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故乡》 同步备课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故乡》 同步备课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23 17:00: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故乡
鲁迅
2
导入新课
3
1、学习通过肖像、动作、语言等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2、学习运用对比揭示人物性格,突出小说主题的写法。
3、把握小说中议论句子的作用。
学习目标
4
鲁迅(1881一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
作者简介
5
1919年12月,鲁迅回故乡绍兴接母亲到北京,目睹了在现实社会生活的重压下失去了精神生命力的故乡的人和事,十分悲愤,1921年1月便以这次回家的经历为题材,写了这篇小说。
背景链接
6
阴晦(huì) 萧索(xiāo) 猹(chá)
五行(xíng) 弶(jiàng) 獾猪(huān)
潮汛(xùn) 髀(bì) 愕然(è)
颧骨(quán) 嗤笑(chī) 瑟索(sè)
深黛(dài) 惘然(wǎng) 恣睢(zi suī)
学习生字
7
阴晦:阴沉,昏暗。
聚族而居:同族各家聚在一起居住。
愕然:吃惊的样子。
嗤笑:讥笑。
惘然:心里好像失去了什么的样子。
展转:这里形容生活不安定,到处奔波。现在写作“辗转”。恣睢:任意胡为。
词语释义
8
1.结合课文,明确三个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
整体感知
人物:母亲--“我”、宏儿、闰土、水生、杨二嫂。
情节:小说以时间为序,以“我”回故乡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
全文按“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顺序来组织安排材料。
自然环境:记忆中的故乡和眼前的故乡环境。社会环境:农民生活痛苦,城市平民破产的现实。
9
2.理清各人物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
整体感知
“我”-线索人物,勾连情节。
闰土、杨二嫂--主要人物,凸显主旨。
母亲、宏儿、水生--次要人物,寄寓希望。


标志
如果用一个字来表达故乡留给我的印象,那就是:

深入探究
11
故乡的景物发生了哪些变化?
探究景物
五彩缤纷,寂静而富有动感,辽阔而鲜活。
记忆中的故乡:
现实中的故乡:
萧索、荒凉、单调,失去生命的活力。
故乡之变
神异的图画
萧索的荒村
对比
探究人物(一) 闰土
阅读文章的12—33段,55—77段。完成下面的表格。
13
少年闰土
中年闰土
外貌
十一二岁,紫色圆脸,头戴小毡帽,颈套银项圈,红活圆实的手——
脸色灰黄,很深的皱纹,头戴破毡帽,身穿极薄的棉衣,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
动作
语态
手捏钢叉 向猹尽力刺去 很高兴 说话脱口而出 滔滔不绝——
动着嘴唇 只是摇头 拿起烟管默默地吸烟 说话吞吞吐吐 断断续续—
对我的态度
只是不怕“我” 不到半日,便熟识了 告诉我许多稀奇事 分别时躲到厨房哭着不肯出门 送“我”贝壳和很好看的羽毛——
对生活的态度
月夜刺猹、雪地捕鸟——
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 他终于恭敬起来,称“我”为“老爷”——
要一副香炉和烛台——
性格
天真活泼、机智勇敢、知识丰富、热爱生活、小英雄
迷信麻木、毫不觉悟、木偶人
健康、壮实
天真活泼机智
建立了淳朴的友谊
热爱生活,农村生活知识丰富,无忧无虑,快乐纯真
贫困窘迫、饱经风霜
苦不堪言、麻木迟钝
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
悲苦无奈,迷信麻木、不觉悟
14
什么原因使闰土前后判若两人?只是岁月流逝的痕迹?
15
多子
多子多福的
封建意识
饥荒
苛税、兵、匪、官、绅
天灾
人祸(帝、封双重压迫的具体体现)
探究人物(二) 杨二嫂
阅读文章39—52段,完成下面表格。
16
二十年前
二十年后 外貌描写
语 言描写
“终日坐着”人称“豆腐西施”“擦着白粉,颧骨没有这么高,嘴唇也没有这么薄”“因为伊,这豆腐店的买卖非常好”
凸颧骨,薄嘴唇,50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不认识了么?我还抱过你咧!”
“忘了?这真是贵人眼高……”
“阿呀呀,你放了道台了,还说不阔?你现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八抬的大轿,还说不阔?吓,什么都瞒不过我。”
“阿呀阿呀,真是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愈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有钱……”
说明杨二嫂年轻漂亮,安分守己。
说明杨二嫂老丑而瘦
表现杨二嫂势利、尖刻
动作
描写
圆规一面愤愤地回转身,一面絮絮地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
爱贪小财
17
杨二嫂的变化
年轻漂亮端庄文静安分守己的豆腐西施
泼辣刻薄自私势利贪婪的圆规
18
1、 杨二嫂为什么也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农村经济衰败、生活的贫困、小市民势利贪婪(或:市侩)的恶习使她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19
2、杨二嫂的形象对表现小说的主题有何作用?“我”对闰土和杨二嫂的态度有何不同?
杨二嫂的形象,不仅对淳朴诚实的闰土是一个衬托,而且从更广泛的意义上展示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隔膜。作者从这一角度,深入地揭露了封建等级制度、等级观念的罪恶。
对闰土:同情、痛惜。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对杨二嫂:更多的是厌恶,也有同情。
20
3、小说刻画杨二嫂形象与描写闰土的方法有何异同?
同:
都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来表现人物;
都通过对比手法写出了人物的前后变化。
异:
写闰土是先回忆,再眼前,因为少年闰土的美好形象已经在“我”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写杨二嫂则是未见其人 ,先闻其声。这更符合杨二嫂尖利、泼辣的性格。
21
“我”是小说中又一个重要人物。小说中的“我”并不等于作者,而是作者塑造的一个人物。想想“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不是消沉的知识分子,而是一个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具有民主进步思想倾向的知识分子形象。
22
探究人物(三) “我”
1、“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着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中的“高墙”指什么?
指封建思想,等级观念毒害下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冷淡隔膜。
23
探究句子
2、“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中的“新的生活”是指什么样的生活?
新生活指的是:自由、平等、幸福的生活。
24
探究句子
3、(1)“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为什么“害怕”?(2)为什么说“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1)因为“我”的愿望是普天下的人都过上自由、平等、幸福的新生活,但愿望能否实现是未知数,“我”不知道,所以想到希望的能否实现,自然便害怕起来。
(2)闰土的愿望只是希望眼前能过上幸福生活,所以说“切近”,我的愿望是普天下的人都过上自由、平等、幸福的生活,“我”的愿望能否实现还是未知数,所以茫远。
25
探究句子
4、课文再次出现海边奇异的图画,表现了什么?
海边奇异的图画是“我”对美好希望的想象和憧憬。
26
探究句子
5、“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作者把希望比作地上的路,结尾充满了哲理。它告诉人们:只空有希望而不去奋斗、追求,希望便“无所谓有”;有了希望并始终不逾地斗争、实践,希望便“无所谓无”。人们都向着希望之路迅跑,就会迎来新生活。
27
探究句子
归纳主题:
小说通过描写故乡和闰土、杨二嫂的前后变化,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农民生活痛苦的社会现实;同时深刻揭示出封建传统对人民大众精神的束缚和影响,深切地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对新生活的热切希望。
拓展迁移:
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2、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4、惟愿当歌对酒时,月光常照金樽里!-李白《把酒问月》
5、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王昌龄《从军行》
你知道哪些思乡的诗句,请说一说。
谢谢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