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整体教学】教科版科学六上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第6课 推动社会发展的印刷术 单元整体分析+课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整体教学】教科版科学六上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第6课 推动社会发展的印刷术 单元整体分析+课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7.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10-23 17:00:36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 教科版(2017) 单元(或主题)名称 工具与技术
单元主题 小明一家要搬家,在搬家过程中,遇到被褥和衣物怎样从楼梯搬运、从小区楼下运输到小区门口,被褥和衣物袋被勾出线条怎么处理、被褥和衣物整理的分类标签如何制作、如何告诉司机叔叔新家的路怎么开等等问题,我们一起帮助小明一家来解决吧。
课标要求 核心概念:技术、工程与社会 学习内容: 12.1技术创造了人造物,技术的核心是发明(5~6年级):知道技术包括方法、程序和产品等;知道发明的常用方法,举例说出一些典型的发明,知道发明会用到一定的科学原理,很多发明可以在自然界找到原型。 12.2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5~6年级):知道技术对提高生产效率或工作效率的影响,举例说明应用适当技术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或工作效率,应用所学科学原理设计并制作出可以提高效率的作品。 12.3科学、技术相互影响与促进(5~6年级):初步认识技术对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举例说明科学发现可以促进新技术发明(如激光的发明)。 学业要求: 能说出技术的基本特点及其对提高生产效率或工作效率的作用。 能举例说出常用的发明方法,能简要说出技术对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 能尝试应用所学科学原理设计并制作简单的装置,能进行模拟演示并简要解释如何提高效率。 能以事实为依据作出判断。
教材分析 工具与技术对于六年级的孩子来讲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需要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工具和技术在解决特定问题时能够给人类带来便利,了解工具与技术之间的联系,通过模拟测试、公平对比的方法,深刻领悟到“技术包括方法、程序和产品等”、“发明会用到一定的科学原理”、“技术对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等主要科学观念。 本单元总共有7课,分别是《紧密联系的工具和技术》、《斜面》、《不简单的杠杆》、《改变运输的车轮》、《灵活巧妙的剪刀》、《推动社会发展的印刷术》和《信息的交流传播》。教材通过一开始创设“取核桃仁”的真实情境,让学生比较分析利用工具和不用工具、利用合适工具和不合适工具完成任务的效率,引导学生分析工具和技术之间的联系。接着开始各项工具和技术的探索研究。首先是斜面,让学生在运下来、搬上去的活动中体验、感悟“斜面的作用”,其次是杠杆和轮轴,都是建立在学生实践、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理解和建构“杠杆和轮轴也是一种简单机械”的科学观念。 “剪刀”是杠杆和斜面的组合工具,认识剪刀的结构特点,是对前面学过的简单机械的回顾和强化。通过比较分析不同剪刀完成任务的效果,认识到工具的发明得益于技术的进步,既是对前面四课的小结,又是探究技术的开始。让学生通过模拟活字印刷术的活动,不仅体验了印刷过程,还感受到了技术和发明给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带来的影响。印刷术带来信息交流的发展,以“制作独轮车”为任务线索,以“文字”和“视频”为信息传播形态,让学生感受在实践过程中利用不同信息传播工具的差异,比较分析不同工具完成任务的效率。进一步充分认识工具与技术的联系。
学情分析 学生对各种新技术和新工具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在生活中还积累了不少对工具和技术的体验和感知,这些将会成为学生主动学习本单元内容的动力。 六年级的学生可以列举很多具体的工具和技术,对斜面、杠杆、轮子、剪刀、印刷术、信息技术并不陌生;在之前的科学学习中,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观察和记录能力。 但是学生对分析工具和技术之间的联系时会感到很困难;对斜面的认知也非常有限;对杠杆的省力情况也不是很清楚;对轮子作用的分析比较简单;对剪刀材质、结构、功能上的特点还是知之甚少,特别是模拟外科手术的任务对于学生来说具有较强的挑战性;在实际生活中,缺乏公平比较,对描述印刷术和手工抄写各自的优势以及电子工具(电脑)比传统工具(书本)在信息的交流和传播中的优势都是比较片面的。
单元目标 1.科学观念: 通过对比分析,认识到技术是人们改造周围环境的方法,是人类能力的延伸。 通过体验感知,认识到重大的发明和技术会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深远影响和变化。 通过模拟测试、真实体验,体会到完成某些任务需要特定的工具。 通过模拟测试、真实体验,认识到杠杆、轮轴、斜面等是常见的简单机械。 2.科学思维: 通过分析、比较、概括等方法,初步建立“技术发明通常蕴含着一定的科学原理”“技术包括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方法、程序和产品”以及“工具是一种物化的技术”等概念。 善于用比较的方法认识观察工具和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3.探究实践: 能使用杠杆、轮轴、斜面等简单机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能用文字、图式记录,并借助记录表达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能用多个指标评价工具在使用过程中的效果。 4.态度责任: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感受工具的便利性,对工具和技术产生研究的兴趣。 与小组同学互相帮助、在探究活动中积极主动。 认识到人们总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发明新的工具,产生新的技术,从而增强人的能力,推动社会发展。 了解人类的好奇心和社会的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社会的发展。
单元结构化活动
达成评价 围绕课时学习目标 1.关注课堂问题预设与学生课堂反馈表 2.作业设计与学生答题正确率的及时分析 3.对斜面、杠杆、轮轴等简单机械完成任务和生活应用以及工具与技术之间关系的综合测试性评价 围绕单元和主题目标 1.分层设置单元测试 2.解决搬家过程中搬运重物的困难。
单元课时课型规划 课时课型课时内容课时目标 (单元目标分配)课时学习任务(或问题) (一般1-2个)达成评价1实验课紧密联系的工具和技术通过“取核桃仁”的活动,认识到工具与技术的联系。 1.使用工具和不使用工具的区别。 2.不同工具的使用效果。 3.工具与技术的关系。1.了解工具和技术之间的联系。 2.能列举生活中的工具和技术。1实验课斜面通过体验运下来、搬上去的活动,感悟“斜面能省力的作用”。 1.在模拟测试中,不同方法能否完成任务?用力情况如何? 2.斜面有什么作用?1.了解利用斜面滑道从上往下搬运物体十分省力。 2.了解利用斜面从下往上搬运物体比直接搬运物体要省力。1实验课不简单的杠杆通过模拟测试“小石块撬动大石块”的活动,认识到杠杆的作用。杠杆在撬动过程中有什么作用? 1.知道利用杠杆可以帮助我们撬起一些重物。 2.知道改变支点的位置、支点的高度会影响杠杆的作用效果。1实验课改变运输的车轮通过和平板和手推车运输相同重物的模拟测试,认识到轮轴的作用。车轮在运输过程中有什么作用?1.知道车轮属于轮轴,也是一种简单机械。 2.知道用有轮的推车运送物品比较省力、灵活。1实验课灵活巧妙的剪刀通过观察剪刀的结构特点,认识到剪刀是杠杆和斜面的组合;比较不同剪刀完成任务的效果,认识到形式多样的剪刀也是多项技术组合的产物,用以解决不同任务的需要。1.剪刀有什么结构特点? 2.剪刀的作用。 3.测试剪刀的功能。 1.认识到剪刀是一种组合工具,它具有斜面和杠杆的结构特点。 2.了解形式多样的剪刀也是多项技术组合的产物,用以解决不同任务的需要。1实验课推动社会发展的印刷术通过体验活字印刷术,认识到活字印刷是重要的印刷技术之一;印刷术的出现和发展,推动了工具和技术的不断发展。1.印刷术包括哪些方面? 2.印刷术给信息的记录和传播带来了哪些改变?1.知道活字印刷是重要的印刷技术之一。 2.知道印刷术的出现和发展,推动了工具和技术的不断发展。 1讨论课信息的交流传播印刷术带来信息交流的发展,以“制作独轮车”为任务线索,以“文字”和“视频”为信息传播形态,让学生感受在实践过程中利用不同信息传播工具的差异,比较分析不同工具完成任务的效率。1.书本和电脑传播信息的区别。 2.制作独轮车用到的工具和技术。 3.巩固和总结本单元的学习,对工具与技术关系的新看法。1.知道信息的交流与传播驱动工具和技术的发展。 2.知道不同的信息传播工具会影响人们接收信息的效果。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课时《推动社会发展的印刷术》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1.通过阅读资料和模拟活动,认识到活字印刷是重要的印刷技术之一。
2.通过阅读资料,了解印刷术的出现和发展,推动了工具和技术的不断发展。
科学思维
通过分析、对比、概括等方法,认识手动抄写和活字印刷的优点和不足,能用辩证思维去思考问题。
探究实践
1.能参与体验活字印刷术并印制一首古诗。
2.能根据手工抄写和印刷完成同样任务所需要的时间,对手工抄写和活字印刷进行评测。
责任态度
1.能积极参与体验活动,小组成员之间能互相帮助。
2.感受活字印刷术的便利,激发民族自豪感,产生学习科学的志趣。
3.了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的关系,认识到活字印刷推动了印刷术的发展,让文化、知识的传承更加便捷,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体验活字印刷术并印制一首古诗。
难点:对比分析手抄和印刷的过程,认识到工具和技术对人类文明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意义。
三、评价任务(根据需要设计评价量规)
1.根据所给的任务情境,提出有价值的方法来初步解决问题。
2.活动一:“模拟活字印刷”小组表现性评价量表。
评价量表1
评价标准 小组自评 师评
能仔细阅读模拟活字印刷的步骤和方法得1☆;能准确说出模拟活字印刷的步骤和方法得1☆。 ( )☆ ( )☆
能按照步骤模拟活字印刷得2☆;能印刷出比较清晰的作品得1☆。 ( )☆ ( )☆
小组合作:“小组四人分工明确,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得2☆;“小组分工不明确,但能完成任务”得1☆。 ( )☆ ( )☆
能积极交流“如何印刷出清晰的作品”得1☆。 ( )☆ ( )☆
3.活动一:“评测手工抄写和活字印刷两种方式”小组表现性评价量表。
评价量表2
评价标准 小组自评 师评
能仔细阅读测评表得1☆;能认真听取老师的任务要求得1☆。 ( )☆ ( )☆
小组合作:“小组四人分工明确,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得2☆;“小组分工不明确,但能完成任务”得1☆。 ( )☆ ( )☆
能积极交流三个问题得1☆。 ( )☆ ( )☆
能说出手工抄写的优势和不足得2☆;能说出活字印刷的优势和不足得2☆;能说出印刷术给记录和传播信息带来的改变得2☆。 ( )☆ ( )☆
4.通过阅读资料,评价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效果评价
(一)情境导入 师创设情境:因装被褥和衣物的袋子破了,需要换袋子装,小明想把被褥和衣物进行分类,再进行袋装。小明想制作标签,但是面对这么多的衣物、被褥,标签如何有效地制作? 预设:手写肯定比较慢,可以用打印机打印。 师肯定学生的方法,并告诉学生:人类总是在不断的改进着工具和技术,从而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有一项技术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就是印刷术。 刚刚同学们有提到手写文字会比较慢,其实很久以前,人们操作书籍时是用手工抄写的,这样费时、费力、又容易出错。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后来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方便灵活,省时省力,提高了效率。 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了解印刷术吗?是怎样印制图文的? 生思考,为后面的探索做好铺垫。 师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推动社会发展的印刷术》。师板书课题。 教师创设制作分类衣物和被褥的标签,引出印刷的技术,并通过直接告知的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印刷术的省时、省力、方便灵活,不仅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并为后面的探索奠定了基础。 教师观察学生的活动参与程度及回答,给予学生及时的鼓励。
(二)探究活动 评价活动一:模拟活字印刷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模拟活字印刷术,亲身感受一下它的魅力。 师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本P54的文字和图片资料,了解活字印刷的步骤和操作方法。 生汇报阅读结果。 预设: ①检字:把字模按照顺序排列整齐。 ②刷墨:在活字印刷板上均匀涂抹墨汁。 ③拓印:铺上白纸,拉平纸张,用拓印圆盘均匀压印。 ④晾制:缓缓将白纸掀起,放到向阳通风处晾干。 师过渡:看来同学们对模拟活字印刷的步骤和方法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师展示活字印刷套材)我们利用活字印刷的套材,一起来体验活字印刷,并印刷出清晰的字。 小组领取材料,合作模拟活字印刷,师适当引导,关注操作的基本要点并拍照记录。 小组操作完成,师PPT展示每一小组的印刷作品,引导学生交流如何印刷出清晰的作品? 预设:刷墨要均匀,量要适当。 评价活动二:评测手工抄写和活字印刷两种方式 师过渡:同学们,我们刚刚体验了活字印刷,也找到了如何印刷出清晰作品的技巧。手工抄写难道真的比活字印刷要费时、费力、容易出错吗? 生猜测(预设):要看字的数量,字的数量少,可能还是手工抄写比较方便。 师:我们就来对比一下。 师出示评测表: 手工抄写和活字印刷评测表 任务手工抄写时间活字印刷术的时间完成古诗《静夜思》一遍的时间完成古诗《静夜思》四遍的时间两种方式的区别
师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评测表。 生阅读评测表,初步知道任务要求。 师引导学生小组分工:小组内一位同学手工抄写古诗(要求:字要端正、一笔一画写),一位同学用活字印刷古诗(要求:字迹要清晰、字的左右结构不能出错),一位同学计时,一位同学记录时间。完成后,小组讨论两种方式有什么区别?并在评测表中做好记录。 生明白任务要求,领取秒表、干净的活字印刷套装、四张白纸。 小组评测,完成记录。 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小组的评测结果,从下面三个问题进行交流: 1.手工抄写有什么优点和不足? 预设:字数少时,它比活字印刷要方便;字多时,就会比较费时、费力,还比较容易出错。 2.活字印刷有什么优点与不足;如何改进这些不足之处呢? 预设: 优点:字数多时,活字印刷就会比较快,也省力,效率就大大提高了;而且活字印刷比较省钱,手工抄写需要请人,要花费人工费。另外活字印刷的版面工整,不会有错别字。 不足:活字印刷在字数少时,会比较麻烦;而且它刻字也比较麻烦;排版比较容易出现问题,需要细心;油墨不容易干,涂不好容易有墨团,也会影响印刷效果。 3.印刷术给记录和传播信息带来了哪些改变? 预设:在字数不多的情况下,手工抄写简单,也比较省时。但如果是大量的文字,印刷的方式会便捷许多;同时,印刷字体规范方正,便于认读。 活动一: 引导学生自己阅读模拟活字印刷的方法,旨在让学生能够主动了解印刷的步骤和操作方法,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体验活字印刷、交流印刷结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为后面的比较活动奠定了基础。 活动二: 通过对比手工抄写和活字印刷的方式完成相同任务的时间,让学生感受到两种方式既有优点,又有不足,能用辩证的方式去思考问题,认识到印刷术的出现给记录和传播信息带来了方便,同时也了解到手工抄写也是有必要存在的。 活动一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模拟步骤和方法,初步感受印刷术的优点和不足,考察学生的阅读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动手能力。并引导学生完成评价量表1。 活动二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评测手工抄写和活字印刷两种方式,以及三个问题的研讨,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对比的能力、记录能力以及辩证思维的能力。并引导学生完成评价量表2。
(三)生活应用 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55的拓展资料:印刷术的出现使书籍快速而大批印制成为可能,通过阅读书籍获取知识成为人类文明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方式,也促使人们创造出更多新的工具和技术。印刷术本身在不断地发展,从雕版印刷到活字印刷,从人工拓印到用蒸汽做动力的机器印刷,从大型印刷机到家庭印刷机,每一次变化,都让知识的普及和交流更为快速有效。 生阅读资料。 生完成阅读,教师提出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印刷工具呢? 预设:离我们生活比较近的就是家里的打印机。 师总结:印刷术在不断发展,印刷工具也在不断革新,印刷术推动着文化和知识的传播。 引导学生阅读拓展资料,了解印刷术的发展史,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到印刷术在不断发展,印刷工具也在不断革新,印刷术推动着文化和知识的传播,充分理解工具和技术的关系。 通过阅读资料,评价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四)知识总结 学生自主设计思维导图,总结归纳知识点。 帮助学生学会设计思维导图,通过导图总结归纳本节课内容。 教师考察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及时给予评价。
四、成果集成
学生通过阅读资料和模拟活动,认识到活字印刷是重要的印刷技术之一;通过阅读资料,了解印刷术的出现和发展,推动了工具和技术的不断发展。
五、作业设计
【知识技能类作业】
我会选择。
1.活字印刷术是( )发明的
A.毕昇 B.沈括 C.孙思邈 D.蔡伦
答案:A。
2.下面不属于四大发明的是( )。
A.火药 B.地震仪 C.活字印刷术 D.指南针
答案:B。
3.活字印刷正确的流程是( )。
A.排版——刷墨——拓印——晾制
B.排版——刷墨——拓印
C.检字——刷墨——拓印——晾制
D.检字——刷墨——拓印
答案:C。
【综合实践类作业】
课后查阅印刷术的具体发展史,制作一张印刷术的发展简报。
板书设计
6.推动社会发展的印刷术 步骤:检字→刷墨→拓印→晾制 印刷术 优势:提高效率、推动信息的交流与传播
七、教学反思
本课根据新课标设计,我创设了小明搬家的情境,通过帮助小明想办法制作分类标签,引出印刷术,通过体验模拟活字印刷,初步感知活字印刷的优点和不足,接着评测手工抄写和活字印刷完成相同的任务,进一步了解两种方式的优点和不足。最后了解印刷术的发展史,联系实际生活,认识到印刷术在不断发展,印刷工具也在不断革新,印刷术推动着文化和知识的传播,充分理解工具和技术的关系。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