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9张PPT)
苏武传
高二语文上册PPT课件
目 录
新课导入
课文讲解
课文欣赏
文言常识
知识拓展
新课导入
壹
两千多年来,苏武崇高的气节,成为中国伦理人格的榜样,成为一种民族文化的心理要素。
《汉书》(《前汉书》)简介
作者——东汉班固撰写,班固去世后,由其妹班昭和同乡马续完成。
内容——记录了汉高祖元年(前206)至王莽新地皇四年(23)共230年的历史,共100篇,分为十二帝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
性质——《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古代传记文学名著。
《汉书》与《史记》之比较
《汉书》 《史记》
体裁
时间跨度
体例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30年左右
3000多年
纪、表、志、传
本纪、列传、世家、书、表
两书合称为:
“史汉”
史书形式
编年体: 按年月日有次序地记载史事的史书
国别体: 以国家为编排顺序记载史事的史书
《左传》(左丘明)
例:《春秋》(孔子)——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战国策》(刘向编订)
例:《国语》——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资治通鉴》(司马光)
史书形式
纪传体: 以为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的史书
例:《史记》(司马迁)——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汉书》(班固)——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后汉书》(范晔)——纪传体断代史
<史记>:本纪 世家 列传 表 书
<汉书>:本纪 列传 表 志
课文讲解
贰
出使匈奴 以求通好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第一段重点词句
5.置币遗单于
介词,表原因
对男子长辈的尊称
使动用法,使……归
以……身份
用作礼物的玉、马、皮、帛等赠送
1.武字子卿,少以父任
2.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3.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4.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
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练习:阅读第一段,完成下列练习题目
1.下列红色的词语解释有误一项( )
动词,一同出发
D
A.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赠送)
D.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共同,一起)
B.武帝嘉其义(嘉奖)
C.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抵偿)
第二部分 第一段:第2、3自然段
虞常谋反 牵连苏武
第二段重点词句
刚好
财物,古今异义
在夜里,名词作状语
被活捉
1.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4.虞常生得
2.以货物与常
3.其一人夜亡
第二部分 第一段:第2、3自然段
第二部分 第一段:第2、3自然段
阅读文章第二段,指出下列红色字的意思
1.后随浞野侯没胡中( )
被困于
埋伏弓箭手
把
2.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 )
3.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 ( )
4.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 )
率领
第二部分 第一段:第2、3自然段
第三段重点词句
1.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告诉
连累
才
更加
对不起
假使
使动用法,使……投降
以……为壮,意动用法
5.单于壮其节
2.事如此,此必及我。
4.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3.见犯乃死,重负国。
第二部分 第一段:第2、3自然段
阅读第三段,完成下列练习
下列红色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B
A.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 (拜访)
B.覆武其上,蹈其背 (踏上)
C.见犯乃死,重负国 (更加)
D.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监禁)
第二部分 第一段:第2、3自然段
(1—3段)翻译下面句子:
2.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1.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汉武帝赞许他的义气,于是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匈奴),持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去),顺便送给单于丰厚的礼物,以答谢他的好意。
(缑王)和卫律统率的那些投降的人,暗中共同策划绑架单于的母亲阏氏归汉。
第二部分 第一段:第2、3自然段
(1—3段)翻译下面句子:
3.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
5.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常惠等人哭泣着,用车子把苏武拉回营帐。单于认为苏武的节操壮烈,早晚派人探望、询问苏武。
4.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
被(匈奴)侮辱后才去死,更加对不起国家!” 想要自杀。张胜、常惠一起制止了他。
“假使是谋杀单于,又用什么更严的刑法呢?应当都使他们投降。”
第二部分 第二段:第4自然段
卫律逼降 苏武不屈
第二部分 第二段:第4自然段
第四段重点词句
逐渐痊愈
使动,告知
定罪
趁
没有参加谋划
满
名词作动词,滋润
1.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
2.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3.本无谋
4.拥众数万,马畜弥山
5.空以身膏草野
第二部分 第二段:第4自然段
第四段重点词句
11.若知我不降明
顺着
通“汝”
通“叛”
使动用法,使……争斗
通“悬”
你
6.君因我降
7.女为人臣子
8.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
夷,何以女为见?
9.反欲斗两主
10.头县北阙
第二部分 第二段:第4自然段
阅读第四段,完成下列练习
1.下面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句子是( )
2.下面红色字的活用情况不同的( )
D
C
A 女为人臣子
B 畔主背亲
C 头县北阙
D 复举剑拟之
A 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B 反欲斗两主
C 空以身膏草野
D 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第二部分 第三段:第5、6自然段
流放北海 持节牧羊
第二部分 第三段:第5、6自然段
第五段重点词句
1.白单于
告诉
名词作动词,下
把
名词作动词,生育 才
别的
隔离
当作
2.天雨雪
3.匈奴以为神
4.羝乳乃得归
5.别其官属常惠
等,各置他所
第二部分 第三段:第5、6自然段
第六段重点词句
通“弆”,收藏
名词作动词,手中拿着
名词作动词,校正
困苦
1.掘野鼠去草实
2.杖汉节牧羊
3.檠弓弩
4.武复穷厄
第二部分 第三段:第5、6自然段
阅读第5、6段,完成下列练习题目:
1.下列红色的词语解释有误 一项是:( )
A
2.下列句子中红色字与例句红色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 )
例句:天雨雪。
D
A.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屠杀)
B.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 (困苦)
C.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隔离 )
D.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相连治罪)
A.羝乳乃得归。
B.檠弓弩。
C.仗汉节牧羊。
D.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
第二部分 第四段:7、8自然段
李陵劝降 完全失败
第二部分 第四段:7、8自然段
第七段重点词句
1.武使匈奴明年
第二年
访问
劝说
通“无”
台阶
2.不敢求武
3.故使陵来说足下
4.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
5.扶辇下除
第二部分 第四段:7、8自然段
第七段重点词句
还
提拔
成为皇帝的亲近之臣
副词,一定,务必
料定
6.子卿尚复谁为乎?
7.皆为陛下所成就
8.兄弟亲近
9.子卿壹听陵言
10.自分已死久矣
11.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通“襟”;通“诀”
第二部分 第四段:7、8自然段
第八段重点词句
1.陵恶自赐与
不好意思
说
名词作动词,穿白衣服
通“向” 通“呕”
哭奠
2.言太守以下吏民皆白服
3.南乡号哭,欧血
4.旦夕临数月
第二部分 第四段:7、8自然段
阅读第7、8段,完成下列练习题目
1.下列红色的词语解释无误一项是:( )
B
2.下列句子中红色字活用归类相同的是( )
B
A.不敢求武(寻求)/故使陵来说足下(劝说)
B.孺卿从祠河东後土(祭祀)/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更改)
C.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灭族)/信义安所见乎 (表现)
D.自分已死久矣(料定)/陵恶自赐武(凶恶)
(1)诚甘乐之
(2)加以老母系保宫
(4)劾大不敬
A. (2) (3) (6)
(3)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
(6)空自苦亡人之地
(7)效死于前
B.(1) (5)
C. (1) (7)
D.(4) (7) (6)
(5)梁以此奇籍
第三部分 第六段:9、10自然段
苏武归汉 名垂青史
第三部分 第六段:9、10自然段
第九段重点词句
1.汉求武等
寻求
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责备
道歉
确实活着
姑且
赦免
3.如惠语以让单于
4.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2.得夜见汉使
5.令汉且贳陵罪
第三部分 第六段:9、10自然段
第九段重点词句
施展
通“夙夕”
通“一”
奋战
通“颓”
通“已”
共
11.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
6.使得奋大辱之积志
7.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
8.壹别长绝
9.为君将兮奋匈奴
10.士众灭兮名已聩
第三部分 第六段:9、10自然段
第十段重点词句
1.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在
皇帝下令
免除徭役
当初
2.诏武奉一太牢谒武帝园庙
3.复终身
4.始以强壮出,及还
课文赏析
叁
艺术手法及人物形象
详:苏武宁死不降、卧雪牧羊等
略:苏武为於革干王赏识及牛羊被盗等
突出主题:
苏武的崇高的民族气节、强烈的爱国意识、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
以上是叙事上的详略处理,其实,课文在写人时,也体现了这一点。哪几个人物写得详细,为什么?用了什么方法来写人?
一、详略得当
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二、用语言、行动、细节刻画人物
1.找出课文中描写苏武的相关语句
“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
武不应。
复举剑拟之,武不动。
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 ……愿勿复言。”
武闻之,南乡号哭,欧血,旦夕临数月。
艺术手法及人物形象
二、用语言、行动、细节刻画人物
为了表现苏武的性格、气节及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文章在记“行”时又着力于环境及细节的描写。冰天雪地廪食不至的北海牧羊环境,把苏武这个人物推到了矛盾斗争的风口浪尖上,让人物性格得以淋漓尽致的展示。细节描写,充分表现出苏武不屈的民族气节。
探讨:课文是怎样从环境和细节描写入手来挖掘人物性格特征的?
【精炼提示】
艺术手法及人物形象
三、研读卫律和李陵对苏武的劝降部分。
分析卫律、李陵的性格特征,从而感受苏武的人格魅力。
【精炼提示】
卫律:卖国求荣、傲慢无礼、阴险狡诈。
李陵:与卫律不同,他对汉朝还有感情,对自己叛国的行为也深感羞愧,但他意志不坚定,因一己之私而背叛祖国投靠匈奴。
艺术手法及人物形象
三、研读卫律和李陵对苏武的劝降部分。
苏武
糊涂地帮助了缑王的谋反,事情败露后又经受不住考验,叛变投降。
清醒地认识到使节行为不当会引起两国纷争,欲以死息祸;面对匈奴的劝降始终保持着可贵的民族气节。
以国家的利益为先,忠贞不渝,坚韧不拔,无怨无悔。
为国效命,忠贞不二,不卑不亢 一身正气,光明磊落。
卖国求荣,阴险狡诈,气焰嚣张,不可一世。
为一己之私而叛国,意志不坚,矛盾,痛苦。
对比映衬
(1)张胜
苏武
(2)卫律
苏武
(3)李陵
艺术手法及人物形象
小结:在各种人物的对比映衬下,我们看到了一个丰满立体的苏武,他有清醒的外交意识,待人接物不卑不亢,面对威逼利诱坚贞不二,长达十九年守节的坚韧不拔。苏武的这些性格在那些或屈或降的人物的对比下,更加具有勾魂摄魄的人格魅力,千古流芳!
艺术手法及人物形象
文言常识
肆
古今异义词
古义
官职,侍从
对某种人的称呼
兄弟并为郎副中郎将张胜
临时担任
与“真”相对,虚假
财物,礼品
货币
赠送财物
贿赂
眼泪
哭泣
栽培,提拔
事业上取得的成就
明年,第二年
今年的后一年
今义
及假吏常惠等置
币遗单于
因厚赂单于
因泣下霑衿
皆为陛下所成就
明年,陵降
通假字
“决”通“诀”,诀别。
畔主背亲
“畔”通“叛”,背叛
与旃毛并咽之
“旃”通“毡”,毛织的毡毯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去”通“弆”,收藏
空自苦亡人之地
“亡”通“无”,没有
请毕今日之驩
“驩”通“欢”,欢聚
因泣下霑衿
“霑”通“沾”,打湿;
“衿”通“襟”,衣襟
与武决去
一词多义
使(之)牧羝
使:
发:
当:
数通使相窥观
名词,使者
单于使使晓武
动词,派
使令动词,让
虞常等七十人欲发
动词,起事
动词,发出,派出
单于子弟发兵与战
恐前语发
动词,(被)揭发
汉亦留之以相当
动词,对等,相当
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
副有罪,当相坐
动词,判罪
副词,应当
相:
以:
虚心欲相待
动作偏指一方 相当于“你”
欲令两国相攻
副词,互相
少以父任
以货物与常
何以汝为见?
乃遣武以中郎将使
何面目以归汉
前以降及物故,
凡随武还者九人
介词,因为
介词,把
介词,凭
介词,凭……身份
连词,相当于“而”
副词,已经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使动用法:
欲因此时降武
空以身膏草野
反欲斗两主
何久自苦如此
蹈其背以出血
胜、惠共止之
降,使……投降
膏,使……肥沃
斗,使……争斗
苦,使……受苦
出,使……流出
意动用法:
单于壮其节
壮,认为……壮烈
名词活用为动词
天雨雪
雨、雪,下雨,下雪
羝乳乃得归
武能网纺缴
檠弓弩
杖汉节牧羊
孺卿从祠河东后土
惠等哭,舆归营
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爵通侯
乳,生育,生子
网,结网
檠,矫正
杖,柱着
祠,祭祀
舆,抬着
封爵位
流下
名词作状语
其一人夜亡
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朝夕遣人侯问武
夜,在夜里
上,向上
朝夕,早晚
形容词作名词
亲近,亲近之臣
兄弟亲近
文言文特殊句式
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于)匈奴中
省略句式:
乃幽武置(之于)大窖中
匈奴以(之)为神
推堕驸马(于)河中
判断句:
缑王者,昆邪王自也
非汉所望也
被动句
定语后置句
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见犯乃死,重负国
皆为陛下所成就
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胜闻之,恐前语发
见,被
为……所,被
夷灭,被消灭
被揭发
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送(留在汉)匈奴使者
(亡罪夷灭者)大臣数十家者
知识拓展
伍
汉匈战争、交流中的名将、外交家
卫青曾带兵杀到匈奴的一个据点“龙城”,又斩获七百匈奴首级而归。
苏武出使匈奴,被滞留十九年,不改爱国情操等
飞将军李广骁勇善战。
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匈奴中也是如入无人之境,曾经封狼居胥,禅姑衍,临瀚海,耀武扬威而还。
张骞肩负使命出使西域,后征战匈奴,被封为名副其实的“博望侯”。
听“苏武牧羊”的音乐,体会苏武精神在民间的传诵
苏武留胡节不辱! 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 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夜坐塞上时闻笳声入耳痛心酸。
转眼北风吹,雁群汉关飞。白发娘,盼儿归,红妆守空帏。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 任海枯石烂,大节定不亏。终教匈奴惊心碎胆共服汉德威。
解读苏武精神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如:岳飞抗金。
文天祥面对元朝的威逼利诱,坚决不屈服壮 烈殉国。“留取丹心照汗青”。
杨靖宇在东北寒天雪地中坚持抗日。
苏武精神在历史上的流传发扬:
其他国家民族精神的体现:
苏联在卫国战争中,打败希特勒的强劲进攻,保住了国家。
韩国在国家经济危机的时候,主妇捐出自己的首饰,帮助国家等。
课后探讨
结合文章从“十九年,北海牧羊,守节不变”的事情中,选取角度,概括观点,阐述它的现实意义。