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3第1单元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共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必修3第1单元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共1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2-17 20:18: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7张PPT。课程标准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
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王光亮第4课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课前预习1.明末清初反封建民主思想活跃的原因有哪些?2.李贽提出了哪些思想主张?有何进步性?3.黄宗羲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有何进步性?5.王夫之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有何进步性?4.顾炎武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有何进步性?6.王夫之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有何进步性?“离经叛道”的李贽一、李贽的“离经叛道”问题1:明末清初反封建民主思想活跃的原因有哪些?政治: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和封建社会逐渐走向衰落。材料一: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虽使夫子复生于今,又不知作如何非是也。……无以孔子之定本行赏罚。……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藏书·卅纪列传总目前论》 结论: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问题2:李贽提出了哪些思想主张?有何进步性?思想主张:通过阅读材料进行归纳。经济: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思想:“西学东渐”,经世致用。材料二:阳为道学,行若猪狗。 ——《焚书·何心隐论》 结论:揭露道学家的虚伪。材料三: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故举衣与饭,而世间种种自然在其中;非衣饭之外,更有所谓种种绝与百姓不相同者也。 ——《焚书·答邓石阳》 结论:抨击封建传统,强调个性发展。思想主张进步性(1)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2)揭露道学家的虚伪,抨击封建传统,强调个性发展。(1)具有鲜明叛道色彩和战斗精神。(2)是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君主专制腐败的反映。二、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评价问题3:黄宗羲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有何进步性?阅读材料进行分析材料一:“天子所是未必是,天子所非未必非。”“……其未得之(指君主未得天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为一人之淫乐。”结论:抨击封建君主专制,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材料二:“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结论: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思想:抨击封建君主专制,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进步性:抨击了君主专制制度,对后世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作用。三、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问题4:顾炎武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有何进步性?阅读材料进行分析材料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庙丘墟。” 结论:倡导经世致用。材料二:“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结论:反对君主专制。材料三:“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结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思想主张进步性:他以重实致用的学风,开创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1)倡导经世致用。(2)反对君主专制。(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四、王夫之的唯物思想问题5:王夫之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有何进步性?思想主张进步性: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2)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其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3)主观的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一切事物都是可知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问题6:中国早期反封建民主思想为什么没有发展成为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经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物质基础。政治:高度强化的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导致早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思想: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知识衔接:比较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反对君主专制
独裁、提倡
“人民为主”重视手工业和商业,提倡“经世致用”批判继承儒学,构筑具时代特色新思想体系激烈批判封建
专制制度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天下土地不能
为帝王所得私
有,而应当是
耕者有其田“工、商、皆
民生之本” 经世致用 经世致用继承“民本”
思想,批判
“君为臣纲”反对不切实际的学风,提倡实践,求真反对天命论、
天知论,建立
唯物主义体系《明夷待访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读通
鉴论》知识衔接:儒家思想在各个时期发展的特点及其原因蔚然大宗,未占主流
不能适应新兴地主阶级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焚书坑儒”,受沉重打击
与秦始皇建政治主张相矛盾;儒生攻击郡县制
形成传统思想的主流地位
董仲舒加以改造,符合了汉武帝政治需要
严峻的挑战,“三教合一”
佛、道传播,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
理学兴起并成为官方哲学
民族、阶级矛盾尖锐,“三教合归一”、“重文”国策
反封建民主思想产生封建衰落、商品经济发展、经世致用
课堂小结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一、李贽的“离经叛道”二、三大进步思想家批判思想产生的原因李贽的思想、进步性黄宗羲思想王夫之思想顾炎武思想1.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对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  
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
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
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D.倡导“自由”“平等”的思想C过关检测2.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下诏:“宜令郡县皆立学,礼延师儒教授生徒,以讲论圣道,使人日渐月化,以复先王之旧,以革污染之习,此最急务,当速行之。”“复先王之旧”实质上是指
A.延续元朝典章 B.继承华夏传统
C.复兴汉唐制度 D.回归周朝典制 B3.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材料所说“异质”
A.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
B.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
C.是封建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
D.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A4.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说明李贽
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 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
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C6.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怀种族之奇耻,究兴亡之要因,于是排斥夷狄,批评专制”。上述观点表明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A.从明亡中反省君主专制 B.认识到改朝换代的必要性
C.主张民主反对君主专制 D.反对排斥夷狄的落后思想B5.“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A.格物致知 B.尊崇道统
C.心外无理 D.经世致用D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