比前人任何口头上或事实上的“退隐”“遁世”要更深刻,更沉重。正是这种对整体人生的空幻、淡漠感,求超脱而未能,欲排遣反戏谑,使苏轼奉儒家而出入佛老,谈世事而颇作玄思;于是,________,初无定质,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苏轼在美学上追求的是一种朴质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一种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反对________和装饰雕琢,并把这一切提到某种透彻了悟的哲理高度。无怪乎在古今诗人中,就只有陶渊明最合苏轼的标准了。( )。终唐之世,陶诗并不________,甚至也未被李、杜重视。直到苏轼这里,才被抬高到独一无二的地步。苏轼发现了在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陶诗所表达出来的美,看作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千年以来,陶诗就一直以这种苏化的面目流传着。
尽管苏轼不断地进行自我安慰,时时流露出________的“乐观”情绪,“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但其中总深深地埋藏着某种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无怪乎朱熹、王船山不喜欢苏轼,他们都感受到苏轼这一套对当时的社会秩序具有潜在的破坏性。
第三单元 9、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声声慢(寻寻觅觅)
刷语言文字运用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笔走龙蛇 虚张声势 显达 随遇而安
B. 笔走龙蛇 矫揉造作 显赫 随波逐流
C. 行云流水 矫揉造作 显赫 随遇而安
D. 行云流水 虚张声势 显达 随波逐流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先看第一空:“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泼;“行云流水”指飘浮的云,流动的水,形容诗文、书画、歌唱等自然流畅。结合后文“初无定质,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分析,可知语境主要讲文学创作,应选用“行云流水”,排除A、B两项。再看第二空:“虚张声势”指假装出强大的气势;“矫揉造作”指把弯的弄直,把直的弄弯,来制造器物,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结合前文“苏轼在美学上追求的是一种朴质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和该处的“反对”及“装饰雕琢”分析可知,语境指反对不自然的创作理念,应选用“矫揉造作”,排除D项。故选C。
C
第三单元 9、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声声慢(寻寻觅觅)
刷语言文字运用
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只有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才是苏轼所愿心悦诚服的对象
B. 苏轼所愿心悦诚服的对象,只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陶渊明
C. 苏轼所愿心悦诚服的对象,只有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D. 只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陶渊明,才是苏轼所愿心悦诚服的对象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结合前后文语境和本题选项可知,此处所填应是“只有陶渊明才是苏轼崇敬的对象”之类的语句。A、C两项的叙述对象是陶渊明所写诗句,故排除。再依据前后文的连贯性,可排除B项。故选D。
D
第三单元 9、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声声慢(寻寻觅觅)
刷语言文字运用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陶诗”应放在“在极平淡朴质”前;二是成分残缺,应在“看作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前加“把它”。
【示例】苏轼发现了陶诗在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所表达出来的美,把它看作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
第三单元 9、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声声慢(寻寻觅觅)
刷语言文字运用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李清照的闺情词反映的是自己的闺中生活,她的词展示出女性的矜持、细腻、清雅。__①__,那些男性文人代拟的闺情词就显得相形见绌。她的词和那些男性文人表达居高临下的怜爱同情的作品绝不相类。总之,李清照的词是对女性情感世界的特殊反映。
李清照对绮窗园林之外的世事是不闻不问的,这也是__②__,认为她生活面狭窄,思想性欠缺等。殊不知正是这种特点奠定了李清照所以为李清照的根基,她在对男性社会俗世事功的疏离中,在对自身女性身份地位的确认中,执着地咏唱着女性独特的情感世界,从而在中国文学史上开创了独特的女性话语系统。__③__,把李清照与男性中的伟大诗人李白相提并论,有着充足的理由。
第三单元 9、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声声慢(寻寻觅觅)
刷语言文字运用
4. 下列各项中,与上文画线句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B.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C.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D.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对比的手法。A项,运用了互文的手法。B项,运用了拟人的手法。C项,运用了夸张的手法。D项,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故选D。
D
第三单元 9、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声声慢(寻寻觅觅)
刷语言文字运用
5.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①处,根据前文“李清照的闺情词反映的是……”和后文“那些男性文人代拟的闺情词就显得相形见绌”的内容可知,语境中强调的是两者的对比,此处内容连接的是对比的内容,故可填“对比之下”或“相比而言”之类的句子。②处,前文讲李清照疏离俗世社会,后文“认为她生活面狭窄,思想性欠缺等”说的是某些评论者对李清照的批评和诟病,二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故可填“后世论者诟病她的原因”之类的句子。第③处,根据前文“在中国文学史上开创了独特的女性话语系统”可知,语境中强调的是李清照词作的特殊价值和意义;再根据后文“把李清照与男性中的伟大诗人李白相提并论,有着充足的理由”可知,正是李清照词作的特殊价值和意义,决定了李清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所以横线上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故可填“从这个意义上讲”或“从这个角度上看”之类的句子。
【示例】①对比之下(相比而言) ②后世论者诟病她的原因 ③从这个意义上讲(从这个角度上看)
第三单元 9、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声声慢(寻寻觅觅)
刷名篇名句默写
考点:默写名篇名句 难度:易 建议用时:3分钟
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刻画了周瑜指挥若定、胸有成竹的形象。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以用酒祭奠江月的豪举来抒发人生似梦、壮志难酬的感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古讽今,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告诫南宋统治阶级不要草率北伐,以免重蹈覆辙。
(4)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用廉颇的典故,表明自己虽然年老却壮志犹存,希望能够为国立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中,词人倍感凄清寂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深秋天气的冷暖不定,让人不知如何是好。
(6)在《声声慢》(寻寻觅觅)中,李清照用雨打在梧桐叶上的情形,写出自己不能自抑的凄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凭谁问 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乍暖还寒时候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第三单元 9、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声声慢(寻寻觅觅)
赢得仓皇北顾
最难将息
解析
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1)樯,橹;(2)尊,酹;(3)嘉,胥,仓;(4)颇;(6)兼。
【方法总结】默写名篇名句题的解题方法
①注意题干中具有明确限定性的要求,避免误择意义相近的语句作答。
②注意难写字、生僻字,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樯橹灰飞烟灭”中的“樯”;注意同音异义字;辨别通假字,如“一尊还酹江月”中的“尊”等等。
刷名篇名句默写
第三单元 9、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声声慢(寻寻觅觅)
刷古代诗歌阅读
考点: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和表达技巧 体裁:词 难度:中 建议用时:10分钟
临 江 仙
苏 轼
夜饮东坡①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②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注】①东坡:地名,在湖北黄冈,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冈时所写。②縠纹:水中细小的波纹。
第三单元 9、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声声慢(寻寻觅觅)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C项,“通过鼻息声、敲门声和江声三种声音的巧妙对比”错误,词中并没有将三种声音进行对比,而是借助这三种声音来突出夜的深、夜的静,属于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超然了悟”错误,上片后三句写词人深夜回到寓所,敲门无人应,坦然处之,表现的是一种达观的人生态度。
刷古代诗歌阅读
第三单元 9、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声声慢(寻寻觅觅)
7.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片首句直接点明了夜饮的地点和结果,着意展现了醉而醒、醒而醉的求醉之举,表现出词人非饮酒无以寄情的心境。
B. “归来仿佛三更”句中的“三更”说明词人回寓所的时间之晚,“仿佛”则形象地表现了词人醉意朦胧、恍恍惚惚的情态。
C. 上片后三句以夜为背景,通过鼻息声、敲门声和江声三种声音的巧妙对比,突出了夜的静谧和词人渐复平静后的超然了悟。
D. 下片前两句写出了词人的叹息:遗憾自己总是身不由己,总免不了劳苦奔波,而达不到真正的物我两忘的境界。
C
8. 清代王夫之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这首词上下片均有这样的词句,请指出来并作简要分析。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作答时需要先理解王夫之之语的意思。“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是说“情”和“景”是密切相关的。解答时可通读全词,找出上下片写景的句子,然后分析这些句子分别抒发了什么感情。如上片情景交融的句子是“倚杖听江声”,词人深夜归来,敲门无人应,坦然处之,倚杖伫立江边聆听江水奔流的声音,展示出一种达观的人生态度,一种高远的精神境界,一种独特的个性和真情。又如下片写景的句子是“夜阑风静縠纹平”,写夜深风静,水波不兴,词人心与景会,神与物游,情不自禁地产生了脱离现实社会的遐想,暗示了词人所追求的宁静安谧的理想境界。从“景”和“情”的角度逐一分析即可得到答案。
①上片“倚杖听江声”一句,描写了词人夜饮归来,敲门无人应,于是倚着拐杖听江声的画面。词人置身于宁静、旷阔的大自然中,想要把人生的得失荣辱一笔勾销,表现出旷达的人生态度。②下片“夜阑风静縠纹平”一句,描写深夜风停、水面平静之景。词人由此感受到自己所追求的宁静安谧的理想境界。表达出词人对生活自由、精神解脱的渴望。
刷古代诗歌阅读
第三单元 9、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声声慢(寻寻觅觅)
刷古代诗歌阅读
考点: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体裁:词
难度:中 建议用时:10分钟
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①
辛弃疾
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
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
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
待燃犀下看,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
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
元龙②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
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
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
【注】①此词写于南宋光宗绍熙年间,辛弃疾闲居多年后被起用,又受到主和派诬陷而落职。②元龙:陈元龙,三国时人,为人忠亮高爽,有扶世济民的大志。
第三单元 9、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声声慢(寻寻觅觅)
刷古代诗歌阅读
9.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的上片写登楼所见及由此触发的联想。“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二句暗指西北大好河山的沦陷,寄托了词人光复神州的雄心抱负。
B. “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由实入虚,表面上是写月夜中双溪楼给人的感觉,实际上是借景喻事,暗示时下局势的严峻。
C. “风雷怒,鱼龙惨”,一个“怒”字,一个“惨”字,紧接着上句的“怕”字,从静止进入惊心动魄的境界,字里行间跳跃着虎虎的生机。
D. “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写眼前的流水受到高峡夹逼,只得收敛势头。这是词人以流水受制暗喻自己屡次受制于主和派,隐含壮志难酬的无奈。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B项,“由实入虚”错误,应为“由虚入实”。
B
第三单元 9、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声声慢(寻寻觅觅)
刷古代诗歌阅读
10.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有“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之问,本词中有“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的慨叹。这两处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请说明理由。
解析
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需分别分析两首词中的词句所表达的情感。《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为教材所学内容,在学习中应明确“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含意,即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慨叹。本词中,联系注释可知,“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三句以淡静之词明说因年老而不如归隐,实是在不得重用的情况下勉强抑遏自己的壮志,隐藏在词句背后的,正是不能忘怀国事的忧愤、报国无门的感慨。故两词所表达的情感是相同的。
相同。都表达了报国无门的悲叹。“廉颇老矣”两句,借廉颇已老,还有人要起用他,写自己无人过问,慨叹自己报国无门。“元龙老矣”三句,则是借陈元龙代指自己已经年老,还不如归隐,过“冰壶凉簟”的日子。用反语来表达自己空怀壮志,报国无门。
第三单元 9、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声声慢(寻寻觅觅)
刷古代诗歌阅读
考点: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体裁:词
难度:中 建议用时:10分钟
蝶恋花·上巳召亲族【注】
李清照
永夜恹恹欢意少。
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
为报今年春色好。
花光月影宜相照。
随意杯盘虽草草。
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
醉里插花花莫笑。
可怜春似人将老。
【注】此词写于北宋灭亡,词人南渡之后。
第三单元 9、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声声慢(寻寻觅觅)
刷古代诗歌阅读
1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片首句“永夜恹恹欢意少”,采用了一起入情、开门见山的手法。李清照南渡以后,忧国伤时的激越情绪,使她隽永含蓄的风格,一变而为沉郁苍凉。
B. “空梦长安”中的“空”字透露出词人的无奈与失望,以及对南宋朝廷不思进取、安于半壁江山的不满。
C. “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三句承上启下,点明题旨,说明女主人公对上巳节的美酒佳肴极为满意,反映其惬意、愉快的心情。
D. 本词题是“上巳召亲族”,蕴含丰富的思想内容、深厚的感伤情绪,写得委婉曲折,层层深入而笔意浑成,具有长调铺叙的气势。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C项,“说明女主人公对上巳节的美酒佳肴极为满意,反映其惬意、愉快的心情”错误。这三句貌似率直,其实极婉转,极沉痛。看起来词人对美酒佳肴是满意的,但“草草”二字点明了宴席准备得并不充分,结合时局的动荡,可知词人“满意”实是因为美酒和佳肴在国破家亡之时已经不重要了,而酸梅和自己辛酸的怀抱是相称的,透露了女主人公并无心过这个上巳节。
C
第三单元 9、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声声慢(寻寻觅觅)
刷古代诗歌阅读
12. 词的下片末尾一句“可怜春似人将老”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解析
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末句“可怜春似人将老”的意思是可惜的是春天也像人一样快要衰老了。“春”暗喻“国家社稷”,“春老”暗喻“国家沦亡”。表面上好像是词人在调侃自己,其实有一种春将逝、人将老、国已丧的无奈忧闷之情。
表达了词人对春天即将逝去、自己年华已逝、国家已经沦丧的无奈伤感之情。春“老”比喻春意阑珊,人“老”表明欢情减少。表面上是伤春,其实是感伤自己年华已逝,寄托忧国伤时之感。
第三单元 9、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声声慢(寻寻觅觅)
语文 必修上册
第一单元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