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测试
七年级历史试题
(时间:60分钟)
一、单项选择,将答案写在后面答题栏内。
1.下列关于北京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能够制造不同用途的石器 B.已经使用天然火
C.过着群居生活 D.同现代人已没有什么区别
2.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是因为
A.华人是黄皮肤的黄色人
B.从中国大陆出去的华人
C.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是炎黄两部分部落联盟发展而来
D.炎帝黄帝战胜了蚩尤
3.民以食为天。由我国先民最先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A.粟、小麦 B.水稻、玉米 C.水稻、粟 D.水稻、小麦
4.观察下列的图示,请你判断①和②处所应填写的内容是
A.分封制、桀 B.宗法制、纣 C.推选制、启 D.禅让制、启
5.将“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并由此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的是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6.将夏桀、商纣和周厉王三人归为一类的标准是
A.他们都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 B.他们都以残暴统治著称
C.他们都重用人才,改革内政 D.他们都轻徭薄赋,爱民如子
7.材料“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反映的是下列哪种制度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世袭制
8.夏、商、西周时期区分尊卑等级是按
A.血缘关系 B.军功多少 C.财产多少 D.学问多少
9.《吕氏春秋》曰:“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租佃制)则速,无所匿其力也”,使“公作”走向“分地”的决定性因素是
A.诸侯争霸的加剧 B.铁器、牛耕的广泛使用
C.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 D.诸侯国不再履行对周王的义务
10.在孔子的政治思想中,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体现人文关怀的主张是
A.“兼爱、非攻” B.因材施教 C.“仁”者爱人 D.有教无类
11.在某一博物馆中,一讲解员说:“这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俗称‘马槽鼎’……”它应是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t "_top"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t "_top"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t "_top"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A B C D
12.孔子是中国文化名人,他的思想博大精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判读下面三张关于孔子的图片,我们可以获取的历史认识是
①他是思想家,四处宣传自已的政治主张。②他是教育家,推动了我国古代文化教育的发展。③他认为人才应有多种优良素质,主张“兼爱”、“非攻”④他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提倡法治和改革。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②③
13.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早在战国时期,秦国曾在岷江修筑过类似的水利工程,至今还发挥着防洪灌溉的巨大功能。这项工程是
A、郑国渠 B、灵渠 C、都江堰 D、黄河
14.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右
图所示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
A.商朝 B.秦朝
C.西汉 D.唐朝
15、象棋棋盘上两军之间有楚河汉界,楚河汉界与下列哪一历史有关
A、秦统一六国 B、赤壁之战 C、楚汉之争 D、淝水之战
16、西汉初年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期对匈奴采取攻势,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汉武帝态度比汉初皇帝强硬 B、汉武帝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C、汉武帝时,“和亲”政策不起作用 D、汉武帝时匈奴势力衰弱
17. 2009年“7.5”事件后,热那娅公然声称新疆在1949年之前是“独立的国家”。众所周知,早在公元前60年,新疆地区就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标志是
A.西域都护的设立 B.安西都护府的设立
C.伊犁将军的设立 D.北庭都护府的设立
18.现代史学家翦伯赞的诗句“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称赞的历史人物是
A、霍去病 B、张骞 C、王昭君 D、呼韩邪单于
19. 2009年12月28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安阳县抢救性发掘的一座东汉大墓,经考证研究,确定为曹操高陵,一时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下列与曹操有关的是
A.淝水之战 B.赤壁之战 C.三顾茅庐 D.220年建立魏
20.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实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短暂统一的朝代是
A.北魏 B.东晋 C.西晋 D.前秦
21.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A.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 B.江南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
C.南方战乱少,社会安定 D.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
22.下列几位历史人物,对人类文化传播贡献最大的是
A.张衡 B.张骞 C.蔡伦 D.祖冲之
23.“知足常乐”源于古代“无为而治”思想。提出这一思想的是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与河南白马寺有关的宗教是
A.佛教 B.道教 C.伊斯兰教 D.基督教
25.小明想写一篇有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发展的小论文,拟了以下几个题目,其中有错误的是
A.祖冲之和圆周率 B.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C.郦道元和《水经注》 D.农业学家郦道元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论语》
材料二 卫鞅日:“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士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皇帝,以土德
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
——《资治通鉴》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发生在渤海之滨的这场改革对齐国的直接影响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卫鞅”指谁?他主持的变法哪一条触犯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次改革的内容?其作用是什么?
(4)综合三则材料,说出你对改革的一个认识。
27.“读史使人明智”。读史应读出历史的真实,读懂历史发展的规律,进而理性地参与历史。毛泽东就是一个学习历史运用历史的榜样,他熟谙历史,在他的《沁园春·雪》里意气风发地写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请回答:
(1)词中提到的秦皇汉武分别指哪两位著名帝王?
(2)这两位帝王在加强监察方面各采取什么措施?
(3)这两位帝王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4)有人说秦皇是千古一帝,有人说他是暴君,你眼中的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28.在中国古代,土地是主要的社会财富。但是,土地的所有权和耕作方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请回答:
西周时期,全国土地归谁所有?采取怎样的耕作方式?
春秋战国时期,土地所有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农业生产的耕作方式从规模上看发生了什么变化?
假如你是一名生活在当时的秦国平民,商鞅变法以后,想拥有自己的土地,你会怎么做?
上述经济上的变化,在政治、思想文化领域有何反映?
29.2013年9月7日,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 ( http: / / www.21cnjy.com" \t "http: / / baike. / view /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发表演讲时表示:为了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远在古代,中国与世界的贸易交往与文化往来就很频繁。
请大家读下图,来探寻远去的历史。
(1)请你据图说出“丝绸之路”的大致路线。这条路线为什么称为“丝绸之路”?
(2)请你用史实介绍一位对古代“丝绸之路”的开辟贡献最大的历史人物。
(3)这条路开通后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你知道当时中国有哪些先进技术相继西传?
(4)当前我国正在实施“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请为此提一条合理建议。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学业检测
七年级历史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C C D A B B A B C B B C B C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A C B C A C C A D
二、非选择题(第26题12分,27题14分,28题13分,29题11分,共50分)
26.(12分)(1)齐国很快富强起来(使齐国的国力迅速增强)(2分)。(2)商鞅。奖励军功。(4分)(3)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过程。(4分)(4)改革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改革是强国之路,改革是治国之本。(2分,言之有理即可)
27. (14分)(1)秦始皇和汉武帝(2分)
(2)秦始皇在中央设御史大夫,监察百官。汉武帝在中央设司隶校尉,监督和检举 京师百官及皇族的不法行为;在地方设“十三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任,监督地方官员,并抑制和打击地方豪富。(4分)
(3)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分)
(4)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是因为:(4分,回答一个方面可得2分)
A.他统一六国,结束战乱。
B.他制定一套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推行郡县制,影响深远。
C.他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车辆形制,有利经济文化发展和国家统一。
D.北御匈奴,修建长城;(修建灵渠,开发南疆)。
说他是个暴君,是因为:
A.他下令“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B.他修建阿房宫和长城等,给人民带来繁重的劳役负担;统治时期,赋税沉重,刑罚严酷。(只要回答出其残暴统治即可)
所以,秦始皇既是千古一帝,也是有名的暴君。
28、(13分)
(1)周王,集体耕作(千耦其耘)(3分)
(2)由周王所有(土地国有)到地主土地私有。 由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4分)
(3)努力生产,发家致富,购买土地;立军功封爵,获得土地封赏。(4分)
(4)政治上:各国竞相改革。思想文化上:百家争鸣。(4分)
29、(11分)
(1)从长安出发往西,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通往中亚、西亚,直到欧洲。(2分).因为中国精美的丝绸是这条交通线上运输最多的商品。(2分)
(2)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3分,要有史有据,只答人物姓名得1分)
(3)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2分)
(4)加强基础交通设施建设;改善丝绸之路沿途的环境;保护丝绸之路沿途的名胜古迹(2分,言之有据即得分)
①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