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测试
八年级历史试题
(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请将各题正确答案按题号顺序填在后面的答案框内)
1.“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本大臣”指的是
A.李鸿章 B.林则徐 C.李宗仁 D.曾国藩
综合回答2~4题,以下是中国近代史上西方列强逼迫清政府签订的主要的不平等条约:
A.《北京条约》 B.《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 中国被卷进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开始于哪个条约的签订
3.“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与该诗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哪一条约的签订使得清政府的地位变成如右图中的提线木偶,完全受制于西方列强
5. 马克思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不需要花费一文钱,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这里“更多的好处”是指
A.取得协定关税特权 B.劫掠圆明园大量珍宝
C.获取清政府大量赔款 D.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6. 如果要在《历史的拐弯处—晚清帝国回忆录》一书中迅速找到左宗棠抗击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统一的事迹,你应该查找下列哪一目录的内容?
A.1871:伊犁记 B.1894:甲午记 C.1898:变法记 D.1900:庚子记
7. 洋务派在“自强”口号之下,创办的企业是
A.轮船招商局 B.江南制造总局 C.汉阳铁厂 D.开平矿务局
8. 抱着实业救国的志向,回家乡创办民用企业——大生纱厂的状元实业家是
A.魏源 B.詹天佑 C.张謇 D.严复
9. 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它突出的历史功绩将永载史册,这就是
A.废除了科举制度 B.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C.建立了北洋海军 D.促进了思想启蒙
10.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鞑虏”指的是
A.西方列强 B.满清政府 C.少数民族 D.北洋军阀
11.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的直接目的是
A.反对独裁统治 B.反对迷信盲从 C.反对旧道德 D.反对旧文学
12.中国近代文学史上,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提出写文章“不作无病之呻吟”“须言之有物”等主张,为新文学形式作出初步设想的是
A. B. C. D.
13.下列现象和近代前期的社会生活有关,其中一项的叙述有知识性错误的是
A.张某在阅读《申报》时获知日本强占台湾的消息,悲愤万分
B.刘某乘坐火车,沿着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干线到北京参加科举考试
C.戊戌变法期间,李某在商务印书馆担任编辑
D.《辛丑条约》签订后,王某一家被迫从世代居住的东交民巷搬出
14.下列图片中的历史人物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其中在中共一大上被选为中央局
书记的是
A. B. C. D.
15.黄埔军校作为一所革命军校,同一切旧式军校根本不同的地方是
A.开设自然科学课程 B.聘请外国军事教官
C.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并重 D.培养复合型军事人才
16.胡锦涛说:“这个伟大事件,以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英雄壮举,以党独立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诞生的重要标志,载入中国革命史册。”“伟大的事件”是指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井冈山会师
17.右图是小明在遵义拍摄的一张照片。如果让你选择一个与这
幅照片直接相关的主题词,下列哪项最准确
A.开天辟地、党的诞生 B.革命圣地、延安精神
C.生死攸关、历史转折 D.抗战胜利、举国欢庆
18.右图中的照片记录的是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南京大屠杀
19.右下图中的人物在战场上观察敌情,他正在指挥的战役是
A.飞夺泸定桥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平型关战役
20.抗日战争中,全国各阶层民众团结一致,众志成城,以极大的爱
国热情,投身于民族解放战争的洪流,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聂耳创作的《黄河大合唱》对抗日战争起了巨大的鼓舞作用
B.著名画家徐悲鸿创作了许多反映民族精神的画作
C.科学家侯德榜发明联合制碱法,为抗战时期的民族工业做出了贡献
D.广大海外华侨,踊跃捐献财物,支援祖国的抗日战争
21.右图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会场,对这次会议的评价,正确的是
A.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B.迫使日本无条件投降
C.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
D.是一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
22.迫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因素,不包括
A.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两枚原子弹
B.苏联红军进攻侵占中国东北的日军
C.法西斯集团的分裂
D.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军队的反攻
23.“解放战争的形势起了一个根本的变化,即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国
民党军队则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这一转变,是以解放军渡过黄河向南进攻,把
战争推进到国民党统治区为标志的。”这段话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A.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B.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D.孟良崮上火如潮
24.战争的最高境界是制止战争、是和平。毛泽东曾称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为和平解决各地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树立了榜样”。傅作义作出的贡献是和平解放
A.锦州 B.沈阳
C.北平 D.南京
25.右图为《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历史照片。请
判断,与这一场景直接相关的是
A.大军合力战淮海 B.关门打狗战东北
C.兵临城下取平津 D.百万雄师过大江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二、非选择题
26.仔细观察下面两幅漫画:
图1 图2
请回答:
(1)图1中的状况出现于何时?中国国内由此引发了什么运动?
(2)图2中的日本人为什么得意、德国人为什么沮丧?中国国内由此引发了什么运动?这一运动有什么标志性意义?
27.近代以来,中国的仁人志士为实现强国之梦,先是提出向西方学习的主张,后付诸实践,由此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艰难探索历程。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阅读下面的图片和文字材料
(1)魏源的《海国图志》提出了怎样的主张?为什么说“是一次无声的呐喊”?
材料二 1919年以前,近代中国社会各个阶层在不同领域为推动近代化采取了不同的措施。
(2)请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知识体系。并概括这些历史事件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的共同影响。
共同影响:
(3)请依据对上述问题的回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化的特点。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2月13日上午,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在南京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公祭仪式后,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和各界代表走进纪念馆展厅,在南京保卫战、日军在南京的大屠杀、对日本战犯审判、南京大屠杀历史见证、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等展区,习近平不时驻足,详细了解有关情况。
假如你是展厅中“日军在南京的大屠杀”展区的解说员,你会向习大大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介绍什么主要内容?
材料二 习主席批判的“罔顾历史的态度”在日本仍然存在市场。
“南京大屠杀”是日本舆论不愿触及的字眼,即便谈起也基本使用“南京事件”来表述。少数日本右翼分子坚决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存在。
日本主流媒体及日本政府虽不否认存在日军在南京杀害非战斗人员的行为,但是对于死难人数却不认账,甚至有意通过对死难人数的质疑削弱外界对南京大屠杀真实性的认可。中日历史共同研究委员会2012年发表的研究报告中,日方专家的观点认为“死难人数上限为20万人”“也存在4万人或2万人等数种可能”。
近年来,日本教科书对于南京大屠杀的描述不断被压缩,即便介绍也会同时介绍所谓多种观点,日本年轻人对这段历史的认识相当模糊不清。
(2)依据材料二指出,在南京大屠杀这个问题上,日本国内主要存在哪些“罔顾历史的态度”?
材料三 “中国政府将每年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对于中日两国年轻一代正确认识那段惨痛的历史具有现实意义。只有直面历史,才能找到改善中日关系的出路。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在公祭仪式上的讲话发人深省,正如他所说的,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要吸取教训,珍爱和平。
——希腊欧洲与外交政策基金会国际问题专家佐戈普鲁斯
根据以上分析,说说中国政府将每年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对于中日两国年轻一代正确认识那段惨痛的历史具有什么重要的现实意义?
2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10万人正式出师北伐。第四军叶挺独立团作为北伐先头部队,率先北上。在各地工农群众的支持下,北伐军攻克武昌,迅速占领湖南、湖北,又以不可阻挡之势,转入江西战场,连克九江、南昌。随后,北伐军沿长江东下,直捣南京、上海。
材料二 1928~1930年间,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各地武装起义的基础上,创建了一批农村革命根据地。在中央革命根据地,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指挥红军连续粉碎了四次反革命“围剿”。
材料三
周恩来、叶剑英、秦邦宪赴西安谈判 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赴重庆谈判
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这期间中国共产党的斗争对象发生了什么变化?
(2)依据材料三,指出两次谈判国共两党分别取得了怎样的共识?这些共识的落实
情况如何?给中华民族带来了什么重大影响?
(3)依据以上分析,从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影响中,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学业测试八年级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B B C D D A B C D B A B B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A C B C C C A D C C C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第26题9分,第27题11分,28题14分,29题16
分。共50分)
26.(1)19世纪末;(1分)义和团运动。(2分)
(2)巴黎和会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侵占的一切权益转给日本;(2分)五四运动;
(2分)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2分)
27.(1)师夷长技以制夷;(2分)没有付诸实践。(1分)
(2)①洋务运动;②政治;③辛亥革命;④新文化运动。(4分)共同影响: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2分)
(3)中国的近代化从军事、科技开始,逐步向经济、政治和思想领域扩展。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递进。(2分,答出一条得2分,言之成理即可)
28.(1)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后,以集体枪杀、焚烧、活埋、砍头、军犬撕咬等及其残忍的手段,对南京平民和被俘的中国士兵进行了持续的惨绝人寰的血腥大屠杀。据统计,日军在六周内,屠杀手无寸铁的南京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达30万人以上。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华民族犯下的严重罪行之一.(6分)
(2)日本舆论和少数日本右翼分子坚决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存在。日本主流媒体及日本政府对于死难人数却不认账,甚至有意通过对死难人数的质疑削弱外界对南京大屠杀真实性的认可。 日本教科书对于南京大屠杀的描述不断被压缩,致使日本年轻人对这段历史的认识相当模糊不清。(6分)
(3)只有直面历史,才能找到改善中日关系的出路。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要吸取教训,珍爱和平。 (2分)(不必依据参考答案,只要答出一条正面认识,即得2分)
29.(1)由反对北洋军阀到反对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2分)
(2)西安谈判:停止内战、联共抗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逐步建立,国共联合抗日
——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6分)
重庆谈判:《双十协定》或避免内战,和平建国——蒋介石撕毁协定,发动了内战
——内战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6分)
(3)启示: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团结、合作壮大力量;中国的发展、统一需要(国共)合作等。(能够答出每部分的关键词或能说明相应的意思,即可得分)。(2分,答出一点即得2分)
魏源的一句……,带着理性救国的态度,写出了第一代“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对国家前途的思考。然而,这却是一次无声的呐喊。
——引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近 代 化 的 艰 难 起 步
经 济
②
思想文化
社会风尚
维新变法运动
剪发辫
改称呼
易服饰
①
③
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