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石室成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阶段检测地理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成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阶段检测地理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89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0-23 19:02: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石室成飞 2023-2024 学年上期十月阶段检测
高 2023 级地理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注意事项:
0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或将条形码贴在答题卡规定
的位置上.
0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
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0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 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住置上.
0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0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共 30 题,每小题 2分,共计 60分)
2020 年 11 月,科学家发现太阳耀斑频繁活动,这是自 2017年 10 月以来最大规模的太阳耀斑活动。
据此完成 1~2 题。
1.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是( )
A.太阳黑子 B.太阳耀斑 C.日冕物质抛射 D.日珥
2.此次太阳耀斑可能给地球带来的影响有( )
①影响航天探测活动 ②诱使多地发生地震 ③低纬地区出现极光 ④干扰电网运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玉兔二号、嫦娥四号任务月球车,于 2019 年 1月 3 日 22时 22分完成与嫦娥四号着陆器的分离,驶抵
月球表面,首次实现月球背面着陆,成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座里程碑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
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读下图完成 3~5 题。
3.目前,下列在月球探测任务中属于人造天体的是( )
A.玉兔二号 B.月球 C.鹊桥中继星 D.嫦娥四号
{#{QQABTYKQoggAQBAAAQhCQwFwCgAQkBEAAAoOgBAAoAAAwANABAA=}#}
4.“嫦娥四号”探测器着陆的月球背面 ( )
A. 终年处于黑夜 B. 受地球电磁干扰少
C. 气温日较差小 D. 地形平坦高差小
5. 相对于地球来说,月球更易遭受陨石袭击,其原因是( )
A.公转速度快 B.离小行星带更近
C.宇宙环境不安全 D.表面无大气层
2020 年 7月 23日 12 时 41 分,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发射成功,探测器大约
需要经过 7个月的飞行抵达火星,迈出了我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下图左为太阳系局部示意
图,下图右为火星与地球数据比较。完成 6~8题。
6.图中表示火星的序号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7.“天问一号”探测器一旦进入火星轨道,便脱离了(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河外星系 D.可观测宇宙
8.推测火星大气层比地球稀薄的原因是( )
A.昼夜更替周期长 B.距离太阳近
C.质量与体积小 D.有四季更替
北京时间 2021 年 6 月 17 日 9 时 22 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 F 遥十二运载火箭,在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 3 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据此完成 9~10 小题。
9. 中国空间站运行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 )
A. 石油 B. 煤炭 C. 太阳能 D. 天然气
10. 在神舟十二号向地面传送信息时,易受下列干扰的是( )
A. 地球运动 B. 太阳辐射 C. 太阳活动 D. 月球引力
{#{QQABTYKQoggAQBAAAQhCQwFwCgAQkBEAAAoOgBAAoAAAwANABAA=}#}
下图示意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据此完成 11~13题。
11. 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 )
A. 由赤道向极地递减 B. 依据纬度间距等量变化
C. 低纬度地区辐射弱 D. 由极地向赤道递减
12. 影响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 大气厚度 B. 太阳活动 C. 距日远近 D. 纬度差异
13. 进入地球的太阳辐射可能( )
A. 转化成有机物中的生物化学能 B. 形成多姿多彩的地表地貌形态
C. 引起大气电离层中的电磁扰动 D. 影响海洋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
在 2023 年青藏高原卓奥友峰科考中,中国科考队员获得重大发现,在距今 2.2 亿年的三叠纪晚期地
层中发现鲨鱼化石,为当时的 6 级海洋生态链补上第二级缺环。据此完成 14~15题。
14. 此次科考发现的鲨鱼化石所处的地质年代正确的是( )
A. 古生代 B. 新生代 C. 中生代 D. 前寒武纪
15. 该地质年代,地球演化特点可能表现为( )
A. 联合古陆彻底解体 B. 冰期与间冰期交换
C. 被子植物的兴盛时代 D. 裸子植物的兴盛时代
《冰河世纪 1》动画电影讲述在冰河期猛犸象、巨型树獺以及剑齿虎这三只史前动物历经冰河与冰山
各种千惊万险护送人类孩子回家的故事。据此完成 16~17题。
16.猛犸象身披细密长毛,具有极厚的脂肪层。其生存的气候条件最可能是( )
A.寒冷 B.炎热 C.多雨 D.干旱
17.推测该故事可能发生在( )
A.白垩纪 B.古近纪 C.新近纪 D.第四纪
{#{QQABTYKQoggAQBAAAQhCQwFwCgAQkBEAAAoOgBAAoAAAwANABAA=}#}
读图,据此完成下 18~20 题。
18. 图中化石形成的地质年代正确的是( )
A. 大型哺乳动物化石——中生代 B. 恐龙化石——前寒武纪
C. 甲化石——新生代 D. 三叶虫化石——古生代
19. 图中甲化石的名称及其所处时代地球的演化特点是( )
A. 藻类化石——重要的成矿时期 B. 鱼类等脊椎动物化石——形成联合古陆
C. 鸟类化石——联合古陆彻底解体 D. 小型哺乳动物化石——剧烈的地壳运动
20. 研究化石,可以( )
①了解岩浆岩的形成过程 ②了解地球生命历史 ③还原地貌形成过程 ④推测古地理环境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当地时间 2023 年 9 月 10日,美国夏威夷大岛上的基拉韦厄火山时隔三个月后再次喷发。熔岩流、
火山灰和有毒气体的释放对周边环境和生态系统构成了严重威胁,不仅可能导致植物和动物物种的死
亡,还可能对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影响。据此,完成 21~22题。
21. 岩浆物质冲破了岩石圈的束缚后才喷发出来。关于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岩石圈属于地壳的一部分,是由岩石构成的 B. 岩石圈属于地球的内部圈层
C. 岩石圈与生物圈关系密切 D. 岩石圈位于软流层的下部
22. 火山灰的释放,对地球的外部圈层产生了很大影响。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大气圈是由气体组成的简单的系统
B. 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C. 生物圈占据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底部
{#{QQABTYKQoggAQBAAAQhCQwFwCgAQkBEAAAoOgBAAoAAAwANABAA=}#}
D. 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与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
人类利用地震波(下左图)揭示地球内部物质组成。地震发生后,地震波对地球各圈层有着深刻影响。
右图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四大圈层,E 为内部圈层的分界面,据此完成 23~24 题。
23. 人类利用地震波揭示地球内部结构时,发现( )
A. P 波通过莫霍面时速度降低 B. 软流层处地震波速度无变化
C. S 波在 E界面处消失 D. 外核处 S波速度加快
24. 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 12 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
12 秒”,在这 12 秒中人们可以决定是躲是逃。根据所学知识推断“黄金 12 秒”确定的依据是( )
A. 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 B. 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
C. 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 D. 建筑物的抗震系数
奥地利探险家鲍姆加特纳在美国的新墨西哥州罗斯韦尔地区,于当地时间 2012 年 10 月 14 日 9 时 30
分(西六区)乘氢气球到达距地面 39千米后,从太空舱里跳下,于北京时间 15 日凌晨 2 时 12 分 03 秒成功
落地。据此完成 25~26题。
25. 鲍姆加特纳跳出时的高度处于( )
A. 对流层 B. 平流层
C. 电离层 D. 高层大气
26. 从跳出到落地,鲍姆加特纳经历的大气温度变化是( )
A. 逐渐降低 B. 逐渐升高
C. 先升高后降低 D. 先降低后升高
9 月 16 日是国际保护臭氧层日,其设立是为了纪念在 1987 年这一天签署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
{#{QQABTYKQoggAQBAAAQhCQwFwCgAQkBEAAAoOgBAAoAAAwANABAA=}#}
蒙特利尔议定书》(以下简称《蒙特利尔议定书》)。20 世纪 80 年代,科学家们公布在南极洲上空发现
臭氧层空洞,科学研究随后表明,人造化学物质,如气雾剂和冰箱所使用的氟氯烃,是导致臭氧层枯竭的
重要原因。据此完成 27~28 题。
27. 臭氧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主要是因为( )
A. 臭氧主要吸收红外线,使大气增温 B. 臭氧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C. 臭氧可以减少到达地面的紫外线 D. 25 千米以下的干洁空气中,臭氧占总体积的 21%
28. 下列选项中会加剧臭氧污染的是( )
A. 加强工业污染物排放的监管和管理,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和设备
B. 购买含氯氟烃的气雾剂产品
C. 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D. 协调国际合作
北京时间 2023 年 2 月 23日 19 时 49 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
将中星 26 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下图为载人飞船穿越的大
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 29~30 题。
29.载人飞船在穿越大气层②层时气温随高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地面辐射而增温
B.大气直接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
C.臭氧吸收紫外线而增温
D.云层反射太阳辐射而降温
30.能保护地球生物免受宇宙射线伤害的是( )
A.①层 B.②层 C.③层 D.④层
二.综合题(共 3 题,共计 40 分)
3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3 分)
{#{QQABTYKQoggAQBAAAQhCQwFwCgAQkBEAAAoOgBAAoAAAwANABAA=}#}
2023 年 5月 2 日 23时 27分,云南保山市隆阳区发生 5.2 级地震,震源深度 10 千米。下面左图示意
此次地震震中位置,右图示意地球图层结构,其中①、②虚线表示不连续界面。
(1)此次地震震源位于地球圈层中的________(填文字),在图中由_____、_____(填字母)共同构
成。(3 分)
(2)①所表示的不连续界面为______ __ (填文字),其上下相邻的圈层为____ __ 、____
__ (填文字);②所表示的不连续界面为______ __ (填文字),其上下相邻的圈层为____
__ 、____ __ 。(填文字)(6分)
(3)说出地震发生时,隆阳区人们经历的震感变化,并简单说明成因。(4 分)
3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 分)
材料一:“蜀犬吠日”出自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
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意思是说屈原曾经作赋说:“邑犬之群吠兮,吠所怪也。”
我过去听说庸和蜀地以南的地区,经常下雨,很少见到太阳,太阳一出来,狗便狂叫不止。
材料二:素有“日光城”之称的拉萨是西藏自治区首府,藏语意为“圣地”。拉萨位于雅鲁藏布江支流拉
萨河中游北岸,海拔 3657 米。这里属高原干旱气候区,特点是气温偏低,降水较少,空气稀薄,年日照时
间长达 3000小时以上。
(1) 分析四川盆地年太阳辐射总量较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
(2) 我们到拉萨旅游会发现市区的路灯多为太阳能路灯,分析主要原因是什么?(4 分)
{#{QQABTYKQoggAQBAAAQhCQwFwCgAQkBEAAAoOgBAAoAAAwANABAA=}#}
(3) 地球上有多种能源来源于太阳辐射,除太阳能、煤炭、石油外,请列举 2 种与太阳辐射有关的能源。
(4 分)
33.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 分)
2021 年 4月 22 日,习近平主席以视频方式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发表《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
体》的重要讲话。强调中国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力争 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碳排放
达到峰值后开始减少)、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排出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被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
式抵消)。下图是近 150 年来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及气温的变化。
(1)简述近 150 年来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与全球气温变化特点。(4 分)
(2)分析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的主要原因。(6分)
(3)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承诺,作为中学生,你可以采取哪些行动?(3 分)
{#{QQABTYKQoggAQBAAAQhCQwFwCgAQkBEAAAoOgBAAoAAAwANABAA=}#}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ADCBD 6-10: BACCC 11-15 :ADACD
16-20: ADDBD 21-25: CBCBB 26-30:DCBCB
二、综合题
31.
(1) 岩石圈 D E
(2)莫霍界面;地壳、地幔(上地幔)。古登堡界面;地幔(下地幔)、地核(外核)。
(3)地表人们先感受到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成因:地震波中的纵波传播速度快,先到
达,使得人们感受到上下颠簸,横波后到达,到达后地表感受表现为左右摇晃。
32.
(1)四川盆地阴雨天气多,为盆地地形,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
(2)拉萨海拔高,大气稀薄、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能资源丰富。
(3)风能、生物能
33.
(1)二氧化碳含量:持续上升,1970 年以后上升更快。气温:波状上升。
(2)燃烧化石燃料和毁林开荒。
(3)节约能源资源;践行绿色消费;选择低碳出行;分类投放垃圾;减少污染产生;呵护
自然生态等。
{#{QQABTYKQoggAQBAAAQhCQwFwCgAQkBEAAAoOgBAAoAAAwANABA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